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产生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Posted 恩格斯

篇首语:常识是我所知道的最高的通情达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百家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产生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从广义上理解,就是作为完整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理解,是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涉及的是前者。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正象任何一种社会思想或理论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一样,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的创始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在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活动的英、法、德等西欧国家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一步步取代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最发达的国家。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从纺织业开始的产业革命,很快波及到采煤、炼铁、交通运输各业,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逐步代替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以纺织业为例,根据1841年的材料,工厂工人在棉纺织业中占68.7%,在毛纺织业中占50%,在丝织业中占40%。

工厂制度的确立, 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英国的煤和生铁产量与十九世纪初相比, 分别增加了3倍和9倍。棉纺织业发展尤为突出, 在1771—1795年输入英国的籽棉平均每年不到500磅, 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则达到6万磅。在1780—1840年间, 英国皮棉消耗量增长90倍, 棉织品出口增长20倍。其他工业部门, 如毛纺、麻纺、蚕丝加工、采矿等也都迅速地改变了面貌。从1770年至1840年的70年间, 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

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1830年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所有大城市很快都被铁路联系起来。到1847年铁路长度达7,700公里。1811年第一艘轮船在克莱德河下水, 到1836年停泊在英国海湾的轮船达500艘以上。

在法国, 1789年的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特别是在七月王朝时期, 产业革命进展迅速, 机器被广泛使用。1836—1846年的10年中,纺织业中机织部分的生产额增加了10倍。1830年, 法国有蒸汽机616台, 总动力约1万马力; 1847年, 蒸汽机已有4,853台, 动力达61,630马力。1832年, 熔铸生铁22万5千吨, 铁14万8千吨; 1846年,生铁达58万6千吨, 铁37万3千吨。工业用煤量从1830年的249万4千吨, 增加到1847年的764万9千吨。1831年铁路线仅有39公里, 到1848年达到1,931公里。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 1830年至1847年间, 对外贸易总值从11,310万法郎增至24,370万法郎。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的德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英国、法国落后。尽管如此, 到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834年形成的德意志关税同盟, 把包括2,500万人口的18个邦连结成一个密切的经济区,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形成。关税同盟建立后,工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1822年,全德意志只有两台蒸汽机;1837年,仅普鲁士就有蒸汽机423台,动力为7,513马力;1849年增加到1,264台,动力为67,149马力。1846年,关税同盟各国共有棉纺织厂313座,拥有75万6千个纱锭。关税同盟各国采矿业工人人数,到四十年代末达到60,800人。从1835年到1848年,莱茵一威斯特伐里亚地区煤炭开采量从99万3千吨增加到169万4千吨。1835年,普鲁士开始修筑铁路,到1845年铁路干线已达2千多公里。1830年和1847年又先后创办了汉萨汽船公司和汉堡一美洲汽船公司。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化。大批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和农民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以德国为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大约有45万工人,其中工业工人25万,矿业工人7万5千,非行会手工业工人12万5千。到1848年,雇佣工人增加到大约100万人,占总人口的将近10%。另一方面,资本的竞争又使生产资料逐渐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这样,“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①

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深。机器的使用和经济危机,促使工人工资降低。如英国丝织工人的平均工资,1821年每周为16.5先令,1831年降低为6先令。法国里昂工人的工资,1830年只相当于1824年的一半。德国工人的工资更少得可怜,还要向容克地主缴纳赎得人身自由的所谓“劳动职工税”。在工厂,工人们完全沦为机器的奴隶,每天工作14—16小时,有的地方甚至长达16—18小时;廉价的女工和童工被普遍使用。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指出,这种资本主义的雇佣奴隶制同“旧式的公开的奴隶制之间的全部差别仅仅在于现代的工人似乎是自由的,因为他不是一次就永远卖掉, 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按日、按星期、按年卖掉的”,“因为他不是某一个人的奴隶, 而是整个有产阶级的奴隶”①。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促使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加强。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举行起义,举起“不能劳动而生, 毋宁战斗而死”的旗帜,提出了“争取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口号。1836—1848年, 英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②——宪章运动, 从提出普选权的要求到争取民主共和国, 斗争持续12年之久, 参加签名的达300多万人。1844年6月, 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明确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 并与政府军展开血战。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此伏彼起, 把无产阶级的斗争推向一个新阶段。无产阶级已由仅仅为改善生活条件反对个别资本家的单纯经济斗争, 发展到为争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利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他们抛弃了破坏机器等原始斗争手段, 采用了政治示威、群众性罢工, 直至举行武装起义等斗争方式。无产阶级的组织性不断增强, 工人组织相继出现, 1840年英国工人成立了“宪章派全国协会”; 1834年侨居法国的德国工人在巴黎成立了“被压迫者同盟”, 1836年又创立“正义者同盟”; 1837年法国的工人组织“四季社”成立。工人组织的出现是工人阶级摆脱以往的分散性、自发性的重要标志。这一切表明, 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中,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升到首要地位, 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运动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①他们是埋葬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

