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请大家帮忙搜一下有关客家人的历史好吗

Posted 客家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请大家帮忙搜一下有关客家人的历史好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区,分布约120余县。

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

1270年代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

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於本地人。

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

山歌别具风格。

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于进取。

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侨居南洋一带。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

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三州”为嘉应州、赣州、汀州。

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三种:

(1)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2)北方南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

(3)南方土著融合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在一般人看来,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不断融合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1.根源

客家人之根在汉族。

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

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

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

“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

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很象中州的河南话。

根在河洛并不是指所有客家都出自河洛,其范围应包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水流域以东、淮河以西的中原旧地,其核心在河洛。

2.迁徙原因

客家人的迁移包括客家先民的南迁和客家人的国内迁移与国际迁移。

就迁徙行为而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与迁移过程的历史相对应,迁移原因在各时期各不相同。

总概各种迁移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A.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即推因。

①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逆向发展,这是经常发生作用的根本因素。

②战乱。

残酷的战争使繁华的城市和富饶的乡村化为废墟,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战乱中丧生,剩存者为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迫背井离乡,迁徙各地,这是大规模突发性迁移的根本原因。

③官职迁调定居。

④游学、经商

⑤争斗,包括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

B.与移入地有关的因素,即“拉因”。

北方开发早,南方开发迟。

面积辽阔,人口稀少而战乱又少的南方有着南迁汉人定居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

如广东梅州在南宋时,“土旷民惰,而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故人不患无田,而田每以工力不给废。”加上唐宋时期在南方百越地区推行“毋赋税”政策。

这些对北方逃难的汉人看来,可谓“世外桃源[font color=black][/font]”,而纷纷定居于江南、岭南地区。

C.与介入障碍有关的因素,即“中介因素"。

客家先民从河洛、中原迁至江南、岭南地区,就交通条件,虽极为困难,但也不是无路可走。

从秦代起,就有驿道; 从隋代起,就有运河水道,特别是东南道路和岭南道路; 从宋代起,就有“塘铺”等。

东南道路以大运河为主干,把关中、淮南、东南连接起来,并延伸至今赣、闽等地。

入岭南道路有4:一由荆襄道路南下湖南,经湘水、灵渠、桂江、西江进入珠江三角洲; 一由湖南越大庚岭沿浈江、北江南下;一由长江、赣江越大庚岭沿浈江、北江南下;一由福州沿海岸西南行至粤东。

道路的畅通为历代客家先民南迁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封建政府的拓垦,如康熙23年的“迁海复界”,康熙51年的“湖广填四川”等,也为客家人的再迁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D.与个人心理、生理有关的因素,即“已因”。

迁移者是具有特质的人,而不是迁出地的平均人,体现为富有冒险精神、不满现状等等,与个人因素密切相关。

如把身体矮小者称为“末朝人”的实质。

3.迁移过程与路线。

北方汉人南迁历史记载很多,但客家先民由中原大批南迁始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始于秦,也有人认为始于汉或三国、或东晋、或唐、或五代,或南宋等,因而形成客家大迁移有“二次说”、“三次说”、“五次说”、“六次说”、“九次说”等,也有人不分批次只说迁移,莫衷一是。

一般认为客家大规模爆发式的迁移有5次,其迁移模式和路线总的来看是从北到南、自东到西,从平原到丘陵、山区,沿着河流到核心地区,由国内走向国外,散居世界各地。

A.两晋南北朝

主要受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影响,北方汉民大量南迁。

其迁移远者自今日山西长治起,近者由今日河南灵宝等地,沿颍、汝、淮诸水流域,向南行动,到达湖北、河南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北岸。

B.唐末五代

主要由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及藩镇割据等战争影响,南迁者远者多由今河南光山、固始,安徽寿县、阜阳等地渡江入赣,更徙至闽南;近者则从赣北或赣中迁至赣南或闽西,或粤北、粤东边界。

C.两宋

受金人南下,蒙古人入主中原及元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宋末客家人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失败后,为躲避元朝的追捕诛连,形成空前的大迁徙,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形成“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特点,使客家人具有典型山区居民的特征。

