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广州街道的故事

Posted

篇首语:和谐、和谐,我会学习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广州街道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光阴的故事

这些是西关并不遥远的记忆:一棵百年的老榕树,一个过街楼的门口,一个坐在门口拣菜或做针线活的大妈,街头的一声叫卖……如此的熟识又如此的遥远。

但是,故事毕竟随着流水远去了,只有在岁月的缝隙中漏出一点点光阴,接在手心……

旧日广告

现在的广州广告劣制品泛滥,于是人们大呼创意,有独特创意的广告,不仅对其本身所宣示的产品能收到“广而告之”的效果,甚至于流传久远。

殊不知,早在几十年前的老广州,已经有令人眼界大开的极有创意的广告,比起今时今日,也丝毫不输呢!!仅就笔者的记忆,选集两段播音、两幅户外画、一副对联,与读者诸君共享。

55年前,省港澳各地的老百姓走在大街小巷上,几乎都会听到从收音机传出来的广告词,其一是:“有个细蚊仔,住□双门底,餐餐食饭唔开胃,咬手指,流鼻涕。

唔使问阿贵,梗系生积滞。

自从食咗芝良饼,屙一堆虫仔。

即时开胃夹消滞,瘦仔变翻个肥仔!”其二是:“亚洲汽水,汽水亚洲。

亚洲最靓汽水,汽水最靓亚洲。

有亚洲汽水咁长气,无亚洲汽水咁好味。

有亚洲汽水咁好味,无亚洲汽水咁长气。

隔邻二叔婆都话无亚洲汽水咁长气咁好味!”于是,“你长气得过亚洲汽水么?”成了当时的市井语言。

当年广州惠爱中路李占记钟表店左侧二楼有间“半瓯”茶室,为提高知名度,曾以“共饮一瓯甘露”征下联,一时在知识分子中产生轰动效应。

后来不知什么人答了“能生两腋清风”,于是,这副对联就成了名牌,挂在厅堂上。

笔者年少,却也过目未忘。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州西关有间以“银丝细面”为名牌的“欧成记面家”,在街面上挂出一幅广告画:一位食客正拿着筷子夹住面条爬在梯子往上攀登,面条一直垂落碗里。

于是,“去欧成记担梯食面”也成了当时的市井语言。

我至今还记得那食客喜滋滋的表情。

印象中,这幅画落款是用魏碑字体,写明“大地广告社”。

那时广告画都时兴由设计公司落款,一是承担责任,二是“搭顺风车”,乘机为广告公司卖广告——你觉得这幅画好,就帮衬我们吧。

风趣鬼马的街头叫卖曲

如果说广州的流动小贩是羊城街头一景,那沿街的叫卖声则是一首反映民间风情的交响曲。

以往小贩们都是挑着担子穿街过巷的,为了招揽顾客,他们往往会编些顺口溜来唱,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特意为大家摘录了一部分可以称得上是“经典名曲”的叫卖,以飨读者。

(文章叫卖独白都以粤语为发音)

卖白榄的:

沙榄啵,茶滘货,一分钱,买两个。

唔好食,不逗货!食落爽甜无渣啵!食过好食呢,再来买过!  

卖鸡公榄的:

“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唢呐声,接着小贩就喊:“鸡公榄,一分钱,榄两只。”

卖不倒翁的:

白须公,好笑容;推不跌,长立中。

来啦,买个不倒翁!

卖凉茶的:

王老吉——王老吉,王老吉,四时感冒最使得,饮一茶啦最止咳!

百草堂——百草堂卖好凉茶,喉痛发热有揸拿;一碗二文无贵价,饮落凉喉顶呱呱!

神农茶——神农茶,神农茶,癍痧发热唔使怕,买包饮下有揸拿。

神农茶,顶呱呱!

常炯堂——常炯堂,有声雷;发冷病,尽驱除!

补锅的:

补锅——有烂锅拎出来补啦!

