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电影1942影评

Posted

篇首语: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词语大全 电影1942影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词语大全 电影1942影评

电影1942影评

  影评精选一:

  电影《1942》从开拍至今,一向受到极大的关注度。影片上周在罗马电影节举行的首映会,更是获得国外影片人极高的评价,应对11月29日的电影全国公映日益临近,电影《1942》昨晚在京举行一场试映会,从时候他们对电影影评看出他们给予电影很高的评价。

  《1942》的145分钟,足以让人窒息。灾民苦难、民族沉沦、内外忧患、上下悲悯,电影想表达的很多,基本做到了,能够体会到电审尺度放宽后导演还在隐忍、挣扎,想用天灾后的人祸直击时政。如说1942上了国片一大台阶,往后对冯导的期盼就会更高了。海量演员、群演调度显拍摄艰辛,张国立、陈道明表演尤棒。“沉重”这是很多人对电影《1942》最直接的感受。下方电影影评网整理汇总一些他们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

  @任志强:影片细致的描述了在面临各种生存困境时不一样阶层的人的思想变化和人性的本质,各级官员对民众生命与自身利益追求的态度与博弈。残不忍睹的画面和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违心违情违背传统道德观念的行为选取,缺少良心,违背人性,发国难财,贪污腐化的官员与军人,从坚信到动摇的上帝形象,从坚持不懈的追求真相与正义到为爱而善变成为爱而不得不弃,除了沉痛的压抑之外,更显真实与深刻,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就应称得上是震撼。但这部电影绝不仅仅仅是为了重现历史上的灾难。也许人们从中能够看到的是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之中,哪怕是走与众不一样的回头路,也要顽强的走下去。

  @薛蛮子:今晚看了冯小刚的"一九四二"。灯亮了之后坐了良久,片子里的苦难太沉重了,让人半天喘但是气来。以前史书上反复出现的"某地大饥,人相食。"这天被冯导搬上了银幕,才感知到饥荒有多可怕。明天要买一本刘震云的"温故1942"据说还提起了六十年代的大饥荒,反正电影里没提。

  @路金波:《一九四二》:85分。年底票房大战中不能错过的一部电影。感谢冯小刚,很大诚意,很大力气。电影毫不励志,毫不欢乐。这不怪冯小刚或刘震云。正因中国人的历史,主题词只有一个:活下去

  @华兴-黄胜利:《1942》看完,开始滚字幕好几分钟了,都没人动地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汪潮涌:昨晚看<温故1942>情绪很沉重。铅灰的天空,黄褐色裸露的土地,残雪混杂着泥泞的逃荒路,蚂蚁般的灾民与战败的士兵被日军炸得血肉横飞,撕咬著饿死灾民尸体的野狗,不作为争权夺利的官员,卖妻卖女也难以求生的财主和村民。。天灾可憎,人祸更可憎!冯导用凝重的镜头讲述一个饿死300万人的历史杯具。

  @张醒生:刚看完@王中军为亲朋好友组织点映@冯小刚中国历史宏作电影<1942>。这部由冯导呕心沥血拍成的作品不但将留在中国电影史,而且对国人历史教育有惊醒作用!必须要看!

  @张泉灵:刚看了场「1942」的试映会,两半小时,心在油里煎著,大石头底压着,叫不出痛来。那几个笑点像是油锅里再淋进几滴热水。直到片尾曲响起,一滴眼泪从我眼眶里溢出。几分钟长的片尾字幕,没有掌声、没有交谈,一片静默。散时,大家轻轻鼓掌道别,平日里舌灿如花的影评人们也只有两个字的评价:很好。

  @刘竞超:这天有幸提前看了?一九四二?,感触很多。当爹以后看这种片子更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很不错的片子,绝对值得一看,虽然看过之后有些压抑。

  林子树2012:《一九四二》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远大于视觉上的震撼,到目前,算是今年最佳国产片,冯小刚的十八年筹备确实没白费,比《唐山大地震》好上几倍,不催泪,但能深深撼动你的内心。完全没必要运用IMAX的方式来呈现,其实看胶片就挺好。观后感触很多太多!

  starcy元子:刚刚看了《一九四二》场面宏大,大腕云集,在历史的洪流中演绎人生的颠沛流离。从电影的角度来讲,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一连串的事件。推荐大家去影院观看,否则很难体会到战争+灾难题材的震撼力。当命运给予你期望,而又活生生的把它撕碎,夺走,你,不明不白中,如何对抗?

