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爱国主义论文
Posted 爱国主义
篇首语:天才与凡人只有一步之隔,这一步就是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词语大全 爱国主义论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词语大全 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共3篇:
篇1:
爱国主义论文例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量: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
【资料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资料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世事怎样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基本资料,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摘要题】爱国主义论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爱国主义/弘扬爱国主义论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在不一样的时代具有不一样的历史限定。江泽民总书记说:“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这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1]不一样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一、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这天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等已被当作封建礼教而摒弃,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搞笑对联)
爱国情素的构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著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礼貌。
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礼貌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透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构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在历史长河中,应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
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从林则徐“茍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日近代史昭示我们,要改变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务必奋起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
从太平天国起义到义和团户外,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略,前仆后继,历尽艰辛。”[2]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凯歌。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新中国建立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20世纪50-80年代,中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进,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渡过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迅速走上拨乱反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无论是克服困难的毅力,还是纠正错误的勇气,都是以爱国主义为动力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越来越自信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着,我们的综合国力从1949年的世界第13位到目前的第5位。20年风雨征程,20年沧桑巨变,我们取得了世界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能取得的巨大成就。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奇迹”。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20年中,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两代党中央领导群众,领导中国人民顶住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冲击;沉着应付了1997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抵御了1998年夏秋之际洪水的冲击;同时喜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些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热爱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难忘香港、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高举国旗翘首期盼钟声敲响的时刻,难忘申奥成功时热泪盈眶欢庆的狂热。这种情不自禁就是爱国主义的流露。(哲理个性签名)
二、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常常是总结过去,瞻望未来。回首刚刚过去的100年,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差距,成绩使我们为祖国自豪,差距使我们为祖国奋发。在新世纪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阻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职责所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应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应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没祖国的职责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只能自暴自弃,只能任人宰割,甚而再次成为附庸。
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礼貌进步有强烈的职责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这是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
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资料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一样阶段、不一样时期有不一样的具体资料。”[3]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首先,每个公民务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务必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邓小平曾说:“谈到人格,但不好忘记还有一个国格。个性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务必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应对列强的分割,应对祖国的落后,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
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礼貌史,而且一度领导世界潮流,直到中国已走向衰落的20世纪。
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罗素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的礼貌是世界上几大古国礼貌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礼貌。自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礼貌都相继消亡,但中国礼貌却透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继续下来。”又说:“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清晨问候语)
他还断言:“他们将在科学上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很可能超过我们,正因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民族虚无主义只是部分激进分子们倡导的,而大多数爱国者还是尊重我们祖国的主权,坚信我们民族的礼貌。
事实证明,民族虚无主义并不会给中国带来好的出路,只能带来自卑与自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礼貌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3]
其次,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WTO的认可与加入,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主角,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发奋。
我们务必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礼貌,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持续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目前,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
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综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资料,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6-05。
[2]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7-07-02。
[3]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N]。人民日报,1999-05-04。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
[5][英]罗素。中国人的性格[A]。王正平主编。罗素文集[C]。北京:学林出版社,1996。46,47,35。
篇2:
弘扬爱国主义论文来源论文范文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个性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了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务必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必须的精神力量支撑和激励。中华民族在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礼貌创造活动中,构成了自己独特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愤怒,对爱国志士仁人无比崇敬,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对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应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极大激发。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涌现出许多永垂史册的志士仁人和英雄豪杰。太平天国户外、义和团户外、五四户外、抗日战争等等,都是这一伟大斗争的部分。个性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抗日战争,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为了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举国上下,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万众一心、一致对外。广大抗日军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罪恶企图。能够这样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奋进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资料:爱国主义的主题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转变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实现了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想“两弹一星”的研制,其中的很多人在国外都是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他们放下国外优厚的条件,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劳苦,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了生命极限的各种考验,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使我国科研潜质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我