元末明初的战乱,又触动了客家人的迁移。

迁出地多为福建,迁入地则集中在嘉应各地。

主要原因是嘉应各地位于岭南东部北上的最佳通道上,有较多的低洼丘陵地区可供开垦,加上在抗元过程中一度变为废墟,即响应“文陆号召从军勤王,崖山之覆,州人士死者十尽八九,井邑皆空”。

故客家人从他邑迁来重新组合。

由于大量客家人在元末明初迁入嘉应一带,从而使嘉应成为客家腹地,成为客家的聚居中心,拥有“客都”的地位。

总之,这一时期的迁徙是在第二期基础上由赣南、闽西迁至粤东、粤北地区。

D.明末清初

迁徙原因一方面是内部人口的膨胀,另一方面是满州贵族入主中原的影响。

由于山多田少,人口与耕地矛盾的越来越激烈,不断有人往外迁徙,如明嘉靖年间从程乡、长乐迁海丰、归善等沿海地区,从汀州迁至福州等地。

清初康熙年间从嘉应、韶州各属迁至以广州为核心的增城、花县、新安、东莞、鹤山等地。

“复界”时迁至今天的宝安、深圳、香港、中山、台山等地,“湖广填四川”时迁往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明末清初客家人举兵勤王失败后,为避株连,多隐姓埋名,或逃亡各地,很多人随郑成功迁到台湾。

这一期的迁徙路线是:主要由第二、三期旧居,分迁至广东中部及沿海地区,及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和台湾等地,还有小部分从闽西、粤北、粤东回迁至江西赣南及赣中赣北西部罗霄山脉两侧,而使江西的客家有新客和老客之分。

E.同治年间

由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而引起的部分客家人的迁徙。

广东西路事件后当地大部分客家人在官府资助下向南迁入高、雷、钦、廉各州,尤以高州的信宜、雷州的徐闻最多,远者渡海至海南岛崖县及定安等地。

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统治者要把一切姓洪的及其他参加起义的男女老少都加以屠杀,因此很多客家人或改名换姓,或逃亡外地。

大批客家人逃到香港、澳门、汕头、厦门和海口一带,象契约华工一样,被迫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南北美洲等地从事苦役劳动。

这一时期主要由广东中部、东部迁至西部、南部及海南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并不是每次迁徙都是客家的迁徙,而是有严格区分的,一般认为南宋以前的迁徙是客家先民的迁徙,南宋以后才是真正含义的客家人的迁徙。

客家的迁徙不是象水波一样,一波接着一波,也不象射箭一样,一步到位,也不是有组织、有领导的,而是无组织的非常焕散的迁移。

4.客家的形成

目前的主要观点有:五代宋初;宋明时期;明代中叶以后;清代中叶以后。

一般认为在南宋时客家群体分化成为汉族的一个支系,初具规模。

到明代中期,已经人数众多,成为一大社会势力,及至清代,客家人的自我意识更为增强,在社会舞台上表现很是积极、主动。

客家在南宋时期形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⑴客方言的形成。

这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重要标志。

据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客家方言最迟在南宋时已形成。

⑵相当的人口规模。

人口是民族、民系的载体,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无所谓民族、民系。

对客家人口的历史估量,难以用统计数字表示,但可从客家集中区的县治数量作分析。

以罗香林《客家源流考》中所列纯客县为依据,按明代的行政区划为界限,客家人主要居住在江西的南安府、赣州府,福建的汀州府、漳州府,广东的潮州府、连平州、韶州府、南雄府。

这八府州以前是地广人稀的山区(潮汕沿海地区除外),县治少。

到宋之后,县治逐渐加多,明代增加的县数达12个。

添设县治,无疑是要加强统治,但必须以居民聚落众多、生产开发已达到很高水平为基础。

在这些县治设置之前,这里必然已经有很多人居住。

即在南宋时期,聚居于闽粤赣边区的北方汉人经过数百年与原住居民的融合演化后,已站稳脚跟,并拥有一定的人口规模。

⑶共同的地理环境。

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为多山密林地区,交通闭塞,交往困难,十分有利于客家民系的形成。

a.小盆地农耕经济,为客家民系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b.小盆地造成的风俗习惯。

这些移民生活在小盆地山村之中,借封闭性的地理条件获得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原有的方言、习俗在与原住居民融合后得以保持下来。

