古诗词大全 钱嶪《悯黎咏》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黎民

篇首语:知道如何活用知识最重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次之,拥有知识再次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钱嶪《悯黎咏》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钱嶪《悯黎咏》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大全 钱嶪《悯黎咏》原文及翻译赏析

悯黎咏原文: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白日暗西岭,瘴气昏余晖。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神武贵勿杀,不在斩获为。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

悯黎咏注释

1 「叶落」以下二句,诗以兴起,提示全文。意含「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动」(《老子》);「物极则反」(《鹖冠子》)。依此客观自然规律,去追究这战祸发生的根源。2 「征敛」句,《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横征暴敛一倍至五倍,黎民恨耶!蓰,五倍。3 「诛求」以下二句,勒索殆尽无存余粒,黎民无以为生,尚且有喂养牲畜小牛和猪。诛求,责求;需索。4 「泣向」以下二句,哭不成声的向边远者借贷,并刻箭为据。黎人不识字,刻箭纪事。逻,边缘。5 「朘削」句,被剥削痛入骨髓。朘削,削弱减少;剥削。6 「薄诉」句,诉说困苦,吏胥反而发怒。薄,语助词,无意义。嗔,怒。7 戈矢,古代两种兵器。戈,横刃,长柄,持之可以横击,钓援。矢,箭;或弓箭。8 「朔风」句,北风喻良士节操。显耀声张皇师。朔风,北风。赫赫,显耀盛大貌。9 「锋镞」句,锋镞(锋镞),犹锋镝。借指兵器或战争。《后汉书·西羌传论》:「自脱于锋镞者,百不一二。」十 西岭,又名龙栖岭。在崖州城西六十里,高三十丈。上有石柱耸立折为两段。下为龙栖湾,有石状如锣鼓,相传黎人每听其鸣,则聚众出掠,后官军烧毁无声,寇随息,今遗迹尚存。? 神武,唐代禁军名称,亦称「神武天骑」。分为左右,与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合称北衙门六军。南宋高宗时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 「弭兵」句,停止战争应当消除饥饿。弭兵,息兵:停止战争。弭除,消除饥饿。? 「谁生」以下二句,《诗经大雅·桑柔》:「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阶,祸阶,祸端,指祸患的由来。此二句意是,谁生此恶端,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

悯黎咏说明

  钱嶪于明嘉靖二十八年随军到海南岛参加平黎,写《悯黎咏》诗六首,前四首写黎峒的自然环境和征黎行军见闻;后二首纪事与评论。这里选其后二首。明嘉靖年间,崖州太守邵浚贪婪暴虐,横征暴敛,勒索黎民无以为生,峒首那燕率众暴动,朝廷派遣十万兵进行镇压,黎民被杀五千余人。诗人参加这次平黎,目睹其惨状,心怀忧伤,悯怜之,深知「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造成这种祸端在于贪官,是官迫民反。然此行,动干戈而杀戮黎民,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表现诗人坚持正义,谴责贪官,同情黎民的人道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诗词作品:悯黎咏 诗词作者:【明代钱嶪 诗词归类:【叙事】、【议论】、【忧国忧民】

古诗词大全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明代·钱嶫《悯黎咏》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出自明代的《悯黎咏》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
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
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叙事 议论忧国忧民

注释

① “叶落”以下二句,诗以兴起,提示全文。意含“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动”(《老子》);“物极则反”(《鹖冠子》)。依此客观自然规律,去追究这战祸发生的根源。
② “征敛”句,《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横征暴敛一倍至五倍,黎民恨耶!蓰,五倍。
③ “诛求”以下二句,勒索殆尽无存余粒,黎民无以为生,尚且有喂养牲畜小牛和猪。诛求,责求;需索。
④ “泣向”以下二句,哭不成声的向边远者借贷,并刻箭为据。黎人不识字,刻箭纪事。逻,边缘。
⑤ “朘削”句,被剥削痛入骨髓。朘削,削弱减少;剥削。
⑥ “薄诉”句,诉说困苦,吏胥反而发怒。薄,语助词,无意义。嗔,怒。
⑦ 戈矢,古代两种兵器。戈,横刃,长柄,持之可以横击,钓援。矢,箭;或弓箭。
⑧ “朔风”句,北风喻良士节操。显耀声张皇师。朔风,北风。赫赫,显耀盛大貌。
⑨ “锋镞”句,锋镞(锋镞),犹锋镝。借指兵器或战争。《后汉书·西羌传论》:“自脱于锋镞者,百不一二。”
⑩ 西岭,又名龙栖岭。在崖州城西六十里,高三十丈。上有石柱耸立折为两段。下为龙栖湾,有石状如锣鼓,相传黎人每听其鸣,则聚众出掠,后官军烧毁无声,寇随息,今遗蹟尚存。
⑪ 神武,唐代禁军名称,亦称“神武天骑”。分为左右,与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合称北衙门六军。南宋高宗时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
⑫ “弭兵”句,停止战争应当消除饥饿。弭兵,息兵:停止战争。弭除,消除饥饿。
⑬ “谁生”以下二句,《诗经大雅·桑柔》:“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阶,祸阶,祸端,指祸患的由来。此二句意是,谁生此恶端,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

说明

钱嶫于明嘉靖二十八年随军到海南岛参加平黎,写《悯黎咏》诗六首,前四首写黎峒的自然环境和征黎行军见闻;后二首纪事与评论。这里选其后二首。明嘉靖年间,崖州太守邵浚贪婪暴虐,横征暴敛,勒索黎民无以为生,峒首那燕率众暴动,朝廷派遣十万兵进行镇压,黎民被杀五千余人。诗人参加这次平黎,目睹其惨状,心怀忧伤,悯怜之,深知“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造成这种祸端在于贪官,是官迫民反。然此行,动干戈而杀戮黎民,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表现诗人坚持正义,谴责贪官,同情黎民的人道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湘西一杯酒,渺渺红叶换。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悯黎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悯黎咏 [朝代]明代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生

古诗词大全 悯黎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悯黎咏 [朝代]明代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生

古诗词大全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明代·钱嶫《悯黎咏》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出自明代的《悯黎咏》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

古诗词大全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明代·钱嶫《悯黎咏》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出自明代的《悯黎咏》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

古诗词大全 韩愈《谏迎佛骨表》(又名《论佛骨表》)全文的两种翻译及赏析原文及翻译赏析

谏迎佛骨表原文: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

古诗词大全 韩愈《谏迎佛骨表》(又名《论佛骨表》)全文的两种翻译及赏析原文及翻译赏析

谏迎佛骨表原文: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

古诗词大全 独孤及《观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海原文:北登渤澥岛,回首秦东门。谁尸造物功,凿此天池源。澒洞吞百谷,周流无四垠。廓然混茫际,望见天地根。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扪。超遥蓬莱峰,想像金台存。秦帝昔经此,登临冀飞翻。扬旌百神会,望日群山奔

古诗词大全 独孤及《观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海原文:北登渤澥岛,回首秦东门。谁尸造物功,凿此天池源。澒洞吞百谷,周流无四垠。廓然混茫际,望见天地根。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扪。超遥蓬莱峰,想像金台存。秦帝昔经此,登临冀飞翻。扬旌百神会,望日群山奔

古诗词大全 独孤及《仙掌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仙掌铭原文: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有若巨灵赑屭,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

古诗词大全 独孤及《仙掌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仙掌铭原文: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有若巨灵赑屭,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