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中国茶叶发展的现状
Posted 茶叶
篇首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中国茶叶发展的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
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
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
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
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
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
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
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
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
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
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竞争的加剧需要重新整合我国现有的茶叶资源,许多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引进资金,迅速扩张才能在市场中生存。
北京老字号吴裕泰茶叶公司2005年组建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东发起设立,总资产达到1亿元。
改制前由于公司资金不足,无法快速向外扩张,新股东注资给公司扩张提供了便利。
新注入的资金一方面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开店速度。
拥有国内最大茶叶基地的云南龙生集团目前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引进5500万元的风险资金,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后,正在积极准备争取早日上市。
2004年博闻投资集团以1.3亿元收购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强大的资本注入让茶厂得以快速发展;而在引资时,博闻投资集团的目的就很明确——要让云南勐海茶厂尽快上市,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
新组建的老字号企业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计划也是上市。
4、产业的变化
茶叶加工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大多数的名优绿茶加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特别是小型名优茶加工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名优茶加工的效率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茶叶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适应了市场对高品质茶叶日益提高的的需要。
例如乌龙茶通过采用空调做青,在夏季也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乌龙茶。
此外茶叶的清洁化生产也有了很好的开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各企业都加大了对厂房和设备的改造,大型的精制企业大多数已经通过ISO9000系列、HACCP等质量认证。
乌龙茶出口企业精制加工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封闭式生产,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茶叶企业实行QS认证,进一步促进了茶叶初精制企业厂房和设备改造工作的开展。
5、市场的发展
茶叶消费热点转换很快,有机茶被消费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认可,继绿茶、乌龙茶之后,普洱茶在国内市场兴起,有效带动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
2003年以来,普洱茶发展迅猛,云南龙生集团过去是以生产绿茶为主企业,三年时间,普洱茶生产从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销量占到集团总销量的1/3,并且其利润率超越了其他品种。
2006年计划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构建十分有效的销售通路。
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
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6、茶文化的宣传。
茶叶市场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十分不开的。
最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动,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传茶知识,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
以安溪县铁观音发展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个省。
到2002年,安溪乌龙茶内外销数量已平分秋色,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县茶商和茶农的营销网络,而且乌龙茶内销价格也远高于外销茶的价格。
现在,安溪铁观音内销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外销数量。
安溪铁观音发展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视茶文化的推广,从1993年开始,安溪县政府组织当地的茶商和茶农,把当地传统的赛茶方式推向市场,先后在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茶王赛,并且把当地乌龙茶的泡饮方式进行艺术提升,创造出一套完美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乌龙茶和乌龙茶文化。
乌龙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所接受。
安溪茶叶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间,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合作,在安溪县举办了三次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宣传活动,并且投资建成全国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
与世界各主要产茶国比,我国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
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但是产量只达到1/4。
印度茶园面积为52万公顷,相当于我国的一半,但茶叶产量与我国基本持平。
茶叶单产低,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
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
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
2004年,我国人均产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
在南方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
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
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
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
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
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
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
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
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
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
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
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
今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三、几点建议
不断变法和发展的中国茶叶市场给企业带来众多的机会,因此,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正确投资的关键。
根据当前茶叶发展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握市场热点转换。
从目前情况看,产量增加,市场热点不断,多茶类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市场主要特征。
2004年非典时期引发的绿茶消费热,2005年铁观音消费热,2006年普洱茶消费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很好带动茶叶消费整体上升。
尤其是普洱茶热的兴起,对我国现阶段茶叶市场将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首先,其他的茶叶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陈越值钱,这样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饮用价值外,还具有收藏价值。
二是与其他茶叶品种相比,普洱茶生产能够形成规模生产。
普洱茶只要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都可以作为原料。