们党带领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抗击特大洪水到抗击非典,再到抗击严重的地震灾害,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受了一系列来自自然界和经济、政治领域的巨大考验,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二、爱国主义的当代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同志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完美现实。”爱国主义在不一样时代有不一样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尽曲折,来之不易,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群众,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群众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方法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了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篇3:
关于爱国主义论文来源论文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群众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旗帜,不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向前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群众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群众进一步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继续推动两岸关联向前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群众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一,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过渡。1949年元旦,在全国快要解放之际,毛泽东发出了成立联合政府的生命,但是蒋介石拒绝了毛泽东的声明,国共和谈再次破裂的状况下,毛泽东提出了用武力解决台湾的问题。在1949年秋天,毛泽东命令人民解放军实行方法追击,到达附件沿海,用心准备渡海发起台湾战役。然而,在1951年1月30日台湾当局与美国政府签订了《台美联防互助协定》,美国承担保护台湾安全的职责。由于美国的介入,加上朝鲜战争的爆发,台湾问题复杂化。我国在建国初期又面临着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还有镇压国内反革命势力的任务,攻台条件还不成熟,武力解放台湾就此搁置。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的开展,毛泽东将和平解放台湾作为解放台湾问题的主要方式提上日程。
第二,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1955年4月,毛泽东在周恩来参加印尼万隆会议出发前指示:“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决台湾的可能。”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方针:“为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要求,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法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的方法。”“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好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个性是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1955年5月13日,在全国人大委员会第15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周恩来的讲话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认为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可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台政策有了重大调整。1956年6月,毛泽东从国内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大局出发,在对台问题上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一家”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
第三,在对台政策上提出了“一纲四目”。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美国加紧在台湾当局内部扶植亲美势力,对台湾施加政治经济压力,试图推行“两个中国”政策,使得台湾岛内反美情绪高涨,这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可能性和带给了发展空间。1960年5月,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强调:“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也不可落到美国人手中;对蒋介石我们能够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必须要我们这一代完成,能够留交下一代人去办;此刻要蒋过来也有困难,逐步地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1963年1月,周恩来进一步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务必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务必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能够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二、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发展中外关联。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运用毛泽东光辉哲学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邓小平在1979年1月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是对“一国两制”构想所作出的第一次公开性表示。“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好途径,贴合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利益,它既体现了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又照顾了历史和现实。“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同志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实践和发展,贴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海峡两岸人民以及广大侨胞的共同愿望。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阐述了新时期祖国大陆对台湾的回归。
词语大全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参考论文一: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共产党的生命线。党生存和发展的每一时刻,党取得的每一成就,都离不开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倡导者、推进者和实践者。毛泽东同志一生的思想和业绩集中到一点,就是唤起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群众路线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全部资料的一条主线,具有持久的价值。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群众路线的光辉思想,忠实继承我们党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既是持续党的先进性、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也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
一
“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在我们党的文献中,最早出现于1928年11月李立三同志根据中共六大一的路线同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的谈话之中,他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发奋到下层群众中去”,[1](p565)但用语不大明确。1929年9月,周恩来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不仅仅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而且赋予比较明确的含义。这封指示信专节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联,指出红军所到地区,“群众在军事力量掩护下勇气倍增,一切行动自然是政治的或军事的,但党的指导绝不好忽略群众日常生活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红军四军经过许多群众未曾发动的地方,不好只是提出一般的政治口号,就应细心去了解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从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这种斗争才是群众本身所需要的,才不是单纯军事力量的发动,才不是少数个人英勇的硬干,才会团结广大群众在党的周围”。在论述筹款工作时,提出“要经过群众路线,不好由红军单独去干”;论及没收地主豪绅财产问题时,又提到“必须要经过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式的运用。[2](P35、36、39)那里已包含了我党群众路线的一些基本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不能单纯地打仗、从事
军事斗争,而要把帮忙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上的问题作为重要的任务;文产阶级政党应当透过细心的群众工作,使群众亲身感受到党的事业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业,从而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用心投身于党领导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无产阶级政党从事任何工作,都务必依靠群众,而不能“单独去干”。
