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故事 哈尼族人捕蜂的启示
Posted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智慧故事 哈尼族人捕蜂的启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中国云南的无量山脉和哀牢山脉,哈尼族人经过迁徙跋涉,把自己的家园安置在了这里。高山上的湿气很重,哈尼族人喜欢喝酒驱寒,而他们最常用来泡酒的便是野蜂。据说,野蜂酒还可以用来治疗和预防风湿。所以,野蜂就成为哈尼族人不可或缺的食物。
野蜂生长在野外,其毒性较强,人若同时被二三十只野蜂叮咬,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那么,哈尼族人是怎么轻而易举地将大量野蜂捉来泡酒的呢?
并非所有的哈尼族人都敢去捕捉野蜂,只有养蜂人才有这种技术。而养蜂人的技术在于,通过一只或者几只野蜂,找到野蜂的窝点,然后连窝端回家里养着。变成家养的蜂之后,野蜂便不会轻易蛰人。这样,才有源源不断的野蜂用来食用。
所以,找到蜂窝是关键。养蜂人会先准备几样东西:木棍、蜻蜓、羽毛。野蜂喜欢吃栗树分泌出来的汁液,于是养蜂人就爬到栗树上,把绑有蜻蜓诱饵的木棍支在某个树杈中,等待前来觅食的野蜂。
当野蜂上钩专心吃蜻蜓的时候,养蜂人就轻轻地把白色羽毛系在它的腹节上。成功后,养蜂人就开始追踪它们的飞行路线。如果野蜂觅食的地方距离蜂窝很远,养蜂人往往还需要一两个人帮忙。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山头,分段观察追踪。有时候失去了追踪的方向,养蜂人就会在失去方向的地方再捕捉野蜂,绑上羽毛后继续追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养蜂人得到经验:去同一个地方觅食的野蜂群一定都走同一条路线。
靠着这样的追踪,养蜂人很快就找到一处又一处的野蜂窝。把这些蜂窝端回家去之后,哈尼族人就不愁没有泡酒料了。
哈尼族人捕蜂的方法朴素而行之有效,它启示我们,只要掌握好事物的规律,想做的事情便水到渠成。
相关参考
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哈尼族菜肴口味丰富,其中哈尼豆豉远近有名。哈尼豆鼓是以大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上锅蒸熟后,放进密闭容器
山路边,墙缝里,山坡上,到处都是绿绿的野草。我一路踩着这些野草,来到阿公的坟墓前。啊,我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只见阿公的坟墓前野草丛生,一堆堆,一簇簇,或直直地立着,或横生枝节,淹没了石阶,掩藏了坟墓,
吃大锅饭时,饭的总量并不充足,那些比较实诚的人总是一上去就盛一满碗饭,狡猾的人先盛半碗饭,很快地吃完了再去盛一满碗饭,结果先盛一满碗饭的吃完了没吃饱想再添一点,可是饭锅已经空了,只好忍饥挨饿。人们
铓鼓舞产生于哈尼族以狩措为生的古代。人们为了在狩猎时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由无意中发现打击山中空心树会发出响声,于是他们用原木凿空绷上牛皮,做成了鼓。鼓声除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外,有时也可以轻轻地敲击起到
铓鼓舞产生于哈尼族以狩措为生的古代。人们为了在狩猎时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由无意中发现打击山中空心树会发出响声,于是他们用原木凿空绷上牛皮,做成了鼓。鼓声除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外,有时也可以轻轻地敲击起到
小故事大智慧班花女生公开投票选班花,相貌平平的小梅发表演说:如我当选,再过几年,在座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骄傲的说,我上大学时候,比班花还漂亮!结果,她全票当选。启示:说服别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证明比别人都
哈尼族,相传源于古代游牧于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公元前3世纪,部分氐羌部落向南迁徙,散居在云南的哀牢山区等地,这时,史籍中出现“和夷”的名称,有关“和夷”的文字也许是对哈尼先民最早的记载。哈尼族人一向热
哈尼族,相传源于古代游牧于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公元前3世纪,部分氐羌部落向南迁徙,散居在云南的哀牢山区等地,这时,史籍中出现“和夷”的名称,有关“和夷”的文字也许是对哈尼先民最早的记载。哈尼族人一向热
大草原,日上中天。一南非动物学家和一头大犀牛不期而遇。 动物学家一下慌了神,须知犀牛一嗅到可疑的气味,便会往散发气味的地方狂奔过来,横冲直顶…… 但见眼前这头犀牛在不断摇头,动物学家紧皱的眉头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佛陀回答说:“你在人生之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