  影评精选二:

  电影1942影评

  年11月的电影档期自月初就显现出强势争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冯小刚的《1942》,娱乐杂志更是从3D效果、故事情节、出演演员、导演实力等等全方位爆料。而冯导的《1942》在试映时不仅仅吸足了国人的关注,更引发出一场1942式的回忆。

  微博推动的口碑效应

  《1942》的口碑效应是在微博的快速传播下飞速构成。出处:binzz,转载请保留。

  月6日央视主持人张灵泉在看完《1942》试映后,发微博说:“刚看了场《1942》的试映会,两半小时,心在油里煎著,大石头底压着,叫不出痛来。那几个笑点像是油锅里再淋进几滴热水。直到片尾曲响起,一滴眼泪从我眼眶里溢出。几分钟长的片尾字幕,没有掌声、没有交谈,一片静默。散时,大家轻轻鼓掌道别,平日里舌灿如花的影评人们也只有两个字的评价:很好”。至今这条微博已经被转发一万八千多次,评论四千七百八十余条。这一句沉甸甸的“很好”仅仅是《1942》口碑传播的开始。

  随着一场场试映结束,被邀请观看的众位微博大佬们也迫不及待的发表了观后感。路金波在微博感慨:“感谢冯小刚,很大诚意,很大力气。电影毫不励志,毫不欢乐。这不怪冯小刚或刘震云。正因中国人的历史,主题词只有一个:活下去”。与此同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2010也表示:这部冯氏新片真值得期盼了。祝贺冯导大功告成!

  月20日薛蛮子发微博:“今晚看了冯小刚的‘一九四二’。灯亮了之后坐了良久,片子里的苦难太沉重了,让人半天喘但是气来。以前史书上反复出现的‘某地大饥,人相食’。这天被冯导搬上了银幕,才感知到饥荒有多可怕。明天要买一本刘震云的‘温故1942’,据说还提起了六十年代的大饥荒,反正电影里没提”。

  众位微博大佬对于《1942》只言片语的评价如此情真意切又感慨万分,着实能够吸引到大批网友对电影的关注。为了满足网友们苦苦等待29日电影公映的焦急心理,新浪微博电影吧专门做出了1942影评汇总,而诸如豆瓣电影等网站在11月初就做好了电影简介、电影等信息,不仅仅如此,带给的“在线购票/查影讯”等服务也掉足了网友的胃口。

  大众在好奇心驱使下,势必会有更多的探索。薛蛮子在之后的回复评论中说:“中国人每隔几十年都遇到这样的灾难,不看这部电影不能体会咱们民族三千来所受的苦难”。1942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的饥荒是什么样貌?

  一场群众的饥饿回忆

  人民网文史频道在11月8日发文《1942河南大饥荒吃死尸杀食活人屡见不鲜》,并作导语为:“河南大饥荒,蒋介石对国民的不负职责,使国民政府在河南很多地方尽失民心。河南大饥荒,事实上是蒋介石在政治上的一场大失败”。环球网历史频道同天发文《美报道河南饥荒宋美龄发怒:有损中国形象》,并在第二天(9日)继续发表《直击1942河南大饥荒:百姓蜂起截杀国军》,两文都描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造成300万百姓饿死的状况,而后者在文中写道“即将上映的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讲的正是这段时期发生的故事”。这几篇文章先后被凤凰历史频道、腾讯评论、搜狐文化等转载。11月21日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发文《真实的1942河南饥荒》,此文以电影《1942》为引:“刘震云的作品被冯小刚看中,最终把它变成了一部电影。11月11日晚,《一九四二》在第七届罗马电影节首映。电影不可避免有虚构的细节与桥段,真实的1942年河南饥荒又是怎样的”?11月28日中青报发表叶匡正文章《1942是向大饥荒死难者的道歉》,文中写道:“只有当人的权利被完全剥夺,才可能导致大饥荒。天灾只是诱因,权利的不平等、言论自由缺失、极权体制才是真正导致大饥荒发生的原因。正因极权统治者,不用担心自己的权力受到饥荒的影响,因此不会