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当资本主义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显示出优越于封建生产方式的进步一面,而隐藏在它内部的固有矛盾尚未充分暴露,这种不成熟的社会状况使人们难于全面认识它的本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人们才有可能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趋势表明,生产的社会化,不能不导致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所有,导致剥削者被剥夺。阶级斗争的发展则证明,人类要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实现理想的社会制度,只有靠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而不能靠统治阶级的“理智”和人们的善良愿望。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发展,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要求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表现——科学社会主义得以创立的客观历史条件。正如斯大林所说: “假如没有资本主义和阶级斗争,也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②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凯歌行进,阶级营垒重新组合, 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相适应, 思想文化领域异常活跃, 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都达到了它们发展的最高峰, 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列宁说:“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①

作为德国新兴资产阶级愿望和要求的理论表现的德国古典哲学, 产生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它包括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和费尔巴哈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两个方面。如果说唯心主义辩证法在康德那里还处于萌芽状态,那么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它的高峰。黑格尔尖锐地批判了形而上学观点,认为整个世界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矛盾是发展的内在根源。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但是,在黑格尔看来, 辩证运动的主体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而是一种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存在的“绝对精神”。他的辩证法是为论证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服务的。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 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它不依赖任何精神而独立存在; 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人的意识和思想不过是物质的器官, 即人脑的产物。这种唯物主义观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但是, 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 也抛弃了他的辩证法。费尔巴哈不承认自然界现象之间辩证的相互关系, 他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 形而上学的; 在解释社会历史现象时, 他不是用阶级斗争观点, 而是用人性论观点来说明, 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之中。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批判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正当资产阶级哲学走向死胡同的时候, 马克思和恩格斯却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即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创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为科学世界观的诞生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三大发现雄辩地证明,整个有机界,从植物、动物到人类,都是经过长期的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根本上否定了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另一个重要理论来源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由威廉·配弟创立,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的完成, 形成一套集中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理论。其中最积极的成果是劳动价值论。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这个理论接触到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劳动与资本、工资、利润的矛盾,开始触及到社会各阶级间经济利益的对立和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能科学地说明资本家财富的真正来源,反而荒谬地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然而,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提供了入门的钥匙。

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起了重要作用。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①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是十九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剥削者的骄奢淫逸是建立在劳动者的饥寒交迫的生活之上的。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在漂亮的外衣下,把以前各种社会结构中的一切卑鄙龌龊的东西集中起来, 并使这些罪恶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是“富人的天堂, 穷人的地狱”。欧文通过对资本盈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他指出, 产业革命涌现出的大量财富是工人创造的, 却为少数剥削者占据, 而创造者陷入了非人的境地。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弊病进行了分析, 力图找出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圣西门和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造成了社会上的种种灾难。欧文一针见血地指出: “私有制使人变成魔鬼, 使全世界变成地狱”。此外, 他们还从社会道德、婚姻制度等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堕落。他们抨击了“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①。

