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佚名《皇矣》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部族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佚名《皇矣》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佚名《皇矣》原文及翻译赏析
皇矣原文: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羨,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诟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皇矣翻译及注释
翻译天帝伟大而又辉煌,洞察人间慧目明亮。监察观照天地四方,发现民间疾苦灾殃。就是殷商这个国家,它的政令不符民望。想到天下四方之国,于是认真研究思量。天帝经过一番考察,憎恶殷商统治状况。怀着宠爱向西张望,就把岐山赐予周王。砍伐山林清理杂树,去掉直立横卧枯木。将它修齐将它剪平,灌木丛丛枝杈簇簇。将它挖去将它芟去,柽木棵棵椐木株株。将它排除将它剔除,山桑黄桑杂生四处。天帝迁来明德君主,彻底打败犬戎部族。皇天给他选择佳偶,受命于天国家稳固。天帝省视周地岐山,柞树棫树都已砍完,苍松翠柏栽种山间。天帝为周兴邦开疆,太伯王季始将功建。就是这位祖先王季,顺从父亲友爱体现。友爱他的两位兄长,致使福庆不断增添。天帝赐他无限荣光,承受福禄永不消减,天下四方我周占全。就是这位王季祖宗,天帝审度他的心胸,将他美名传布称颂。他的品德清明端正,是非类别分清眼中,师长国君一身兼容。统领如此泱泱大国,万民亲附百姓顺从。到了文王依然如此,他的德行永远光荣。已经接受天帝赐福,延及子孙受福无穷。天帝对着文王说道:「不要徘徊不要动摇,也不要去非分妄想,渡河要先登岸才好。」密国人不恭敬顺从,对抗大国实在狂傲,侵阮伐共气焰甚嚣。文王对此勃然大怒,整顿军队奋勇进剿,痛击敌人猖狂侵扰。大大增加周国洪福,天下四方安乐陶陶。密人凭着地势高险,出自阮国侵我边疆,登临我国高山之上。「不要陈兵在那丘陵,那是我国丘陵山冈;不要饮用那边泉水,那是我国山泉池塘。」文王审察那片山野,占据岐山南边地方,就在那儿渭水之旁。他是万国傚法榜样,他是人民优秀国王。天帝告知我周文王:「你的德行我很欣赏。不要看重疾言厉色,莫将刑具兵革依仗。你要做到不声不响,天帝意旨遵循莫忘。」天帝还对文王说道:「要与盟国咨询商量,联合同姓兄弟之邦。用你那些爬城钩援,和你那些攻城车辆,讨伐攻破崇国城墙。」临车冲车轰隆出动,崇国城墙坚固高耸。抓来俘虏成群结队,割取敌耳安详从容。祭祀天神求得胜利,招降崇国安抚民众,四方不敢侵我国中。临车冲车多么强盛,哪怕崇国城墙高耸。坚决打击坚决进攻,把那顽敌斩杀一空,四方不敢抗我威风。
注释1.皇:光辉、伟大。2.临:监视。下:下界、人间。赫:显著。3.莫:通「瘼」,疾苦。4.二国:有谓指夏、殷,有谓指豳、邰,皆不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或说:「古文上作二,与一二之二相似,二国当为上国之误。」此说是,上国系指殷商。5.政:政令。获:得。不获,不得民心。6.四国:天下四方。7.爰:就。究:研究。度(duo):图谋。8.耆:读为「稽」,考察。9.式:语助词。式廓:犹言「规模」。10.眷:思慕、宠爱。西顾:回头向西看。西,指岐周之地。11.此:指岐周之地。宅:安居。12.作:借作「柞」,砍伐树木。屏(bǐng):除去。13.菑(zī):指直立而死的树木。翳:通「殪」,指死而仆倒的树木。14.修:修剪。平:铲平。15.灌:丛生的树木。栵(li):斩而复生的枝杈。16.启:开辟。辟:排除。17.柽(chēng):木名,俗名西河柳。椐(jū):木名,俗名灵寿木。18.攘:排除。剔:剔除。19.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柘(zhe):木名,俗名黄桑。以上皆为倒装句式。20.帝:上帝。明德:明德之人,指太王古公亶父。21.串夷:即昆夷,亦即犬戎。载:则。路:借作「露」,败。太王原居豳,因犬戎侵扰,迁于岐,打败了犬戎。22.厥:其。配:配偶。太王之妻为太姜。23.既:犹「而」。固:坚固、稳固。24.省(xǐng):察看。山:指岐山,在今陕西省。25.柞、棫:两种树名。斯:犹「乃」。拔:拔除。26.兑(dui):直立。27.作:兴建。邦:国。对:疆界。28.大伯:即太伯,太王长子。次子虞仲,三子季历。太王爱王季,太伯、虞仲为让位于季历,逃至南方,另建吴国。太王死后,季历为君,是为王季。29.因心:姚际恒《诗经通论》:「因心者,王季因太王之心也,故受太伯之让而不辞,则是能友矣。」友:友爱兄弟。30.则:犹「能」。31.笃:厚益,增益。庆:吉庆,福庆。载:则。32.锡:同「赐」。光:荣光。丧:丧失。33.奄:全。尽。34.