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周郑交质》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王室

篇首语:时间是把锋利的刀,成全过我的疯狂,也粉碎过我的梦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周郑交质》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周郑交质》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周郑交质》原文及翻译赏析

周郑交质原文: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周郑交质翻译及注释

翻译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

  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注释1.卿士:周朝执政官。2.贰于虢(guo):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3] 3.郑伯:诸侯国郑国的君主,这里是郑庄公。4.交质:交换人质。5.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称「王子狐」,在长兄「太子泄父」死后,被立为太子。6.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7.王崩:周平王去世。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8.畀(bi):交给。9.祭(zhai)足:即祭仲,郑大(da)夫。温,周朝小国,在今河南温县南。10.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11.中:同「衷」,内心。12.明恕:互相体谅。13.要(yāo):约束。14.间:离间。15.明信:彼此了解,坦诚相待。16.沼沚:沼,池塘。沚,水中小洲。17.苹(ping):水生植物,即浮萍。蘩(fan),白蒿。蕴藻,一种聚生的藻类。菜,野菜。18.筐莒(jǔ):竹制容器,方形为筐,圆形为莒。锜(qi)釜,均为烹饪器,有足为锜,无足为釜。19.潢(huang):积水池。污,积水。行(hang)潦(lǎo), 路上的积水。20.荐:享祭,祭祀。21.羞:同「馐」,进奉。22.《采蘩》、《采苹》:均为《诗·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23.《行苇》、《泂(jiǒng)酌》:均为《诗·大雅》篇名,前者写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颂忠厚。后者写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24.昭:表明。

周郑交质评析

  本文前两段,只用寥寥七十多字,就把春秋初期周王室和它的同姓诸侯国郑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揭示出来。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为了达成妥协,作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为诸侯国国君的郑庄公,居然采用了进入春秋时代以后各诸侯国间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即交换质子。那么,这一外交手段是否奏效了呢?第二段的记述则对这一举措做出了历史否定。历史的辩证法雄辩地证明,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左传》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郑由「交质」到「交恶」的历史本质,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还是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动向。而「用事实说话」,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点。至于此文用较多的文字阐发诚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因为在历史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后,就很难看到各诸侯国「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事情了。尽管如此,在我们今天建立新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诚信原则还是应该继承发扬的。

周郑交质赏析二

  文章先简要记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方面揭示了郑庄公两次入侵东周之地,强逼平王立质、咄咄逼人的姿态;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东周王室已然衰微、任人欺凌、委曲求全的历史情状。并由此得出结论,周天子与郑庄公想通过交换人质来缓解矛盾、取信对方的做法是不可靠、也不可取的,因为周郑之间并没有诚信之心,又不依「礼」行事,所以双方即使交换了人质,也还是不能够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君子通过对此事的评论,指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要建立在彼此体谅、坦诚相待的基础之上,强调了恪守礼仪、忠于信义的重要性。

  文章虽然不长,但叙事朴实,议论周严,有事实,有根据,有结论,语言中肯,说服力很强。文末「君子日」一段评论,以信和礼为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周郑交质之非。数层转折与整齐的排旬,使作者的论断显示出不可逆转的气势,空灵排宕、辞采纵横而又风韵悠然。

  自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平王东迁以来,周王权威早已实际崩溃。但周王及诸侯都没有将此事捅破。周郑交质作为一个可供观测或曰方便标记的事件点而成为周王权威崩溃的标志。《左传》认为周郑交质「无信(已堕落到需靠人质故曰无信)不礼(周郑上下失序故曰不礼)」,是东周「礼崩乐坏」的缩影。

  在《周郑交质》中,君子对双方都有责难,但侧重于批评周王室。左丘明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其不能以信服人,是以礼驭下造成的。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左传》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郑由「交质」到「交恶」的历史本质,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还是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动向。而「用事实说话」,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点。至于此文用较多的文字阐发诚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因为在历史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后,就很难看到各诸侯国「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事情了。《周郑交质》这篇文章反映了《左传》崇霸贬王思想。全文先讲事实,再进行评论,这是《左传》的典型写法。君子的议论以「礼信」为中心,引经据典,辞理畅达。对后世史论有极大的影响。

周郑交质创作背景

  在自春秋起始的东周,从平王东迁立国,就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连姬姓的宗室诸侯也不再忠心辅佐。天子和诸侯的信用,要用交换人质来作保证,成为笑谈。郑庄公不循礼法开了先例,王纲已堕。而后,周王室与执政大臣郑伯发生信任危机,郑国是西周末至战国初重要诸侯国之一,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郑武公也在周平王时出任卿士。郑庄公继承父亲为郑国国君时,也承袭了父亲在朝廷的卿士职位。后来,周平王宠信虢公忌父,有意擢升虢公、分享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派遣郑卿祭足率领郑军在四月收割了东周王畿内温地的麦,又于当年秋天再率领郑军收割了东周王畿内成周的禾,周郑关系因此进一步恶化。周郑互相怀恨,关系急遽恶化。[2] 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为了达成妥协,作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为诸侯国国君的郑庄公,居然采用了进入春秋时代以后各诸侯国间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即交换质子。而这一手段并没有奏效。以上就是该文的背景。 诗词作品:周郑交质 诗词作者:【先秦左丘明 诗词归类:【古文观止】、【历史】、【故事】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鱼论战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子鱼论战翻译及注释

翻译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注释(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e这)城县西。(4)既:已经。(5)济:渡过。(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7)告:报告。(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9)败绩:大败。(10)股:大腿。(11)门官:国君的卫士。(12)咎:怪罪,归罪,指责。(13)重(chong从)再次。(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15)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16)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18)勍(qi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20)赞:助。(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26)服:(对敌人)屈服。(27)三军昆: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29)儳(cha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子鱼论战简析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子鱼论战创作背景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徒假诸于仁义之名而笼诸侯之心。而战争岂容此迂腐之辈。既无审时度势之能,又无慧眼独具之才。枉费兴兵侵郑而引火自焚于泓,空令子鱼等贤暴殄于粪土之墙。春秋霸主乃此像乎?况无实力为后盾,天焉不弃。若真有仁义之心,以次而对天下黎庶,举广义、携良材。何苦宋国不强,霸业不成。

  悲亦,心术不正且不智,不败而何?

  纵观子鱼所论句句中肯,切于要害,无虚饰矫言。皆以战争实务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沦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学,岂不惋惜。

  此一子鱼,而万千子鱼皆无逢于燕昭之黄金台。

  此一襄公,而万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沦中。

  千秋如此,万世依然。

诗词作品:子鱼论战 诗词作者:【先秦左丘明 诗词归类:【古文观止】、【议论】、【写人】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周郑交质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周郑交质[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古诗词大全 周郑交质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周郑交质[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鱼论战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鱼论战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赏析

展喜犒师原文: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赏析

展喜犒师原文: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子革对灵王》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革对灵王原文: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颖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干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

古诗词大全 左丘明《子革对灵王》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革对灵王原文: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颖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干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