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潮汕小吃特点不少于350字

Posted

篇首语:也许就是那么一颗不甘服输的心带着我奋斗下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潮汕小吃特点不少于350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待吃,向来有两种态度,一是吃好,一是好吃。

吃好,是要吃得饱,并且要有营养,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

好吃是讲究食物的味道,是一种享受,属于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小吃是属于好吃的食物。

什么是小吃,小吃是正餐以外的零嘴儿,也即点心,点到心而已,不会点到肚子里。

面对正餐以外的小吃,你可以选择吃,也可以选择不吃,你不必在乎其量其质,只求其美味。

从这个角度上看,纯粹意义上的美食,应该是小吃一类的食物。

过去,潮汕人习惯用吃好未来跟人打招呼,这说明那时有没有吃的是一个问题。

如今,可不大有人这样跟人打招呼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已不满足于填饱肚子,而希望吃得更加有味道,更有情调了。

因此,现在来谈论温饱以后的消费,谈小吃,谈美食,便是时尚的话题。

出身贫贱 自然天成

我国数不清的地方小吃或点心,其形成要么脱胎于宫廷,要么产生于民间。

而潮汕小吃,几乎全都是民间独创,并一直在民间流传。

这是历史上潮汕地处省尾国角,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以及商业社会形成较晚,社会富裕程度不高所决定的。

信手拈来几样潮汕小吃:西天巷蚝烙、贡咕鹅肉、老姐猪脚饭、老妈宫粽球,哪一个名字不是朴素直白,乡土气息扑鼻。

潮汕小吃扎根于民间,它不依附于官文化、士大夫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态,顺应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流传于民间,故此,我们现在才能品尝到这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

材料简单 味道独特

广式点心以洋气见长,如奶黄包、蛋挞、叉烧包等。

上海小吃以海鲜着称,如蟹黄灌汤包、鱼茸春卷。

北方小吃则以面食为主。

潮汕小吃则是无米不成粿。

一个潮汕方言粿字就将潮汕小吃的主要原料概括怡尽。

在潮汕字典中粿是这样解释的,一种大米粉做皮,有馅的果品。

韭菜粿因为皮是番薯粉,馅是蔬菜,俗称无米粿,可见大米在小吃中的位置。

早先,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

这就是粿的来历。

后来,祭祀食品的原料和做法不断花样翻新,相沿成习,人们就把所有祭祀的包点都称为粿。

潮人在运用稻谷做小吃方面可真是出神入化,竟然可以是一种原料既是皮也入馅--米包米的。

如有一种叫桃粿的小吃,糯米粉做皮,糯米饭入馅,非但不觉乏味,还非常清香可口。

潮汕盛产番薯,这种又平又贱的农作物也被大量用于小吃中。

番薯粉可作小吃的皮,如有甜、咸馅的水晶球,韭菜粿等。

也可掺和瓜果蒸成马玲薯粿、芋粿、马蹄粿等。

还可以做成糕烧番薯,番薯汤等等。

别看番薯出身卑微,它在潮汕小吃中可是一个大家族呢。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