焊铜焊锡,焊铜煲锑煲,修整烂瓦煲,有烂的铜煲、锑煲、瓦煲都拎出来补呀!

补伞的:

补洋遮——修整烂雨遮,补洋遮整遮骨,修补烂雨遮!

收破烂的:

烂铜烂铁,收买烂铜烂锡。

烂锑煲、烂铜煲锑煲,烂烂都买。

有玻璃酒樽旧的药水樽,有咩铜仙钱币,书纸报纸旧的新闻纸,有就拎出来卖啦——

话说西关(一)——西关内街之谜

我自细系西关长大,从幼儿园到中学都系呢边读书,对西关有着深厚的感情。

对于西关历史,其实知道的只是皮毛,做了兼职导游之后,才多了解了一些。

西关的故事,西关的文化,在广州文化中无疑是极重要的一章。

从现在起,我会尽量多搜集一些西关的故事放上来,也会写一些自己对西关文化的看法,希望可以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关,亦都希望其他西关小姐,西关少爷可以上黎讲下有关西关嘎古仔拉:)

西关内街为何这般怪?

你且翻开任何一幅清末以前绘制的广州城坊图,只见城里头街名、建筑物名一窦蚁也似,西关却几近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但你若再翻开任何一幅近代绘制的广州街道详图,却眼屎般白———荔湾区的内街比哪个行政区都要密集,且迂回曲折有若迷宫,一不小心陷将进去,半天钻不出来!

这般怪现象分明藏着个历史哑谜。

谜底在哪?

记得1997年末,有人郑重其事宣布:“荔湾区是广州最古老的城区!”怀着敬畏之心,鄙人特修了段“西关秘史”,立马发现前述谜底赫然存焉!

“西关秘史”

拆毁城墙开马路之前,广州西城墙矗立于今日的人民路,城墙外是河汊纵横的郊区,向称“城外头”,晚至清代中叶,当局在护城河侧设立汛所驻兵维持治安,所号“西关汛”,这十数里方圆才得名西关。

西关原住民乃南海县属农户,世代聚居在永安围和西乐围这两座大庄子里,庄里有村有墟,庄外有桑基禾田,围内人自给自足同时自生自灭,毋须知晓什么“三朝十帝”,历史对这等围内人也懒得理睬。

折腾出“西关秘史”的,乃是不绝如缕地出没于围外的异乡人。

翻开那部专门记录古广州状况的权威汇编《广州城坊志》,当发现有关明代以前西关的文字如凤毛麟角,但其中有一条由明代学者追述宋代史迹的材料颇堪玩味,它依稀透露出早在宋时即有不少异乡人在西关晃逛的神秘消息———安乐庐,宋嘉定四年经略使创建,以待旅人无归者;在城西绣衣坊。

“无归旅人”惊动官府特建“安乐庐”收容他们栖身,其数量之多且造成社会问题之严重可以想见。

西关小姐嫁闽商

绣衣坊,一个很容易撩起人对西关小姐的深闺生出绮思的香艳词儿。

这早已湮灭的处所,位在今天的上下九,有宣传家望文生义,把它广泛介绍为后世广州妇女用品业的渊源,此说滑天下之大稽!

清代广东《吴川县志》的编者见识极高,指出,绣衣坊乃专用名词,各省皆有,为御史(中央执法官)指定地方特设,“取绣衣直指之义”。

何谓“绣衣直指”?却说汉武帝年间,京城一带游民曾大规模闹事,御史以常规手段无法制止,武帝严令本来担任顾问闲职的光禄大夫穿上象征特殊权力的绣衣,指挥军队,把闹事者强行镇压下去。

该位光禄大夫,加号直指使者,“直指”———指谁杀谁!

