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江淹《秋至怀归诗》原文及翻译

Posted 诗人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江淹《秋至怀归诗》原文及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江淹《秋至怀归诗》原文及翻译

2、古诗词大全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大全 江淹《秋至怀归诗》原文及翻译

秋至怀归诗原文:

怅然集汉北。还望岨山田。沄沄百重壑。参差万里山。楚关带秦陇。荆云冠吴烟。草色敛穷水。木叶变长川。秋至帝子降。客人伤婵娟。试访淮海使。归路成数千。蓬驱未止极。旌心徒自悬。若华想无慰。忧至定伤年。

秋至怀归诗鉴赏

  江淹早岁以一介寒士受知于宋建平王刘景素,景素爱好文学之士,江淹在南兖州做过景素的僚属,后淹因事系狱,自狱中上书,「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南史》本传)。景素出镇荆州,江淹从之镇,其时约当公元472年(明帝泰豫元年)至公元474年(后废帝元徽二年)间,江淹集中写荆山汉水风物的诗即作于这几年。

  全诗十六句,前八句着重写景,绘出关山重叠、烟水苍茫的秋色图卷;后八句转向抒情,抒发归路迢递、飘零自伤的忧思情怀。首联总领写景,开头即以「怅然」点明此行抑郁惆怅的心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汉北」则交代地点。诗人回首眺望「岨山田」,触景生情,引出了这篇诗章。「沄沄」,水流回转貌,如《楚辞》中汉王逸《九思·哀岁》云:「窥见兮溪涧,流水兮沄沄。」此联写群山绵延,高下参差,溪涧沟壑,纵横错互的景象,气势壮观雄伟。「沄沄」状水之蜿蜒曲折,「参差」写山之错落耸峙,「百重」以对「万里」,均形容其广袤。此联从不同的方面写出了荆襄山水博大雄奇的姿态。

  如果说上联是写其全貌的话,那么下一联则进一步从地理形势上烘托出景物的特色。诗人的眼光已不局限于荆襄一地,而是放眼远眺,神游故国,西北至秦陇,东南至吴越。荆山居江汉平原之西鄙,雄关险隘,屏障楚地,迤逦至西北则是秦岭大巴山和黄土高原,而江汉平原又如同通向长江三角洲的门户,河川网络犹如血脉相连。这一联概括了荆襄江汉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实有深意存焉,这一点在下面再加揭示。从用笔看,这一联也是工整的对偶,动词「带」与「冠」尤为传神,前者展现了层峦逶迤的壮阔景象,后者描画出浮云笼罩的南国风光。出句以雄关绝塞表现出苍茫凝重的格调,而对句则以云烟连绵传达出旖旎曼妙的情思,这一对比如同宋代山水画中荆浩、关仝的叠嶂丘壑之于董源、巨然的淡烟轻岚,色彩迥异的意象构成的对偶,避免了合掌雷同,收到了相反相成的效果。

  下一联笔势收拢,又落到了眼前的草木之上。草色转为枯黄,好像将原来的翠绿收藏起来了,故谓之「敛」;「穷水」乃荒远之水,它与草色共同构成了一个秋气肃杀的意境。「木叶」句令人想起《九歌·湘夫人》中的名句:「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变」的修辞又令人忆及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警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木叶纷纷坠落,改变了原先水木交映的河上景色,此处妙在将「变」用作使动词,造语不同凡响。事实上整个这一联都有模拟谢诗的痕迹,虽然彼写春景,此拟秋色,但都表现出星移物换的微妙变化。当然江淹之句难以与谢诗的自然天成相比拟,其得之模拟,终落第二义。「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钟嵘《诗品》),于此可见一斑。

  「草色」一联已暗逗秋意,到「秋至」一句则点明秋天的来临。这一句也是化用《湘夫人》中开头的句子:「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这两句在《湘夫人》中原与上引的两句紧相衔接。这里,在表现秋色由晦转明时,诗人通过化用的意象成语的内在联系,使诗的上下两半意脉贯通,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部分。诗人宦游他乡,故以「客人」自称;「伤婵娟」则是悲伤帝子在此清秋时节降临水边,伶俜飘零。「目眇眇兮愁予」,她那忧伤的目光使诗人油然而生同病相怜之情。「婵娟」,姿态美好貌,在此指代帝子,亦即神女。江汉间流传着许多惝恍迷离的神话传说,像郑交甫于汉皋遇二神女,解佩相赠之事即是其一。据《水经注·沔水》载,襄阳县北之方山,「山下水曲之隈,云汉女昔游处也,故张衡《南都赋》曰:『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汉皋即方山之异名也。」可见诗人化用楚辞并非凿空而道、无中生有,而是切合其地方人文特色的。

