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酒文化论文
Posted 文化
篇首语: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词语大全 酒文化论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词语大全 酒文化论文
酒文化论文
参考论文一: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
摘要:酿酒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自酒出现后,便与生活紧密相连。从文化好处上说,酒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体,一方面,酒是物质的饮料,另一方面,酒承载了中国乃至于世界精神的心理诉求。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包含着深刻的哲学,诗文,科技,艺术乃至于安邦治国的道理,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酿酒 酒文化 安邦治国 组成部分
1、中国酒文化
中国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好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之后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中国酒的渊源比诗要早。这天我们主要讲唐诗和酒文化的融合,对于酒的渊源只能大致描述一下,中国的酒文化一点也不比诗歌逊色,无论是对生活、政治、历史的影响,还是对华夏文化个性是诗歌的贡献,完全能够和其它文化媲美的。溯本求源,酒的历史从尧舜以前就开始了,其中就有上天造酒说,星象文化中的28星宿中就有酒旗星,传说是专管造酒的酒神。在《周礼》中有记载,距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不可谓不古老。
再有几种则是:(1)“猿猴造酒说”,(2)夏禹时代的“‘仪狄’造酒说”,(3)相比之下之后杜康造酒的传说记载更详,更可信一些。
一般来说,关于酒的起源比较通行说法是,猿猴在山中造出了果酒,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粱酒的创始人。曹操诗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能够佐证。很久以来,“杜康”一词成了酒的代名词,追溯这些源头,不难看出,作为之后广泛发展的中国酒文化的底蕴是丰富的,历史也是久远的!
那里有必要说一句,和其它国家一般由果酒(即葡萄酒)等占主导地位不一样,中国的酒更多的是烈性的粮食酒,在中国,酒不只成了一种特殊的食品,更是成了各种活动、节日等场合不可或缺的必备品。
中国酒业发展到这天,尤其是随着国力的增强,消费需求的旺盛。中国已有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名酒,分别是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和四川五粮液,其中茅台和汾酒分别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而举世闻名。(励志个性签名)
中国的酒文化的历史远长于诗歌,中国的酒习俗更是无处不在。
春节贺岁必有酒,清明祭祖必有酒,端午避邪必有酒,中秋赏月必有酒,重阳登山必有酒,婚嫁有喜酒,新人有交杯酒,生子有满月酒,百日有长命酒,商贾有开业酒,送别有壮行酒,凯旋有庆功酒——酒文化无处不在,酒香无处不芬芳。
因此,这种浓浓的酒文化到了文人墨客那里就完成了酒与诗的不解之缘。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杯具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正因,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与官司人、商人、匠人、农人相比,文似乎和酒更有缘分。一是文人多嗜酒。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出酒香。李白和杜甫,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都终生嗜酒。李白自称“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业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谥之为“酒豪”。“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郭老还煞费苦心地统计出,在他们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占17%,杜占21%。这就使我们想到,假设没有酒,李杜的诗歌必须会少了许多韵味,我们这天读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必须会薄了许多。