貊(mo):《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及《礼记·乐记》皆引作「莫」。莫,传布。35.克:能。明:明察是非。类:分辨善恶。36.长:师长。君:国君。37.王(wang):称王,统治。38.顺:使民顺从。比:使民亲附。39.比于:及至。40.悔:借为「晦」,不明。41.施(yi):延续。42.畔援:犹「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43.歆羨:犹言「觊觎」,非分的希望和企图。44.诞:发语词。先登于岸:喻占据有利形势。45.密:古国名,在今甘肃灵台一带。46.阮: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当时为周之属国。阻:往,至。共(gōng):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北,亦为周之属国。47.赫:勃然大怒的样子。斯:犹「而」。48.旅:军队。49.按:遏止。徂旅:此指前来侵阮、侵共的密国军队。50.笃:厚益、巩固。祜(hu):福。51.对:安定。52.依:凭借。京:高丘。53.陟(zhi):登。54.矢:借作「施」,陈设。此指陈兵。55.阿:大的丘陵。56.鲜(xiǎn):犹「巘」,小山。57.阳:山南边。58.将:旁边。59.方:准则,榜样。60.大:注重。以:犹「与」。61.长:挟,依恃。夏:夏楚,刑具。革:兵甲,指战争。62.顺:顺应。则:法则。63.仇:同伴。方:方国。仇方,与国、盟国。64.弟兄:指同姓国家。65.钩援:古代攻城的兵器。以钩钩入城墙,牵钩绳攀援而登。66.临、冲:两种军车名。临车上有望楼,用以瞭望敌人,也可居高临下地攻城。冲车则从墙下直冲城墙。67.崇:古国名,在今陕西西安、户县一带,殷末崇侯虎即崇国国君,《尚书大传》有「文王六年伐崇」的记载。墉:城墙。68.闲闲:摇动的样子。69.言言:高大的样子。70.汛:读为「奚」,俘虏。连连:接连不断的状态。71.攸:所。馘(guo):古代战争时将所杀之敌割取左耳以计数献功,称「馘」,也称「获」。安安:安闲从容的样子。72.是:乃,于是。类:通「禷」,出征时祭天。祃(ma):师祭,至所征之地举行的祭祀;或谓祭马神。73.致:招致。附:安抚。74.茀茀:强盛的样子。75.仡(yi)仡:高崇的样子。76.肆:通「袭」。77.忽:灭绝。78.拂:违背,抗拒。
皇矣鉴赏
这首颂诗先写西周为天命所归及古公亶父(太王)经营岐山、打退昆夷的情况,再写王季的继续发展和他的德行,最后重点描述了文王伐密、灭崇的事迹和武功。这些事件,是周部族得以发展、得以灭商建国的重大事件,太王、王季、文王,都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对周部族的发展和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作者极力地赞美他们,歌颂他们,字里行间充溢着深厚的爱部族、爱祖先的思想感情。全诗八章,有四章叙写了文王,说明是以文王的功业为重点的。
全诗八章,章十二句。内容丰富,气魄宏大。前四章重点写太王,后四章写文王,俨然是一部周部族的周原创业史。
首章先从周太王得天眷顾、迁岐立国写起。周人原先是一个游牧民族,居于今陕西、甘肃接境一带。传说从后稷开始,做了帝尧的农师,始以农桑为业,并初步建国,以邰(今陕西武功一带)为都(见《大雅·生民》)。到了第四代公刘之时,又举族迁往豳(邠)地(今陕西旬邑一带),行地宜,务耕种。开荒定居,部族更加兴旺和发展(见《大雅·公刘》)。第十三代(依《史记·周本纪》)为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因受戎狄之侵、昆夷之扰,又迁居于岐山下之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开荒垦田,营建宫室,修造城郭,革除戎俗,发展农业,使周部族日益强大(见《大雅·绵》)。此章说是天命所使,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尊天和尊祖的契合,正是周人「君权神授」思想的表现。
第二章具体描述了太王在周原开辟与经营的情景。连用四组排比语句,选用八个动词,罗列了八种植物,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太王创业的艰辛和气魄的豪迈。最后还点明:太王赶走了昆夷,娶了佳偶(指太姜),使国家更加强大。
第三章又写太王立业,王季继承,既合天命,又扩大了周部族的福祉,并进一步奄有四方。其中,特别强调「帝作封作对,自大伯王季」。太王有三子:太伯、虞仲和季历(即王季)。太王爱季历,太伯、虞仲相让,因此王季的继立,是应天命、顺父心、友兄弟的表现。写太伯是虚,写王季是实。但「夹写太伯,从王季一面写友爱,而太伯之德自见」(方玉润《诗经原始》),既是夹叙法,亦是推原法,作者的艺术用心,是值得深入体味的。