  有任何防范的动力”。而雅虎则精心制作了《温故1942一场饥荒几百万民心和一个政权的衰落》专题页面,专题导语写到:“冯小刚的电影《1942》将太平盛世的我们拉回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黑暗的一页。只是,真实往往比艺术更可怕,更黑暗”。从专题中能够详细了解到当年饥荒的详细数据,看到留存下的超多照片,并有对灾情发生原因的深层分析和对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灾荒做了梳理。

  舆论的关注已从对历史真相的探索转至对饥荒的思考。11月29日《1942》公映,大河报做出特刊《回到一九四二》。

  电影公映之后,大批网友会在悉心了解了那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后走入影院,但对饥荒的回忆和思考并没有结束。正如刘震云在《温故一九四二》中写道:在老人家的历史上,死人的事确是发生得太频繁了,指责许许多多的执政者毫无用处,但在哪位先生的执政下他的黎民百姓经常、到处被活活饿死,这位先生确就应比选取遗忘的人更感到惭愧。当我们被这样的人统治著时,我们不也感到不放心和感到后怕吗?(工作座右铭)

  影评精选三:

  作为冯小刚导演的又一个商业大片,我认为<1942>似乎不一样于像<唐山大地震>或是更早一些的<集结号>这样的大片。虽然它们都是在讲述中国的战争或是灾难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性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1942>则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杯具。电影将肃杀的气氛与难民们经受饥饿之苦的窘迫境况融合在一齐,凄凉中更是让观众们领悟到这份严肃的,深入人心的痛。

  还记得电影的最后一幕,由张国立饰演的地主老东家因丧失了身边的所有亲人,再加上逃荒之路之坎坷与政府的无动于衷,老东家几乎已走在到了生死线前的不远处。与逃荒人群逆向而返的他只想死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而恰好在路边遇见了同样失去所有亲人的一个前途迷茫的小女孩,于是二人便结为亲人。直到一天这个小孩的后代向她询问是否还记得1942年发生的事并要拍成电影时,她说道:“早已忘却,拍它,图个啥?”那带有标准河南口音的腔调成为整部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那似乎是在向人们询问著什么,而与此同时有给人以反思。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并时不时回忆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灾与难?()是正因以史为鉴,能够知兴衰。而冯小刚导演就将这一段史实很好地呈此刻了观众的眼前。

  电影以灾民的逃荒经历和国民政府的应对为两条主线,来记述1942年的一系列事件,而记者白修德则起到牵连这两条主线的作用。河南的干旱,庄稼不产,与此同时的重庆,蒋介石所生活的地方仍是丰衣足食,电影中这两面镜头的快速替换,构成了很强烈的反差及比较。殚精竭虑的李培基作为河南省得负责人,虽然屡次将灾难之惨状报告给委员长,但令他以及所有人失望的是并没有得到回应。从那里,我们能够看出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而在这种大范围的腐败之下,一个两个的清官已是起不到作用无法改变本质的。逃荒的天数已快接近一百天了,令灾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己决定放下河南这块地,让给日本,而借口只是:要顾全大局,就务必要牺牲局部发展。当看到这一幕是我只是在感慨,并对那些人报以同情。没有一个人愿做一个被抛弃的玩物扔给别人。但在环境极其窘迫之时,人只能本能地为了生存下去而丢下颜面和自尊,以至于会出现母亲吃婴儿这样惨不忍睹的局面。这也就有了日本兵使用出的卑鄙手段,给灾民食物吃,以灾民为奴隶。然而到此时蒋介石才意识到自己已失去了民心。

  这的确是一场杯具啊!从结局来看,这场生存之战中,没有赢家,只有幸运的人,就是那些苦熬过来幸存者。对于活下来的灾民来说,体面、尊严甚至民族大义都变得空前犹疑。此刻我还清晰地记得影片中一日本军官的一句话,“他们是中国人,但首先是人”。在那段非人般生活的日子里,你们是被遗弃的,我知道那是不愿再提起的往事,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还知道那是中国人犯下的一大错误,但是总该有一个提出错误并将错误告知于大众的人,而编剧刘震云与导演冯小刚就是这样的人。<1942>让我们这些未来的眼睛重温了过去的一幕幕残忍现实,同时也让那些灾难中的幸存者看到了这样一份来迟的慰藉。

  影评精选四:

  电影1942影评

  中国军人在抢难民的逃荒物资,他们的周围是日本人投下的炸弹。这种画面让我们产生了某种主观上的背离感。我想,这正是冯小刚所要表达的东西。

  我们姑且先不讨论这部电影的拍摄是否精妙,它能够以商业类电影的身份上映已为中国电影业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透过商业搭台吸引广大的收视群体,从而抛出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起到思想唱戏的效果。

  回过头我们看电影本身,冯小刚残酷地抛出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在叙述这段历史的同时,他谨慎地没有露出一丝的个人观点,用中国知识分子最传统的思想表达方式在讲述一段故事,只负责讲清楚,其中是非缘由留给观影者自己去深思。

  在影片中,蒋介石知道河南发生了灾荒,但他不敢坚信也不愿坚信事态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直到时代周刊的记者把狗吃人的照片摆在他的面前。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危及时刻他不得不应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救济的粮食根本发不到灾民的手里,外战屡屡失败,内腐岌岌可危。这表现了在那段特定的历史大环境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民生的背离。

  老东家在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是吃喝不愁的社会阶层,编剧恰恰把这个阶层拿出来作代表,描述他在逃荒中被迫与灾民患难与共,最终家破人亡沦为真正灾民的悲惨经历。中国的军队不去打日本人反而朝自己的灾民同胞开枪扫射,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杂乱的社会阶层之间在侵略者的战火下显得脆弱而模糊,通通变成待死的躯体,这一点极大地突出了灾荒的严重性以及政府的无能,也顺理成章地表现了在大灾来临后社会阶层与社会地位及其职能的背离。

  老东家的女儿自愿卖出自己为家人换粮食,佃户的媳妇为了保护孩子把自己卖给别户人家。逃亡的灾民最后用最绝望的方式换取生存的权力。我们很难决定这是生命对情感的践踏还是情感对生命的负累。河南的灾民得了日本人的粮食为日本人工作,这是生命本身自发的求生欲望。作为人,首先要活着,那么,在生存的面前家与国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即生存本身已经和这个世界断绝了情感联系,由此,沦为单纯的生命体征。求生欲望与一切世理逻辑、情感寄托的背离成为了影片最大的背离。

  而此番沉重,其历史背景太过宏大,大到它既有对生存与死亡的思考,也有对政治、民主、人权的讨论。贺岁档期,冯小刚一反常态带来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走出影院回到现实的你,是否在猝不及防间经受了这沉重的背离,久久不能消散。

  影评精选五:

  1942电影影评

  “电影是一项产业,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存在。”冯小刚的<1942>显然不是一部商业片,而是以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语言,彰显了一种存在。带着对历史沉重的反思,给现代人以极大的冲击。电影的魔力正在于此,让那些忘记的、不了解的,甚至没有阅读潜质的人,看到那段历史,回顾那段往事。而那过去了的,都将透过这样的铭记,更清楚地帮忙我们认知自我,与现实的一切共振而鸣。如同首映式上,张国立所感言的那样,<1942>是一代电影人的坚守,是敢于应对真相的人要圆的梦想。虽然残酷的现实似乎让一切冰冷刺骨,但人性又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温暖。(励志个性签名)

  由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在灾难面前,从养尊处优变得一无所有,却在一路杯具中让被金钱、地位扭曲的人性回归了本真、本善。徐帆饰演的花枝,在悲惨的年代,用四斗米就出卖了自己,但却为了孩子,在芦苇荡将棉裤换给了栓柱。王子文饰演的星星,本是个自怜自爱的千金少女,却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投身妓院,极大的落差并未让她放下生的信念,为了小侄子有的吃,自愿牺牲了誓死爱护的猫。“既然魔鬼老是战胜上帝,那信他还有什么用?”,小安神父发出这样的疑问,透露著无限的绝望。凄惨的情节,沉重得让人窒息。透彻心扉的画面,让人不禁深思反省。我想冯导就是想让我们在冰与暖的交战中感受历史的回响,体味人性的美、丑。只有铭记,才能知悉如何更好地前行。

  影评精选六:

  电影1942影评

  从听到刘震云这个《温故1942》的名字就随即想到了“温故知新”,至于知什么新就没想过了。也是很早就听过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形容,但想象终归是想象,在看了《1942》时才算是,只能说是算是了解了大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暗无天日的浩劫,每一个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什么的人,即使是从各个方面汲取到的信息都不能算体会到了灾难,没有感同身受只能算是了解。