二是文人饮酒个性讲究那个饮的过程,个性讲究饮酒过程中的那套繁文缛节。于是,便要制定颇为严刻的觞政,便要舞弄花样百出的酒令。那酒令,可不是好玩的,是对人的聪明才情、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潜质的严峻考验;没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是要临场出丑的。文人们硬是把这一套玩出美妙的极至,硬是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文化资料,都有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于是,酒宴始终,便充溢着浓浓的而又绵绵的书卷气和文化味。觥筹交错中,不仅仅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古代文人宴饮时的逸雅情趣,我们是不能亲眼见识了,只能从《红楼梦》、《镜花缘》等小说和记载酒令的书籍中窥知若干。由于文人的参与,饮酒才饮出了档次,饮出了境界,饮出了无限风光。酒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实在是文人创造的。“五四”以后的现代文人,也常相聚宴饮,连鲁迅先生也多次参加,《鲁迅日记》中常有记载。他那首诗《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名联),就是在郁达夫做东的宴席上做成的。郁达夫更嗜酒,曾有“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之句;酒中醉中,他乘兴做出许多好诗文。新文人雅集,樽俎之间仍然充满文化味,谈诗话文,即席吟咏,仍是一大主题。
丰子恺就曾写道:“世间最好是酒肴,莫如诗句。”五四户外,狂飙突起,涤荡了旧世界,但千古传下的酒文化仍然一脉相承。创造新文化的新文人,一端起酒杯,仍似他们的先辈。(做人的基本原则)
2、世界酒文化
在东方,喝酒之王国当日本和韩国莫属。这两个国家的男生几乎没有不会喝酒的,日本的女酒客也多达50%以上。在东京银座酒吧,生意相当红火。酒吧中的服务小姐除了接待客人之外,还有一个推销酒的业务,当然提成是不可少的。日本的酒客一向有增无减,从50年代至此刻,大约增加了一倍多。在日本,酒和个人事业密切结合。日本的男生如果拒绝上司的饮酒之邀,则他的饭碗便恐有不测,甚至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在韩国,每日白酒的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人们喝酒不用酒杯而用大碗,而且习惯一醉方休。男生喝酒不醉不叫喝酒;只有醉了才觉得尽兴、痛快。因此,在韩国的大街上常看到互相搀扶而行的大醉之人。
欧洲一些国家多嗜酒成癖,酒俗也五花八门。
意大利是一个嗜酒的国度,意大利大餐世界出名,每宴必饮酒,而且一喝起来就不计较时刻,往往痛饮至深夜。他们最盛行的酒是一种叫“维诺”的葡萄酒。
法国人可称得上是世界饮酒量的冠军。其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1。3%,而喝掉的酒精饮料却占世界的30%。他们视酒为一般饮料,不分昼夜想喝就喝。你到法国作客,只要主人把酒取出来就得喝。法国酒店遍布城乡,标志鲜明。陈设华丽,营业时刻也长。
英国酒店也很多,数以万计,在高峰时酒店会爆满,之后的人没有座位,只能买酒随便站着喝,如果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就干脆到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席地而饮,英俊的服务员穿梭其间,为你服务。但英国人从不劝酒,更不灌酒,宾主喝多喝少全凭自己。
俄罗斯人则喜爱饮不掺水的烈性酒伏特加,喝时还要“不醉非好汉”,常常醉得狂欢乱舞。据新闻周刊报道,此刻每名俄罗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加仑。俄罗斯人喝酒时习惯拍喉咙,据说这是彼得大帝时留下来的一个传统。彼得大帝曾给一个有功之臣颁布过“终身免费饮酒奖章”。这枚奖章不是金属制作的,而是在此人的颚下烙一个印记,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昂首轻拍喉咙,喝酒就是免费的。但是此刻的人拍喉咙不是要求免费,而是显示自己的海量豪饮。
希腊人无论午餐和晚餐都饮酒,并且喜好喝酒寻欢至深夜。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开怀畅饮,如痴如狂。同希腊人谈生意也免不了陪着喝浓厚的希腊咖啡以及希腊烈性酒(ouzo),如果贸然谢绝,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羞辱。他们还把稍醉微醺作为社交的风范。
波兰人通常习惯在饭前饮烈酒,饭后吃甜酒。
德国有啤酒王国之称,所产的啤酒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喝啤酒也是世界出名的,其规矩是吃饭前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若饮酒次序反了,他们会认为有损健康。西方人有一个说法:世界喝啤酒最多的是欧洲人,而欧洲人又首推德国人。在德国有15%的人是酒吧的常客,酒吧又是说话的地方。德国虽然喝啤酒总量居首,如果按人均算它还抵但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后者年人均喝啤酒165公斤,可称为喝酒的冠军。(心疼)
