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临川的历史来源及?文化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临川的历史来源及?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种区域文化的形成,首先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临川建置已近2000年,南城早于临川建置,但最早、最长时间成为郡、州、府治的是临川,距南宋都城最近的也是临川。

南城有一座洞天福地麻姑山,许多官宦和文人学士曾去游览,作诗题书,但他们的活动中心,任职地点都是在临川,特别是一种"文化向性"和"精神组合",以及"文化趋势"的历史进程,使抚州地区的文化属性纳入"临川文化"的范畴。

临川建置于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即公元96年。

如今,除了发现50余座汉墓群外,还在金坪磨盘脑、羊坡石、雷劈石、罗成岭等发现8万余平方米的商代遗址。

因此,从研究文化的角度看,临川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度"还要大大地超出它的建置时间。

临川文化区位于江西东部,约界于东经115o35\'至117o18\',北纬26o29\'至28o30\'。

东邻福建建宁、泰宁、光泽、邵武;南接石城、宁都;西连永丰、新干、丰城;北毗贵溪、余干、进贤。

南北长222公里,东西宽169公里。

总面积18816.92公里,占全省总面积11.27%。

临川文化区历史悠久。

夏禹时地处扬州域。

春秋时为百越之地。

战国时属楚。

秦时属扬州九江郡。

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

汉高祖五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

东汉永元八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高在临川古邑,仍属豫章郡。

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

两晋、南朝相沿。

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

临川郡初属江州,汉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督府,抚州从此定名。

唐朝抚州属江南西道。

五代时,属扬吴,升为昭武军。

宋起,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

元朝时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易名抚州府。

同年二月升建昌路为肇县府,九月改为建昌府。

明洪武初,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

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

1930年至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立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

1932年7月,东乡珀干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

1949年5月9目,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抚州,7月1日组建抚州分区,江西省抚州分区行处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

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

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专区。

1967年3月,改为抚州地区。

1968年2月,复称抚州分区。

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属江西省。

临川文化区的行政区划为:三国吴太平二年,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丰、新建、安浦、永城、宜黄、南丰、东兴、西城10县。

南朝梁陈时增设巴山郡、领巴山、西宁、新建、新平、丰城、广丰、新安7县。

隋朝临川郡、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原辖区并为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

唐朝时,邵武县划出,增设南丰县。

南唐时,辖临川、崇仁、南丰、宜黄4县,另置昭武军,辖南城、东兴、永城3县。

宋朝抚州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东安5县,建昌军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4县。

元朝抚州路辖临川、崇仁、金溪、宜黄、乐安、东乡6县,建昌府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泸溪5县。

民国二十四年,南城、南丰、东乡、临川、宜黄、崇仁、乐安、金溪、资溪、光泽、黎川11县划为江西省第七行政区,广昌划出属第八行政区。

1949年7月1日成立抚州分区,辖临川市及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南城、南丰、资溪、黎川9县。

1950年3月27日,临川市并入临川县。

1951年6月,改临川县城关镇为临川县抚州市。

1952年8月,广昌县由宁都专区划归抚州专区管辖。

1960年6月11日,进贤、东乡两县划归抚州专区。

1983年7月23日,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

1983年9月30日,进贤县划入南昌市。

至此,抚州地区辖抚州市和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金溪、东乡11县。

现在,我们将今抚州地区亦即"临川文化"区的县(市)排出一个顺序和隶属情况,大家就会一目了然地看出"临川文化"的历史渊源。

南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

三国、晋、南朝属临川郡。

临川: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因有临、汝二水绕廓,故乡临汝县。

三国时设临川郡,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临川郡易名抚州,临汝县改称临川县。

崇仁:三国、南朝、隋均属临川郡。

宜黄: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析临汝、南城部分领地,立县于宜黄二水汇合处,称名,属临川郡。