⑷共同性的社会行动。

这是客家人争取自身利益的表现,是群体意识浓厚的反映,也是客家人成为一个独立民系的重要依据。

赣闽粤客家居住区联成一片,彼此的经济往来频繁,被压迫者进行的反抗斗争相互呼应。

相对应的封建王朝实施统治时也将这片地区当作一个特定政治单位来处理。

经济来源方面如南宋时期赣南和汀州人佃耕梅州农田等。

政治斗争方面如南宋时范汝为、陈三枪领导的农民起义往复进出于三省之地,文天祥在汀梅赣诸州领导的抗元斗争等。

5.客家形成地域与过程

目前的主要看法有:鄱阳湖平原;赣南:石城;汀州:宁化县石壁村;梅州:梅县;赣闽粤边区。

(1)客家基地、大本营:赣闽粤边区;

(2)客家通衢:石城;

(3)客家锚地:赣州;

(4)客家驿亭:石壁;

(5)客家首府:汀州(明末清初以前);

(6)客家腹地:以梅州为中心的十几个县;

(7)世界客都:梅州。

6.客家之流

今天的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地区最广的民系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系之一。

在中国国内有客家聚居的地区,共19个省区,265个县市,其中纯客或基本纯客县市41个,总人数约5500万。

另香港约125万,澳门约10万,台湾约460万.国外遍布五大洲六大洋,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500万。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有关日本历史想问一下

你搜一下日本战国,日本的经典战争都是在那个时候的。A.织田信长おだのぶなが(1534-1582)尾张的实力者织田信秀的嫡子,幼名是吉法师,与美浓斋藤道三的女儿结婚。人称“第六天魔王”,蔑视传统的佛法礼

文史百科 有关日本历史想问一下

你搜一下日本战国,日本的经典战争都是在那个时候的。A.织田信长おだのぶなが(1534-1582)尾张的实力者织田信秀的嫡子,幼名是吉法师,与美浓斋藤道三的女儿结婚。人称“第六天魔王”,蔑视传统的佛法礼

文史百科 有关日本历史想问一下

你搜一下日本战国,日本的经典战争都是在那个时候的。A.织田信长おだのぶなが(1534-1582)尾张的实力者织田信秀的嫡子,幼名是吉法师,与美浓斋藤道三的女儿结婚。人称“第六天魔王”,蔑视传统的佛法礼

文史百科 有关日本历史想问一下

你搜一下日本战国,日本的经典战争都是在那个时候的。A.织田信长おだのぶなが(1534-1582)尾张的实力者织田信秀的嫡子,幼名是吉法师,与美浓斋藤道三的女儿结婚。人称“第六天魔王”,蔑视传统的佛法礼

文史百科 请帮忙详细介绍一下日照的五莲山

名称:日照五莲山景区所属区县: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级别:AAAA级类型:自然风景风景名胜森林公园可看度:高刺激度:高景区位置:近郊邮编:262300地址:山东省五莲县文化路东首电话:0633-523

文史百科 请帮忙详细介绍一下日照的五莲山

名称:日照五莲山景区所属区县: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级别:AAAA级类型:自然风景风景名胜森林公园可看度:高刺激度:高景区位置:近郊邮编:262300地址:山东省五莲县文化路东首电话:0633-523

文史百科 历史好的大学请大家介绍一下历史系~

首先说下本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本科,后推荐免试攻读本校的世界史硕士,现在看来,学历史有苦有乐,需要谨慎选择。不知你说的对历史感兴趣到什么程度,明朝那些事儿也不是史书,当然二十五史是不需要平时阅读的

文史百科 历史好的大学请大家介绍一下历史系~

首先说下本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本科,后推荐免试攻读本校的世界史硕士,现在看来,学历史有苦有乐,需要谨慎选择。不知你说的对历史感兴趣到什么程度,明朝那些事儿也不是史书,当然二十五史是不需要平时阅读的

文史百科 帮忙介绍一下大连201路电车的历史谢谢

有轨电车——如今已成为大连这座浪漫之都的一张城市名片。(万重/图)从前的有轨电车上几乎清一色是女司机上世纪50年代的有轨电车老照片除香港外唯大连有这样的风景摩登都市高楼林立,古色古香的有轨电车在街头驶

文史百科 请大家帮我总结一下知识点.(历史)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