如此这般绣衣坊,性质类乎明代的锦衣卫。

宋代广州当局,特选专政机关之侧集中收容游荡于西关的大批异乡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史无记载。

凡识趣的史家,自晓得反映主流社会的积极面———清初,福建当局隔海跟郑成功父子对峙,沿海厉行海禁,闽省外贸从业人员蜂拥到广州谋出路,聚居在仅存地名的绣衣坊。

无从稽考那厮们是娶老婆抑或包二奶,总之身边不乏西关女,有《西关竹枝词》为证:“阿姨家近绣衣坊,嫁得闽商惯趁洋!”本土知识分子不以本土贫下中农入诗而选题闽商,足见当日“福佬”在西关的强大影响力,彼辈赚个盘满钵满挟着西关农家“阿姨”衣锦还乡者固然不少,而乐不思“闽”者则理所当然成了“老西关”。

异乡人的西关

异乡人深刻影响后世的西关故事,紧接着大批闽商落籍而展开。

故事之一是宜民市。

康熙初年,作为海禁的配套,清政府在浙、闽、粤三省沿海地区实施“迁界移民”政策。

珠江口一带?家万余人,被强徙至广州的西村和泮塘———对日后西关的人口构成而言,这数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须知道,当年整个南海县的人口才得9万!悠悠350载过去,该批?家的后裔堪称正牌“老西关”!沿海?家以渔为生,苦口苦面捡得“西关户口”却失了业,为填肚计,遂挈妇将雏在河涌摸鱼虾,就近奔往第一津做“走鬼”,城郊冒出个新墟市,时称“移民市”。

后来官府嫌“移”字扎眼,正名宜民市,即今西华路。

另一故事是十三行。

“潘卢伍叶”,已成口碑,十三行首富也。

这四大家族的开山祖均出身贫寒,神话般发达,有西关人稀里糊涂认他们作乡贤,究其实,卢家来自广东新会,潘、伍、叶三家来自福建,跟那帮赤贫?家一个样,同是移民西关的异乡人。

眼看着十三行商人先富起来,西关原住民纷纷跟进。

外贸并非人人做得,围内人便攀附外贸业车边,开机房织布供出口。

织布业本少利多,围内机房如雨后春笋,其结果,一是大量农舍改建作机房,二是连片阡陌日渐丢荒。

原住民洗脚上田,永安、西乐两围土崩瓦解。

当“老细”须得配备打工仔,天作之合,无业蛋家正急欲受剥削,彼辈围外人缘此而跟围内男女水乳交融,时称“机房仔”。

打工胜似务农,古今同理,跻身机房仔队列有运可行的消息传至四乡,三江五岭贫雇农潮水般往西关涌,清代文士有笔记云:“乡人初至城市佣工,俱集长寿寺(注:故址在今长寿路)前,任人选雇,长年服役,谓之住年仔。

”四乡住年仔源源不绝,西关人口构成又添新元素!

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输家顿成“无归旅人”,最倒运者的最佳选择当是做乞丐。

西关丐帮阵容鼎盛,大本营在华林寺周遭。

流氓无产者无法无天,西关治安形势严峻,当局懂得“两手抓”,一面设立刀光闪闪的西关汛,一面在十八甫设立施粥借被的爱育善堂———这两个机构,跟宋时的绣衣坊和安乐庐在西关史上前呼后应,交相辉映。

丐帮闹西关

迨至咸丰年间,北方丐王陈起凤驾临西关。

这厮武功了得,揍翻华林寺丐首,肇造新朝。

陈起凤时代乃西关丐帮全盛期,各省成百上千乞丐争先恐后投他麾下。

后来陈起凤跟有官府撑腰的华林寺僧发生争拗,无奈何率一支嫡系小分队登陆广州新开发区河南岛。

去年因胡闹“西关小姐竞芳华”,一群风雅男士肉麻当有趣,启用两句报废民谚,叫做“西关小姐,东山少爷”,却又故意免提杀风景的第三句———“河南地痞”(痞,粤语读作meo)。

河南本为净土,地痞源头何处?陈起凤的小分队是也!区区小分队即有能耐把河南闹个沸反盈天,可知西关大本营何等猖獗!那阵尚未发明“流动人口暂住证”,大本营中全部牛鬼蛇神无条件成为西关合法居民。