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作了准确、完整的论述,为它的牢固确立和全面执行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毛泽东同志。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论及纠正单纯军事观点的方法时就指出:“党对军事工作部分要有用心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3](p548)1933年至1934年间,毛泽东同志写的一些关于经济工作的文章和农村调查报告,反复阐述了在革命工作中关心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好处;反复论证了只有透过切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并且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聚集在革命政党的周围,构成一道任何反动势力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的道理。他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而要动员群众投入革命战争,就得和群众在一齐,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使群众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从而拥护革命,“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4](p59
、62)从这些论述能够看出,他已经把群众路线看作我们党在革命活动中应当普遍实行的方式与方法。在《务必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他批评了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说无论是革命工作还是经济建设工作都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主张实行每一个工人、农民所喜爱理解的“群众化的方式”。[5](p124)在《查田户外的群众工作》一义中,他指出:“查田户外是一个剧烈的残酷的阶级斗争,务必发动最广大群众热烈起来参加斗争,构成群众户外,才能保障阶级路线的正确执行,才能到达消灭封建残余势力的目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工作方式,是查田户外最大的敌人。”“一切不做宣传或宣传不正确、不认真、不普遍,查阶级、透过阶级与没收分配不按阶级路线与群众路线,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户外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户外的进行。”[6](p269、274)这些论述证明,我们党经过10多年的实践,对于各项工作中的一般方法问题有了一个初步总结,认识到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基本工作方法,错误的是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正确的就是群众路线。抗日战争中后期延安整风户外的深入展开,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使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重大发展,毛泽东同志
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的观点,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的观点,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的观点,等等。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精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资料和实施步骤,透彻地说明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且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7](p569)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作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个重要文件的诞生,标志着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形态。从此,党的群众路线获得了清晰明确的科学内涵,有了鲜明准确的表述形式,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p834)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用鲜活凝炼、铿锵有力的语言说明了群众路线的威力,道出了我们党无往不胜的奥秘:
“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坚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7](p59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人发奋做好这项工作。他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7](p644)新中国成立后,应对党成为国家的领导者的新状况、新要求,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毛泽东同志致力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同时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他认为,群众中蕴藏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用心性,有无限的创造力,党的领导机关要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用心性,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组织群众向一切能够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群众路线,可能也会发生毛病,但毛病会比较少一些,错误比较容易纠(村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正些。1957年春天,毛泽东同志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展。他说:“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9](p459-460)1958年的“大跃进”户外,严重败坏了我们党长期构成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大大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全党纠正“左”的倾向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他在1959年3月29目的党内通信中指出:凡属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必须要征求基层干部和群众中的用心分子等人的意见。必须要有他们占压倒多数的人到会发表意见,对立面才能树立,矛盾才能揭露,真理才能找到。信中批评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几乎完全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在许多问题上,仅仅坚信他们自己,不坚信群众,根本无所谓群众路线”。[10](p167)同年夏天召开的庐山会议的前期分析“大跃进”的教训时,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有没有?有多少?”列为会议讨论的十八个问题之一。[11](p80)可惜由于随后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户外,这些正确认识没能坚持下来。到了1961年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毛泽东同志重新提出贯彻群众路线的问题。这一年4月,他在给邓小平同志的信中,把“反对恩赐观点、坚决走群众路线问题,向群
众请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问题”,列入应当进行重点调查的“农村中的若干关键问题”之中,并且提出要“向群众寻求真理”,端正党风。[11](p268)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应对当时严重困难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用心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但是,如果不向群众和干部说明状况,不向群众和干部交心,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他们还对你感到害怕,不敢讲话,就不可能发动他们的用心性。”他疾呼,共严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不就应怕群众,怕群众讲话,怕群众批评。“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的道理呢?”他谆谆告诫与会的从中央到省、地、县的领导干部:“同志们,我们是干革命的,如果真正犯了错误,这种错误是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人民的事业的,就应当征求人民群众和同志们的意见,并且自己作检讨。”他率先坦诚地检讨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对1958年以来党的工作中的错误及由此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承担了“第一”职责,为全党树立了向人民高度负责的榜样。同(㈣蛳∞s删毛泽东同志即使在晚年,在他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群众路线完全为破坏性的群众户外(称之为“户外群众”更确切)所代替的状况下,仍然阐述了一些正确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观点,例如
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不好搞恩赐,不好采用任何包办代替的办法,等等。总之,毛泽东同志为构成、发展和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不懈地发奋,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而这个过程,正是毛泽东思想从酝酿到构成、到成熟,又不断发展的过程。完全有理由说,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明白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一个实际问题,从而创立和推进毛泽东思想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确立和贯彻群众路线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的,毛泽东思想是群众路线的载体,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当然,群众路线同毛泽东思想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是全党群众智慧的结晶,我们党的其他领导人,尤其是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都为它的构成、发展和贯彻执行作出贡献。那里个性要提到刘少奇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若干精彩论述。1945年5月,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联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联的路线”,因此,它“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他还详细地阐述了为贯彻群众路线务必坚持的几个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12](p348、342、348-354)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同志联系1958年以后觉的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群众路线问题。他说:“群众路线的基本点就是:第一,信任人民群众,坚信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坚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
