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Posted 诗人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及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2、词语大全 诗人王粲简介什么意思

古诗词大全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七哀诗三首·其一翻译及注释

翻译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著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著车辕。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注释1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2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3中国:中原地区。 4委身:置身。荆蛮:即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5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6完:保全。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7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岸:高坡、高冈。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8《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9喟(kūi亏)然:伤心的样子。这首诗最后四句的意思是,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对比著当前的离乱现实,就更加伤心地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明主贤臣的那种急切心情了。

七哀诗三首·其一鉴赏

  「七哀」,《文选》六臣注吕向注云:「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这是望文生义。元人李冶《敬斋古今黈》云:「人之七情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殊,今而哀戚太甚,喜、怒、乐、爱、恶、欲皆无有,情之所系惟有一哀而已,故谓之七哀也。」亦颇牵强。《七哀》是乐府歌辞,今人余冠英说:「所以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上的关系,晋乐于《怨诗行》用这篇诗(指曹植《七哀》)为歌辞,就分为七解。」(《三曹诗选》)较有道理,可以参考。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西京,指长安。东汉都城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故称长安为西京。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长安乱得不成样子,是因为李傕、郭汜等人正在作乱,他们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这两句写社会的动乱。诗人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这里交代了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复」,值得注意,这说明诗人的迁徙不是第一次。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驱使吏民八百万人入关,诗人被迫迁移到长安,此时为了避难,又要离开长安。这个「复」字不仅表现了眼前凄楚的情况,而且勾起了悲惨的往事,蕴涵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中国」,中原地区。我国古代建都黄河两岸,因此称北方中原地区为中国。「荆蛮」,指荆州。荆州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楚国本称为荆,周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楚在南方,故称荆蛮。这两句是说,离开中原地区,到荆州去。这是因为当时荆州没有战乱,所以很多人到那里去避乱。王粲因为荆州刺史刘表,与自己是同乡,而且刘表曾就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两家有世交,所以去投靠他。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写离别时的情景。这两句是互文,「悲」的不仅有「亲戚",还有「朋友」;「相追攀」的也不仅有「朋友」,还有「亲戚」。诗人描写送别时的表情和动作,固然是为了表现诗人和亲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制造一种悲惨的气氛,使人感到这是一场生离死别。

  诗人离开了长安,离开了亲戚朋友,一路上见到的景象触目惊心:「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这是「豺虎」作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场战乱造成的悲惨景象,曹操《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咏是同样的情景,可以参阅。以上是「鸟瞰」,下面六句写的才是典型事例:「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六句同样紧承「出门无所见」。诗人见到的不仅是「白骨蔽平原」,还有「饥妇人」弃子的事。妇人爱子,这是正常现象;妇人弃子,这是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战乱。因此,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鲜明而生动,催人泪下。吴淇说:「『出门』以下,正云『乱无象』。兵乱之后,其可哀之事,写不胜写,但用『无所见』三字括之,则城郭人民之萧条,却已写尽。复于中单举妇人弃子而言之者,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六朝选诗定论》卷六)张玉谷说:「『出门』十句,叙在途饥荒之景,然胪陈不尽,独就妇人弃子一事,备极形容,而其他之各不相顾,塞路死亡,不言自显。作诗解此举重该轻之法,庶几用笔玲珑。」(《古诗赏析》卷九)都道出了这种写法的艺术特点。这种写法对杜甫是有影响的,所以何焯说:「『路有饥妇人』六句,杜诗宗祖。」(《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

  妇人弃子的惨景,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悲痛。诗人乘马继续向前行进。「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汉文帝是汉代的明君,史书上赞他「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汉书·文帝纪》),有所谓「文景之治」。诗人南登霸陵高处,回首眺望长安,自然会想起汉文帝及「文景之治」。如果有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在世,长安就会不如此混乱、残破,百姓不至于颠沛流离,自己也不至于流亡他乡。登霸陵,眺长安,诗人感慨万端。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连同上面两句,同为全篇的结尾。下泉,是《诗经·曹风》的篇名。《毛诗》序云:「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下泉人」,指《下泉》诗的作者。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面对着动乱的社会现实,诗人才懂得《下泉》诗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急切心情,因而从内心发出深深的哀叹。张玉谷说:「末日『南登』『回首』,兜应首段。『伤心』『下泉』,缴醒中段,收束完密,全篇振动。」(《古诗赏析》卷九)方东树也说:「『南登霸陵岸』二句,思治,以下转换振起,沉痛悲凉,寄哀终古。」(《昭昧詹言》卷二)都指出了此诗结尾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写得悲凉沉痛,真切动人,是建安诗歌中的名作。方东树评为「冠古独步」,不是没有道理的。

七哀诗三首·其一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催、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劫掠,这时王粲逃往荆州,依靠刘表以避难。此诗是王粲初离长安往荆州时所作。当时他是十六岁。 诗词作品:七哀诗三首·其一 诗词作者:【魏晋王粲 诗词归类:【古诗三百首】、【叙事】、【抒情】

词语大全 诗人王粲简介什么意思

诗人王粲简介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王粲]相关诗词

七哀诗三首·其一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登楼赋

[作者] 王粲   [朝代] 两汉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悽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七哀诗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其二】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其三】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七哀诗三首·其二原文: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巖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

古诗词大全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七哀诗三首·其二原文: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巖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

古诗词大全 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_翻译及赏析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

古诗词大全 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_翻译及赏析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

词语大全 诗人王粲简介什么意思

诗人王粲简介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王粲]相关诗词七哀诗三首·其一

古诗词大全 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其一[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万驽骀里一龙媒,朝发瑶池暮玉台。介甫尤称原妙质,资深亦叹轼奇才。席前宣室思渠久,帆近蓬莱作么回。此去不应重谪堕,海山笙鹤待君来。《方蒙仲秘书哀

古诗词大全 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其一[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万驽骀里一龙媒,朝发瑶池暮玉台。介甫尤称原妙质,资深亦叹轼奇才。席前宣室思渠久,帆近蓬莱作么回。此去不应重谪堕,海山笙鹤待君来。《方蒙仲秘书哀

古诗词大全 七哀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七哀诗[作者]王粲 [朝代]魏晋【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

古诗词大全 七哀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七哀诗[作者]王粲 [朝代]魏晋【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

古诗词大全 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原文

万驽骀里一龙媒,朝发瑶池暮玉台。介甫尤称原妙质,资深亦叹轼奇才。席前宣室思渠久,帆近蓬莱作么回。此去不应重谪堕,海山笙鹤待君来。——宋代·刘克庄《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万驽骀里一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