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曾巩 道山亭记》(曾巩)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Posted 这个地方
篇首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曾巩 道山亭记》(曾巩)全文翻译注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曾巩 道山亭记》(曾巩)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曾巩 道山亭记 曾巩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曾巩 道山亭记
【原文】 闽,故隶周者七。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阨于两山之间1,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阪如缘2,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古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侧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其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蠷糅3,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蝼,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被溺4。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墟其地5,盖以其狭且阻6,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皆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7,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美,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志其险且远,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8,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释】 1阨:隔断。 2:粗绳子。 3衡缩蠷(liu)糅:水势顺着地势蜿蜒流动。 4被溺:船被打破,溺水。 5处:处理,安置。 6狭:狭窄的意思。 7嵚崟(qīn yin):山势高耸的样子。 8埃壒(ai):凡尘,世俗。
【译文】 福建这个地方本来是属于周朝的。到了秦朝的时候,才对这方土地进行开辟,列入中原的版图,到这个时候才合为闽中郡。这个地方的范围从越国的太末县到吴地的豫章郡,是自中原通向它的必经之路。但是这通道一到了闽地,两山就把陆地给堵住了,这两座大山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断裂的地带,直到经过好几个驿站才能见到一块平地,土地少的地方成为县,土地大的成为州,然而州、县(城)还是被山包围着。通向它的道路就像沿着山攀援的粗绳子一样,有的就像垂直挂在山崖的一丝头发,有的小路在深不可测的溪流上蜿蜒而行,(路旁)峭壁上随时还能看见斜刺出来的石刃,一定要看好了脚下的路才能开始下步。那些背着、顶着东西的人要想走路,即使是本地人,还是要侧着脚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不是本地人的几乎没有不被绊倒的。要想走水路,那些水都是从高处倾泻下来的,在水中的岩石交错相生,就好像是树木竖立起来,也像兵马遍布野外,上下绵延千里,一眼望不到边。水流在怪石的空隙间穿流通过,有的弯弯曲曲地流淌,有的逆着地势从旁边射出,它的形状就好像是一堆蚯蚓纠结著,有的像虫子,有的漩涡就像车轮,水流就像射出的箭。船逆行而上或顺流而下时,都要利用好水势,要是有一点差错,马上就会船破溺水。就是本地人,要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还是不可以从事水上行船的职业的。闽地水陆两路都是这样艰难的。汉代曾经就把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让这个地方空着,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生存环境太艰险的缘故吧,这可能是没有根据的谣传吗? 福州的州治所设立在侯官,对闽地来说是位于这个地方的中间地带,因此就叫闽中。这个地方是闽地最平坦宽广的地方,四周离山还有很远的距离,而闽江就位于它的南边,它的东边就是大海。城内外都有可以通过的路,小河就在路的两边,这些小河是和大海相通的,用船载的人和货物不管白天晚上都可以聚集在家门。山上长著大树,工匠中不乏很多是手艺精湛的。人们争着夸耀自己的房屋建得如何华丽,即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让自己的住宅宽敞。而佛教、道教之徒,他们的庙宇都很华丽。城中还有三座山,位于西边的叫闽山,位于东边的叫九仙山,位于北边的叫粤王山,这三座山构成了一座鼎一样。沿着山势,佛教、道教的庙建了有上百处,它那宏伟奇异决然不同的形状,可能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吧。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主持福州的政务,在福州的高耸地方,修建了一座亭子,这里的山水景致很美,城池很宏大,宫室很繁华,没必要离开竹蓆就能把四面景色尽收眼底。程公认为这里位于江海之上,可以作为登山四望的地方,可以和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相提并论,因此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闽地的道路因为很险远,所以做官的都不愿意来这里,程公能够依照这地方的长处修筑亭子,并把自己的欢乐寄寓其中,把这个地方的路远和险峻放在一边,他又把他的思想提升到世俗之上,可见他的志向是多么高远啊! 程公在这个州府整治得很好,所以声名很好,他不但改造了城墙,还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建造了这座亭子。一年之后,他就到了广州做知府,随后又担任谏议大夫,接着被任命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他现在担任越州知府,他的字是公辟,名字叫师孟。
【评析】 曾巩的散文在当时久负盛名,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这主要不是由于他的文章温醇深雅、思想深邃,更在于他能够融合各家的长处,文章中富有丰富的表现艺术,所以很值得后代来师法。这篇《道山亭记》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一个例子。他在文章中运用了寓主于客的表现手法,这种写作范式打破了传统文章的写作方式,所以读来感觉新颖别致,整篇文章艺术性很强。
