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脂肪”饮料不代表就是健康饮料
Posted 脂肪
篇首语: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0脂肪”饮料不代表就是健康饮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0脂肪”饮料不代表就是健康饮料
超重与肥胖除了与遗传或一些代谢性疾病等不易人为干预的原因有关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吃多了、动少了”,即人体能量摄入过多而消耗过少。
“0脂肪”饮料不代表就是健康饮料
“0脂肪”的诱惑
市面上售卖的饮料品种繁多,各种不同的饮料会有不一样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分以外,生产厂家还会向其中加入各种以糖、色素为主的添加剂,以改善颜色、口感、溶解度、保鲜等。虽然每种饮料的功效不同,但是除了纯净水外,几乎每一种饮料都可以提供一定能量。因为除了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改善口感的食品添加剂以外,饮料里的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人体所必需的三大产能营养素,支撑着我们的基础代谢和日常生活。大家可以从饮料外包装上的饮食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一栏里得到更多关于饮料成分的信息,在挑选饮品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现在维持健康体重的话题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身材。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火了市场上一大批“0脂肪”饮料,尤其是各种品牌的乳酸菌饮料,他们的配料表里脂肪一栏的含量均为0,同时也赫然标示着“健康”“无负担”等字样。这样一来,似乎脂肪成了唯一的“众矢之的”,只要成分中不含脂肪,大家就认为它与热量无关。然而,在糖、蛋白质和脂肪三者中,唯有脂肪的过量摄入才会让我们的体重受到影响吗?这就要从人为什么会长胖说起。
长胖不能全怪脂肪
超重与肥胖除了与遗传或一些代谢性疾病等不易人为干预的原因有关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吃多了、动少了”,即人体能量摄入过多而消耗过少。如果想要维持健康的体重和曼妙的身材,就要求做到维持机体摄入能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守恒,若是想要达到减重的目的,则必须要维持机体能量摄入和消耗的负平衡状态。
那么我们吃下去的哪些东西是可以提供能量的呢?它们就是之前提到的“三大产能营养素”——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也就是说,不单单是脂肪作为供能物质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膳食中,碳水化物和蛋白质一样是可以转化为能量的。既然它们都是供能物质,那不管其中哪一项摄入量过多,或是它们加起来的总量超过了个人的能量消耗所需,都会造成摄入过剩的正平衡状态。这些过多的能量积蓄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会经过正常的生理代谢转化为糖原、脂肪等囤积在肝脏等器官以及皮下、腰腹部等身体部位,从外表看起来就是体重增加、人越来越“富态”。虽然相比于碳水化物和蛋白质而言,1克的脂肪提供的能量比1克的碳水化物或蛋白质都多,它的摄入过多更容易导致总热能超标,但是,将长胖的错全部归咎于脂肪是片面的、不公平的。三大产能营养素单独或者集体摄入超标都会导致热量超标、体重增加甚至是其他代谢性疾病,如血脂紊乱、糖尿病等。
0脂肪,高糖分
以某品牌活性乳酸菌饮料为例,每100毫升该饮料可以提供240千焦热量,约合60千卡路里,这部分能量来源于12.5克的碳水化物和2.5克的蛋白质。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营养成分表,看看它是如何悄悄地将那么多热量隐藏在了“0脂肪”的光环背后。
一瓶418毫升的该产品中,虽然脂肪含量为0克,但是却藏着52克碳水化物,比起一两米饭中含有的38克碳水化物而言实为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了这么多糖的“帮忙”,这瓶饮料在为我们解渴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1003千焦(约合251千卡路里)的热量,想要消耗掉这部分额外的能量摄入,需要游泳1小时,或者散步3个小时以上。若是爱美人士想要达到减脂的目的,每减1千克脂肪就需要消耗30800千焦(约合7700千卡路里)的热量,这样一来,想要依靠简单的“0脂肪”饮料解决超重问题真的是个“美丽的错误”了。不仅如此,为了改善口感、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从而提升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这些“0脂肪”饮料中不可避免地添加了更多的食用香精。与酸奶相比,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等有益成分含量要低得多,还有大量的糖分,过多的食用香精。这样的饮料就营养价值而言与牛奶或酸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0脂肪”饮料的正确选择
在“0脂肪”饮料的“健康”光环黯然失色之后,相信大家已经对它们有了比较正确的新认识。当然了,“0脂肪”饮料也并不都是一无是处的,该类产品确实没有额外添加脂肪,且市场上销售的活菌型的乳酸菌饮料中的的确确含有“益生菌”。虽然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精制糖,但是这部分碳水化物的摄入比起每人每天正常所需的碳水化物而言还是要低不少,鉴于人体每天消耗的大部分能量都来源于碳水化物的代谢,合理的适量摄入是可以被正常的生理代谢消耗掉的,也就不会造成太大的身体负担。除此之外,这部分饮品中或多或少添加了乳清蛋白,相比较于碳酸饮料等其他饮料来说,它的营养价值略微强一点。
在选购的过程中,消费者仍需慎之又慎。
首先,建议您选择活性乳酸菌饮料,因为非活性的乳酸菌饮料几乎没有任何保健的功效,大家可以通过产品标签的说明分辨其菌的活性。并且,活性益生菌的摄入必须达到足够的数量才能起到足够的保健作用,有研究表明,活菌数超过107乃至108以上时,保健的活性才得以显现。这就要求厂家出产时需保证足够量的活菌数,运输过程需通过冷藏等方式保持菌群活性,超市贮藏条件和购买后消费者的保存条件依然要做到2~8℃条件下冷藏等。如此一来,冷柜外卖的相应产品也就不值得您驻足,并且冷柜中的产品保存时间越长、活菌数越低,购买时也需注意产品的生产期及保质期。
你喝的饮料都健康吗?
