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全文翻译鉴赏

Posted 安西

篇首语:凡我们所为之事,从未被人理解;一直是这样:要么被赞美,要么被指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全文翻译鉴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全文翻译鉴赏

2、古诗词大全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词大全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全文翻译鉴赏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系列:小学古诗大全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i):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著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著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古诗词大全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全文及翻译

作者或出处:王维古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现代文全文翻译: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

古诗词大全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全文及翻译

作者或出处:王维古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现代文全文翻译: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

古诗词大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全文翻译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

古诗词大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全文翻译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

古诗词大全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

古诗词大全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

古诗词大全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标签:乐府友情送别唐诗三百首国小古诗国中古诗其他情感场景《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词大全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标签:乐府友情送别唐诗三百首国小古诗国中古诗其他情感场景《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词大全 《谓城曲》赏析

  谓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鉴赏  本诗又题《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古诗词大全 《谓城曲》赏析

  谓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鉴赏  本诗又题《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