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王鏊《亲政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皇上
篇首语: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王鏊《亲政篇》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王鏊《亲政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亲政篇原文: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像太极也;外朝,像天市也;内朝,像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亲政篇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易经》中的《泰》卦说:「上下交好通气,他们的志意就和同。」那《否》卦说:「上下阴隔,国家就要灭亡。」因为上面的意图能够通到下面,下面的意见能够传到上面,上下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叫做「泰」。如果下面的意见被阻塞,不能传到上面;上下之间有隔膜,虽然名义上有国家,裨上却没有国家,所以叫做「否」。 上下通气就泰,上下阻隔就否,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上下不通气的弊病,没有象近代这样厉害的了。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用名分、法度彼此维持罢了。这不单是遵循老规矩,也是地位权势使他们这样。为什么呢?皇上常常在奉天门上朝,没有一天间断,可说是勤于政事了;但是朝堂和台阶相距很远,皇帝的威仪显耀盛大,御史纠察朝见的礼仪,鸿胪检举不合规矩的行动,通政使代为呈上奏章,皇上只是随意看看,臣子就谢恩拜辞,心神不安地退了下来。皇上何尝处理过一件事,臣子又何尝说过一句话呢!这没有其他原因,地位权势悬殊,所谓有天子堂上比万天还远,虽然想进言,却无从说起啊。 我认为要做到上下通气,不如恢复古代内朝的制度。周代的时候有三种朝见的方式:库门的外面是正朝,顾问大臣守候在这里;路门的外面是治朝,皇上每天在这里受百官朝见;路门的里面是内朝,也叫燕朝。《礼记·玉藻》上说:「君主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去上朝,退下来到路寝处理政事。」上朝接见群臣,是用来端正上下的名分;处理政事却到路寝,是用来疏通远近的意见。汉朝的制度: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是中朝;丞相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是外朝。唐代皇城北面靠南的第三门,叫承天门,元旦和冬至节,接受各国的朝贺过贡皇上才来到这里,原来就是古代的外朝呢。它的北面叫太极门,它的西面叫太极殿,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皇上就坐在这里受建群臣朝见,原来就是古代的正朝呢。再北面叫做两仪殿,平日在这里上朝和处理政务,原来就是古代的内朝呢。宋朝时候,平时朝见在文德殿;五天一问皇上的起居,在垂拱殿;元旦、冬至、皇上的生日,祝颂、受贺在大庆殿;赐宴在紫宸殿或者集英殿;面试进士在崇政殿。自侍从官以下,每五天由一名官司员上殿,叫做轮班奏对,他必须进来陈说当政治得失;在内殿引见,也有时赐坐,有时免穿靴子。这大概还保留有三朝的意思呢。因为上天有三垣,天子就倣傚它:正朝,倣傚太极;外朝,倣傚天市,内朝,倣傚紫微。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本朝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的大朝会,在奉天殿,便是古代的正朝呢;平日就在奉天门,便是古代的外朝呢;可是单缺内朝。然而并不是缺少,华盖、谨身、武英等殿,难道不是遗留下来的内朝制度么?洪武年间,像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像杨士奇、杨荣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大臣蹇义、夏元吉等,经常在便殿奏对。在这个时候,哪里有阻隔的忧患呢?现在内朝制度没有恢复,皇上临驾常朝以后,臣子不能再进来朝见;三殿的门高高地关闭着,很少有人能够看见。所以上下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孝宗晚年,在之方面深有感慨。他屡次在便殿召见大臣,谈论天下的事情。正要有所作为他便去世了,百姓没有福气,不能看到太平盛世的美事。直到现在,天下的人都认为是一件恨事。 希望皇上远的傚法圣祖,近的学习孝宗,完全铲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常朝以外,就到文华、武英两殿,倣傚古代内朝的意思:大臣每隔三天或五天,进来问一次起居;侍从官司和御史,各选一员上殿来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请求决断,皇上根据自己的看法决断它;有不容易决断的,就和大臣当面讨论解决。不时地引见群臣,凡是谢恩、辞行这类情况,群臣都可以上殿陈奏,皇上虚心地问他,和颜悦色地开导他。像这样,人人都能够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皇上虽然深居皇宫,可是天下的事情却全都清清楚楚地摆在眼前。外朝用来端正上下的名分,内朝用来沟通远后的意见。像这样,哪里会有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呢?唐尧、虞瞬的时候,耳聪目明,好的言论没有被埋没,民间没有遗漏的贤人,也不过是这样罢了。
注释1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人,历侍讲学士。正德中,累官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2《易》:即《易经》。《泰》:《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上,指君,下,指臣。意思是说君臣交好通气,就能志同意合。
亲政篇解析
明朝到了中叶,武宗朱厚照,昏庸无道,只知淫乐嬉游,不过问政事,的接见群臣,国家大事都由宦官刘瑾、谷大用等决定。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武宗。文中尖锐地指出上下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然而,他提出的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没有被采纳。武宗以后,皇帝吏加亲信宦官,政治更加腐败,明朝终于走向灭亡的道路。
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文字朴实无华,但颇有份量。
诗词作品:亲政篇 诗词作者:【明代】王鏊 诗词归类:【古文观止】、【奏议】
古诗词大全 徐惠《拟小山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拟小山篇原文:
仰幽巖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拟小山篇翻译及注释
翻译仰望着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抚摸著桂花的枝条而凝神冥想。等待千年才等到与你相遇,你又为何独自前往?