世界上最爱喝葡萄酒的国家首推葡萄牙。在这个国家,人同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葡萄酒是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饮料,男女老幼、饭前饭后都爱饮酒,也喜爱用酒招待人。在他们看来,男生只有饮酒才被认为是男子汉。据说,在这个面积只有8。8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里,酒店就有36万家之多。但是,更让人称奇的是他们十分讲究的饮酒方式:饭前要饮开胃葡萄酒,饭后要饮助消化的葡萄酒,用餐过程中还要根据不一样菜肴配不一样的酒,如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鱼时喝白葡萄酒,吃点心时则配葡萄汽酒。这种传统而严格的配酒方式,沿袭至今,已成为全国人民在招待客人、商务宴请、社交场合和家庭宴会时的一种礼节和习惯。在葡萄牙,被宴请时务必喝酒,如果搬出理由不喝,他们会认为你瞧不起他们。其实,也不必担心,那里的葡萄酒与别国的有所不一样,人称比水还便宜,酒精度也很低,进餐时喝点酒,绝不至于喝醉,而且这种酒又醇又香,值得一尝。
漫步西班牙街头,能够发现几乎三五步就是一家酒馆,甚至有些街道全是青一色的酒馆。城市如此,农村也不例外,即使是偏远的小山村,全村不到二三十户人家,也必须有一个小酒馆。这些小酒馆不仅仅仅是饮酒场所,它还是供人们聊天和全村人聚会的地方。西班牙的酒馆,客人来往如梭,人多拥挤。因此,大部份是站着喝,很少有人坐下来,有些酒馆甚至连椅子都没有。
美国人历史上也以喜爱喝烈酒著称于世,但是之后他们的饮酒习惯发生了变化,即从烈性深色酒转向非烈性浅色酒,更多人则喜爱饮啤酒、葡萄酒和果酒。据统计,1975年,英国威士忌在美国的消耗量达13。6%,到1985年则降为11%。相反,近20年来,美国低度酒的销量却上升了约30%。美国人普遍认为:“浅色酒比深色酒有益于健康”。美国人饮酒的这种变化,对世界饮酒习俗有重大影响,它反映了全世界酒俗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酒龚莉文化概论》徐兴海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饮酒》龚莉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玉丽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参考论坛二:
试论汉代的酒文化
论文关键词:汉代;酒文化
论文摘要:饮酒是中国古老的饮食风俗,它渗透著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寄托。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到汉代饮酒之风盛行构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我国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尊、高脚杯、小壶等陶器都是用来酿酒和饮酒的。西周时设有“酒正”、“酒人”掌管有关酿酒和酒令,酿造“五齐三酒”以供天子祭祀。到了汉代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酒之风”盛行构成汉代独特的酒文化。
汉代饮酒风气盛行。饮酒超多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责备他来晚了。盖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光武帝时的马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经常醉倒在皇帝面前。酿酒业有巨大的利益,因此国家对其实行官营政策。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当时酒是必需品,实行官营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而之后的统治者改变了官营的政策。王莽时罢酒酤诏曰:“夫盐,食肴之将;酒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名山大泽,饶衍之藏,此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这就放松了国家对酒类等专营,有利于酿酒业的发展。
当时的酒的种类众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椒花酒等。河北满城的刘胜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题字的陶缸,说明了酒的种类很多。汉景帝时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那里的醴就是一种米酒。