  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观众的哈姆雷特都不雷同。有人说整部电影毫无高潮,也没有亮点,也有人说看得快睡着。但我倒觉得不尽然,什么是高潮?英雄拯救世界?正义战胜邪恶?魔幻动作冲击视角?俊男靓女终归眷属?逃荒路上一个个不断倒下的饿殍,有没有让你心头一紧?一双双饥饿的眼睛闪烁著,男生放下了妻女,女生放下了贞操,有没有让你讶异无言?百万人的饥饱都换不来统治者怜悯的一声救助令,有没有让你义愤填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易妻易子,盼死厌生的灰暗世界,有没有让你悲悯苍生?电影里,镜头下展示的是七十年前中国土地上发生过的真实历史和人民。我更坚信每一个惨烈镜头下的历史比之过去都有不及无过之。真实比虚幻更值得让人肃然起敬。

  不是没有高潮,是从未平淡过。整部电影都是揪著看的,国民党部队战敌不力欺压灾民,花枝起先不肯为两斗小米妥协少东家,到之后为了两块饼干争抢著于栓柱交易,灾民剁碎柴火充饥,官员们在酒肉桌上谈论赈灾,奸商军需官大发昧心的救灾款……一幕幕都让我看到了在灾难面前的种种,让我最克制不住的是星星在被卖到妓院,几次想弯腰都无果羞涩的说是正因吃得太饱了。侧面的敲击更让我揪心。张国立这次拼命不仅仅仅在减肥上,戏也更出彩了,印象最深的是当女儿星星排在队伍里等待被卖,老东家眼神的那种期盼和不舍,被挑中后不由露出笑容,在被星星看见后又尴尬的收起来彳彳亍亍的不知道什么情绪,也不知道该表现哪一种出来。高兴的是女儿换来五斗小米又够自己和孙子多活几天,悲哀的是自己竟然沦落到卖女儿的地步,张国立用表情演出了戏中主角的灵魂。

  但这部戏也有不到的地方,太散,在灾情加战争大时代下,冯小刚想用更广的视角拍出更多人物应对灾难的百态众生,但加进去的人物太多,传教士、白修德、伙夫庭长淡化了几个中心人物的苦难以及观众对于中心人物的同情。一会儿讲小人物的苦难,一会儿又拉到了时代下的抗日大格局,饥饿和苦难都被冲淡了。也正因各种原因,原著里人吃人、灾民被日本人利用对付抗日军队的场景都没有出现,但是既然是历史剧,就要贴近历史,在灾难面前首先要做的是一个人,不负责的政府让自己的民众饿死,为什么不能够为温饱抵制它?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国家荣誉?前提是要做一个人,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一千万的灾民个个节气大义,在易子相食的状况下,又怎样忍心要求他们这么做?灾民没有错,他们实不得已,蒋鼎文为部下着想大灾之年征军粮似乎也没有错,李培基为了要来更多救济粮换了金条打点走动也没有错,小人物们为了果腹不择手段也只是为了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那么究竟是谁的错?错在老天不该大旱?错在蝗虫不该雪上加霜?天灾已无力改变,可恶的是人祸。统治者的不作为已经是最大的罪恶,还千方百计的隐瞒事实真相。

  马未都说《一九四二》是一部“无职责年代有职责的作品”,而首日票房不佳,一方面是正因全球电影的娱乐化趋势,严肃电影逐渐衰落;另一方面,观众在选取影片的时候,更倾向于娱乐化的电影,不再愿意承担厚重的历史职责感。我写这篇影评不是为了给冯小刚这部电影票房在助推一下,而是向影片致敬,向原著《温故1942》致敬,更是向1942年的受难者、真实的历史致敬。

  “回避历史,回避苦难,并不能代表它不存在。警钟长鸣,以史为鉴,才可能避免杯具重演。”我要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见识到了那个年代黑暗的一面。

  影评精选七:

