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译文赏析

Posted 判官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译文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译文赏析

2、古诗词大全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大全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译文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系列:唐诗三百首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赏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古诗词大全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原文_翻译及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诗三百首 调笑 写景 友情怀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譁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著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诗人设问: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解读

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像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表现优美的江南风光。这两句是从山川物候来写长江以南地区,和后面两句的颓废形成对比。

青山隐隐水迢迢,(远景描写——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长江对岸青山逶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暗示著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著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真是很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朋友啊。)

二十四桥明月夜,(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但无论如何,明月照在扬州名胜二十四桥上,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这样的月色、这样的夜色多么浪漫而令人眷念啊。)

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既可藉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韩绰,我的老友,当此秋尽之时,你每夜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经历和遭遇的感叹。)(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实际上是对长江以南风光的怀念。)

赏析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著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著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藉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创作背景二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开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标签:怀念友情唐诗三百首诗情感其他《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

古诗词大全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标签:怀念友情唐诗三百首诗情感其他《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

古诗词大全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及注释翻译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

古诗词大全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翻译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及注释翻译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

古诗词大全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原文_翻译及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诗三百首,调笑,写景,友情怀念译文及注

古诗词大全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原文_翻译及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诗三百首,调笑,写景,友情怀念译文及注

词语大全 二十四桥   [èr shí sì qiáo]什么意思

二十四桥  [èrshísìqiáo][二十四桥]基本解释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

古诗词大全 哭韩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哭韩绰[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平明送葬上都门,绋翣交横逐去魂。归来冷笑悲身事,唤妇呼儿索酒盆。《哭韩绰》作者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

古诗词大全 哭韩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哭韩绰[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平明送葬上都门,绋翣交横逐去魂。归来冷笑悲身事,唤妇呼儿索酒盆。《哭韩绰》作者杜牧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

古诗词大全 送韩绛归淮南寄韩绰先辈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送韩绛归淮南寄韩绰先辈[作者]薛逢 [朝代]唐代岛上花枝系钓船,隋家宫畔水连天。江帆自落鸟飞外,月观静依春色边。门巷草生车辙在,朝廷恩及雁行联。相逢且问昭州事,曾鼓庄盆对逝川。《送韩绛归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