看来,这些“过江龙”高效地融入了西关社会。

清代后叶,广州出现专为丧主哭丧的特殊行业,从业者多为猬集于西关光雅里烂地上的男女乞丐。

够格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是粤语发音准确无误,若把人家新死“老窦”的尊称哭出差讹,丧主不抄起“崛头扫把”将该“专业人士”拍个抱头鼠窜才怪!平心而论,此辈乞丐快速掌握粤语的能力,显然远胜于近年来数以千计的外省来穗白领。

乞丐幕天席地,正经异乡人却需有瓦遮头。

同、光年间,早跟异乡人融成一体的西关原住民只有“茂叔”才会务农(茂,在粤语里跟“谬”同音),桑基禾田纷纷抛售,改作建屋用地。

旧谚有云:西关出门三步水!逶迤西关的大观河,其下游拥挤着18个埠头的热闹航道被填平,从水中浮出日后西关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下九。

少数富人拣择毗连荔枝湾的“西关角”营造堂皇大屋,多如蝼蚁的劳苦大众则在随便哪处河涌新填地密匝匝堆砌低矮潮湿陋宅,穷得没钱买绳上吊者唯有挨凭着人家墙角胡乱搭窝棚———街巷者,陋宅窝棚之间的缝隙是也!

“城中村”沤出“西关话”

这就回到拙文开头端出的那个“哑谜”。

若想见识“形象谜底”,烦君且到当代广州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兜一圈,里头“握手屋”挨挨挤挤,出租屋鳞次栉比,未经规划的幽暗横街窄巷九曲十八弯,操着半咸不淡广州话的各色异乡人穿梭般转。

这般景致,正是西关内街形成过程的当代版!

在近三百余年的广州史中,西关的人口构成堪称多元,诸种方言以及风习的互动演化内涵至为复杂。

有学问家言之凿凿宣称,广州话以“西关话”为最纯最标准———不知高论何所据?(

参考资料:://rwycb.gdcc.edu/qinggou/city/c-story. ://bbs.gzocean/faster.php?id=t-605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广州街道的故事

光阴的故事这些是西关并不遥远的记忆:一棵百年的老榕树,一个过街楼的门口,一个坐在门口拣菜或做针线活的大妈,街头的一声叫卖……如此的熟识又如此的遥远。但是,故事毕竟随着流水远去了,只有在岁月的缝隙中漏出

文史百科 广州北京路历史50字

北京路(广州市北京路)北京路是广州市越秀区一条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日均人流量约40万人次,节假日更达到60万人次以上

文史百科 广州北京路历史50字

北京路(广州市北京路)北京路是广州市越秀区一条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日均人流量约40万人次,节假日更达到60万人次以上

文史百科 广州北京路历史50字

北京路(广州市北京路)北京路是广州市越秀区一条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日均人流量约40万人次,节假日更达到60万人次以上

民间故事 街道上的掏手

  王小虎来省城打工半年过去了,没赚到钱。这样混还不如在家弄那几块地实在呢。白费了一身力气。他决定再过两天就回家。这天他走在繁华的步行街上,只见前方围着一群人,似乎都在看着什么。王小虎本来也是一个爱看

文史百科 有关广州的历史故事

广州北京路几许沧桑事广州北京路的名字,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武汉的汉正街一样,是最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来广州的商旅没有不到北京路去过的。这条我们熟得不能再熟悉的北京路,却藏有几许沧桑的故事。“

文史百科 广州历史故事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是中国南方最大城市。其实,羊城这个称谓,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美丽的神话,即流传甚广的“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大

文史百科 广州历史故事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是中国南方最大城市。其实,羊城这个称谓,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美丽的神话,即流传甚广的“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大

文史百科 广州历史故事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是中国南方最大城市。其实,羊城这个称谓,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美丽的神话,即流传甚广的“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