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江汉》原文及翻译赏析

Posted 大雅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江汉》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江汉》原文及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召旻》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江汉》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雅·江汉原文: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大雅·江汉翻译及注释

翻译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释1.江汉:长江与汉水。2.浮浮:水流盛长貌。3.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将士。滔滔:顺流而下貌。4.匪:同「非」。5.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求:通「纠」,诛求,讨伐。6.旟(yu):画有鸟隼的旗。7.舒:徐,缓行。8.铺:止,驻扎。9.汤(shāng)汤:水势大的样子。10.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11.庶:庶几。12.载:则。13.浒(hǔ):水边。14.式:发语词。辟:开辟。15.彻:治。16.疚(jiu):病,害。棘:「急」的假借。17.极:准则。18.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19.旬:「巡」的假借。20.召(shao)公:文王之子,封于召。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维:是。翰:桢斡。21.予小子:宣王自称。22.似:「嗣」的假借。23.肇敏:图谋。戎:大。公:通「功」,事。24.用:以。锡:赐。祉(zhǐ):福禄。25.厘(lai):「赉」的假借,赏赐。圭瓒(zan):用玉作柄的酒勺。26.秬(ju):黑黍。鬯(chang):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带柄的酒壶。27.文人:有文德的人。28.周:岐周,周人发祥地。29.自:用。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30.稽(qǐ)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31.对:报答。扬:颂扬。体: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32.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种古铜制食器。33.明明:勉勉。34.令闻:美好的声誉。35.矢:「施」的假借。

大雅·江汉鉴赏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说之征徐国。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召伯虎救过太子静(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然而,正因为这样,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这首诗就表现了老功臣的这样一种意识。

大雅·江汉创作背景

  《大雅·江汉》一诗,《毛诗序》以为尹吉甫所作。今人以其无据多不相信。有人认为是召伯虎所作。其第一章诗人自称「我」,为第一人称手法写成;而第三章云:「江汉之浒,王命召虎。」说到周王之命,又自称「召虎」。第四、五、六章也有「王命召虎」、「虎拜稽首」等语。一般如果自称为「我」,而同周天子联系起来则称「召虎」、「虎」,则可以推定作者为召伯虎。此诗同传世的周代青铜器召伯虎簋上的铭文一样,都是记叙召伯虎平淮夷归来周王赏赐之事。

  据《后汉书·东夷传》,周厉王之时因为政治昏乱,东方的淮夷入寇,虢仲征之,未能取胜。宣王之时,首先消除玁狁之患,然后宣王亲征,平定淮夷之乱。宣王驻于江汉之滨,命召伯虎率军征之。召伯虎取胜归来,宣王大加赏赐,召伯虎因而作铜簋以纪其功事,并作此诗,以颂其祖召康公之德与天子之英明。

诗词作品:大雅·江汉 诗词作者:【先秦佚名 诗词归类:【诗经】、【赞颂】

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召旻》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雅·召旻原文: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职兄斯引。

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灾我躬。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大雅·召旻翻译及注释

翻译老天暴虐难提防,接二连三降灾荒。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流亡。国土荒芜生榛莽。天降罪网真严重,蟊贼相争起内讧。谗言乱政职不供,昏愦邪僻肆逞凶,想把国家来断送。欺诈攻击心藏奸,却不自知有污点。君子兢兢又业业,对此早就心不安,可惜职位太低贱。好比干旱年头到,地里百草不丰茂,像那枯草歪又倒。看看国家这个样,崩溃灭亡免不了。昔日富裕今日穷,时弊莫如此地凶。人吃粗粮他白米,何不退后居朝中?情况越来越严重。池水枯竭非一天,岂不开始在边沿?泉水枯竭源头断,岂不开始在中间?这场祸害太普遍,这种情况在发展,难道我不受灾难?先王受命昔为君,有像召公辅佐臣。当初日辟百里地,如今国土日受损。可叹可悲真痛心!不知如今满朝人,是否还有旧忠臣?

