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 吞珠

Posted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纪实故事 吞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4年秋,苏虹和大学舍友李锦一起到清明山去郊游。那里下午五点有辆回城的班车,结果她们在山上玩太久错过了,就到附近找人家借宿。

  村尾石桥边有个竹林,林子里有座木头房子,门口有个小孩在玩。她们就问小孩,小孩说父亲在城里,家里只有一个刚上高中的姐姐,她们就决定借宿他家了。

  这户人家房子虽显得老旧,却不像一般村民家那么邋遢,相当洁净,里面都是中式老家具。

  到晚上,室外的花草都散发着幽幽的香味,透进纱窗来,让人心旷神怡。

  那个姐姐回来了,给她们做了晚饭,虽然都是素菜,但非常可口。

  饭后,苏虹帮着姐姐洗碗,李锦不想洗,就出去散步了。晚上,小孩和姐姐头对头写作业,苏虹和李锦对坐着写文章。

  她们那时刚刚和某网站签约,正在积极更新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小孩做数学作业做得抓耳挠腮的,女孩儿也对着英语完形填空不时皱眉。

  苏虹是个热心的人,就临时当起了辅导老师,李锦还是自顾自地更新。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苏虹和李锦准备告辞了,小孩拿出一个保鲜袋,里面有满满一袋大小不一的透明珠子,说是自家做的糖,请她们尝尝。

  李锦觉得这个连糖纸也没有,不太卫生,就说自己不爱吃甜的。苏虹客气地推辞了一下,小孩叫她“一定要尝一下”,她便拿了一颗小的来吃,不想这珠子入口即化,清凉甘甜。她就随手抓了几颗大的,在回来的车上都吃完了。

  一回到宿舍,苏虹便觉得脑袋里像有一窝蜂一样,头痛得很。她躺下想要小睡,突然心里像被明灯点亮了似的,一行行字在她眼前清晰地溜过。她迫不及待地翻开笔记本,开始奋笔疾书记下纲要。

  大一第一个学期,苏虹和李锦每天晚上都写。李锦的小说数据不佳,苏虹的小说却红了,一时点击无数,又有出版社找上门来包装出书。

  两人同时起步却差距明显,李锦不太高兴,但也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两人依然还是朋友。

  苏虹又动笔写了第二本小说,比第一本更红,开始在网上被人称作大神,而李锦依然默默无闻。

  李锦心中不忿,把苏虹和自己的小说看来看去,越看越觉得自己写得比苏虹好,苏虹居然红了自己没红,真是没天理。

  李锦渐渐疏远了苏虹,而苏虹却因为开始谈恋爱,并没有注意到她的态度变化。苏虹的第三本书是言情,赚足了少男少女的眼泪,网上还没连载完就有影视公司来买影视改编权。

  李锦得知后,觉得自己终于忍不下去了,到了大三就到校外租房子住。她经常上网发帖说苏虹的坏话,编造她是第三者破坏老师家庭的谣言。

  她熟知不少苏虹的事情,编起来很有真实感,骗倒了不少人,但苏虹丝毫不知情。到了大四,苏虹已经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影视改编权也都卖了出去。

  她在博客贴出了暂时封笔的宣言,开始准备毕业季的考试和应聘。

  李锦看到封笔宣言感到奇怪,便给苏虹打了电话。苏虹想了想,就提起了她们在山上借宿的事。

  她有点好笑地说,那天吃了小孩给的六颗糖珠后,脑中就陆续冒出了六个精彩的故事,那些华美的句子也极其顺畅地从指下诞生,毫不费劲,简直让她怀疑这六部小说就是那六颗糖珠变的。

  这几年来,与其说她创作了这六部小说,不如说是它们自动出现在了她的脑子里,她只是把它们复写出来而已。

  这话苏虹只是开玩笑说说的,李锦却听了进去。原来苏虹果真不及她有才华,只是有了奇遇,可惜自己没有珍惜!她下决心,一定要再去那个小孩家一次。

  她收拾好东西,周末独自去了那个村子,在山上呆到五点多,故意错过了车子。

  傍晚时分,她走进了竹林。再次来有点迷路,她转了两圈,才又看见了那座小平房。她上门借宿,小孩和姐姐又接待了她。

  这次李锦变得非常热情,主动帮忙洗菜摆筷,吃完了又帮着收拾桌子洗碗,晚上指导他们姐弟写作业。到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她假装无意中说起:“苏虹说上回在你们家吃到的糖很好吃啊,你们是怎么做的啊?”