你喝的饮料都健康吗?
最推荐饮料,基本上无需限量
这一类都是无糖、无脂肪、无热量或低热量的饮料,也是传统饮品。包括矿泉水,淡柠檬水,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等茶类,玫瑰、菊花、桂花等花类,还有大麦茶、荞麦茶和淡豆浆。
矿泉水、淡柠檬水、麦茶和淡豆浆是人人能喝的。大麦茶和荞麦茶含有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还有帮助消化的作用;茶类含有维生素C、钾和大量的多酚类物质,也能帮助消食;豆浆的营养就不必说了。选茶类要看个人体质,喜欢清凉的喝绿茶和菊花,喜欢温暖的喝红茶、玫瑰和桂花。晚上怕影响睡眠,则可以不选择含有咖啡因和茶碱的品种。
较推荐饮料,健康人喝两杯无害,适量饮用时有益
这一类是含糖和能量的饮料,但营养价值较高,适量饮用时有益健康。包括甜豆浆、酸奶、乳酸菌饮料、100%果汁、纯番茄汁、山楂果茶、鲜玉米浆、水果醋、低糖运动饮料等。
这些饮料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矿物质,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果蔬饮料中含有果胶等膳食纤维,特别是山楂饮料含量很丰富。目前玉米浆往往是用玉米浆伴侣制作的,但这种伴侣的成分中除了香精没有其他不利健康的物质,为增稠还添加了一些可溶性的膳食纤维。果胶等膳食纤维对于预防饮食过量、控制血脂和血糖的快速上升、延缓酒精吸收等有一定积极作用,对于节日饮食有益无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些饮料中含有糖,除甜度很低的番茄汁外,糖尿病人应控制数量。水果醋的甜度往往高于纯果汁,故适合用来替代酒少量啜饮,而不宜大杯饮用。
营养价值低的甜饮料
如各种果汁饮料,茶饮料之类。这类饮料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低,含有糖分、香精、色素等。成人替代酒类少量喝是可以的,但儿童不宜餐餐喝,大量喝。
明显不利于营养和健康的饮料
如各种碳酸饮料,还有加奶加糖的咖啡,以及珍珠奶茶。它们除了营养价值极低、含糖、含饱和脂肪等之外,还有其他不利于营养素吸收或不利于预防疾病的成分,如磷酸、咖啡因、反式脂肪酸等。这类饮料应尽量少用,特别是儿童和慢性病人最好不用。
相关参考
水果在鲜榨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人体必需的膳食纤维。以果胶为代表的水溶性纤维有预防和减少糖尿并心血管病的保健功效,而不溶性纤维则更多地用于防止胃肠系统的病变,具有刺激肠道蠕动和促进排便的作用。 柠檬水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无糖饮料是什么原理无糖饮料危害健康吗?无糖饮料可以减肥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无糖饮料是什么原理我们通常说的糖,就是指白砂糖、蔗糖、葡萄糖等等,这些糖分很高,吃多了容易长胖。无糖饮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无糖饮料是什么原理无糖饮料危害健康吗?无糖饮料可以减肥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无糖饮料是什么原理我们通常说的糖,就是指白砂糖、蔗糖、葡萄糖等等,这些糖分很高,吃多了容易长胖。无糖饮
如300ml的谷物饮料所含的膳食纤维才不到2克,含糖却高达30克,而蔗糖是饮料的主要成分,也就是来自生产商添加的“游离糖”。据悉,游离糖只是提供热量,并没有营养素,如摄入过量
大家都知道碳酸饮料不健康,含糖多对身体不益,大家潜意识认为果汁比碳酸饮料健康,然而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饮用过多的果汁同样危害健康,死亡风险不亚于碳酸饮料。下面和小常识网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碳
夏季饮料怎么选才喝得健康 夏季饮料怎么选?一到超市里,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饮料,你都是怎么挑选的呢?建议不应仅仅按照口感选择,这里面挑选的门道多着呢!如果是酷爱喝饮料的你就真的是不可不知了。 挑选饮
夏天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空调、西瓜和冰镇饮料了,在烈日炎炎下大口喝饮料的声音是夏天最美妙的音符。对于饮料的挑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但夏日饮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爽不甜腻,就像外星人新推出的一款白葡萄芦
碳酸饮料口感好、刺激性强,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对此,牙科医生建议:常喝碳酸类饮料的人群,要注意控制量;喝完酸性饮料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儿童最好不喝碳酸饮料。年仅25岁的小伙,满口的牙齿却早已失去光泽,
首先要做到家里不存饮料,并以身作则,自己戒掉不健康饮料。在给孩子水的时候,不要太刻意,非正餐时间,当孩子渴了或饿了向你要东西吃时,也让他们先喝水再说。 喜欢喝饮料?喝白开水才是王道! 喜欢喝饮料?
现在超市很多饮料都贴着无糖的标签,无糖就健康吗?下面,小常识网为你介绍甜味剂对健康的损害。 甜味剂对健康的损害 ○经常吃甜味剂,人对甜的感觉就会调整到更高的水平,也混淆了人对食物热量的感觉,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