注释1.旻(min)天:《尔雅·释天》:「秋为旻天。」此泛指天。2.疾威:暴虐。3.笃:厚,重。4.瘨(diān):灾病。5.居:国中。圉(yǔ):边境。6.罪罟(gǔ):罪网。7.昏椓(zhuo):昏,乱;椓,通「诼」,谗毁。靡共:不供职。共,通「供」。8.溃溃:昏乱。回遹(yu):邪僻。9.靖夷:想毁灭。靖,图谋;夷,平。10.皋皋:欺诳。訿(zǐ)訿:谗毁。11.孔:很。填(chen):长久。12.贬:指职位低。13.溃:毛传:「遂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遂者草之畅达,与『茂』义相成。」14.苴(cha):枯草。15.相:察看。16.止:语气词。17.时:是,此,指今时。18.疚:贫病。19.疏:程瑶田《九谷考》以为即稷,高粱。粺(bai):精米。20.替:废,退。21.职:主。兄(kuang):「况」的假借。斯:语助词。引:延长。22.频(bīn):滨。23.溥(pǔ):同「普」,普遍。24.弘:大。25.灾(zāi):同「灾」。26.先王:指武王、成王。27.召(shao)公:周武王、成王时的大臣。28.蹙(cu):收缩。29.于(wū)乎:同「呜呼」。

大雅·召旻鉴赏

  此诗是《大雅》的最后一篇,它的主题,《毛诗序》以为是「凡伯刺幽王大坏也」,与前一篇《大雅·瞻卬》的解题一字不异。这种情况在《毛诗序》中并不多见,说明《召旻》与《瞻卬》的内容是有关联的。从诗的开头看,读者多少也能发现一些共同点,《瞻卬》首两句是「瞻卬昊天,则不我惠」,仰望茫茫上空,慨叹老天没有恩情,《召旻》首两句是「昊天疾威,天笃降丧」,悲呼老天暴虐难当,不断降下灾祸,两者语气十分相似,只是《召旻》的口吻更激切一些。周幽王宠幸褒姒,斥逐忠良,致使国家濒于灭亡,所以诗人作《瞻卬》一诗刺之;周幽王又任用奸佞,败坏朝纲,这与宠幸褒姒一样对国家造成极大危害,所以诗人再作《召旻》一诗刺之。

  此篇共七章,句式基本为四字句,但也有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乃至七字句穿插其间。首章一开始就责天,责天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指斥。因为周人的天命观已有天人感应的色彩,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天的意志,天子政治清明,自然风调雨顺,天子昏庸暴虐,天就会降下各种自然灾害;所以「天笃降丧」必然是天子缺德的结果。这样,百姓受饥馑荼毒,流离失所,即使在边僻之地也遭灾荒的惨象马上就攫住了读者的心,使之受到强烈的震撼,为受难的民众而悲悯,并由此去思索上天为何降罪于世人。

  第二章逐渐进入主题。「天降罪罟」义同上章的「天笃降丧」,变易其词反复陈说老天不仁,当然仍是意在斥王。这一句与前一篇《瞻卬》的「天之降罔(网)」也是同义的,这多少也可见出两章内容上的相关性。然「蟊贼内讧」,勾心斗角,败坏朝纲,是昏王纵容的结果,已与上章所说天降之灾带来饥馑流亡全然不同,这也可见「天降罪罟」实在的意思应是「王施恶政」。「昏椓靡共,溃溃回遹」二句,所用的语词虽然今人不很熟悉,但在当时却是很有生命力的词汇。痛斥奸佞小人乱糟糟地互相谗毁伤害,不认真供职,昏愦邪僻尽做坏事,已经是咬牙切齿的愤恨,但这还不够,于是最后再加上一句:「实靖夷我邦」——这是要把我们好好一个国家给葬送掉啊!读到此处,读者仿佛可以看到诗人的心在淌血。

  在上章不遗余力地痛斥奸人之后,第三章诗人从另一个角度继续进行抨击,并感叹自己职位太低无法遏制他们的气焰。上章有带叠字词的「溃溃回遹」句,这章更进一步又用了两个双叠字词组「皋皋訿訿」、「兢兢业业」,一毁一誉,对比鲜明,不啻有天壤之别。「曾不知其玷」,问那些小人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的缺点?可谓明知故问,是在上一章强弓硬弩般的正面进攻之后转为匕首短剑般的旁敲侧击,虽方式不同,但照样刺得很深。而「我位孔贬」又糅入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这种身世之感不是单纯的位卑权微之叹,而是与伤幽王宠信奸人败坏政事的家国之恨密不可分的。身为士大夫,哪怕是地位最低的那一层次,也有尽心竭力讽谏规劝君王改恶从善的责任与义务,这虽尚不如后来顾炎武所标举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境界那么高,却也不乏时代的光辉了。

