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佚名《渔父》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渔父
篇首语: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佚名《渔父》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佚名《渔父》原文及翻译赏析
渔父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翻译及注释
翻译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注释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4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5淈(gǔ):搅浑。6餔:吃。糟:酒糟。歠(chuo):饮。醨(li):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8沐:洗头。9浴:洗身,洗澡。十察察:皎洁的样子。⑾汶(men)汶:污浊。⑿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⒀莞尔:微笑的样子。⒁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i):船桨。⒂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⒃濯:洗。⒄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⒅遂去,遂:于是。去:离开。⒆不复与言,复:再。
渔父赏析
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章旬》是在西汉末年刘向编的《楚辞》的基础上作注。在《楚辞》中,《渔父》已作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据此,则认定屈原作《渔父》,又可上推至刘向时。后世认同屈原作《渔父》,影响较大的有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和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但此说漏洞颇多。从外证来说,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引述《渔父》文字时,只是作为行文的一部分,而并非作为屈原的原作转引。王逸《楚辞章句》在明确指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之后,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作者又非屈原而成了「楚人」。从内证来说,《渔父》中的屈原表示「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以下当是赴湘自沉的一幕,似不可能再有心绪用轻松的笔调续写「莞尔而笑」的渔父。何况全文采用第三人称,亦与屈原作为此文作者的身份不合。故近人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说:「《渔父》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屈原赋今译》)按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还是比较可信的。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开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时间是在「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坚持爱国的政治主张遭到楚顷襄王的放逐之后;地点是在「江潭」、「泽畔」,从下文「宁赴湘流」四字看来,当是在接近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间的某一江边、泽畔;其时屈原的情况是正心事重重,一边走一边口中唸唸有词。文中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这部分中,渔父上场,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对渔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写出他心中的两个疑问。一问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官名),显然渔父认出了屈原,便用反问以认定身份。第二问才是问话的重点所在:「何故至于斯?」落魄到这地步,当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由此一问,引出屈原的答话,并进而展开彼此间的思想交锋。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由此引出渔父的进一步的议论。针对屈原的自是、自信,渔父提出,应该学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榜样,并以三个反问句启发屈原「淈泥扬波」、「哺糟歠酾」,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他认为屈原不必要「深思高举」,从思想到行为无不高标独立,以致为自己招来流放之祸。渔父是一位隐者,是道家思想的忠实信徒。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庄子说:「虚而委蛇。」(《庄子·应帝王》,后世成语作「虚与委蛇」)渔父所取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正是从老庄那里继承过来的。他所标举的「圣人」,指的正是老、庄一类人物。儒家的大圣人则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坚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九歌·橘颂》)的高尚人格的屈原,对于渔父的「忠告」当然是格格不入的。他义正辞严地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两个浅近、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又以不能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玷污的两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宁赴湘流」,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渔父》中的屈原,正是这样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司马迁将《渔父》的文字作为史料载入屈原的传记中,当也是有见于所写内容的真实性,至少是符合屈原一以贯之的思想性格的。
全文的最后一部分,笔墨集中在渔父一人身上。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他唱的歌,后人称之为《渔父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八十三卷将此歌作为《渔父歌》的「古辞」收入),也《沧浪歌》或《孺子歌》。歌词以「水清」与「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所谓水清可以洗帽缨、水浊可以洗脚,大意仍然是上文「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这是渔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的一种较为形象化的说法。
最后这一部分,不见于《史记》屈原本传中。从全篇结构来说,这一部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进一步渲染了渔父的形象;渔父无言而别、唱歌远去的结尾,也使全文获得了悠远的情韵。不少研究者认为《渔父》这篇作品是歌颂屈原的。但从全文的描写、尤其是从这一结尾中,似乎很难看出作者有专门褒美屈原、贬抑渔父的意思。《渔父》的价值在于相当准确地写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与此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后世众多诗赋词曲作品中吟啸烟霞的渔钓隐者形象,从文学上溯源,都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楚辞中的这篇《渔父》。如果一定要辨清此文对屈原与渔父的感情倾向孰轻孰重,倒不妨认为他比较倾向于作为隐者典型的渔父。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於哲理性。从文体的角度看,在楚辞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的写法已比较接近。前人说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在文体演变史上,《渔父》无疑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的。
诗词作品:渔父 诗词作者:【先秦】佚名 诗词归类:【楚辞】、【哲理】、【散文】、【故事】
古诗词大全 渔父词/渔父原文_翻译及赏析
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惟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宋代·赵构《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
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惟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赵构生于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赐名赵构,封蜀国公,历任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等职,不久晋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赵构
猜您喜欢春水绿波南浦。渐理棹、行人欲去。黯消魂、柳上轻烟,花梢微雨。长亭放盏无计住。但芳草、迷人去路。忍回头、断云残日,长安何处。——宋代·赵彦端《沙塞子·春水绿波南浦》沙塞子·春水绿波南浦
春水绿波南浦。渐理棹、行人欲去。黯消魂、柳上轻烟,花梢微雨。
长亭放盏无计住。但芳草、迷人去路。
忍回头、断云残日,长安何处。清唱动梁尘,窈窕夜深庭宇。一笑满斟芳酒,看霞觞争举。弓靴三寸坐中倾,惊叹小如许。子建向来能赋,过凌波仙浦。——宋代·王之望《好事近·清唱动梁尘》
好事近·清唱动梁尘
清唱动梁尘,窈窕夜深庭宇。一笑满斟芳酒,看霞觞争举。弓靴三寸坐中倾,惊叹小如许。子建向来能赋,过凌波仙浦。灯花挑尽夜将阑。斜掩小屏山。一点凉蟾窥幔,钏敲玉臂生寒。起来无绪,炉薰烬冷,桐叶声干。都把沈思幽恨,明朝分付眉端。——宋代·张抡《朝中措·灯花挑尽夜将阑》朝中措·灯花挑尽夜将阑
灯花挑尽夜将阑。斜掩小屏山。一点凉蟾窥幔,钏敲玉臂生寒。
起来无绪,炉薰烬冷,桐叶声干。
都把沈思幽恨,明朝分付眉端。
相关参考
渔父歌原文: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浸急兮将奈何。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诗词作品:渔父歌诗词作者:【先秦】佚名诗词归类:【诗经】、【宴会】
渔父歌原文: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浸急兮将奈何。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诗词作品:渔父歌诗词作者:【先秦】佚名诗词归类:【诗经】、【宴会】
渔父[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
渔父[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
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惟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宋代·赵构《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惟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21
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惟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宋代·赵构《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惟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21
渔父原文: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诗词作品:渔父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离别】、【相思】
渔父原文: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诗词作品:渔父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离别】、【相思】
渔父(四首)原文: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诗词作品:渔父(四首)诗词作者:【宋代】苏轼
渔父(四首)原文: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诗词作品:渔父(四首)诗词作者:【宋代】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