  电影<1942>是中国自己导演拍摄的灾难片,我对影片充满极大期盼,期望我国电影艺术有新的突破,上新台阶。

  国产灾难片还缺当家之作,关注中国电影的观众期盼即<唐山大地震>之后冯导,再出一部立世作品。每一位导演都期望自己能拍出一部灾难片,最为自己的里程碑。

  电影<1942>是一部胶片拍的片子,对导演的要求难度系数高;电影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刘震云是当代最好的文学作家;电影参演的演员各个是成名人物,几乎不见杂牌子新人。1942电影影评。这几条加在一齐就是不是证明,冯导对这部电影自我心理期盼很高呢。这样全方位强势阵容就是要出彩。

  这部片子时代背景和灾难方式和欧美的灾难片不一样,他们是用特技去组织出视觉冲击。这部片子灾难来自嘴。不是嘴说出的东西,是嘴没有东西吃。

  吃是为了活着,电影中吃是至高目标。一样在灾难面前也有高兴的人,比如他们干人贩子的勾当干著逼良为娼的行径,这个时候的人还有什么选取吗。我们骂他伤天害理,但是在饥饿面前这就是,一家人的活路,也是自己的活路。只要有粮食什么也不重要了。

  看着电影我竟想起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最大快乐但是是穿上新衣服,嘴里含块糖块,提着小灯笼挨家挨户的疯跑,点上香放个小鞭。这样的理想并不高,但是在灾难面前是天堂。这是不是导演最想让观众想到的事。灾难片让我们记住的是历史,是反思,是警惕,是痛苦,是追思。人类永恒的问题就是延续,在延续中拯救自己。

  电影<1942>不一样于寻常的背景值得分析,没有粮的老百姓怎样样?可怜啊。人不必须是灾难制造者必须是加油者,扩大了大灾难的杀伤力。老百姓既无法自救只能顺着天意挨日子。

  范伟这个马夫是不是大多数人。为了有口饭吃,去给异族放马,这样工作就是汉奸。这让我纠结,人性是不是不该有国别概念,世界少几分苦难。苦苦去追求名分、正统是不是很荒谬。灾难片不是纪录片,灾难片还是让人反思、揭露影片结构线索处理的井井有条观众慢慢理。

  影评精选八:

  这是一部根据作家刘震云的报告文学《温故1942》改编而来的。故事的梗概是: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大旱,夏秋两季绝收。旱后又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县。据估计,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轧而死者无数。而在这场灾难中,国民政府没有拯救河南的同胞,洋人的人道主义救不了我们那么多垂死的同胞,共产主义者还没有潜质拯救自己。于是许许多多的故事这才发生。(500字美文)

  感触最深的几处:

  一:在饥荒面前,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到处是饿死的尸体,活着的骨瘦如柴,也徘徊在死亡边缘。电影中瞎鹿的娘被炮弹炸死,花枝说:“死了好,死了省得遭罪了。”真的是生不如死啊。饥饿让人红了眼,瞎鹿跟着东家去偷记者的驴,在找驴的过程中碰见几个痞子兵,被顺手就按在了烀驴的锅里,一个人的生命瞬间就没了。一个家庭的支柱转眼坍塌。花枝竟连丈夫的尸体都没有见着。

  二、在饥荒面前,人类何谈尊严。人的价值就等同于几斤小米。瞎鹿想卖掉女儿,给娘换取几斤小米;星星卖掉自己,给家里换来一盆小米;而花枝想卖掉自己都做不到,只得先嫁给长工拴柱,然后跟牛贩子讨价还价自己值四斤小米还是三斤小米!

  三、在饥荒面前,人们已经没有情感。花枝正因几块饼干就愿意出卖自己的肉体;地主的女儿星星那么喜爱她的猫,逃荒的路上一向抱着。但是当她的嫂子生孩子的时候,正因没有吃的。只得把猫煮了。父亲对此感到内疚。但是星星面无表情的说:“爹,我也想喝猫汤!”地主的儿媳生下孩子后也死了。婆婆扒开已经咽气的媳妇的衣服,说:“趁著身体还热乎,赶紧让孩子吃口奶!”但是哪里还会有呢。。。。。。星星被卖到了妓院,却因吃的太饱而哈不下腰。已然连悲愤都没了。在极度饥饿的状况下,人就只剩下动物性了。