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设想。圣西门宣称, 在未来社会里,“人民的幸福是社会组织的独一无二的目的”,政治将由主要是管理人的活动变成主要是管理生产。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消除,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在傅立叶设想的“协作制度”下,竞赛代替了竞争,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都得到最大的幸福。他还提出, 妇女权利的扩大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则。欧文主张建立一个消灭私有制, 实行财产公有的人人幸福的“理性的社会制度”, 人人参加劳动, 实行按需分配。他们还提出了消灭三大差别的设想。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的理想社会。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严重缺陷。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私有制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是人类理性迷悟的结果;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感化,依靠统治阶级和有产者发善心,而不是依靠无产阶级的斗争和革命。正如列宁所说:“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①

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生产和阶级斗争有了新发展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参加阶级斗争实践和艰苦的理论探索,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其中除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以及资产阶级社会学、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

卡尔·马克思1818年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父亲是个自由主义的开明律师。两年以后,弗里德利希·恩格斯在莱茵省巴门市(即现今伍佩尔塔尔市)诞生,父亲是个保守的工厂主。莱茵区是当时德国经济最发达、政治生活最活跃的地区。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在柏林期间,他加入了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行列。1838年,恩格斯中学还未毕业,就被父亲送到不来梅一家商号去当办事员,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时也成为青年黑格尔派分子。他们从黑格尔哲学辩证思维的宝库中吸取营养,以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高峰为起点,为自己的前进开辟道路。这时,在哲学上他们基本上是唯心主义者,在政治上是革命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立即投入了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政治斗争。1842年10月—1843年春,担任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的主编,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的贫苦生活,切身体验到普鲁士国家制度和法律的虚伪性。他在报上发表了许多论文,例如,《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等,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无情地揭露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尽管这时马克思还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影响,但他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已经开始认识到靠纯理论的批判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他对黑格尔关于法律、历史以及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产生了怀疑,而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其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表示赞同。

正当马克思以《莱茵报》为阵地向普鲁士专制制度展开斗争的时候,1842年10月,恩格斯服役期满,来到当时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工人运动最发达的英国,并立即投身到工人斗争的洪流中去,他“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①,并同宪章运动领导人和其他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

随着马克思、恩格斯转向实际生活,他们同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青年黑格尔派反对哲学同社会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却主张哲学应当从纯思辨的天国里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正是经过实际生活的检验,他们认识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社会观和国家观的缺陷。他们同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已经不可避免了。

1843年3月, 马克思退出《莱茵报》编辑部, 从社会舞台重新回到书房。当时马克思正处在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中, 黑格尔哲学不能回答社会现实提出的问题, 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①,他的唯物主义与现实也是完全脱离的。为了探求“此岸世界的真理”, 马克思在深入钻研哲学的同时, 大量阅读经济学、历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他集中精力批判黑格尔关于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理论, 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得出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结论。同年10月,马克思为筹办《德法年鉴》迁居到政治生活沸腾的巴黎。在那里,他一面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与法国工人运动领袖和正义者同盟领导人建立联系, 结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者, 一面继续为创立科学的理论而辛勤探索。

1844年2月, 《德法年鉴》刊登了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文章指出,“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解放”②;实现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 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③。“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④这些精辟的论断不仅把科学理论对人类解放的极端重要性阐述得一清二楚, 而且提出了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必须与科学理论相结合的思想, 标志着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了创立科学理论,马克思从1843年底至1844年3月集中全力研究英、法等国历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基佐、梯叶里、米涅、梯也尔等人著作中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以及阶级关系与财产关系相联系的观点给他很大启发。通过对不同国家历史发展的对比,有助于马克思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中探寻国家和社会的本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这还不能揭示决定历史发展的最终根源。经济学的丰富知识使马克思意识到,“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①。于是从1844年4月起,他又集中力量钻研政治经济学著作。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从财富的分配角度对阶级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提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的观点。马克思认为,“这样一来,在政治经济学中,历史斗争和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源被抓住了,并且被揭示出来了。”②但是古典经济学家不了解生产劳动过程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吸取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深入研究生产劳动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不仅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的三种主要形式——工资、利润、地租——的研究,揭示了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对立的经济根源,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得出了如下结论:“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以往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表现,也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③马克思认识到私有制是生产运动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当马克思获得了这个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之后,继续深入地开辟理论发展的道路。他纯熟地应用辩证法研究生产运动的过程,得出了“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①的结论。经过艰苦的劳动, 马克思吸取了整个欧洲哲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最高成果, 终于迈出了通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决定性一步, 他宣布:“按照我们的观点,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②