第四章集中描述了王季的德音。说他「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比大邦,克顺克比」,充分表现了他的圣明睿智,为王至宜。其中,用「帝度其心,貊其德音」,以突出其尊贵的地位和煊赫的名声;而「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说明了王季的德泽流长,又为以下各章写文王而做了自然的过渡。
《皇矣》在《大雅·文王之什》,当然重点是在歌颂和赞美文王。因而此诗从第五章起,就集中描述文王的功业了。
第五章先写上帝对文王的教导:「无然畔援,无然歆羨,诞先登于岸。」即要文王勇往直前,面对现实,先占据有利的形势。虽不言密人侵入和文王怎么去做,但其紧张的气氛已充分显示了出来。接著作者指出「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一场激烈的战争势在难免了。密人「侵阮阻共」,意欲侵略周国,文王当机立断,「爰整其旅,以按徂旅」,并强调,这是「笃于周祜」、「对于天下」的正义行动。
第六章写双方的战斗形势进一步发展。密人「侵自阮疆,陟我高冈」,已经进入境内了。文王对密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并在「岐之阳」、「渭之将」安扎营寨,严正对敌。写出情况十分严峻,使读者如临其境。
第七章写战前的情景,主要是上帝对文王的教导,要他「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就是不要疾言厉色,而要从容镇定;不要光凭武器硬拼,而要注意策略。要「顺帝之则」、「询尔仇方,同尔兄弟」,即按照上帝意志,联合起同盟和兄弟之国,然后再「以尔钩援,与尔临冲」,去进攻崇国的城池。崇国当时也是周国的强敌,上言密,此言崇,实兼而有之,互文见义。
最后一章是写伐密灭崇战争具体情景。周国用它「闲闲」、「茀茀」的临车、冲车,攻破了崇国「言言」、「仡仡」的城墙,「是伐是肆」,「执讯」、「攸馘」,「是致是附」、「是绝是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从而「四方无以拂」,四方邦国再没有敢抗拒周国的了。这些内容表现了周从一个小部族逐渐发展壮大,依靠的绝对不是后世所歌颂的单纯的所谓礼乐教化,而主要是通过不断的武力征伐,扩张疆域,从而获得了灭商的实力。
由此可见,《皇矣》在叙述这段历史过程时是有顺序、有重点地描述的。全诗中,既有历史过程的叙述,又有历史人物的塑造,还有战争场面的描绘,内容繁富,规模宏阔,笔力遒劲,条理分明。所叙述的内容,虽然时间的跨度很大,但由于作者精心的结构和安排,却又显得非常紧密和完整。特别是夸张词语、重叠词语、人物语言和排比句式的交错使用,章次、语气的自然舒缓,更增强此诗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皇矣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叙述周王先祖功德的颂诗,是周部族多篇开国史诗之一。《毛诗序》:「《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 诗词作品:皇矣 诗词作者:【先秦】佚名 诗词归类:【诗经】、【咏史怀古】、【赞颂】
古诗词大全 佚名《又谶》原文及翻译赏析
又谶原文:
功下田,力交连。井底坐,二十年。 诗词作品:又谶 诗词作者:【唐代】佚名
相关参考
皇矣[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皇矣[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又谶原文:功下田,力交连。井底坐,二十年。诗词作品:又谶诗词作者:【唐代】佚名
又谶原文:功下田,力交连。井底坐,二十年。诗词作品:又谶诗词作者:【唐代】佚名
占年原文:要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诗词作品:占年诗词作者:【唐代】佚名
占年原文:要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诗词作品:占年诗词作者:【唐代】佚名
皇矣上帝,神格无方。一阳入复,典祀有常。豆登岂洁,度德清香。棐诚居歆,降福穰穰。——隋代·佚名《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皇矣上帝,神格无方。一阳入复,典祀有常。豆登岂洁,度德清香。棐
皇矣上帝,神格无方。一阳入复,典祀有常。豆登岂洁,度德清香。棐诚居歆,降福穰穰。——隋代·佚名《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皇矣上帝,神格无方。一阳入复,典祀有常。豆登岂洁,度德清香。棐
金桥童谣原文:圣人执节度金桥。诗词作品:金桥童谣诗词作者:【唐代】佚名
金桥童谣原文:圣人执节度金桥。诗词作品:金桥童谣诗词作者:【唐代】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