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革命历史故事
Posted 革
篇首语:追光的人,终会万丈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革命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革命历史故事 辛亥革命与“辫子”
清廷以强迫男人留辫,彰显其专制淫威;辛亥革命则反其道而用之,以“辫子”激发民众的反清意识,将反清革命推向高潮,清王朝在轰轰烈烈的剪辫子运动中寿终正寝。
辫子是清朝的象征;剪掉辫子则是辛亥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条辫子,注入了复杂的政治变数和特定的文化内涵,颇有考究的韵味。
剪辫与革命
20世纪初年,伴随着反清革命的高涨,出现了批判辫子的高潮,很多青年厌恶地把辫子称作“烦恼丝”。
许多报刊都以辫子为题,揭露清政府的残暴和丧失人性。
邹容在《革命军》中把辫子列为反清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斥责清廷强迫男人留辫子是“固我皇汉人种,为牛为马,为奴为隶”。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将辫子纳入反清革命,辫子的去留成了是否革命的标志。
激进的革命党人为表示献身革命的决心,首先剪掉辫子,同时以剪辫相号召,呼吁投入革命。
1879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读书时就有不少人以辫子戏弄和欺负他,他异常苦闷和愤怒。
后来有人劝他剪掉辫子,他却理智地解释道:“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
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
”这是孙中山第一次以辫子相号召,鼓吹团结大多数民众奋起反清。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由于“兴中会”已经建立,反清的大旗已高高举起,所以孙中山在11月20日由日本横滨前往檀香山时,就在华侨冯镜如的文经书院剪掉了辫子,以示决心把反清革命进行到底。
1902年,17岁的邹容从四川来到了上海,为表示反清的决心,痛快剪掉辫子,乘船赴日留学。
一到日本,邹容就投入方兴未艾的革命洪流,誓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
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行为不轨,发生奸情,他联合张继、王孝镇、陈独秀等人在晚上掌灯时分,闯入姚的住处,乘姚不备由张继抱腰,邹容按头,陈独秀挥剪,剪其辫子。
一来抒发“割发代首之恨”,二则揭示剪辫的正义性,号召留学生革命反清。
在邹容眼里,“区区一辫发”事小,关系“种族存亡”事大。
在邹容等人的大力推进下,1903年拒俄运动的高潮中,黄兴、陈天华、蔡元培、吴玉章、张继、陈独秀、秦毓鎏、许寿裳、韩强士等人都剪掉了辫子,发誓与清朝一刀两断,革命到底。
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后,深深为邹容等革命党人的反清活动所感染,对辫子“深恶痛绝”,1903年他毅然决然剪掉了辫子。
但一旦回国探亲,还得做一条假辫子蒙混过关。
所以,清末做假辫子生意兴旺,颇能赚钱。
鲁迅后来回忆道:“我的辫子留在日本,一半留给客店里的一位使女作假发,一半给了理发匠。
人是在宣统初年回到故乡来了,一到上海首先得装假辫子。
这时上海有一个专做假辫子的专家,定价每条大洋四元,不折不扣。
他的大名,大约那时留学生都知道。
他也做得真巧妙。
只要别人不留心,是很可以不出岔子的。
但人知道你原来是留学生,留心研究起来,那就漏洞百出。
夏天不能戴帽子,也不行;人堆里要防挤掉挤歪,也不行。
装了一个多月,我想如果在路上掉下来或者被人拉下来,不是比原来没有辫子更不好看么?索性不装了。”
这段回忆清晰地透露出三点信息:1.假辫生意兴隆,反证了剪辫的人很多;2.在人们心目当中,留学生几乎都剪了辫子;3.鲁迅戴了一个月的假辫居然敢于去掉,说明基层社会对剪辫的控制很弱,剪辫有成风之可能。
新军与新式学堂中的剪辫风
新军虽然是清政府控制最严的部分,但由于受革命思想的感染,到1910年前后,也时有剪辫事件发生,尤其在新式军事学堂,屡见不鲜。
1910年,山西陆军学堂的学生集体剪辫,颇具气势。
刘精三记云:“九月间,我们联系进步同学24人剪了辫子,一时风起云涌,剪辫运动形成高潮。
到了冬季,200名同学,除少数旗人外,剪辫子的达到170余人之多。
省城大专学生说:”陆军学堂变成了寺院,学生当了和尚,但也有带发修行的‘。
“
1911年春天,武昌军事学堂新军学生也纷纷剪辫。
陆军第三中学开始有200多人集体剪掉了辫子,遭到校方严厉斥责。
但反而激起更多的人反抗,短短十几天,又有200多人剪辫。
总共500多人的学校,400多人剪掉了辫子,校方长官也奈何不得,因为法不责众。
在新军学生剪辫风的影响下,一些较开明的新军军官也开始支持。
“湖北陆军四十一标二营学兵李佐清,以发辫一物于操作上大有妨碍,日前毅然剪辫。
”黎元洪知道后,不但不予指责,反而赞扬李佐清说:“我国朝野上下,近因受外界之激刺,于剪发一事几乎风靡一时。
余本欲先行雉去,以为军界同人倡,因明诏未颁,故尔中止。
今尔毅然剪去,免豚尾之讪笑,导文化之先机,匪惟社会所欢迎,亦即余所崇拜也。”
和新军军事学堂相比,地方新式学堂的剪辫风则更强劲。
1905年,为了抗议日本歧视中国人的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许多留日生愤而归国。
从培养新型人才的愿望出发,蔡元培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公学。
蔡元培西装革履,不留辫子,学生也大都剪辫,俨然一个没有发辫的“独立王国”。
很多人对他们投以惊异的目光,官吏和警察怒目而视,也毫无办法。
1910年,浙江的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的学生突然都将辫子剪了。
当道下令“蓄发”,但无人理睬,为息事宁人,只好不了了之。
1911年暑假,浙江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又出现了一场剪辫风波。
马叙伦回忆说:“那时求是书院有一位教员叫孙江东,也有革命思想,他偶然在暑假里出了一个题目,叫《罪辫文》,教学生做。
学生里有史久光、李斐然,都大发议论,斥责清朝。
孙江东还嫌他们文章里‘本朝’两个字不行,给他们改成‘贼清’。
”由此可见,辫子和反清紧密相联。
总之,由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剪辫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相关参考
革命历史画泛指革命题材的历史画,是围绕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大革命事件中的人物形象而
邹容18岁时,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加入了爱国学社,结识了章太炎等革命志士。在章太炎的鼓励下,他写了一本宣传革命的书,书名叫《革命军》。为了写好这本书,邹容经常彻夜不眠。 在书中,邹容把革命看作是
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高潮出现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之交。对于“革命历史小说”,洪子诚曾作出过这样的界定:“在50至70年代,说到现代中国的‘历史’,指的大致是‘革命历史’;而‘革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
中国革命历史921年中共一大: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二大的中心任务(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三大的方针(以“
三次工业革命标志及历史意义分别如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2、历史意义如下:(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