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 母亲的数字

Posted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纪实故事 母亲的数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母亲有一个本子,一直锁在她房间的一个抽屉里。在一次我上班突然返回时,看见母亲的那个抽屉开着,母亲趴在桌上写着什么,一见我进门,便很慌忙地拿起一个小四方红面的本子,放进抽屉。我突然记起,小时候我好像也看见过母亲的这个小四方红面本子。那时我还小,只是半夜醒来要上厕所,见母亲坐在桌前写着什么,关了本子才抱我。

  我断定这本子还是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个,因为现在这种本子早就没有了:红色软塑料面壳,上面有我童年最喜欢看的越剧《红楼梦》里的两位主角的彩照。小时候我记得这本子很新,但现在却有点发黄,红色也不那么鲜艳了。

  母亲的秘密被我发现了,显得有些不自然。而儿时的记忆,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本子里面有什么呢?让母亲一直留了30多年。我向母亲要着看,母亲不给,我问里面有什么?母亲说:“也没什么,只是一些数字。”

  “哦——您在偷偷记着每天的消费账是吧?”我以为猜到了,故意拖长声音。

  “不是,我记那个干嘛,那只是一些数字而已。”

  母亲越不说,我越想知道。我使用了撒娇和耍赖招数,母亲就是不给,我只好提出让她说出一点点内容,好解了我这好奇之馋。母亲笑了笑,说:“真没有什么,我记的只是我认为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一些数字,对于你们没什么用,但对于我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不能给你们看,它只属于我一个人。”

  我只好作罢。虽说我不再要求母亲给我看,但我心里却一直对这个红面本子念念不忘:是什么数字,对于我们没什么用,却让母亲如此珍藏?而且一藏,就是几十年。我越发地想弄清楚这个本子里藏着的秘密。

  我知道父亲和母亲有一个共同的抽屉,平时放放账本放放钱,还有我们小时候的一些相片和家里一些重要的东西,但母亲的这个专用抽屉的钥匙,我肯定父亲一定没有,要打开这个抽屉,“侦破”母亲这个秘密,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一直在找机会。

  这天,机会终于来了。晚上,一家人刚要睡觉,奶奶突然觉得气闷晕眩,全家人都吓得不轻,忙把奶奶往医院弄,慌里慌张,我和父亲都没带包和钥匙,便下了楼。到楼下打的,才知道身上都没带什么钱。还好母亲的钥匙总放在口袋里,她拿出钥匙,对我说:“去我们房那个抽屉里拿些钱来,还有那张银行卡。记住,把抽屉锁好,我和你爸先去医院。”

  我拿了钥匙,心里却想着:这上面有没有母亲那专用抽屉的钥匙呢?我想机会来了,我决定一个个地试试看。

  结果很让我失望,所有的钥匙都打不开那抽屉,我只好打开另一个抽屉,拿出几千元钱,找到一张银行卡。拿银行卡的时候,我无意中扯起铺在抽屉底层的一张白纸,白纸靠右边的一个角向上抬起了一个口子,我一眼瞥见一只小小的钥匙躺在底板上。我的心一跳:这会不会就是母亲抽屉里的钥匙?我忙拿起,插进抽屉锁里一扭,开了。

  我心喜若狂,拉开抽屉,发现里面东西很少,但却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红面本子。我拿起第一个看,上面全是一些数字,我看了看,看不懂,就放下;再拿起第二个本子,上面也是一些数字,只是这个本子密密麻麻整本全写完了。有的数字旁边有几个字的注释。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数字却写得很好看,可以猜出,母亲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是很细心和用心的,因为母亲小时候没有读过书,后来才自学了一些。没时间细看,但我又想研究一下母亲的这些数字的原意,于是,我把锁挂在抽屉上,决定一会儿回来再细看。