,党务必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务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还指出:1958年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受到了歪曲,不少同志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什么是群众路线,把一些体现群众路线的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反群众路线的东西,违背了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他批评了那种“把群众户外当作是群众路线的唯一方式,好象不搞群众户外就不是群众路线”的错误看法,指出:群众户外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决不是真正的群众户外,更不是群众路线”,“违反群众路线的所谓‘群众户外’,不仅仅不能真正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而且损害了群众的用心性,损害了党的威信”。[13](p400-401、404)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深刻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涵义,他说:“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好处: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务必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忙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快乐生活。……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持续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他着重强调了处于执政地位的我们党实行群众路线的好处:“由于我们党此刻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因此,在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反对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正在滋长的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的倾向,有着个性重大的好处。[14](p217、221)刘少奇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对群众路线理论的精确阐述和创造性运用,大大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宝库,成为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这一切清楚地证明,毛泽东思想的构成和发展,经过了怎样艰难曲折的历程,毋庸置疑是党和人民群众奋斗的产物,这本身就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及其丰硕成果,充分显示了群众路线的科学性和强大威力。
二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从理论上说,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指明,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原理运用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乃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的实质,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既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革命,又是由最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的革命,它不但区别于历史上驱使大多数人为极少数人谋利益的一个剥削阶级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的革命,也区别于形形色色的由少数“英雄豪杰”包打天下的天马行空式的革命。《共产党宣言》说得明白:“过去的一切户外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户外。无产阶级的户外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户外。”[15](p283)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全部活动中,无论是向反动统治阶级的夺权斗争,还是执掌政权后的建设工作,不仅仅要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唯一宗旨,而且要无限信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由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己来完成革命的各项任务。马克思说过,“工人阶级的解放就应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16](p609)《国际歌》也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是谁创造了
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从根本上说,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而锻造的一种工具,它的职责只在于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帮忙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自己解放自己,而不是包办人民的事业,代替人民的斗争,企望把一个美妙的世界恩赐给人民群众。我们党信奉这一真理,坚持这一原理,鲜明地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从容不迫造句)
党要实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把亿万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务必有正确的认识,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的认识从何而来?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认识只能是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正确的决策和办法,只能来源于亿万从事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实践的人民群众。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建言献策,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正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以保证人民的事业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犯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错误。但是,“从群众中来”,不是简单的直观的反映,而是要能动地进行科学的抽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分散的、零碎的群众意见,经过综合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即是说,把群众的意见化为领导的意见,是一个辩证的认识过程。经过“集中起来”之后的领导意见,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客观实际,因而就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实际户外。然而,认识过程并没有到此完成,领导的意见还需回到实践中去,就是经过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即“到群众中去”(这是构成集中的、系统的领导意见的目的之所在),透过群
众的实践检验领导意见是否正确,并且使其得到修改、充实、提高。至此,一个认识过程才算完成,一个新的认识才又开始。由此可见,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生动体现,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既是领导思想逐步深化和丰富的过程,也是实际户外逐步展开和推进的过程,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过程。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从实践上说,源于党领导的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和残暴,革命的环境极端艰苦和恶劣。应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身处如此险恶的环境,作为革命的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只有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深受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残酷压迫、剥削的广大民众,有着摆脱三大敌人压迫、剥削的强烈愿望,很容易被动员、组织到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中来。我们党从亲身经历中深切地感受到,置身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有无穷的力量,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险的关口也能闯过,再凶残的敌人也能战胜;一旦脱离人民群众,不仅仅寸步难行,而且必将陷入灭顶之灾。党同人民群众的关联,就如毛泽东同志一再比喻的“鱼水关联”,[9](P454、460)又如斯大林多次讲述的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安泰与大地母亲的关联。[17](p148)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畅行无阻;英雄安泰靠在大地母亲身上,一往无前,无敌天下。鱼一旦离开水,不仅仅发挥不了特长,而且很快就会枯死;英雄安泰一离开大地母亲,不仅仅无用武之地,而且当即毙命。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对如
此生动、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导,通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规律,深刻认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牢牢扎根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同他们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善于正确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率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就是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的先进性之所在,正如列宁所说:“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18](p646)
由上可知,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坚持群众路线既是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根本条件,又是实现正确领导的首要前提,还是持续其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决定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论述群众路线这个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时,作出一个深刻揭示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高度浓缩党的历史经验、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论断:“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好处。”[19](p834-835)由此可知,是否尽心竭力地坚持群众路线,千真万确是关联无产阶级政党兴衰存亡的根本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