  小孩犹豫了一下,说:“都送人吃了,没有了。”

  李锦不高兴了,她记得上次小孩是从一个红盖子的玻璃罐里拿糖的,就注意找那玻璃罐,然后一下子想起厨房冰箱上就有一个这样的罐子。

  第二天,她起得很早,到厨房拿了罐子,一口气吞了三四十颗糖珠。这些糖珠比上次见到的小得多,有点紫色。她吃到嘴里,只觉得这次糖珠恐怕混进了盐,又甜又咸的很不好吃。

  她也来不及含化,只得囫囵吞了。早上吃过早饭,她就装得没事人一样和姐弟俩告别,回学校了。

  李锦满心以为吞了糖珠后,自己脑袋里也会出现现成的好故事,可她回去后,对着空白文档枯坐了大半天,一个字也没写出来。

  之后的随堂测验,她罕见地挨了外教的骂。因为外教问她上回教的内容,她支支吾吾,连一个人名都复述不出来。

  紧接着的期末考试,她努力地复习,书里的字她读了好几遍,就是记不进脑子里,结果期末考得一塌糊涂。

  耗了两个月后,她的忘性越来越大,有时灶上煮着东西都会忘记关火,差点儿酿成事故。去医院看后,医生确诊她得了健忘症。

  李锦觉得这一切异常肯定跟她吞下的那些珠子有关。她回想当时的情景,总觉得有哪里不对。看到自己桌上的练习册,她突然想到,都四年过去了,平房里的小孩和他姐姐还是做着四年前的习题,连教材都是老版的。

  小孩还是小学六年级,女孩还是高一,这四年这两人根本没有升学长大!惶惑之下,她赶紧让亲姐姐陪自己去了一趟那个小村。

  两人走进竹林,看到这里只有一座破败的文昌阁,根本没有民房。

  走进里面,建筑虽然破败,却像常有人打扫一样干净。文昌帝君的塑像坍塌已久,只有那一对金童玉女的塑像还是好好的。

  这对塑像原本不是配套的,男童像是在旧塑像坏掉后,村里人从老观音庙搬来的,少女像的个头要大很多。两个塑像五官面目和那对姐弟长得一模一样。李锦一看到他们,就惊叫一声,赶忙退了出去。

  毕业后,因为李锦的健忘症十分严重,胜任不了日常的工作,只好在家由父母照顾。过了两年,李锦去医院复查时,因为人不多,她便和这位老医生攀谈起来。

  老医生问她缘起,她便一五一十把在那个小村竹林里一户人家吞珠忘事的事说了。不想老医生就是那个小村出来的,一听就听出了蹊跷,追问她吃的糖珠是不是有咸味。

  原来村里有一种特殊的野蜂,人称“忘蜂”。它吞了“眼睛乌珠”花的花粉,酿出的就是这种甜中带咸的紫蜜。这种蜜人是不吃的,老人说吃了会忘事。老医生说文昌阁檐下就有一个“忘蜂”的蜂巢,李锦吃到的恐怕就是这种紫蜜小球。

  至于上次小孩请她们吃的珠子,应该是文昌智珠,实际也正是诗词文章变成的,能令人开窍明悟,文昌帝君手里的珠囊装的就是这种智珠。旧时村人去文昌阁求子弟读书上进,小孩夜里常会梦见文昌帝君给珠子吃。

  宋代志怪小说集《稽神录》便有相关记载:“进士谢谔,家于南康,舍前有溪,常游戏之所也。谔为儿时,尝梦浴溪中,有人以珠一器遗之曰:‘郎吞此,则明悟矣。’谔度其大者不可吞,即吞细者六十余颗,及长,善为诗。进士裴说为选其善者六十余篇,行于世。”