  到医院送完钱,母亲就让我先回来,说明天我要上班,奶奶那里有她和父亲看着就行。回到家,我忙又拿起母亲的红面本子,认认真真看起来。

  我从第一本的第一页看起,上面写着日期:1967年8月5日(记下)。我猜想着这个时间,有什么特殊意义。接着又看第二行数字:1967年8月8日(与他会面)。我一下子想记来了,听母亲和我讲过,她和父亲是经媒人介绍的,她和父亲会面是在8月8日,双吉利的日子,母亲说,所以她的婚姻这么幸福,是会面的日子选得好。这下我明白了,这个红面本子有可能是1967年母亲买下的,也就是从8月5日起,母亲在这上面记下了她认为很重要的一些数字,那么,这个本子母亲留了40多年,也记了40多年?一丝热流涌上心头,我在心里不得不感叹母亲的耐心和坚持!

  有些数字的后面有小提示,我能猜出来,有的却还是看不懂。1944年2月初三(他的生日)。1970年正月十五儿子出生(6斤8两),1977年9月;1971年11月22日女儿出生(6斤3两),1979年9月(身体太弱)。1987年9月调…… 这串数字里,我知道记的是父亲的生日,哥哥和我的出生日、出生的体重,后面的数字,我就猜不出来了。

  再往后看,上面还有奶奶的生日。还有我们家从乡下搬到镇上,再从镇上搬到县城的时间。包括哥哥和我小时候生病的日期,生病几天,烧到多少度,还有父亲住两次院的时间、天数等等,都记下了。还有很多我不明其意的一些数字,可能只有母亲知道,我猜了半天,也猜不出来。

  我想看看最近母亲记的什么,就拿起第二本,直接就从最后记的那一页看起。垫底20双:儿子3双、儿媳3双,孙子4双。女儿3双,女婿3双,外孙女4双。我知道,这是母亲给我们纳的绣花鞋垫。这些年,母亲一直没闲着,先是给孩子们织毛衣毛裤,现在又给我们纳鞋垫,说棉布的养脚去汗,说要趁现在眼神还行,给我们这些大孩子小孩子多做几双。

  我往前翻看着。上面一样记着母亲的孙子和外孙女的出生年月、体重,也有儿媳和女婿的生日。其中有一串数字吸引了我:2007年6月17日(儿子全家搬走),2008年5月1日回来,5月5日——()什么时候回来?后面记着好长一串数字,我猜想,可能是每次哥哥打电话回来的日子,因为最后一串数字就是前天哥哥打回电话的日子。

  哥哥是2007年调去外省,后全家都搬走,一年后回来过一次,这几年哥哥嫂子老说忙,儿子要上学,没时间回来。几次让父母去他们那里住,但父母不同意去,说不想离开这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再加上女儿一家在这里,外孙女还要他们照看,还是哥哥一家有时间就回来看看。那个括号里的空白,我想,可能就是为哥哥一家回家的日期留的吧。我盯着这串数字看了半天,心里酸酸的,眼眶有些发胀,心想:要是哥哥看到这些数字,心里会怎么想呢?这些年不回家,就算隔一段时间打次电话,但母亲还是想见见儿子,见见孙子。

  再往后看,又有一串数字让我看了想落泪。2006年3月22日,手术3小时 瘦4斤。5月,胖回5斤。这是那年我住院做手术的日子,我记得清清楚楚,母亲几天几夜没好好睡觉,一直守在我身边,等我好了,母亲却累倒了,躺了3天。住院一个月回来,母亲非说我瘦得不成人样,要给我大补,一个月后,我胖了5斤,母亲看着秤上我的体重,笑得都看不到眼睛了。

  再向前翻,上面全部记的都是一家人的各种情况下的日期时间和数据,唯独没有母亲的。我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一个有关母亲的数字,而除了母亲的生日,所有关于她的东西的数据,我一个也记不得了。像有一年母亲得了阑尾炎住院;像母亲肾结石发了,痛得在家躺了几天;像母亲的膝关节从哪年开始发作的,又痛了多少年,有多少个夜不能寐;像母亲有多少年没买过新衣服新鞋子,都是用我和嫂子的衣服改一改,都是我和嫂子以为过时不要的鞋子将就着穿;像奶奶轻微中风那段日子里,母亲又有多少个日夜照顾;像哥哥一家远离他乡,又有多少个日夜牵动着母亲的思念……