当时的贵族和官僚将饮酒成为“嘉会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场面极为壮观。太极殿前有铜铸的龙形铸酒器,可容四十斛酒。当时朝廷对饮酒礼仪十分重视,高祖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是畅饮的大好时机。孝宣帝五凤二年秋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因此行礼乐也。今郡国两千石或擅为繁苛,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招。由是废乡党,令民亡所乐,非因此导民也。勿行苛政。”充分说明了酒在当时的重要性。
在汉代酒还用作实行仁政的工具。孝文帝即位后下诏曰:“间者诸吕用事擅权,欲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酒,酺五日。”酺五日的意思是聚饮酒五日,按照汉代律法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这是国家对百姓的一种赏赐。孝文帝元年三月诏曰:“年十八以上赐米、酒、肉;九十以上赐帛絮”孝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赐天下人爵各一级,孝者二级,女子百户牛酒。百户牛酒是对女性户主家庭的赏赐,标准是每百户赐一头牛,十石酒,每户合百钱左右。
酒还用来犒赏军士,刘邦当年进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秦民大喜,争持羊酒食献享军士”。武帝初置四郡保边塞,两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通焉。臧宫率兵屯驻骆越。越人“其渠帅乃奉牛酒以劳军营。”爰央为司马“乃悉以其装买二石醇醪会士卒饮。”
汉代还有乡饮的仪式,乡饮是古代的一种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时代氏族群众活动,周代乡人因时而聚会,是在举行射礼前的宴饮仪式。仪式严格区分长幼尊卑,升降拜答都有规定。这种聚会有举荐贤士以献王室的好处因此一般选取吉日举行。成帝永嘉二年,春,三月博士行“乡饮酒礼”。每年三月学校在祭祀周公、孔子时也要举行盛大的酒会。“明帝永平二年三月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当时的乡饮仪式十分受重视,伏湛为光武时的大司徒“以为礼乐政化之首颠沛犹不可违。是岁奉行乡饮酒礼,遂施行之。”
按照汉代的礼俗当别人进酒时,不让倒满或者一饮而尽,通常认为是对进酒人的不尊重。灌夫与田蚡有矛盾,灌夫给他倒酒时被田蚡拒绝了,灌夫因此骂座。
当时男女宴饮时能够杂坐,刘邦回故乡当地的男女一齐在宴会上“日乐饮极欢”。西汉时供人宴饮的酒店叫做“垆”雇佣干活的店员叫“保佣”当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在临邛开了一家酒店。“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店,乃令文君当垆。”
按照当时宴饮的礼俗主人居中,客人分列左右。大规模宴饮还分堂上堂下以区分贵贱,吕公当年宴饮“进不满千钱者坐之堂下。”由此能够看出当时礼仪制度的严格。
酒在汉代用做医疗用途,酒有“百药之长”的称号。当时有菊花酒、茉莉花酒等药酒。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记载了利用药物配合治疗的药酒的方剂。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有超多的记载。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秦永州。中国社会风俗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参考论文三:
浅析《说文》“酉”部字与中国酒文化
论文关键词:《说文解字》;“酉”部字;酒文化
论文摘要:《说文解字》中收录的“酉”部字基本上都与酒有关。许慎对它的解释主要概括了我国古代酒的起源、酿制、种类、酒的品质及其色泽、酒的味道、酒器等。对“酉”部字的研究,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发达的酿酒技术和丰富的酒文化。
《说文解字》中收录的“酉”部字,从语义角度划分,可分为:酒的品质及色泽,12字;酒的味道,2字;酒在祭祀中的应用,2字;酒桌上的礼仪,3字;饮酒时取量表现,3字;酒的药用,1字。酒,就也,因此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又,杜康作秫酒。子酉切。意为酒是用来迁就人性的善良和邪恶的饮料。由水,由酉会意,酉也表声。另一说法:酒,是成就的意思,是吉利的事和不祥的事出现的原因。其它例字我们分类阐述。
一、酒的种类
我国酒的品种十分多,可根据酒的做法,酒的品质,酒的色泽及酿酒原料分类。
(一)以作法分类:醴、酤
醴·酒一宿熟也。从酉,豊声。
《康熙字典》中有:“《玉篇》:‘甜酒也。’《释名》:‘醴,礼也。酿之一宿而成,醴有酒味而已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甜酒;甘甜的泉水。
酤·一宿熟也。一曰:卖酒也。从酉,古声。
《康熙字典》对其解释有:“《集韵》:‘一宿酒。’《传》:‘酤,一宿酒也。’《笺》:‘酤,卖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薄酒;清酒;买(酒);卖(酒)。
(二)以酒的品质分类:酾、醪、醇、醹、酎、醠、醲、醨
酾·下酒也。一曰:醇也。从酉,丽声。
意思是:滤下的清酒。另一意说,醇厚的酒。从酉,丽声。