如果说,坚持群众路线在我们党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现阶段,就尤其重要。这不仅仅是正因这一事业无比宏伟、艰巨,面临着许许多多能够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与风险,没有亿万人民的用心参加,是决不可能成功的;而且是正因作为这一事业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连续执政50多年,这既使它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征程中做出越来越多的成就,赢得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赞誉,又使它的各级组织及其成员更易于滋长骄傲自满、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个性是由于长期大权在握,更易于受到权力的消极作用的腐蚀,使一些党组织和党员颠倒了党与人民的位置,似乎党不是人民的工具,而成了人民的主宰,不是党组织听命于人民,而是人民唯某些党组织之命是从,不是党为人民谋利益,而是人民为某些党组织和党员带给各种好处,不是党组织和党员细心倾听人民的呼声,而是人民理解某些党组织和党员的训示,等等,从而拉大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近几年来,党中央一再提醒全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20](p53、65)这句话的前半句阐明了我们党的
特点,反映了我们党光辉战斗的历程,后半句指明了执政的地位更易于使党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对于执政党的极大危害。这是一个正确把握党的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那里说到的危险性,在我们党连续执政50多年后的这天,显得更现实、更严重。因此,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厉行群众路线,就具有更加实际、更加紧迫的好处。
当前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一方面要进行思想教育,唤起全党对群众路线的自觉。现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不少党组织及其领导人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今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人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许多人对群众路线的思想知之甚少,对群众路线的作用体会不深,个性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应当大力宣传群众路线的方方面面,包括群众路线的由来和发展,群众路线同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的关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及其丰功伟绩,等等,使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于群众路线的来龙去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对于坚持群众路线在发展市场经济导致经济社会生活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具有更大的迫切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应当着重宣传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立党为公,说的是建党的宗旨、目的,就是要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繁荣、社会的进步这个“公”而奋斗,归根到底就是要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富裕快乐这个“公”而奋斗,决不谋取一党之私或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利益。诚如毛泽东同志所申明的:“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共产党并不是一个只图私利的小宗派、小团体。不是的,共产党是真心实意想把国事办好的。”[7](p483-484)执政为民,说的是党执掌政权以后的作为,就是要运用国家权力更有成效地为人民谋利益,这是立党为公的宗旨在执政时期的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实际,贴近群众,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掌握民意,既充分重视专家学者的见解,也注意倾听普通百姓的诉求,广泛集中群众的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任何决策都要以广大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取舍的依据,既不强制推行领导机关认为适当而大多数群众反对或暂时不明白、难以理(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解的决策(这类决策可能是领导机关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作出的,并不真实反映大多数群众的实际需要,也可能是大多数群众还没有那种自觉和自愿,实现的时机尚未成熟。无论属于哪一种状况,都应当暂时搁置,重新研究),又满腔热情地对待大多数群众强烈要求而领导机关尚未意识到或不准备实施的事项(出现这类事情,可能是领导机关落后于群众的表现,也可能是群众不了解状况所致。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应当认真检讨,用心应对)。一言以蔽之。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所有这些,正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资料。因此,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内在地包含了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透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入人心,也就在实际上使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
当前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另一方面应当在硬约束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的制度,构成严密的机制,促使全党对群众路线的遵行。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基本上停留在思想教育、组织要求的层面上,即透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向党员、干部个性是各级领导干部灌输群众路线的思想,启发其自觉,调动其热情;透过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提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要求,以党性观念为依托,而不大注意制度建没、用刚性的约束保证其实施。这套办法在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时期和执掌政权初期,在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备尝夺权的艰辛、深感民心的重要,同人民群众建立了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的职业革命者手里的时期,是有效的,可行的,这已为历史事实所证明。但是,在我们党连续执政50多年后的这天,在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手里的条件下,仅凭这一套办法就不完全行得通了。新一代领导者是接过现成江山的人,没有打江山时期那种由无到有,天下之心,寸寸收之,日积其功,如履薄冰的经历,缺乏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趋势的切身感受,他们在思想信仰的坚定、政治立场的鲜明、历史使命感的强烈、工作作风的扎实、自我约束的潜质等诸多方
面,都同老一辈领导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个性是缺少老一辈领导人同人民群众在长期并肩战斗中构成的那种谁也离不开谁的深情厚谊,在这种状况下,仅靠思想教育、党性要求这些软约束就远远不够了。这也为超多事实所证明。就应说,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尽管其资料有待深化,其方法也须改善。党的所有文献,从历次党代会透过的党章和报告,到各级党组织制定的文件,党的领导人的每一次重要讲话,到党的各级组织从事各项活动的部署、安排,等等,无不载明群众路线,无不倡导群众路线,力度不可谓不大,份量不可谓不轻,然而其成效却很难令人满意。这说明,在现阶段,单纯的思想教育、党性要求,已无法使群众路线得到切实执行。群众路线的理论务必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群众路线的实现形式务必适应新的状况不断创新,不能墨守成规、一味地照搬老办法。应当在坚持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党性观念这些行之有效的传统形式的同时,开辟新的途径,尤其是建立制度,构成机制,用刚性的约束力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1](p333)这是对我们党执掌政权以来实
践中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具有深远的指导好处。
应当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资料细化为各种具体要求,用一条条制度规定表达出来。要尽可能全面,凡是群众路线涉及的问题,都要有相应的规定。例如,每一项重大决策,应当在什么范围,透过什么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要求,运用什么方式作出;对于群众的疾苦、群众提出的问题,应当由哪些部门、用什么方式去处理、解决;哪一级干部,应当由什么人、在什么范围,采用什么形式任免,如何实现党员和党外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取权和监督权;各级领导人如何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体察社情民意,如何始终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等等,都要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要相互配套,前后呼应,对于制度规定涉及的各方面问题,都要赋予确切的涵义,有准确的解释。要有惩处性规定,不仅仅要规定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还要规定不照此办理,后果如何,该追究什么职责,追究谁的职责,由谁透过什么方式加以追究,等等,既易于认知,又便于操作。此外,由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起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联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交通通讯的发达和信息传播的便捷,群众路线的
贯彻执行具有了新的要求、新的特点,获得了新的形式、新的途径。对于这一切,也应当用心探索,逐步透过制度反映出来。总之,要把群众路线的种种要求用制度安排体现出来,使之规范化、程序化,构成一套用制度管人、以制度治事,遵循规定一路顺风,违反规定到处碰壁的机制,即是说,把抽象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使基本上属于说服、劝导性的软约束变成制度安排的硬约束。这对于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理所当然的,只但是使他们的行为更规范一些罢了;对于缺乏自觉性的人来说,则是一种强制力,不管其主观意愿如何,都得执行,久而久之,就会逐渐成为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执行。
切实做好上述两方面工作,党的群众路线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贯彻执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参考文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A].人民出版社,1985.
[2]周恩来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0.
[3]毛泽东选集[M].东北书店,1948.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人民出版社,1986.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
[8]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C].人民出版
社,1982.
[9]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
[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1]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
[12]刘少奇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1.
[13]刘少奇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5.
[14]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4.