发酵过程类似葡萄酒的生产,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形成质量相对一致的品质;此外,其他茶叶品质最主要取决于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艺,将不同等级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可以调出不同风格的口感,厂家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形成独有的品质,有利于品牌的树立。
分析这几年茶叶市场热点,非典带动绿茶的消费热带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
但是,铁观音和普洱茶热的形成,是对茶叶品质特征准确把握和有效的宣传,成功创造出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对行业更具有影响力。
我国是多茶类的国家,每个茶类都有不同的品质特征,个性化十分明显,如何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品饮方式的改进,形成市场卖点,促进需求的增加,使各个茶类都能够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多茶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铁观音热形成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普洱茶热更具有创新的成份,绿茶热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个热点需要形成同样需要依靠创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
我国名优茶的产量从2000年14.4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万吨,增长了73.6%。
名优茶的产值从5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10亿元。
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优茶的产值已经占到茶叶总产值的71 %。
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有机茶,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企业必经之路。
但是,目前名优茶已经遇到了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不少地区已经出现采茶工不足的问题。
名优茶的发展日益受到限制。
由于在产品质量上过分注重外形,不仅给采摘带来困难,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这也是名优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名优茶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
如何引导茶叶消费由重外形向重内质转变,是名优茶今后能否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名优绿茶显得更为迫切。
这几年,有机茶发展已经使部分消费者改变对茶叶品质的判别标准,从外型转向内质,而且逐渐把安全、好喝作为判断品质的标准。
普洱茶市场兴起,可以说是对传统茶叶品质判断标准的颠覆,并且创造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随着QS制度的全面实行,茶叶销售逐渐要从散装茶销售转向包装茶的销售,这将会为众多品牌企业带来机会,应该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变。
另外,企业过分重视名优茶生产和经营,不愿意生产适合普通消费者的中低档茶叶,这也是制约当前茶叶企业规模扩张的问题。
其实,大宗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茶叶市场需要象“猴王”“京华”等质量稳定“老百姓”品牌的茶叶。
今后,茶叶还面临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这也急需发展中低档品牌的包装茶叶。
(三)打造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品牌,以中茶、竹叶青、大益和龙生为代表;一类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吴裕泰、张一元位代表。
从这几年情况看,由于茶叶市场发育不成熟,通路品牌发展较为成功,适应了目前茶叶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
天福连锁经营在全国扩张很快,已经有600多家连锁店,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其他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但是,成长数度也十分惊人。
北京市场上知名品牌吴裕泰已有122家店,张一元也有85家店。
从市场发展看,茶叶销售今后必须走复合通路,除了传统营销模式外,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也将被应用到茶叶销售中来,这对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
因此,具有实力的茶叶企业除了要加强通路建设外,还要加大企业对茶叶资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产基地。
我国产茶面积分布很广,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优质资源有限,而且茶叶品质受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原产地产品保护后,这些资源今后会成为稀缺资源,更具有价值。
(四)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我国茶叶产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产,我国茶叶产量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
因此,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是我国茶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
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用乌龙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可乐等碳酸饮料,成为日本最常见的饮料。
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满目,而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茶叶有效成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
在我国,茶饮料、茶食品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只是应用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五) 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宣传资源。
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茶叶行业同样要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
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
现在,以经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湖心亭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经营载体的茶馆企业。
以北京圣唐古驿为代表的茶馆、茶博物馆等设计装修企业,以读图时代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业,加上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具制作、广告宣传等,已经形成茶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
应该说,我们的茶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开始,但是发展空间很大,我们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参考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 一、古陶瓷鉴定的基本情况: 古玩收藏,自古皆有,但多以文化鉴赏为主要宗旨。收藏浪潮推延至今,经济投资成了主要动力。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古董的赏玩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 一、古陶瓷鉴定的基本情况: 古玩收藏,自古皆有,但多以文化鉴赏为主要宗旨。收藏浪潮推延至今,经济投资成了主要动力。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古董的赏玩
2004年以前1950年1月浙茶集团前身,浙江省茶叶公司成立,其后经历数次合并重组和易名。1980年9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成立浙江省茶叶公司。1986年3月与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日本三明株式会
2004年以前1950年1月浙茶集团前身,浙江省茶叶公司成立,其后经历数次合并重组和易名。1980年9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成立浙江省茶叶公司。1986年3月与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日本三明株式会
2004年以前1950年1月浙茶集团前身,浙江省茶叶公司成立,其后经历数次合并重组和易名。1980年9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成立浙江省茶叶公司。1986年3月与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日本三明株式会
中国包装工业历史、现状与新世纪发展一、历史与现状中国的现代包装工业是从70年代末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政府开始认识到中国包装工业的落后严
大唐芙蓉园大唐芙蓉园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
大唐芙蓉园大唐芙蓉园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
历史发展:历史溯源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植茶树,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 秦统一中国后,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