《康熙字典》中有:“《广韵》:‘分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酾”已简化为“酾”,意思是:滤酒;斟酒。
醪,汁滓酒也。
那里是指汁和渣相混合的酒。《康熙字典》中:“《广韵》:‘浊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浊酒;醇酒。
醇,不浇酒也。从酉,享声。
那里是指不浇水的纯酒。《康熙字典》中:“《玉篇》:‘专也,又粹清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醇”是含酒精多的酒的意思。
醹,厚酒也。从酉,需声。
那里是指醇厚的酒。《康熙字典》中:“《传》:‘醹,厚也。’”
酎,三重醇酒也。从酉,从时省。《明堂月令》曰:“孟秋,天子饮酎。”除柳切。
那里是指多次反复酿成的醇厚的酒。《康熙字典》中:“《玉篇》:‘醇也;酿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重酿的醇酒。
醠,浊酒也。从酉,盎声。
那里是指浊酒。
醲,厚酒也。从酉,农声。
那里是指浓烈的酒。《康熙字典》中:“《广韵》:‘醇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醲”已简化为“”意思是酒味厚。
醨,薄酒也,从酉,离声。
那里是指薄酒,味道较为清淡。《康熙字典》中只收录了《说文解字》中对它的解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薄酒。
(三)以酒的色泽分类:配
配,酒色也。从酉,己声。
《康熙字典》中:“《玉篇》:‘匹也,媲也,对也,当也,合也。’”江蕃《配二字解》中有:“当时酒有青色者,有黑色者,合二酒之色则谓之配。”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配偶;陪衬;够得上;贴合;相等等,“配”字在现代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思。
(四)以制作的材料分类:酏
酏,黍酒也。从酉,也声。一曰:甜也。贾侍中说,酏为粥清。
那里是指用黍米酿成的酒。贾侍中说,酏也是清稀的粥。
我国各个朝代对酒有不一样的分法,商朝的酒分为“酒”、“鬯”和“醴”。其中酒是用黍酿制而成;鬯是用曲、小米和香料合制而成的酒;醴则是用蘗酿造而成的酒精浓度很低的甜酒。
(五)酒的味道:酷、醰
酷,酒厚味也。从酉,告声。
《康熙字典》中:“《玉篇》:‘熟也。’《韵会》:‘香气浓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思是:残酷,浓度深的。此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原来的意思。
醰,酒味苦也。从酉,覃声。
《康熙字典》中有:“《玉篇》:‘酒味不长也。’《集韵》:‘厚味也。’《韵会》:‘甜也。’《正韵》:‘醇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酒味厚;醇。
(六)酒在祭祀中的应用:莤、酹
莤礼祭,束茅。加于裸圭,而灌鬯酒,是为莤。象神饮之也。一曰:莤,榼上塞也。从酉,从艸。
意思是:莤,按礼的规定祭祀,捆束著茅,树立在祭场前面,用施行灌祭的祭器圭瓒加在茅上,而向茅灌鬯酒,这就叫莤。酒从茅上渗透下去,象神喝了酒。
酹,醊祭也。
意思是:把酒洒在地上祭奠。《康熙字典》:“《玉篇》:‘以酒祭地也。’《广韵》:‘以酒沃地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古代的丧礼仪式中有小敛和大敛之分,小敛是指给死者穿上寿衣,之后举行小敛奠,用酒和食物来祭祀死者,然后将死者装入棺材,开始举行大敛奠,把酒菜等祭祀用品及棺材放于堂上。小敛奠和大敛奠中用到的酒是生者对死者表示敬意和祝福之情的,但居丧的主人和行吊的人是不能随意饮用的。
(七)酒桌上的礼仪:酌、醻、醋
酌,盛酒行觞也。从酉,勺声。
意为:盛酒在觯中劝人喝酒。觯,是一种酒器。《康熙字典》:“《博雅》:‘酌,漱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思是:斟酒;斟酌。
醻,主人进客也。从酉,寿声。
意为:主人向客人劝酒。《康熙字典》:“《传》:‘醻,报也。’《笺》:‘醻,犹厚也,劝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主人向客人敬酒。
醋,客酌主人也。从酉,昔声。
意为:客人用酒回敬主人。《康熙字典》:“《玉篇》:‘报也,进酒于客曰献;客答主人曰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调味时用的有酸味的液体;还用来比喻嫉妒。
酒礼几乎与酒同时出现。在古代,酒礼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封建统治和封建特权的工具,出现了所谓的“无酒不成礼”,“有礼之会,无酒不行”的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饮酒也成为普通百姓之间,文人之间相互沟通和了解的桥梁。
(八)饮酒时的取量表现:釂、醉、醺
釂、饮酒尽也。从酉,嚼省声。
指把酒杯里的酒都喝尽了。在《康熙字典》中:“《博雅》:‘釂,尽也。’”
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一曰;溃也。从酉,从卒。