[15]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7]斯大林文选:上卷口[M].人民出版社,1962.
[18]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9]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C].人民出版社,1982.
[2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人民出版社,2002.
[2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参考论文二: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哲学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哲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哲学概括,因此从理论资料上看,毛泽东哲学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完全一致的,但它又体现了中国的特点,突出了其中某些方面的资料,如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和辩证法思想。这是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使命、毛泽东同志从事哲学活动的历史条件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
首先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使命来看。中国革命务必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才能取得胜利,而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已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建立起来,之后又为列宁所发展,它的基本体系、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已经到达了比较系统、比较完善的程度。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不是抛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体系而另搞一套,重新提出许多新原理、新概念,也不是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一般性的探讨,而是要在中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如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从根本上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完全是马列的。斯大林在谈到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联时说过,列宁没有给马克思主义“补充”任何一个“新原则”,同样也没有取消马克思主义任何一个“旧”原则。列宁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最忠实最出色的学生。他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贡献也是完全以马克思、恩格斯所带给的原则为基础的。①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分析,对于毛泽东哲学思想也是完全适用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刘少奇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东西,又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②毛泽东哲学思想也是这样,它是中国的,又完全是
马克思主义的。
其次,从毛泽东同志从事哲学活动的历史条件来看。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是客观革命形势很成熟的国家,这种状况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立即以全部力量投入实际的革命活动,无暇长期从事专门的理论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本人从参加革命后,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实际斗争的第一线,残酷的斗争环境和长期的戎马生活,使他不可能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那样有较多的时刻和精力从事系统的哲学研究,更不可能像专门的哲学工作者那样长期从事理论著述,只能根据革命实践的需要,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突出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问题。
例如,为了认识中国的国情和特殊的矛盾,就需要着重研究认识论和辩证法问题。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革命的敌人十分强大,革命的任务十分艰巨。应对这种状况,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克服种种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就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毛泽东哲学思想着重阐明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个性强调发挥根据和贴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同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相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有着很大的特殊性。要认识中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研究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个性是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因此,辩证法思想,矛盾特殊性原理,就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这种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归根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因此,毛泽东哲学思想就其资料来说,就是中国现代革命的哲学思想,它的使命就在于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好处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要明白这一点,还须回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立场上来,即务必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同时须完整准确地明白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蕴含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资料。对于这一思想体系,我们至少能够从几个方面明白它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联:一是从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有些具体的问题时过境迁,能够说与我们的现实实践没有多大关联了,比如江西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战争。但是,它所要解决的有些问题却依然是我们的现实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根本问题,比如反腐败问题,又比如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问题等等。二是从其具体论述来看,有些论述因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失去了时效性和针对性,但这也不排除其借鉴性的好处;三是从其内在精神来看,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内在精神能够区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贯穿在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活的灵魂”,再有就是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我认为,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不会过时,它依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这个概念对于明白毛泽东思想的时代好处很重要。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在外延上要大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活的灵魂”是指贯穿在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而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则除了包含“活的灵魂”外,还包含民族精神的好处在内。当然,这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核和实质。毛泽东思想中的某些具体资料也许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失去其现实好处,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或内在精神却不会过时。
毛泽东思想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那么究竟如何明白毛泽东思想与民族精神的关联?这种关联又如何能说明毛泽东思想的现实好处?
毛泽东思想主要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思想体系。“中国实际”既包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也包含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中对人们现实实践发生影响的活的因素就是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构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举世公认的。这种民族精神博大深厚,能够从很多方面进行概括,但至少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爱国主义、讲求道德、经世致用。当然,那里面还能够细分,诸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等,而其核心就应说是爱国主义。毛泽东思想能够说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所谓现代体现,即是说,毛泽东思想继承了民族精神,而又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使之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将爱国主义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去掉了传统文化中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成份;将传统的道德精神改造成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转换成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等。所谓集中体现,即是说,民族精神传统表此刻我无数中华英雄儿女身上,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试以爱国主义为例,中华民族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源远流长的
