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大全 无与静
Posted 文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章大全 无与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无与静
作者:莫弃筱冰
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所谓,心静,自然凉!
听说过:禅的最高境地是无声;音乐的最高境地是无词;爱的最高境地是无言;生活的最高境地是理解;朋友的最高境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那么,是否人的最高境地是心静?心静如水,依物随形,只是试问世间有谁能做到呢?心静如水,依物随形,凡事到达了极致,剩下的只有恰似明月清泉自在怀的静谧!
我们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手握空拳,一无所有地离世而去,并且终将化为尘土。因此我想,我们不必渴求生活的至善至美,凡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我们都可以在平静中欣然接纳,不必去追求那些可有可无,并不影响生命内涵的东西。我们只需用平和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一切,你就会感到险壑也是滩涂,峻岭也是平原,沧海也是一粟;
用宽容的态度,包容一切,虽然你临时蒙冤受屈,但心里坦荡安稳;看待事物,取他积极向上的一面,什么荣辱得失、沉浮笑骂、是非曲直,一切都能视之等闲。
既然心静如水,那就应该是一汪的水面,平静如镜,没有波涛汹涌,却有思想,他的思想像微澜的涟漪,一波一波向前推进,不会聚结在某一处,停滞不前,任其杂草丛生,腐朽变质,他永远是新奇的,充满活力的!所以说,心静如水是一种奢求,是一种理想,是我们追求的境地。
寻求这样一种状态,纵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却没有惊涛骇浪,虽然有过微波荡漾,涟漪不断,却能逐渐趋向于微波不惊,宁静,淡定。
心静如水,不是消极怠世,也不是躲避现实、漠对人生,而是静水深流,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所以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唯美应该都是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深处真实地出发的,我们只能从生活里去寻找,这样努力的寻找是一种自助和自救,而不是一种自欺欺人。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不躲避生活里所有的挫折和风雨,我想幸福就是宁静心绪下深埋的一种感觉吧,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人生中永远的美丽、永远的希望、永远的信心,也就是我们生命得以存在与连续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在时光遂道有多少事物都永远不会重回,可是那一种幸福的感觉却能够重新再次完完整整地进入我们的思维,进入我们的心中。
这样幸福感觉中的唯美,也永远是我们心中彼此向往的如诗的心境,当爱恨在岁月中消融,当看尽千帆过尽之后,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便剥离了那些浮躁与不甘,心湖干净得只剩下一汪沉静的碧水,终于在朝朝暮暮的简单重复的生活中,寻找到了宿世的安宁与平静,不让烦恼占据我们的思维,那颗曾经火热的心依旧在跳动,却静静地如一潭清水,能够在市井人流的熙攘喧闹中博取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这时我们会笑着对自己说:人生至此,夫复何求?静者心多妙一庭清韵,夜空宁寂,明月静好。
书案上新沏的绿茶,几番沉浮后,静静的于杯底沉淀生命的柔软与淡定。
独坐,细品一杯清茗,闭目冥思,忘了忙碌和疲倦,忘了忧心和烦恼,仿佛置身于绿意葱茏的大草原,凝眸著广袤高远的蓝天,风轻闲,云淡定,万物悄然无语。一种茶洗尘埃、物我相忘的感觉在心头潺潺流淌。
在对耳朵和眼睛更加亲暱的时代,记忆中的花香,心灵上的雨伞,天地间的静谧,仿佛梦幻般的悠远。热闹的,总在身外。冷静的,总在心里。每日在纷繁里陀螺似的旋转,耳鼓里充斥着各种喧嚣与聒噪,我们可曾听到自己心泉流淌的声音?知足方能幸福,知心方能宁静。
心境的不平和,往往源于追名逐利,争强好胜,喜得患失。身心疲惫之余,渴求回归物我无争的宁静境界。
只有平静清亮之水才能映照出群山倒影,只有“静”才能涵养人的心智。(人生感悟sun)静心,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儒家的独善其身是要求人要静心,道家的解纷和光是提醒人要静心,禅学里的见性忘情是告诫人要静心。
静心,能使思想处于清醒状态,在静中升华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平常不易感受到的人生,悟到平常不易悟到的哲理,体会人生的真谛。“小静”有“小得”,“大静”有“大得”。
静心,不是泯灭头脑与思想,而是于灵魂深处,寻求到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悄然积蓄生命的力量。
静心,并不是无为,而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高朋满座时坦然处之,曲终人散时不觉孤寂,能够品如兰,耐得人中寂寞,能够德如玉,守得石中温润。
静心的最高境界在于心、境合一。心有多静,思想的触角就能伸多远。高山不语,自是巍峨;月亮无言,自是高洁。静水流深,谁能“雨后观山,静夜听钟”,静便自心而生。
静者心多妙,心无尘劳,旷无他念,看穿人生沉浮,拥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宁静之大美。
静者心多妙,只以行动表明自己的存在,拒绝躁动,守候着内心的静谧。静者心多妙,一如深谷的幽兰,安静著绽放,不以无人而不芳。
相关参考
如来所说教无与等瑜伽八十七卷十六页云:复次由三因缘,如来所说教无与等。一者、宣说不共法故,二者、宣说无倒法故,三者、宣说自觉法故。此中宣说若趣萨迦耶集行,即是趣苦集行。若趣萨迦耶灭行,即是趣苦灭行。是
四无色俱舍论二十八卷二页云:论曰:此与静虑数自性同,谓四各二。生如前说,即世品说,由生有四。定无色体,总而言之,亦善性摄心一境性,依此故说,亦如是言。然助伴中,此除色蕴。无色无有,随转色故。虽一境性,
四无色俱舍论二十八卷二页云:论曰:此与静虑数自性同,谓四各二。生如前说,即世品说,由生有四。定无色体,总而言之,亦善性摄心一境性,依此故说,亦如是言。然助伴中,此除色蕴。无色无有,随转色故。虽一境性,
梵语jvālā。(一)意译为光明。即谓由安住于无去无来之行,成就无与伦比之大威光。大日经疏卷十有(大三九‧六八五上)「阇嚩(二合)罗(光英明义也,由住无去无来之行,成大威光,无与为比也)娜母(归命也,
梵语jvālā。(一)意译为光明。即谓由安住于无去无来之行,成就无与伦比之大威光。大日经疏卷十有(大三九‧六八五上)「阇嚩(二合)罗(光英明义也,由住无去无来之行,成大威光,无与为比也)娜母(归命也,
力波罗蜜多瑜伽七十八卷八页云:若诸菩萨,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转劣意乐,成胜意乐;亦能获得上界胜解。如是名力波罗蜜多。由此力故;于内心住,有所堪能。是故我说力波罗蜜多,与静虑波罗蜜多
力波罗蜜多瑜伽七十八卷八页云:若诸菩萨,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转劣意乐,成胜意乐;亦能获得上界胜解。如是名力波罗蜜多。由此力故;于内心住,有所堪能。是故我说力波罗蜜多,与静虑波罗蜜多
意思为:无与伦比的意思,也是佛的尊号。
意思为:无与伦比的咒语。
意思为:无与伦比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