指使其酒量满尽,而不到达昏乱的地步。另一意说,溃乱。在《康熙字典》中有:“《正韵》:‘为酒所酣曰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沉迷。
醺醉也。从酉,熏声。
指喝酒尽量而酒气醺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意为:酒醉。
(九)酒的药用:医
医治病工也。殹,恶姿也;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王育说。一曰:殹,病者。酒因此治病也。《周礼》有医酒。古者巫彭初作医。
用酒作药物的辅助剂,因此从酉。这是王育的说法。古代,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酒在医药中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许多的医书中如最早的医书《黄帝素问》就有把酒当作药用来治病的记载。
二、酒的文化涵义分析
(一)诗酒文化
古代文人利用赋诗、吟诗来抒发心中感情,或是酒兴作诗,或是以酒来抒发心中感情。这种诗酒风习,使酒与诗相互融合,久而久之,文人写诗逐渐构成一种模式:饮酒务必赋诗。从而构成我国特有的“诗酒文化”。在诗酒文化构成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诗歌名句。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这些诗歌名句,至今还被人们所传诵。
(二)酒与英雄
俗话说“酒壮熊人胆”,酒能给胆小人壮胆,英雄喝酒之后,更能表现出英雄气概。酒对于英雄的作用,在古代多部名著中都有体现,《三国演义》中“关公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是这些故事中的经典。《水浒传》中,酒体现了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如:武松酒后上景阳岗,拳打吊睛白额虎以及其后的“醉打蒋门神”等。
三、结语
《说文解字》中“酉”部字语义丰富多彩,对《说文解字》中“酉”部字的研究,在展现东汉时期我国酿酒技术以及古人的饮酒习惯和酒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同时,也显示出东汉时期我国的酿酒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酒在当时的社会中应用范围很广,占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康熙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1981。
[3]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蒋雁峰。中国酒文化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论文四:
浅析邵雍诗歌中的酒文化
论文关键词:邵雍诗歌酒文化
论文摘要:邵雍是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以先天象数哲学理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卓然自成一家。他留下毕生的诗歌总集《伊川击壤集》,存诗1500余首,其中超多的诗歌和酒有关,反映了酒文化的很多侧面,本文拟从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涤荡襟怀须是酒,优游情思莫如诗——酒与诗
中国文人自古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与酒成为文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诗酒文化,尤其是魏晋至唐宋,以诗酒闻名的大家名流代不乏人。魏武帝曹操对酒当歌、慷慨悲壮,留下千古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竹林七贤”率真自然、标榜个性,每日在竹林下肆意畅饮,尽显放达与超脱;盛唐的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把诗与酒的艺术发挥到极致……邵雍生活的北宋,经济、文化发展到高峰,宴饮唱和之风盛行,酒成为文人诗词中屡见不鲜的话题,有“拟把疏狂图一醉”的柳永,“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等,饮者留名的人不胜枚举。生长于太平盛世的邵雍,自然也不能免俗,诗歌中饱含浓浓的酒意。
首先,酒与诗都是邵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是其涤荡胸怀的媒介,诗是其优悠情思的载体,两者相互作用,成为邵雍人生的慰藉品。邵雍终生不仕,自38岁起闲居洛阳,著书立说,优游度日。如他在《安乐窝中四长吟》中自述的生活状态:“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篇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罇酒美湛天真。太平自庆何多也,唯愿君王寿万春。”另有《安乐窝中诗一篇》、《安乐窝中酒一罇》分别叙述自己喜爱写诗、饮酒的原因。写诗是为了“自歌自咏自怡然”,以期到达“直恐心通云外月,又疑身是洞中仙”的飘然忘世的境界;饮酒则是“非唯养气又颐真”,不求酣醉,只求微醺,做一个“逍遥客、自在人”。
