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盛唐杜甫《垂老别》全文翻译赏析)

Posted 老翁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盛唐杜甫《垂老别》全文翻译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盛唐杜甫《垂老别》全文翻译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盛唐杜甫《蜀相》全文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盛唐杜甫《垂老别》全文翻译赏析)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冑,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赏析    一开头,诗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宁静」的时代的动乱气氛中,让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语势低落,给人以沉郁压抑之感。他慨叹著说:「子孙都已在战争中牺牲了,剩下我这个老头,又何必一定要苟活下来!」话中饱蕴著老翁深重的悲思。战火逼近,官府要他上前线,于是老翁把枴杖一扔,颤巍巍地跨出了家门。「投杖出门去」,笔锋一振,暗示出主人公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老人,他知道在这个多难的时代应该怎样做。但是他毕竟年老力衰了,同行的战士看到这番情景,不能不为之感叹唏嘘。「同行为辛酸」,就势跌落,从侧面烘托出这个已处于风烛残年的老翁的悲苦命运。「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牙齿完好无缺,说明还可以应付前线的艰苦生活,表现出老翁的倔强;骨髓行将搾乾,又使他不由得悲愤难已。这里,语气又是一扬一跌,曲折地展示了老翁内心复杂的矛盾和变化。「男儿既介冑,长揖别上官。」作为男子汉,老翁既已披上戎装,那就义无反顾,告别长官慷慨出发了。语气显得昂扬起来。    接下去,就出现了全诗最扣人心弦的描写:临离家门的时候,老翁原想瞒过老妻,来个不辞而别,好省去无限的伤心。谁知走了没有几步,迎面却传来了老妻的悲啼声。他唯一的亲人已哭倒在大路旁,褴褛的单衫正在寒风中瑟瑟抖动。这突然的发现,使老翁的心不由一下子紧缩起来。接着就展开了老夫妻间强抑悲痛、互相爱怜的催人泪下的心理描写:老翁明知生离就是死别,还得上前去搀扶老妻,为她的孤寒无靠吞声饮泣;老妻这时已哭得泪流满面,她也明知老伴这一去,十成是回不来了,但还在那里哑声叮咛:「到了前方,你总要自己保重,努力加餐呀!」这一小节细腻的心理描写,在结构上是一大跌落,把人物善良凄恻、愁肠寸断、难舍难分的情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正如吴齐贤《杜诗论文》所说:「此行已成死别,复何顾哉?然一息尚存,不能恝然,故不暇悲己之死,而又伤彼之寒也;乃老妻亦知我不返,而犹以加餐相慰,又不暇念己之寒,而悲我之死也。」究其所以感人,是因为诗人把「伤其寒」、「劝加餐」这类生活中极其寻常的同情劝慰语,分别放在「是死别」、「必不归」的极不寻常的特定背景下来表现。再加上无可奈何的「且复」,迥出人意的「还闻」,层层跌出,曲折状写,便收到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土门」以下六句,用宽解语重又振起。老翁毕竟是坚强的,他很快就意识到必须从眼前凄惨的氛围中挣脱出来。他不能不从大处着想,进一步劝慰老妻,也似乎在安慰自己:「这次守卫河阳,土门的防线还是很坚固的,敌军要越过黄河上杏园这个渡口,也不是那么容易。情况和上次邺城的溃败已有所不同,此去纵然一死,也还早得很哩!人生在世,总不免有个聚散离合,哪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这些故作通达的宽慰话语,虽然带有强自振作的意味,不能完全掩饰老翁内心的矛盾,但也道出了乱世的真情,多少能减轻老妻的悲痛。「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眼看就要分手了,老翁不禁又回想起年轻时候度过的那些太平日子,不免徘徊感叹了一阵。情思在这里稍作顿挫,为下文再掀波澜,预为铺垫。    「万国」以下六句,老翁把话头进一步引向现实,发出悲愤而又慷慨的呼声:「睁开眼看看吧!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哪儿还有什么乐土?我们怎敢只想到自己,还老在那里踌躇徬徨?」这一小节有两层意思。一是逼真而广阔地展开了时代生活的画面,这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真实写照。他告诉老妻:人间的灾难并不只是降临在他们两人头上,言外之意是要想开一些。一是面对凶横的敌人,他们不能再徘徊了,与其束手待毙,还不如扑上前去拼一场。通过这些既形象生动又概括集中的话语,诗人塑造了一个正直的、豁达大度而又富有爱国心的老翁形象,这在中国诗史上还不多见。从诗情发展的脉络来看,这是一大振起,难舍难分的局面终将结束了。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到狠下心真要和老妻诀别离去的时候,老翁突然觉得五内有如崩裂似的苦痛。这不是寻常的离别,而是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家乡。长期患难与共、冷暖相关的亲人,转瞬间就要见不到了,此情此景,老翁难以承受。感情的闸门再也控制不住,泪水汇聚成人间的深悲巨痛。这一结尾,情思大跌,却蕴蓄著丰厚深长的意境:独行老翁的前途将会怎样,被扔下的孤苦伶仃的老妻将否陷入绝境,仓皇莫测的战局将怎样发展变化,这一切都将留给读者去体会、想像和思索。

古诗词大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盛唐杜甫《蜀相》全文翻译赏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蜀相》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好音」,悦耳的声音,形容鸟的叫声好听,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著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镕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凭吊古迹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处名胜古迹,照例做一首诗,里面有没有感情呢?多少有一点,但谈不上深厚。人们说杜甫是抒情的好手,在凭吊古迹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首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前后两个部分以一个「自」字,一个 「空」字为纽带。诗人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荒凉,从而引起种种感慨。此诗看似抒发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盛唐杜甫《羌村·其一》全文翻译赏析)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羌村·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古诗词大全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盛唐杜甫《羌村·其一》全文翻译赏析)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羌村·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古诗词大全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盛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全文翻译赏析)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赏析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

古诗词大全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盛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全文翻译赏析)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赏析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

古诗词大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盛唐杜甫《蜀相》全文翻译赏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赏析  《蜀相

古诗词大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盛唐杜甫《蜀相》全文翻译赏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赏析  《蜀相

古诗词大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盛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文翻译赏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

古诗词大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盛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文翻译赏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

古诗词大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盛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翻译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hao),卷我屋上三重(cho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an)长(chang)林梢,下者

古诗词大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盛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翻译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hao),卷我屋上三重(cho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an)长(chang)林梢,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