如果说马克思是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入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那么恩格斯则是从研究英国社会状况和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完成这一转变的。恩格斯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后, 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同时, 钻研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为宪章运动的机关报《北极星报》和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撰稿。“在数不胜数的准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当中, 恩格斯终于给自己打开了一条通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道路”③。1844年3月, 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 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 论证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在《英国状况: 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 恩格斯批判了英国唯心主义历史学家卡莱尔鼓吹的“英雄崇拜”、“天才崇拜”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些著作表明,恩格斯已经转向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1844年8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 他们倾心交谈了各自的政治理论观点, 取得了完全一致的见解, 从此开始了他们创立科学的世界观的伟大合作。同年, 合著了《神圣家族》。这部著作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第一次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这个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原理,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使命。

1845年,恩格斯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部著作根据大量调查材料,论证无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将不可遏制地推动它为推翻资本主义而斗争,并提出了工人运动必须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原理。

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逐渐形成,清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影响就成为唯物主义历史观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要求。费尔巴哈把人作为他的哲学的核心,脱离实践,脱离社会,把人的自然属性看作是人的本质,用这种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只能得出唯心主义的结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1845年春,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恩格斯说,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①。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②至此,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最终根源的千古之谜终于被揭破了。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并未使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就此止步。他们又从历史发展的一般再深入到历史发展的个别,具体剖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探索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产生了剩余价值学说的萌芽。

在1844年,当马克思钻研古典政治经济学时,对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还没有深刻理解, 而是用流行于哲学界的“异化”理论来分析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他指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劳动产品作为一种物化劳动脱离了劳动者, 成了劳动者的异己的敌对力量。劳动者生产得越多,他本人所能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 他自己的价值就越被贬低。这种异化不仅反映在生产结果与劳动者的关系上, 而且还反映在生产活动中, 其明显表现就是, 劳动象是一种自我牺牲, 自我折磨, 如果没有强制,“人们就会象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①。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 正是他同生产活动相异化的结果。而占据劳动者的成果, 支配他们劳动的正是资本家。这就清楚地表明, 劳动及劳动产品的异化, 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产物, 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运用异化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 成为通向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的起点。

如前所述, 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促进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 而四十年代中期, 他们在唯物主义历史观方面取得的成就又为他们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1847年马克思写的《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 已不再用“异化”理论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而是把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作为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出发点。他指出, 工人以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资料, 资本家则用属于他所有的生产资料换取工人的劳动。这种劳动不仅补偿了工人所消耗的部分, 而且还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价值。在这里, 马克思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剩余价值”的概念, 但他已十分明确,在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同他由于劳动而从资本家手中取得的价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这个差额成为资本家财富的来源。

同时,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的基本联系,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利润等经济范畴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抽象。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才成为资本,工人的劳动也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成为商品,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建立在“劳动商品”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尽管这时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还不像他的哲学思想那样得到完整而系统的阐述,还没有明确区分“劳动”和“劳动力”这两个对于确立剩余价值学说具有关键意义的基本概念,还没有最终形成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但某些具有决定意义的观点已经提了出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基础已被奠定。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写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划时代的光辉文献,它集中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而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伟大成果,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在致力于创立革命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他们确信,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不仅需要革命理论指导,而且要有一个以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1846年初,他们在布鲁塞尔组织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宣传革命理论,同当时流行的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小资产

《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封面

阶级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蒲鲁东思想展开斗争,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1847年,他们应邀加入了德国工人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6月,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推动下,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2月在伦敦正式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列宁说,《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①