  要是把母亲这大半辈子的一切用数字来记下,仅这样的两个本子是不够的,可我们没有记下,更没有留在记忆里,因为我们在享受母亲的给予的时候,从未想着要把这些给留下来。就算记得母亲的生日,那也是在我们立了小家后才记得,也不过就是买点小礼物和陪母亲吃一顿还是由“寿星”自己下厨做的饭。

  我把两个本子原封放回抽屉里,锁上,才发觉,我的泪不知什么时候已滴在了锁上。我决定,不让母亲知道我发现了她的秘密。我拿起手机,告诉了哥哥这一切,让他再忙,也要抽时间回来看看,哥哥一口就答应了,并承诺:每年回一次。

  让母亲不再为我们担心,不再为我们操心,不再牵挂我们,我想,我和哥哥能为母亲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相关参考

纪实故事 母亲和女儿的日记反围剿战争

  晚上睡觉前,米岚遭到初三女儿的质问:“妈,你又看我的日记了吧?”  米岚一脸无辜地强辩:“没有啊,你的日记在哪里放着我都不知道。”  女儿嘴一撇:&

纪实故事 第二十根蜡烛,叫疼痛

  母亲每次在他过生日的时候,都会为他点上蜡烛。那些蜡烛吹灭了之后,母亲就把它们包起来,留着来年他过生日的时候再用。母亲说,你一天天长大了,这些蜡烛就是你成长的纪念。  他的父亲在他8岁的时候抛弃了他

纪实故事 圣诞礼物照亮人生

  1954年她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一个“低保户”家庭。父亲是一名只有小学三年级水平的电焊工,母亲在一家戒毒所当护士。那时候,在美国,这样的底层家庭混个“小康

纪实故事 当女人爱上英雄

法拉奇,1929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她的家族拥有悠久反叛的历史——母亲托斯卡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的遗孤;父亲爱德华多是一名自由主义者,反抗墨索里尼的统治,并因此被捕、遭受折磨。

纪实故事 拯救黄河的小女子

  黄河母亲的呻吟,揪痛了女儿的心  来自吉林长春的刘春,1992年同爱人从长春来到海口,她进入了海南省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信托部,不久又出任信托部主任。生活中的刘春爱笑,永远是春日里蔚蓝的晴空。朋友

纪实故事 “瓷娃”的爱情

  素有“瓷娃”之称的美丽女孩张爱琴,被自己的年轻老板热烈追求。为了躲避老板一次“猥亵”的拥抱,张爱琴不慎摔成高位截瘫。曾经海誓山盟的老板,消失得无影无

纪实故事 渴望拥抱

  每当在大街上看见那些成双成对的男女,我的心里总会产生这样一个念头:能有一个男人的大手相牵,该是多么幸福啊!  然而,对于已为人妻的我来说,这却是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因为自从我嫁给丈夫的那天起,他

纪实故事 善良的台阶

  那一年,我师范毕业后,因家里没有人脉,只得按照“从哪来回哪去”的原则,被安置到家乡的一所乡村小学任班主任工作。  乡下的孩童质朴而热情,且极懂感恩,来校不长时间,我便深深地

纪实故事 燕子

不见了燕子,已是七八年的光景;我常常在城里寻觅,但每每却都失望了。商场的大厅里它自然不肯去的,那高达十几层的楼顶上,我爬上去了,也不曾见它的窠儿筑着,我也专意到公园过了一次,那水光山色里,也没它的足迹

纪实故事 让“声音”赚钱

  在丹麦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而在中国苏州,也有一个童话般的小女孩儿,但她卖的不是火柴,而是“声音”。这个卖声音的童话般的女孩儿叫韩晓鱼。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