注释1 流盼:犹流眄,流转目光观看。2 凝想:「犹凝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沉思。3 千龄: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4. 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用以喻国君。
拟小山篇赏析
徐惠的《拟小山篇》系徐贤妃徐惠八岁时所作的骚体诗,由其父亲命题,为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因为题目指定为拟《离骚》,所以使运用幽巖、桂枝、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和骚体表达方式的构思成为必然选择。也使文字层面的体性特征也必然是古雅庄重。本诗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者者技巧娴熟,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诗歌意象,把前两句中「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作者关联起来。最后一句则挽结全诗。诗歌音韵流转,境界清雅,含义深远,格调沉着。中间虚词的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
全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她」在幽深寂静的巖谷,站立著、探寻着、若有所待。渐渐地,在惆怅袭上心头时,她下意识地抚摸著幽香清远的桂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凝视。所待之人的久久不至,虽然使她的身心都笼罩在渐渐浓重的惆怅之中,但她深信那一份寂寞的孤独非常有价值,那份孤高拔俗、凝神澄志的虔诚等待,一定会在不期然中创造一段旷古未有的传奇。落寞的心虽然叹息「荃何为兮独往?」。但」她「并没有停止等待,诗中以"荃「指代」她「在等待的人。而」荃「这一意像在《离骚》中,专用以指代楚王。显然,徐惠模仿屈原的语气,向虚拟中的"荃」表白自己的等待。最后两小句诗显然表明,从女童步入少女时代的徐惠,心中早有一个属于想像世界的、与周围现实世界的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荃「。
全诗渗透著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出诗人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美谈的旷古奇缘。
拟小山篇创作背景
此诗系徐惠八岁时,由其父徐孝德出题而作,诗成后,其父大惊,认为徐惠的才华是不可能被人为掩盖,从此徐惠的诗作等被广泛传播。唐太宗听说后,将徐惠纳入宫中,封为才人。 诗词作品:拟小山篇 诗词作者:【唐代】徐惠 诗词归类:【女童】、【孤寂】
相关参考
诗人王鏊简介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
亲政 [qīnzhèng][亲政]基本解释1.指帝王亲理朝政。《后汉书·西羌传论》:“和熹以女君亲政,威不外接。”唐韩愈《顺宗实录五》:“朕自弱龄,即敦清静,逮乎近岁,又婴沉痼,
江上青山识秭归,江边吊古驻岩昪。梦中马耳先曾到,行处人烟亦已稀。屈子宅空江渺渺,昭君村在雨霏霏。使君抚字知多术,夔府如今正阻饥。——明代·王鏊《送高良新知归州》送高良新知归州江上青山识秭归,江边吊古驻
江上青山识秭归,江边吊古驻岩昪。梦中马耳先曾到,行处人烟亦已稀。屈子宅空江渺渺,昭君村在雨霏霏。使君抚字知多术,夔府如今正阻饥。——明代·王鏊《送高良新知归州》送高良新知归州江上青山识秭归,江边吊古驻
薄命篇(一作妾薄命篇)原文:昔住邯郸年尚少,只是娇羞弄花鸟。青楼碧纱大道边,绿杨日暮风袅袅。婵娟玉貌二八余,自怜颜色花不如。丽质全胜秦氏女,稿砧宁用专城居。岁去年来年渐长,青春红粉全堪赏。玉楼珠箔但闲
薄命篇(一作妾薄命篇)原文:昔住邯郸年尚少,只是娇羞弄花鸟。青楼碧纱大道边,绿杨日暮风袅袅。婵娟玉貌二八余,自怜颜色花不如。丽质全胜秦氏女,稿砧宁用专城居。岁去年来年渐长,青春红粉全堪赏。玉楼珠箔但闲
南浦篇原文: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鸟鸣喈喈烟濛濛,自从远送对悲翁。此翁已与少年别,唯忆深山深谷中。诗词作品:南浦篇诗词作者:【唐代】孟郊
南浦篇原文: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鸟鸣喈喈烟濛濛,自从远送对悲翁。此翁已与少年别,唯忆深山深谷中。诗词作品:南浦篇诗词作者:【唐代】孟郊
婵娟篇原文: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月婵娟,真可怜。夜半姮娥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汉宫承宠不多时,飞燕婕妤相妒嫉。诗词作品:婵娟篇诗词作者:【唐代】孟郊
婵娟篇原文: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月婵娟,真可怜。夜半姮娥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汉宫承宠不多时,飞燕婕妤相妒嫉。诗词作品:婵娟篇诗词作者:【唐代】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