《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如同以前存在过的一切社会一样,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它不是永恒的。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再能支配由它自己所造成的巨大社会生产力,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要求消灭私有制,代之以与它相适应的公有制。因此,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这个观点使社会主义理论脱离了从头脑里臆造的空想性质,把它放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这个现实的基础之上,从而与空想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即巨大的生产力,而且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特性作了科学的分析,深刻论证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历史使命。这就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阶级斗争的规律, 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他们指出, 原始公社解体以后的全部人类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 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与过去的社会形态比较起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在于它把矛盾简单化了, 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日益激烈的对抗。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资产阶级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 特别是运用国家政权来对付无产阶级。面对资产阶级的镇压,无产阶级靠和平的、合法的斗争方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 只能通过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①。马克思、恩格斯写道, “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②。《共产党宣言》的这个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鼓吹的通过教育、示范和理性感化等和平途径, 使无产阶级摆脱奴役的荒谬论点, 从而为无产阶级指明了通向理想社会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者幻想依靠个别天才人物, 甚至依靠统治阶级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只有依靠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即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对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等问题作了专门论述。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组织, 它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的特点在于, 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 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宣言》规定了共产党的策略原则, 即共产党人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同时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①《共产党宣言》还驳斥了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诬蔑, 批判了形形色色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

《共产党宣言》以经典性的叙述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他们的实际斗争和理论研究中获得的成果, 达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峰, 成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中有决定意义的里程碑。

恩格斯指出, 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而《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剩余价值理论, 有人据此对《共产党宣言》能否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提出疑问。

我们认为, 马克思虽然是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以后才公开使用“剩余价值”这一科学概念, 但是, 如前所述, 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思想在《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中已经萌发。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中指出, 这两部著作证明了马克思当时“不仅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 而且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②。《共产党宣言》指出,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 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 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 资本的生存条件是雇佣劳动。”③资本家“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④。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剩余价值的概念, 然而关于资本是从哪里和怎样产生、增殖的,关于“剩余劳动”的思想已清晰可见。

此外,如同任何思想体系的产生必然经历一个酝酿、形成、完善的历史过程一样,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辛勤探索,经过他们的前辈和同代人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学说从量变发展为质变,《共产党宣言》集中概括了这种发展的成果,作为质变的标志载入史册。当然,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不意味着论证的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其中剩余价值理论的明确提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路标。

所以,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第364页。

② 《列宁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81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1页。

② 《斯大林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1页。

① 《列宁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441—4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6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283页。

①《列宁选集》第2卷,第44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7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第43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15页。

④ 同上书, 第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8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17页。

② 同上书, 第81页。

③ 《列宁全集》第19卷, 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8—20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第94页。

① 《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263页。

② 同上书,第 28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28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1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263页。

④ 同上书, 第258页。

相关参考

百家思想 毛泽东思想中的辩证思维

毛泽东思想中的辩证思维19世纪中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并吸取了当时最新的科学成果,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20世纪以

百家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十九世纪初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十九世纪初叶,欧洲出现了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曾经认真地研究了这些空想家的著作,在深刻揭示空想社会主

百家思想 什么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思维就是指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运用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

百家思想 军事思想有哪些?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产生于一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军事思想的阶级性质,制约其发展方向。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

文史百科 世界古代史时间轴(中外分开)

一、世界古代史时间轴1、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科技是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技术,其成就达到了奴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他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也对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

文史百科 世界古代史时间轴(中外分开)

一、世界古代史时间轴1、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科技是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技术,其成就达到了奴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他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也对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

百家思想 西方现代派美术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现代派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欧洲出现了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被统称之为“现代派”的美术诸流派。这些流派又被称作“先锋派”或“前卫派”,它们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激进的和革新的艺术。进入二

文史百科 怎样的历史观才是科学、理性的历史观?

都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科学历史观,这里就要先说说“科学”二字。所谓科学理论,首先是一套描述事实的自恰假说,这是很显然的,因为不自恰的东西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如何说服别人?但自恰的理论有千千万万,我们必须用

文史百科 怎样的历史观才是科学、理性的历史观?

都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科学历史观,这里就要先说说“科学”二字。所谓科学理论,首先是一套描述事实的自恰假说,这是很显然的,因为不自恰的东西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如何说服别人?但自恰的理论有千千万万,我们必须用

文史百科 怎样的历史观才是科学、理性的历史观?

都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科学历史观,这里就要先说说“科学”二字。所谓科学理论,首先是一套描述事实的自恰假说,这是很显然的,因为不自恰的东西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如何说服别人?但自恰的理论有千千万万,我们必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