其次,酒是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催化剂,酒饮至必须状态,可使人诗兴大发,才思泉涌。日常生活中的文人受理性、道德的束缚,不能直抒胸臆畅所欲言,借助了酒,他们能够暂时摆脱现实,得以进入物我两忘、无拘无束的自由创作状态。邵雍晚年诗歌创作颇丰,讲究“兴来如宿构,未始用雕镌”,没有任何格律限制,随意而发,这也和他借酒吟诗的习惯有关,如其在《后园即事三首》中所说?“年来得疾号诗狂,每度诗狂必命觞。”可见酒在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花前把酒花前醉,醉把花枝仍自歌——酒与花
邵雍自称其《伊川击壤集》是“一篇诗逸收花月”,因此他的诗歌中吟咏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从而构成一种特色,有花必有酒,有酒必有诗。邵雍对花的喜爱充分证明他并非一个面目可憎、道貌岸然的理学家,而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把自己的隐居生活经营的诗情画意。如《南园赏花》:“三月初三花正开,闲同亲旧上春台。寻常不醉此时醉,更醉犹能举大杯。花前把酒花前醉,醉把花枝仍自歌。花见白头人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诗中用简单的笔墨描述了他与亲友的一次赏花行动,一个酒至半醉、憨态可掬、“醉把花枝仍自歌”的老人形象呼之欲出,让人不禁莞尔,从诗中也可看出他的生活悠闲自得、率意天真。
邵雍之因此对赏花饮酒情有独钟,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受隐居地洛阳的爱花、重花之俗影响。他年轻时游历四方,最终定居洛阳,正是喜爱其山水风俗之美。而洛阳以牡丹冠绝古今,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了当地赏花的盛况:“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可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喜若狂”,这样的城市氛围自然会感染性情中人邵雍,激发他对花的眷恋和喜爱,因此花与酒成为他诗歌中一种意象符号,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欢乐和天真,同时也渗透着他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如《对花吟》中:“百年光景留难住,十日芳菲去莫遮。对酒有花非负酒,对花无酒是亏花。”看似把酒对花的一时醉语,其实不仅仅反映出其“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旷达,而且透露了他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和对当下良辰美景的珍惜。
另一原因是花和酒是文人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素材,花是审美对象,酒是感情的发酵剂,两者一齐构成文人特有的诗意人生。邵雍的诗歌基本上再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其中对花与酒的描述有《嘱花吟》、《插花吟》、《落花长吟》等等,如“把酒嘱花枝,花枝亦要知”,依稀可见一个老者端著酒杯,痴痴的对着盛开的花朵喃喃自语,在他心里花是一个能够对话的生命,而不是自开自落的植物。尤其值得深思的是《插花吟》:“头上花枝照酒巵,酒巵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满头白发的老人头上插著一朵鲜花,把酒吟诗,自得其乐。这样的场景在宋代其他文人作品中也并不鲜见,如:苏轼诗中“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黄庭坚诗中也有“醉里簪花倒著冠”;欧阳修词中“白发戴花君莫笑”;李清照词中有“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文人插花、簪花总是和醉酒有关,或许其中蕴含某种特定的文化好处,还有待挖掘。
(三)珍重相知忽相访,醉和风雨深夜归——酒与人
酒文化的主体当然离不开人,所谓“酒有别肠,唯文者近”,文人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作品赋予了酒多重的审美好处,使酒文化广泛而深入的渗透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文人是酒真正的知音,酒性外冷而内烈,文人则大多是外儒而内刚,自然相见恨晚、难分难舍了。只有文人嗜酒如刘伶者,能提一壶酒,命仆人带锄跟随,说“死便埋我”;只有文人如酒仙李白者,能“狂歌痛饮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文人与酒,是天生的精神伴侣,彼此神交而相得益彰。
