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寓言 晋平公问于师旷:治国理政的五种政治昏暗

Posted

篇首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谋略寓言 晋平公问于师旷:治国理政的五种政治昏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著名的乐师,叫师旷,字子野。他是个双目失明的人,但是在晋国朝野很受重视。

有一天,晋平公闲暇无事,找师旷陪他在旁边闲谈。平公对师旷双目失明很同情,他对师旷说:“乐师出生以来就没有眼珠,太可怜了,你从来没见过太阳是什么形状,云彩是什么颜色。你眼前是一片昏暗,如果寡人能让你的眼睛复明就好了。”

师旷说:“天下有五种昏暗,可是我的这种昏暗并不包括在内,并且我的这种昏暗比不上这五种昏暗的任何一种。”

晋平公感到很奇怪,于是便问:“难道还有比双目失明更昏暗的吗?乐师说的寡人不明白,您说的这五种昏暗到底是什么呢?”

师旷说:“我所说的自有道理,不知君侯有没有兴趣听?”

晋平公说:“正好今天没事。你细细说来,让寡人听听,这第一种昏暗是什么?”

师旷说:“群臣行贿受贿,追逐名利地位,百姓受害含冤,无处申诉,而君王却不觉察,这是第一种昏暗。”

晋平公问:“第二种昏暗是什么?”

师旷说:“忠臣不受重用,受重用的大臣不忠诚;才能低下者身居高位,不贤者居高临下,凌驾在贤人之上,而君王却不觉察,这是第二种昏暗。”

晋平公问:“第三种昏暗是什么?”

师旷说:“奸臣欺诈,使国库空虚,凭借他们的小聪明,掩盖他们的罪恶;贤才被放逐,奸臣显贵,而君王却不觉察,这是第三种昏暗。”

晋平公问:“第四种昏暗呢?”

师旷说:“国家贫穷,民众疲困,上下不和;当权者贪财好战,他们的欲望永不满足;阿谀奉承的小人,在旁边随声附和,而君王却不觉察,这是第四种昏暗。”

晋平公问:“第五种昏暗呢?”

师旷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办法不明确,法律政令得不到贯彻执行,官员风气不正,百姓生活不安,而君王却不觉察,这是第五种昏暗。”

晋平公说:“五种昏暗的危害是什么呢?”

师旷说:“国家有了这五种昏暗而不出现危险的,还前所未有!我个人的昏暗,只是小昏暗,虽然我从出生就什么也看不见,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但是我却能够弹出最好的曲子,不但对国家没有妨碍,而且还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双目失明是剥夺一个人的阳光,政治的昏暗却是蒙住全国人民的双眼,遮住天下的光辉。

相关参考

谋略寓言 背禄向义

战国时期,墨子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他教了许多弟子,让他们学成以后到各国去做事,用墨家的学说去改造社会。在当时的诸侯国里,卫国最弱小,也最需要治国人才。墨子就派弟子管黔到卫国去替另一个弟子高石活动。卫君

文史百科 山东新泰有什么历史名人么

编辑本段新泰名人1师旷(生卒不详)字子野,春秋时期鲁国平阳(今新泰市北师乡北师村)人,晋国乐师。他精通音律,认为奏乐可卜吉凶,音乐可兴邦,亦可覆国,靡靡之音不可妄听。他曾劝谏晋平公不要听商纣王的乐师师

文史百科 山东新泰有什么历史名人么

编辑本段新泰名人1师旷(生卒不详)字子野,春秋时期鲁国平阳(今新泰市北师乡北师村)人,晋国乐师。他精通音律,认为奏乐可卜吉凶,音乐可兴邦,亦可覆国,靡靡之音不可妄听。他曾劝谏晋平公不要听商纣王的乐师师

文史百科 山东新泰有什么历史名人么

编辑本段新泰名人1师旷(生卒不详)字子野,春秋时期鲁国平阳(今新泰市北师乡北师村)人,晋国乐师。他精通音律,认为奏乐可卜吉凶,音乐可兴邦,亦可覆国,靡靡之音不可妄听。他曾劝谏晋平公不要听商纣王的乐师师

谋略寓言 魏武侯谋事

战国时期,魏国的君王魏武侯任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治理国家,吴起初到魏国,便开始变法,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魏国治理得很好。魏武侯聪明能干,每当他谋划军国大事,群臣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所以他就暗

谋略寓言 公孙龙受挫

战国时期,有个人叫公孙龙,是诸子百家中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人们尊称他为公孙子。有一天,公孙龙来到赵国,拜见赵惠文王,想用夸张的大话来迷惑赵惠文王,希望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对赵惠

谋略寓言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政治家,他出身卑微,原是赵国的一介寒士,赵惠文王时,因秦国向赵国强索“和氏之璧”,蔺相如奉命怀璧入秦,当廷力争,使原璧归赵。后来在渑池会上,蔺相如迫使秦王击缶,使赵王免

寓言故事 春秋战国的五张羊皮

我从御寒宝物变身为政治互信的道具是从秦穆公五年开始的。春秋战国是一个多事的年代,打仗扩充领土图强称霸成为诸侯国发展的主题。  我出身于名门望族,我的家安在秦岭深山高寒之地,高山黑毛羊是我的全名。我作为

文史百科 毛泽东读了17遍的《资治通鉴》,你若没空请读这10句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被视为君臣士人的必修教科书,即使在现当代,也有重大影响。其以各朝各代治乱兴衰为线索,在记录历史的同时,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

谋略寓言 冤枉

从前有一个名为婆罗门的教派。在他们修行的庙宇里,教徒们各个都虔诚笃信,潜心修行。唯独有一个人是例外,他觉得修行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因此对修行格外厌恶。庙宇里的住持十分严厉,如果谁触犯了教规,就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