  下一联写其欲归不成,归途漫漫之感。「试访」犹言「欲访」;「淮海使」,扬州的地方长官。东晋以还,北人南迁,多聚居于扬州一带,所谓的侨置州郡也多设于此。史载江淹「起家南徐州从事」,又曾「随景素在南兖州」,「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南史》本传),上述两个侨置州在刘宋时即以京口、广陵为治所,诗人故将淮海视为自己的故乡。「蓬驱」句以蓬草自况,蓬草的飘转不定正如其无止境的游宦生涯。飘蓬的意象由来已久,而建安诗人尤喜用之,如曹植的《杂诗》云:「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何意迥飙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几可作此句诗的注脚。「旌心」即心旌,语出《战国策·楚策》,意谓中心不安如悬挂的旌旗飘摇不定。「徒自悬」犹言内心的悬念不安只是自费苦心,徒劳无益。此处诗人也有其言外之意,且留待下面一并交代。

  最后一联感叹岁月蹉跎,忧多伤身。「若华」犹言「若英」,即若木之花。若木是神话中生长于西方日入处的树木。《山海经·大荒北经》称:「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若木之光华后人也用来指时光。《离骚》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屈原的举动,据王逸的解释,是「折取若木,以拂击日,使之还去」,「或谓拂,蔽也,以若木鄣蔽日,使不得过也」(《楚辞章句》)。总之,都是挽留光阴之意。诗人在此感叹,光阴如逝水无情,即使想借助若木加以挽留,也是徒劳无谓,忧思丛集,只会使自己伤神减寿。诗的最后这种深沉的忧伤与开头的「怅然」相呼应,令读者久久回味。

  那么诗人的忧伤又是因何而生的,联系其身世遭遇就不难明白这种感情的内涵。他对刘景素深怀知遇之感,此时正随刘在荆州任上。荆州地处上游,为扼制东南的军事重镇,刘在僚属的劝唆下图谋反叛,江淹苦谏而景素不纳。谏云:「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梁书》本传)殷鉴不远,东晋桓玄据荆州谋反即遭败亡,诗人预感到景素覆灭的下场,因而悲从中来,不能自已。后来景素移镇京口,果然兵败被杀,江淹则因受贬而幸免于难。所谓「旌心徒自悬」正表现出诗人苦谏不从的忧虑。

  前人称江淹之诗「悲壮激昂」(李调元《雨村诗话》),「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刘熙载《艺概》),洵为的论。此诗前半写山河之壮伟,地势之重要,本应是拱卫中枢的屏藩,现在却酝酿着一场动乱,故后半倾诉出深沉的忧伤,其中既有身世感怀,又有国事之慨。深沉的忧思与雄峻的山河相为表里,故有悲壮之气。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多处化用了楚辞的意象与成语,这不光是一个修辞问题,更主要的是诗人与屈原的情思相通。荆州治所江陵即为楚之郢都,屈原青年时代被谗去郢,即向北流浪,至于汉北,所谓汉北即樊城一带(据林庚考证,参见其《民族诗人屈原》一文)。这和江淹所处的地域正好吻合,屈原的忧国伤时不能不激起诗人的共鸣。江汉流域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为诗人的感情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载体,他之化用楚辞也就十分自然,由此也增强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诗词作品:秋至怀归诗 诗词作者:【南北朝江淹 诗词归类:【秋天】、【写景】、【伤怀】

古诗词大全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南北朝·江淹《悼室人》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悼亡思念