从《伊川击壤集》的千余首诗歌中能够看出,酒同样成为邵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自斟自饮,或对席劝酒,或酹酒怀人,或以酒会友,甚至没酒喝了就问人乞酒,可见也是个无酒不欢的酒中豪杰。邵雍的诗歌传达的是一种快乐诗学,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一般文人普遍的怀才不遇之感,酒在其生活中是一种能带来快乐和满足的东西,即使是一个人,“一杯酒美聊康济,林下时时或自斟”,也能喝的“频频到口微成醉,拍拍满怀都是春”,没有丝毫的孤独落寞之感。当然最惬意的是以酒会友,邵雍在洛阳时,诗酒雅集之风盛行,洛中耆老名宿经常举办“真率会”、“同甲会”等,城中名流文士齐聚一堂,饮酒赋诗,不亦乐乎,邵雍交游广泛,也经常参与其中。尤其是与“洛中四贤”富弼、司马光等人时相往返,交情匪浅。如卷九《和弼》“贯穿百代常探古,吟咏千篇亦造微。珍重相知忽相访,醉和风雨夜深归。”两人谈古论今,饮酒赋诗,不觉竟至夜深,足见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邵雍饮酒也有伤感的时候,如《哭张元伯职方》:“近年老辈频凋落,使我中心又恻然。洛社挂冠高卧者,唯君清澈如神仙。昔者与君论少长,今日与君争先后。把酒酹君君必知,为君洒泪西风前。”昔日洛社诗酒之交,一个个撒手人寰,只
能把酒酹君,独自追忆往事,感伤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总而言之,酒在邵雍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酝酿诗歌的工具,是赏花感怀、醉酒放歌的契机,是宴饮交游,烘托气氛的媒介,没有了酒,邵雍的诗歌将会是另一种面貌。
参考文献:
[1]邵雍著。陈明点校。伊川击壤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长弓,国艳主编。中国酒文化大观[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中国旅游文化的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关于旅游的论文
本站为您推荐中国旅游文化的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关于旅游的论文信息,共1篇,希望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中国旅游文化的论文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相关参考
六国论文言句式 (介后=状后) 1.赵尝五战于秦----------------------介后 2.洎牧以谗诛------------------------被动 3.齐人勿
六国论文言句式 (介后=状后) 1.赵尝五战于秦----------------------介后 2.洎牧以谗诛------------------------被动 3.齐人勿
六国论文言句式 (介后=状后) 1.赵尝五战于秦----------------------介后 2.洎牧以谗诛------------------------被动 3.齐人勿
【较武论文】的意思是什么?【较武论文】是什么意思?【较武论文】的意思是:【较武论文】成语解释: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较武论文】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书讲道学,
高中德育论文 参考高中德育论文一: 高中德育论文 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一、以身示范,树立个人威信 树立班主任威信,这一点也许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都认为是当然的,但究竟如何才能树立起班主任的威
高中德育论文 参考高中德育论文一: 高中德育论文 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一、以身示范,树立个人威信 树立班主任威信,这一点也许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都认为是当然的,但究竟如何才能树立起班主任的威
古诗词大全 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文(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
古诗词大全 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文(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
古诗词大全 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论文(袁宗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文(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参考资料一: 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发布时刻:2009-04-05来源:毕业论文网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