南丰:三国吴太平2年(公元257年)析南城县南部置县,属临川郡。

金溪: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以上幕镇和临咱归政乡设金溪场。

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划临川归德、顺德、顺政和金溪场合成。

资溪: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设泸溪,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湖南有此县名,故改为资溪县。

两晋、南北朝、隋、唐均属临川郡。

黎川: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析南城县东南乡置一新县,故曰新城县。

属抚州。

广昌:抚河发源地。

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析南丰县南部之天授,南丰、兴城为一县,因道通闽广和南昌而名广昌。

乐安: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以崇仁天授、乐安、忠义和永丰的立道置乐安县。

属抚州。

东乡县: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析临川东厢、割金溪和饶州府的余江、余干及进贤部分领地而成。

抚州市:由临川分出,1951年6月改临川县城关区为临川县抚州市,1955年独立成为抚州市。

现已和临川县合并为临川市。

临川文化的地理成因地理环境,包括宇宙的、地质的、气象的、水文的、人文的、生物的等等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生存的基础,创造文化的自然前提。

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文化有声有色的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的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

当然,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的消极衬托物,自从人的因素渗入地理环境之后,地理环境已经成为各民族、各国度文化的构造成分,成为锻治文化合金的重要元素,地理环境不是脱离人类生活的纯客观事物,而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可能成为人类提供福利或造成阻难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活动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地球上愈来少有全然不受人类影响纯地理环境,在这一意义上,可以把世界环境称作"社会--地理环境"。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修姓 修氏家谱 修姓起源 修姓名人 修姓的来源 修姓简介

来历相传远古部落首领少昊有儿子名修,曾在高辛氏帝喾时担任玄冥师,掌管天下水利事宜。他的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为姓。历史上形成临川等郡望。名人有:汉代校尉修炳,晋代典书令修肃等。据王大良编著的《当代百家姓》一

传统文化 第一个入川的文姓人 文姓来源及发展

文姓是发源于北方的姓氏,后来兴盛于南方。如今的文姓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湖南两省,几乎占了文姓人口的40%。西南地区的贵州、重庆,分别是文姓人口第三、四大省市。从先秦时期开始,文姓人就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

传统文化 第一个入川的文姓人 文姓来源及发展

文姓是发源于北方的姓氏,后来兴盛于南方。如今的文姓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湖南两省,几乎占了文姓人口的40%。西南地区的贵州、重庆,分别是文姓人口第三、四大省市。从先秦时期开始,文姓人就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

文史百科 上官来源及历史,

一、姓氏源流上官(Shàngguā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

传统文化 水族“马尾绣”有着怎样的历史来源

水族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水书及相关资料都无记载,全靠聪明娴慧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才保留至今。可能主要是水族有养马赛马的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其实,这种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方法,有两个较为明显

传统文化 水族“马尾绣”有着怎样的历史来源

水族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水书及相关资料都无记载,全靠聪明娴慧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才保留至今。可能主要是水族有养马赛马的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其实,这种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方法,有两个较为明显

文史百科 十八福地的来源及历史

苏仙岭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郴州市郊,这座名山并不高,海拔只有525米,但它自古以来就很出名,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这是因为此山与仙结了缘。上千年来,距郴州仅2公里多的苏仙岭一直因苏仙岭的传说而声名远

文史百科 东皇太一的来源及历史

东皇太一1、太一是星名。据《史记·天官书》记载:“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晋书·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经》说太一星在紫宫门外天一星南。紫宫是北极星所在

文史百科 ”逯”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

逯姓一、姓氏源流逯(Lù)姓源出有二:1、出自嬴姓,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上的记载,逯是一个地名,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有一个邑名叫逯(今陕西省境内),后来有一为秦国的大夫被封于此

文史百科 ”逯”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

逯姓一、姓氏源流逯(Lù)姓源出有二:1、出自嬴姓,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上的记载,逯是一个地名,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有一个邑名叫逯(今陕西省境内),后来有一为秦国的大夫被封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