  苏虹吞了六颗大珠,就写了六本长篇小说。

  老医生说,幸亏遇到他,才晓得这种健忘症怎么医治。

  他让李锦回家,找来筛细的蜂巢土,打破一个土鸡蛋,分开蛋清、蛋黄,分别和上黄土,再把蛋清摊饼裹上蛋黄,依然捏成蛋形,放进灶火中烧,等看到烟出尽,就把土蛋研成细末,就水吃了。李锦吃后吐出不少涎水,一觉醒来,记忆力就慢慢回来了。现在她已经做了一家企业的文员。

  苏虹则在沉寂三年结婚生子后又恢复了创作,她现在与以往风格迥异,从前的文字奇伟瑰丽,现在的笔锋却精简平实,故事虽然没有过去宏大,但胜在讲故事的角度新颖。她吞过的智珠已经用尽,但水平已经磨炼了出来,正在走上自己的路。

  李锦依然对老同学非常不服气,但这已经和她不相干了。

相关参考

纪实故事 “瓷娃”的爱情

  素有“瓷娃”之称的美丽女孩张爱琴,被自己的年轻老板热烈追求。为了躲避老板一次“猥亵”的拥抱,张爱琴不慎摔成高位截瘫。曾经海誓山盟的老板,消失得无影无

纪实故事 渴望拥抱

  每当在大街上看见那些成双成对的男女,我的心里总会产生这样一个念头:能有一个男人的大手相牵,该是多么幸福啊!  然而,对于已为人妻的我来说,这却是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因为自从我嫁给丈夫的那天起,他

纪实故事 燕子

不见了燕子,已是七八年的光景;我常常在城里寻觅,但每每却都失望了。商场的大厅里它自然不肯去的,那高达十几层的楼顶上,我爬上去了,也不曾见它的窠儿筑着,我也专意到公园过了一次,那水光山色里,也没它的足迹

纪实故事 圣诞之后

  1  盛小代是个古灵精怪的丫头。  我们第一次相识,是在食堂里排队买饭。她看一眼长长的队伍和在队伍最后面、饿成排骨的我立刻眯眼一笑,道:美女,你只要站这里不动,我保证你立刻就会买到想要的美味。  

纪实故事 夺命意外

  人类进入21世纪中叶,医学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福特医生通过研究DNA序列,发现了一个秘密:人的出生、死亡以及整个生命旅程,都是可以预测的。  为了进一步为自己的研究结论寻找佐证,他开始面向全国寻求

纪实故事 善良的台阶

  那一年,我师范毕业后,因家里没有人脉,只得按照“从哪来回哪去”的原则,被安置到家乡的一所乡村小学任班主任工作。  乡下的孩童质朴而热情,且极懂感恩,来校不长时间,我便深深地

纪实故事 别吝惜拥抱

  多年前,我有幸为麦当劳公司扮演罗纳德·麦当劳这一角色。  公司每个月都有一个常规活动,叫“罗纳德日”。那天我们会尽可能多地去探视那些无人问津的社区医院,把祝福

纪实故事 让“声音”赚钱

  在丹麦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而在中国苏州,也有一个童话般的小女孩儿,但她卖的不是火柴,而是“声音”。这个卖声音的童话般的女孩儿叫韩晓鱼。  2009年

纪实故事 乌鸦奇兵

  原先在冀东南的陈家村有个怪人,爱养乌鸦,人称乌鸦公。  自古以来,乌鸦在人们心里,都不是一种讨人喜欢的鸟儿。三角脑袋,乌漆墨黑,看起来晦气,叫起来丧气。蹲的地方也不招人爱,好的枝繁叶茂的树干它不蹲

纪实故事 意外之下

  美国密歇根州有一个人花了5万美元买了一辆大切诺基吉普车。刚买了好车,他非常兴奋,于是与朋友们约好驱车去郊外打野鸭。一行5人,带着猎枪、啤酒,还有他那条训练有素的狗出发了。  他们来到湖边。因为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