传统,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在近现代中华民族面临寇深祸急、瓜分豆剖的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这种爱国精神激励著无数中华儿女蹈厉敢死、奋起抵抗。然而只有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一百多年来受屈辱的历史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首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从毛泽东早年的立志救国到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宏音,从反对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到用心主张搞两弹一星,等等,呈现出来的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形象。至于他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和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
我们此刻物质生活是丰富了,国家一天天富强了,但是,如果天天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而将弘扬我中华民族精神视为可笑之举,那就是十分危险的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如同一个人的精神是人的生命之所系一样。没有了精神生活,人就没有了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同样,没有了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精神支柱,就如同一盘散沙,不管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口,经济有多发达,也会一触即溃的。而有了这种精神,一遇到民族灾难,不管是外力入侵,还是自然灾害,我们都能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抵抗SARS就是明证。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如此,而作为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思想的现实好处也就十分明显了。如果认为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了,那也就等于说民族精神能够不好了。正因在当代中国,你已经很难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分开了。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时代精神之中。在当代中国,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已经化为千百万群众的价值观念,成为几千万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它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之所在。
参考论文三: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以史为鉴——论当前中国反腐》
摘要: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关乎国家兴衰。回顾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有关党的建设资料和经验,我认为,在当前这十字路口,要想有效治理腐败顽疾,务必两手抓,即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关键词:党的建设,反腐倡廉,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构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并经过邓小平、江泽民等后期领导人的发展,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而中国共产党要取得革命胜利,就务必首先加强党的建设。其建党思想主要涉及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等领域,强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路线,具体包含严格入党条件、用心开展整风户外、进行反腐败思想教育、严明党纪等众多举措,使全党思想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局面,人心凝聚,革命热情高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毛泽东建国以来犯下的一些错误,邓小平深刻分析了党失误的教训,开始突出党的制度建设,逐步构成了关于执政党制度建设的一系列理论,主要包括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健全党的组织制度,明确部门关联和党军关联;完善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的接收管理制度;改革党的工作制度,制定相应工作条例和议事规则,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党的选举和监督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总之,邓小平极力主张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依法治国,反对个人主义,初步确立了民主和法制在党的建设上的关键作用。
江泽民继承并发展邓小平理论,建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在新时期怎样建设党和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大大促进了社会和谐。胡锦涛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针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一些不思进取、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习近平则强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狠抓狠打,严惩腐败。
然而时代巨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的同时,腐败问题却日益浮出水面,并大有不断恶化的威胁。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风决定政风、民风乃至国风,中国严重的腐败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必将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亡党亡国。
我认为,在当前这十字路口,要想有效治理腐败顽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务必两手一齐抓,即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继承发展——以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阐述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期的几十人发展到这天的八千多万,不得不说组织太过庞大,成员素质之参差不齐。务必严格规范入党条件,注重从观念和觉悟考察入党人员,而不是仅仅走过场,走程序。当前则需要加强入党用心分子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有关精神品质的学习;全体干部务必进行岗前培训、业务培训及晋升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并将这些培训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职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加强党支部、团支部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进行了重要部署,归纳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措施:
第一,务必始终持续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员的基本工作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是党的生存基础,脱离群众则必定会动摇党的根基。党依靠广大民众起家,党员干部理当是人民利益的代表着和维护者,应时刻持续谦逊亲民的作风,不以领导自居,不为自己立碑立传,而要敢于下基层,乐于下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甘共苦,只有这样的执政者才算得上是人民的公仆,只有这样的党才堪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二,务必大行求真务实之风。干一万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为人民服务务必真心实意,克服形式主义和形象主义。据《印度时报》报道,在全球最高的100座建筑物中,中国和美国打成平手,分别拥有32座高楼。同时,出此刻这份全球高楼100强名单中的欧洲国家只有俄罗斯一个,这标志着西欧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这些全球高楼。一个刚刚进入到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竟然能拥有与世界经济最发达国家美国一样多的世界高楼百强数量,这个数字令人吃惊。但是,分析可知,中国全球高楼数量的增多,一方面反映了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即使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却依然能持续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显然这些高楼中的一部分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指标;但从另一方面看,全球高楼百强中国竟然能与美国打成平手,其中是否内含某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好大喜功,贪大贪多贪高的因素呢?答案显然是的。环顾各地那些纷纷矗立起来的高楼,究竟有多少真正能如美国的帝国大厦那样完全派上用场,又有多少高楼没有成为顾影自怜的好大喜功的牺牲品,这恐怕就没有人去计算了。