  第四章的描写又回应第一章,以天灾喻人祸。引人注意的是两个「如彼……」句式,一般来说,下一个「如彼……」句之后,应该也有说明性的文字,但这儿「草不溃茂」既是上承「如彼岁旱」的说明性文字,又是下应「如彼栖苴」的说明性文字。也就是说,照例是「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草不溃茂」的完整句式缩掉了一句,但此种缩略并不影响语义,反而使文势更具跌宕之致,这恐怕也不是诗人有意为之,而是他的妙手偶得。此章末两句「我相此邦,无不溃止」,诗人说:我看这个国家,没有不灭亡的道理!这种写出来的预言恰恰反映出诗人心理上的反预言,痛陈国家必遭灭亡正是为了避免这种灭亡。但历史告诉人们:指出灭亡的趋势并不能使昏君暴君停止倒行逆施,他们对国家形势的觉悟只可能是在遭遇灭亡之后,但遭遇灭亡便是终结,觉悟便也毫无意义;忠臣义士的劝谏对此种历史过程向来是无能为力的,他们的所作所为,无非是为历史中黯淡的一幕幕抹上一丝悲壮的色彩罢了。

  第五章诗人作起了今昔对比,前面两句,是颇工整的对偶,这两句也有人点作四句,「不如时」、「不如兹」单独成句,亦可。「富」与「疚」的反差令人伤心,更令人对黑暗现实产生强烈的憎恨,于是诗人再一次针砭那些得势的小人,「彼疏斯粺,胡不自替」,斥责别人吃粗粮他们吃细粮,却尽干坏事,不肯退位让贤。这两句令人想起《魏风·伐檀》的名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第六章开头四句也是对偶,是全诗仅有的比兴句(「如彼岁旱」、「如彼栖苴」当然也可视为用了「比」的手法,可是也不妨解为天灾之实像,虽有「如」字而无「比」意),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以为「池竭喻王政之乱由外无贤臣,泉竭喻王政之乱由内无贤妃」,可备一说。这数句用意一如《大雅·荡》末章「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大树推倒横在地,枝叶暂时没损伤,但是根断终枯死)数句,告戒幽王当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否则小祸积大祸,小难变大难,国家终将覆亡。「职兄斯弘」句与上章末句「职兄斯引」仅一字不同而意义完全一样,不惜重言之,正见诗人希望幽王认识局势的严重性的迫切心情。而「不灾我躬」决不是诗人担心自己遭殃的一念之私。诗人反问:灾难普遍,难道我不受影响?意在向王示警:大难一起,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您大王也将身受其害,快清醒清醒吧!改弦更张现 在还来得及。

  于是,末章怀念起当朝的前代功臣,希望像当初召公那样的贤明而有才干的人物能出来匡正幽王之失,挽狂澜于既倒,而这又是与此篇斥责奸佞小人的主题是互为表里的。这一章中,昔日「辟国百里」与今日「蹙国百里」的对比极具夸张性,但也最真实地反映了今昔形势的巨大差异,读之令人有惊心动魂之感。最后两句「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出以问句,问当时之世是否还有赤胆忠心的老臣故旧,是诗人由失望而濒于绝望之际,迸发全部力量在寄托那最后的一丝希望。这一问,低徊掩抑,言近旨远,极具魅力。后世许多诗词作品以问句作结以求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实滥觞于《诗经》中此类句法。

  明代孙矿认为,诗人其心苦、其词迫而导致此诗各章意思若断若连,但全诗「不经意」中自有「奇峭」的特色。这是一篇好诗,但其作者凡伯到底是怎样的人,古代学者却聚讼纷纭。清代李超孙《诗氏族考》认《大雅·板》之凡伯与《瞻卬》、《召旻》之凡伯为两人,后者为前者世袭爵位的后裔。而此篇何以取名为《召旻》,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此篇的题解说:「比较合理的说法是最后一章提到召公,所以取名『召旻』,以别于《小旻》(《小雅》中的一篇)。」这种看法比《毛诗序》解「旻」为「闵(悯)」要圆通。

大雅·召旻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周幽王昏愦腐朽,宠幸褒姒,败坏纪纲,任用奸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因此,诗人作这首《大雅·召旻》讽刺之。此诗与《小雅·节南山》、《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和《大雅·瞻卬》等为同类作品。 诗词作品:大雅·召旻 诗词作者:【先秦佚名 诗词归类:【诗经】、【怀人】、【讽刺】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假乐》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雅·假乐原文: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之纲

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假乐》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雅·假乐原文: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之纲

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召旻》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雅·召旻原文: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

古诗词大全 佚名《大雅·召旻》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雅·召旻原文: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

古诗词大全 江汉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江汉[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古诗词大全 江汉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江汉[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古诗词大全 杜甫《江汉》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汉原文: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病欲疏一作: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江汉翻译及注释翻译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

古诗词大全 杜甫《江汉》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汉原文: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病欲疏一作: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江汉翻译及注释翻译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

古诗词大全 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慇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

古诗词大全 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慇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