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持身勿轻,用意莫重

Posted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持身勿轻,用意莫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译文】

君子在平日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是不会轻浮急躁的,因为他们明白轻浮就会毁灭自己,急躁就会办砸事情,这样一来便是反受其乱,失去了悠闲宁静的趣味;君子在处理事情时往往是当机立断,因为他们明白瞻前顾后就会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就会错失良机,这样就会陷入外界的制约,丧失潇洒旺盛的生机啊。

【心得】

事实证明,“持身不可轻,用意不可重”乃是培养在危急关头临阵不慌、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的。大将之风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后天的修持中磨砺出来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大将之风不是能够做大事,而是能够处理好每一件急事。这个“轻”和“重”是相对的,为人处事固然不可过于鲁莽,也不可考虑太多,否则势将大事也干不了,急事一团糟。

原创声明

本文由诗经情话原创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参考

佛教 不用意受食戒释名什么意思

亦名:用意受食戒释名、正意受食戒释名,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用意受食者,非弃羹饭也。」(事钞记卷二五‧三九‧一二)

佛教 加持身什么意思

意思为:依加持而显现的佛身,即应身。

佛教 不用意受食戒缘起什么意思

亦名:用意受食戒缘起、正意受食戒缘起,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请僧设供。六群不用意受食,捐弃羹饭。居士讥言沙门无厌,贪心多受,如谷贵时。比丘举过,佛因诃制。」(含注戒本卷下‧七‧四)

佛教 加持身什么意思

即佛菩萨起大悲心为化益众生所现之佛身。即密教行者修身、口、意三密之妙行而与三密相应时,于其瑜伽观中来现之佛身。据大日经疏卷一载,即以平等之身、口、意祕密加持为所入之门,谓以平等密印、语平等真言、心平等

佛教 加持身什么意思

即佛菩萨起大悲心为化益众生所现之佛身。即密教行者修身、口、意三密之妙行而与三密相应时,于其瑜伽观中来现之佛身。据大日经疏卷一载,即以平等之身、口、意祕密加持为所入之门,谓以平等密印、语平等真言、心平等

佛教 加持身什么意思

即佛菩萨起大悲心为化益众生所现之佛身。即密教行者修身、口、意三密之妙行而与三密相应时,于其瑜伽观中来现之佛身。据大日经疏卷一载,即以平等之身、口、意祕密加持为所入之门,谓以平等密印、语平等真言、心平等

佛教 加持身什么意思

即佛菩萨起大悲心为化益众生所现之佛身。即密教行者修身、口、意三密之妙行而与三密相应时,于其瑜伽观中来现之佛身。据大日经疏卷一载,即以平等之身、口、意祕密加持为所入之门,谓以平等密印、语平等真言、心平等

传统文化 “既来之,则安之”的真正用意

  “既来之,则安之”,现代常被用来劝慰别人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其实,“既来之,则安之”的原意是国君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语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传统文化 “既来之,则安之”的真正用意

  “既来之,则安之”,现代常被用来劝慰别人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其实,“既来之,则安之”的原意是国君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语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佛教 愿食什么意思

 (术语)五食之一。圣者以愿力资持身,修万行,故称为食。三藏法数二十四曰:「愿食,谓修圣道之人,以愿持身,不舍万行,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