第三,务必克服官僚主义,重拾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批判严重的名利思想,严格限制政府三公经费。毫无疑问,很多人争先恐后的抢占铁饭碗,追求的却是权力和安逸,以至于无所事事,尸位素餐者司空见惯。近日网络曝光了官场隐身“四凤”问题:靠著大树吃空饷,损公平失民心;高级会所吃喝玩乐一条龙;移花接木造政绩,挖空心思骗检查;走捷径,打官腔,图享受,特权思想时常有,官僚主义着实严重。纵观历史可知,内部腐化都是历代封建王朝最终瓦解的根本原因。这天,我国军政界的腐败问题尤为严峻,如不得到有效解决,必将难以避免兴亡周期的命运。艰苦奋斗是我党取得革命成功的重要精神武器,也是我党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统治阶层只有继续持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巩固国家上层建筑,巩固并加强经济基础,为经济腾飞开疆拓土。
深化改革新一轮反腐恰逢我国改革发展面临历史性选取的关口,这就使得其好处远远超过了反腐本身。很多领域,腐败渐成盘根错节之势,未来推动任何深化改革都有可能面临“撼动利益比撼动灵魂还难”的阻力。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却进入瓶颈期,改革转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能够说,打击腐败已经成了继续深化改革、撼动既得利益的开路先锋,务必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首先,反腐本身当政者的家务事,而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天下事。没有参与就没有监督,没有广泛的监督就没有阳光下的权力运行。前不久报道的相当部分的信访部门形同虚设,无人待访现象广受诟病,其中也折射出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反腐的途径严重缺乏的问题,推荐得不到重视,更别说被采纳。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的国民再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者了,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参与者,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务必保证公民基本的民主和自由,充分保障公民的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推荐权,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腐败的蔓延,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
其次,一方面,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高大上的特权思想一时难以消除。另一方面,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我国社会的思想主流,影响深远,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即是“礼”,强调礼尚往来,浴室送礼便显得理所应当,行贿走后门也大行其道。由此可见,中国的腐败问题颇有历史渊源。因此,要想渠清,务必治理好源头活水。教育是具有基础性、全民性的事业,意识指导实践,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是反腐的长期疗法。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急需调整和完善,务必进一步变革传统教育,强化人权主义和平等观念,逐步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由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质的转变。
再次,务必用制度把门。反腐光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极具风险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是关键。一向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都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已经必须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我认为,推动制度改革主要体此刻两个方面。一是巩固并完善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如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党制度,充分重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权利;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健全经济职责审计制度、问责制度和罢免制度等。二是借鉴国外优秀的行政管理经验。长期以来,我国由于严格把控公务员薪酬,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结果是贵者即富,廉者愈贫,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众所周知,涉及反腐,最重要的当属公务员制度,而这些公共部门都是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因此协调好公务员相关利益问题就尤为重要。近期高薪养廉政策颇受争议,我认为其相当可行。世界廉洁指数排行靠前的国家大多实行了高薪养廉政策,公务员待遇好且社会地位较高。2013年全球廉洁指数调查排行中丹麦和新西兰并列第一,其中丹麦很早就实现了高薪养廉,并且与之配套的还有财政独立政策,公务员出差一律由特定部门负责安排,由此便避免了公务员的直接经手,这样一来,
不仅仅保障了官员的物质利益,而且从源头遏制了腐败的产生。此外,还应用心探索财产公示制度、官邸制、亲属回避制度等现代廉政机制。
与此同时,务必辅以“严刑峻法”,狠抓狠打。不管是制度还是法律,最终还得由人来执行,其过程中由于种种诱惑的干扰腐败现象就不可能杜绝,因此务必适当借鉴法家思想,严格办案,严惩不贷。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坚持老虎苍蝇一齐打,一大批省部级高官的落马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既然有决心就就应无所畏忌,不怕阻力,不惧动摇统治根基,须知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依法严厉打击腐败,揪出滋生腐败的那一小撮人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要义。
此外,简政放权,构成制衡也至关重要。无论是我国封建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还是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三权分立体制,历史和实践证明:分权制衡是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形式,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关都需要构成制衡关联。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试想中纪委是惩治贪污腐败的刀手,那么它的权力这么大,谁又来监督和制衡它呢?!
最后不得不谈谈新的反腐利器——网络反腐。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几乎渗透到任何一个领域。据调查,全国破获的所有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网络反腐的功劳。网络具有的公开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等特点使其在反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网络技术不断起于成熟,应充分利用网络反腐神器,打造规范化的网络反腐平台,完善电子政务和网络监督机制,将腐败曝光,把权力公开。(作者:课堂号:B2400020;课序号:25;序号:201;匡延勇;1310070134)
四、参考文献
【1】。《毛泽东建党学说轮。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
【2】。新华网,《印度时报》2010,1,5
【3】。新华网,《新闻早晚报》,《隐身四风问题》4,25
【4】。仪健红,《反腐倡廉重在制度建设》,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2月刊
【5】。《社会观察》,《反腐-深化改革的开路先锋》,2014,年4月刊
【6】。《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年
【7】。张荣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相关参考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参考论文一: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共产党的生命线。党生存和发展的每一时刻,党取得的每一成就,都离不开群众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参考论文一: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共产党的生命线。党生存和发展的每一时刻,党取得的每一成就,都离不开群众
六国论文言句式 (介后=状后) 1.赵尝五战于秦----------------------介后 2.洎牧以谗诛------------------------被动 3.齐人勿
六国论文言句式 (介后=状后) 1.赵尝五战于秦----------------------介后 2.洎牧以谗诛------------------------被动 3.齐人勿
六国论文言句式 (介后=状后) 1.赵尝五战于秦----------------------介后 2.洎牧以谗诛------------------------被动 3.齐人勿
【较武论文】的意思是什么?【较武论文】是什么意思?【较武论文】的意思是:【较武论文】成语解释: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较武论文】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书讲道学,
高中德育论文 参考高中德育论文一: 高中德育论文 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一、以身示范,树立个人威信 树立班主任威信,这一点也许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都认为是当然的,但究竟如何才能树立起班主任的威
高中德育论文 参考高中德育论文一: 高中德育论文 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一、以身示范,树立个人威信 树立班主任威信,这一点也许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都认为是当然的,但究竟如何才能树立起班主任的威
古诗词大全 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文(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
古诗词大全 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文(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