  三、这场饥荒一部分是天灾,还有一部分是人祸。国民党的冷酷无情让人发指。不仅仅不救灾,还严加****。加剧了这场灾难的悲情。灾民不但自己忍饥挨饿,还要给国民党兵带给兵粮。而他们却节节败退,把老百姓们丢给小日本。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看着那些逃荒的人步履蹒跚默然走着,突然间又遭受日本飞机的轰炸。轰炸过后又遭到国民党兵的抢劫。这人世间哪还有生路啊。真是让人绝望。

  四、这场灾难也让一部分人成长。十分时期,长工拴柱成了地主家的顶梁柱。他期望借此能娶上星星。但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星星把自己卖给人贩子,他的期望也破灭了。在和花枝做了一天夫妻后,花枝又把自己卖了四斤小米,让他带着两个孩子和四斤小米过剩下的日子。他在好不容易扒上火车后,睡了一觉竟发现两个孩子没了。他毫不犹豫的跳下了火车去寻找孩子。感动!却把花枝换来的小米落在了火车上!一个人的价值就这么轻易的失去!为了保住女儿的风车,他毫不惧怕日本鬼子的刺刀。最后惨死。

  。。。。。。

  整部电影死死地拽着你的心往下坠,冰冷、残酷而且绝望。其实,不好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一九四一年时的河南也有许多人这么认为。甜蜜与苦难究竟相隔多远?看完这部电影,想想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富足,当我们手捧著一碗平常微不足道的白米饭,在那个时候却比黄金还要珍重,正因就这一碗饭可能救活一个人的命!带儿子来看,虽然有的地方他还不必须能看懂,但是期望他能知道这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能够更加珍惜粮食,珍惜拥有。感谢刘震云,感谢冯小刚,把这段历史还原,震撼之余让我们去思考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相关参考

词语大全 红高粱电影影评

红高粱电影影评  影评精选一:  高粱地里燃烧的岁月  ——影片《红高粱影评》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片可人爱又可人恨的高粱地里,奶奶被嫁到十八里坡有麻疯

词语大全 寒战影评

寒战影评  影评精选一:  《寒战》作为香港亚洲电影节的开幕电影之一,映前梁家辉、郭富城、彭于晏齐齐出席。相较于演员阵容的豪华,两位新导演显然气场稍弱。当晚百老汇电影中心有两场同时放映,主创们在放映前

词语大全 影评   [yǐng píng]什么意思

影评  [yǐngpíng][影评]基本解释对电影创作或表演进行评论的文章[影评]详细解释对电影创作或表演进行评论的文章。[影评]百科解释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

词语大全 风雨哈佛路影评

风雨哈佛路影评  影评精选一:  风雨哈佛路影评  这天我看了《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坚强的女主人翁让我很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个叫莉丝的女孩,她出生在纽约一个不寻常的家庭,她的父母都吸毒,家

词语大全 七磅影评

七磅影评  影评精选一:  这次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的公选课上,老师给咱们看《七磅》。起先没听清看什么电影,然后问身边的人也不知道,最后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七什么的,就根据主角的名字去百度这部电影

词语大全 金蝉脱壳影评

金蝉脱壳影评  影评精选一:  《金蝉脱壳》是一部新颖的越狱片,其他越狱电影都是以智力为主,而它却是暴力与智力的结合,把主角能文能武的潜质展现得极致。  电影一开始就展现了史泰龙强悍的观察和分析潜质,

词语大全 中国合伙人影评

中国合伙人影评  影评精选一:  这天与室友在冲动的一瞬间就去看了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看完后就知道这冲动是正确的不论影评怎样说这部电影在我心中这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一部!看完后感慨颇多,却因自我言辞拙劣

词语大全 飞越老人院影评

飞越老人院影评  影评精选一:  张杨在这部《飞越老人院》之前,其实还有一部《洗澡》是关注亲情与老人的电影,因此这部电影再次将视点落到老人身上,也不足为奇。今年大陆上映的影片中,除了这部《飞越老人院》

词语大全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  影评精选一: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  《看电影》的一句话评价:一个女孩,一个杀手,似是而非的感情。  曾有一位出言不逊的网友对榜单中出现《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而大加指责,问我

词语大全 返老还童影评

返老还童影评  影评精选一:  不知道某小妮为什么会觉得我看电影总是很老头子。还好吧,但是就是不巧钟爱了几部缓慢沉静的电影而已。  《返老还童》就是这样一部合口味的片子。只是这部片子的叙事手法,画面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