鉴赏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天到了,天气转凉,照例要另添新衣了。罗、纨都是丝织品,在制衣前先要将其展开放在砧上用杵捣,然后才能制衣。在古代诗歌作品中,捣衣常常用来表现妇女对远行在外的亲人的思念,可是这首诗中,诗人却因捣衣无人而引起了和妻子生死永诀的巨大悲哀。捣衣、制衣都是妇女的工作,妻子如果在世,此时肯定要忙碌起来了,可如今到了这个时节,妻子却已永离人世了。面对成叠的罗纨,诗人不觉又潸然泪下。那帛匹上已沾满了泪水,诗人还在怅然伫立。“未能”二字,见出诗人的内心已由酸痛而至于麻木,他无力也不忍打开那帛匹了。这二句由事及人,由人及情,包含了作者深切的情思。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秋风急急地闯进庭院门户,这才惊动了独自出神的诗人。皎洁的月光也偏在这个时候不速而至。“月华”暗点诗人一直伫立到夜黑,语似浅而实深。月华本是无情物,可此时诗人却认定它是有情的,是理解人间的欢乐与悲愁的。那么,如今妻子不在了,它却照样把清辉洒向人间,诗人不由得要责问它为谁而来。在他看来,妻子既已不在人世,月华乃至一切,都变得多余了、毫无意义了。语似不合常理,情意却异常真切。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室中全是蛛网,院内爬满青苔,一派荒芜凄凉。这一切,既见得妻子死后,家务无人操持;又见得爱妻一失,诗人已百无聊赖,万事都不关心。同时,“蛛网”、“青苔”,在这里又有象征意义。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亦正如这蛛网一样缠绕心头,剪不断,理还乱,这密布的青苔所显示的凄凉衰败,也恰是他此刻心理状态的形象写照。这两句把有形的蛛网、青苔和无形的心理活动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深邃的意境。“结眉”意即紧锁眉头,“结”字正好和蛛网相关联,构思很巧妙;而“沥思”一词更为形象生动,表明那不尽的哀思是从诗人心灵深处一点一滴流滴出来的,是凝结著深切的、全部的爱的。两句用笔奇巧而浑然无迹,体现了江淹的卓越才思。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鬓发犹如杂草般屈曲蓬乱,形体也日见消瘦,以致衣带显得宽缓了许多,而诗人也无心去收紧。诗人在这两句中描绘了自己的形象,读者仿佛看到了他那形容憔悴、哀毁骨立的模样。失去亲人的痛苦使他无心顾及自己的仪容甚至健康,可见内心的痛苦有多么深重。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江淹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兜玄国怀归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兜玄国怀归诗[作者]申欢 [朝代]唐代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兜玄国怀归诗》作者申欢简介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兜玄国怀归诗》,今存其

古诗词大全 兜玄国怀归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兜玄国怀归诗[作者]申欢 [朝代]唐代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兜玄国怀归诗》作者申欢简介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兜玄国怀归诗》,今存其

古诗词大全 江淹《悼室人》原文及翻译

悼室人原文: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悼室人鉴赏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天到了,天气转凉,照例要

古诗词大全 江淹《悼室人》原文及翻译

悼室人原文: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悼室人鉴赏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天到了,天气转凉,照例要

古诗词大全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南北朝·江淹《悼室人》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悼亡思

古诗词大全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南北朝·江淹《悼室人》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悼亡思

古诗词大全 陆龟蒙《和袭美为新罗弘惠上人撰灵鹫山周禅师碑送归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袭美为新罗弘惠上人撰灵鹫山周禅师碑送归诗原文:一函迢递过东瀛,只为先生处乞铭。已得雄词封静检,却怀孤影在禅庭。春过异国人应写,夜读沧洲怪亦听。遥想勒成新塔下,尽望空碧礼文星。诗词作品:和袭美为新罗弘

古诗词大全 陆龟蒙《和袭美为新罗弘惠上人撰灵鹫山周禅师碑送归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袭美为新罗弘惠上人撰灵鹫山周禅师碑送归诗原文:一函迢递过东瀛,只为先生处乞铭。已得雄词封静检,却怀孤影在禅庭。春过异国人应写,夜读沧洲怪亦听。遥想勒成新塔下,尽望空碧礼文星。诗词作品:和袭美为新罗弘

古诗词大全 杜牧《怀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归原文:尘埃终日满窗前,水态云容思浩然。争得便归湘浦去,却持竿上钓鱼船。诗词作品:怀归诗词作者:【唐代】杜牧

古诗词大全 杜牧《怀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归原文:尘埃终日满窗前,水态云容思浩然。争得便归湘浦去,却持竿上钓鱼船。诗词作品:怀归诗词作者:【唐代】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