古诗词大全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全文翻译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原文: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杨彦、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公年七十有七矣。 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开土门,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余万。由此观之,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入于弊,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乎理,及其奋然自立,能至于此者,盖天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与。维历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也。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杀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相与慕公之烈,以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至也。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欤!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译文: 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他们的势头。肃宗再位时,颜公屡次直谏,宰相不高兴,颜公被贬离开朝廷。颜公又被御史唐旻陷害,一连几次遭到贬斥。李辅国逼太上皇迁往西宫居住,颜公首先带领百官请安问候起居,又当即遭到贬斥。唐代宗时,颜公同元载争论是非,元载想蒙蔽皇帝,颜公上书竭力陈说自己的主张,又当即遭到贬斥。杨炎、卢杞相继在德宗时担任宰相,更加讨厌颜公的所作所为,接连贬斥他,还不满意。李希烈攻陷汝州后,卢杞就派颜公到李希烈那里去招抚,李希烈开始还因颜公的言论而感到惭愧,最后还是将颜公缢杀了。这时颜公已经七十七岁了。 天宝年间,多年没有战争了,天下太平。安禄山谋反后,天下人无不感到震惊。唯独颜公以小小的平原郡,挫败了敌军的攻势。四面八方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地奋起响应。唐朝最终能够振兴,就是颜公在为之倡导啊。当颜公大开土门要塞时,当天归附他的就有十七个郡,军队有二十多万人。由此看来,只要顺应形势并有诚心,天下人都会服从他。从此以后一直到颜公死去,将近三十年,小人连续执政,天下日趋混乱,大盗接连不断地起来谋反,天子常常外出避难。唐朝在朝中的大臣,大多畏缩观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一件事得罪当世权臣从而丢官却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当世权臣,因而丢官却不后悔的人,几乎是没有的。至于刚起来又跌倒有七八次之多,终至丧命却不后悔的人,天下只有一人,就是颜公。颜公的学问文章,往往混杂道教、佛教的说法,不是都合于儒家的伦理,至于他奋起自立,能达到这样的境地,大概是由于天性如此吧。所以,仅从颜公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死,并不足以看出颜公的伟大。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大势已去,在道义上不得不死的时候,即使只有中等才德的人也会努力做到这样,何况像颜公这样自信的人呢!颜公多次触犯大奸臣,遭贬受害七八次,而始终丝毫不顾虑自己的死生祸福,不是笃信大道的人是不能如此的,这才足以看出颜公的伟大。 世间安定与混乱不同,而读书人的为官与去职选择也有差异。比如伯夷的清廉避世,伊尹的以天下为己任,孔子在时局动荡中的奔波,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原则。已经把自己与古代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相比,却还要瞻前顾后、回避隐藏,以讨好世俗,难道可以吗?所以孔子厌恶那些鄙陋浅薄的人,认为他们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而赞扬那些杀身成仁的人。像是颜公(这样的人),不正是孔子所称道的仁者吗? 宋仁宗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抚州知州聂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苏州林慥,共同仰慕颜公的忠烈,因为颜公曾在此地任职,于是就在抚州建立祠堂纪念他。祠堂建成后,两人来拜访我,并对我说:「希望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我认为颜公的赫赫业绩不可尽说,本来就不在于祠堂的有无,但人们对颜公的向往之情难以表达,如果没有祠堂就不能尽情地表达他们的仰慕之情了。光听到他的忠烈事迹就足以让人感动,更何况到他的祠堂拜祭,亲身感受他的熏陶呢?现在州县的政事,凡不属于法令规定的,世人一般就不再提及了。唯独聂、林二人能追念颜公的大节,尊敬他,建祠纪念他,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令无法涉及的事,这真可以称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
相关参考
城南曾巩系列:古诗三百首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翻译 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
城南曾巩系列:古诗三百首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翻译 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1【原文】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2,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1【原文】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2,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
【蟉糅】的意思是什么?【蟉糅】是什么意思?【蟉糅】的意思是:蟉糅liàoróu盘曲混杂貌。 ●宋曾巩《道山亭记》:「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蟉糅」在《汉语大词典
【桀木】的意思是什么?【桀木】是什么意思?【桀木】的意思是:桀木jiémù高大的树。 ●宋曾巩《道山亭记》:「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钜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桀木」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原文: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原文: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
古诗词大全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北宋曾巩《城南》全文翻译赏析)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出自北宋诗人曾巩的《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赏析 诗的大概意思是「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
古诗词大全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北宋曾巩《城南》全文翻译赏析)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出自北宋诗人曾巩的《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赏析 诗的大概意思是「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