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中国人从商朝就吃狗肉,为何后来把它视为珍贵宠物

Posted 狗肉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中国人从商朝就吃狗肉,为何后来把它视为珍贵宠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的中国人把狗当成一种食物。中国吃狗肉的历史,可回推至新石器时代到商,当时狗是最主要的家畜之一。狗在那时候有三种用途:

“一曰守犬,守御田舍;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三曰食犬,充庖厨庶羞用。”

(一种称为看守犬,用来顾农地、看家;第二种称为田犬,协助农事或狩猎;第三种称为食犬,是料理用。)在商周时代,狗肉更被烟熏、腌腊,或烧、炖、煮、煨、焖……煮成各种佳肴。

在周天子的筵席上,天子与诸侯、卿、大夫、士共同享用一道称为“肝膋”(膋,音同“聊”)的菜,是用“狗肝一,幪(音同“萌”)之,以其膋濡炙之,举燋(音同“巧”),其膋不蓼。”也就是用网烤制而成的狗肝,这在当时是最高档的料理,在《周礼》<天官>中还被选为“八珍”之一。

在《礼记》中甚至规定:“孟秋之月……天子衣白衣,乘白骆,服白玉,建白旗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天子着白衣,配白玉,食麻籽和狗肉,食器是有棱角、很深的盛器。)这段文字中提到,秋天的第一个月,天子必须吃狗肉。

在当时,狗也是祭祀常备牺牲,狗被当作祭品时被称为“献”,因此这个字才会从犬部。然而不知为何,到了唐代狗肉却从餐桌上消失了。

在韦巨源所编的《食谱》中,有称之为“烧尾宴”的豪华宴会的菜谱。这份菜谱并未包含所有菜肴,仅是当时比较珍奇的料理,共57个品名。虽未具体展示烹调的方法,但从列举的菜名上看,大致可估计到所使用的材料。肉类菜肴中除鸡肉、羊肉、猪肉、牛肉外,还有蒸骡肉、兔子汤、烤鹿舌、烤鹌鹑,连狸、蛙等都能入菜,却不见狗肉做成的菜。

再看到唐代志怪小说家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在卷7<酒食>中,举出了包括菜和点心共127种食物。与前面提到的《食谱》一样,有用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制成的料理,其他还有蒸熊肉、猩猩的嘴唇、烤獾肉等奇特食材,奇怪的是,还是没有看到狗肉的踪迹。

《酉阳杂俎》其实是一本笔记小说,并不是专门的饮食书籍,也许在提到菜名时会有所偏颇。因此,为了佐证可再往前追溯去参考《齐民要术》,其中记载很多菜肴和料理法。

《齐民要术》确实记载着狗肉菜肴。根据这一段纪录,称为“犬牒”的菜,也就是狗肉薄片,大致的做法如下:

用30斤狗肉、小麦6升、放入米酒6升,开大火煮沸三次后换汤以去除腥味。再加入小麦、米酒各三升熬煮,煮到肉与骨头分开,再取出切开。打30颗鸡蛋在切开的肉里,然后把肉包起来,放入陶甑里,再放上火炉蒸。等蛋蒸干后,在上面用重石压住,隔一夜便可食用。

奇怪的是在《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大量的菜肴及各种烹调法、食物加工法。但用狗肉做成的菜,仅上面提到的这一道。而且,这个料理是记载在已亡佚的《食经》中。也就是说,旧的食谱书中虽有狗肉,当时已经没有人会煮这道菜。其他的肉类菜肴,如鸡汤、蒸羊肉或烤牛、烤鹿等,在书中都是作为一般人日常的饮食来介绍。所以很难断定狗肉到底是从何时开始,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淡出。

狗肉很珍贵,设官职专门养狗

狗肉在商周时期是相当珍贵的食材,也是祭祀的必需品,因此宫廷里设置了负责养狗的专门职位。在《周礼》的<秋官>中,将这个官职称之为“犬人”。

不仅宫廷,民间也视狗肉为最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孟子》中曾提到: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鸡、狗、猪及野猪等牲畜,不能扰乱它们繁殖的时节,70岁的人可以吃肉。)显见对于当时普通百姓来说,鸡肉、猪肉、狗肉都是珍贵的食物,而且狗肉在当时的饮食习惯中,属于很高贵的食物。

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狗肉不仅好吃,还是送礼的首选,在《国语》<越语>中记载越王勾践战败后,是如何在内政上施力,充实民生福利的情况。其中提到: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的一段话,意即:即将生产的人若上报朝廷,政府会派出医师待命,如果生男孩,就送两壶酒及一条狗祝贺;如果生女孩,就给两壶酒、一头猪道喜。由此可见,狗肉与酒、猪肉都被视为高级食材。另外,考虑到当时重男轻女的观念,可以发现在越国所处的长江流域,狗比猪更受到重视。

“狗屠”是一种专业

在战国时代有被称为“狗屠”的职业,正因为当时的人经常吃狗肉,才会出现这个专门职业。

在《史记》的<刺客列传>中,描绘了荆轲旅行到燕国时,与一个以“狗屠”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意气相投。荆轲喜欢喝酒,每天都和这两个人,一起在燕国的街上畅饮,喝到酒酣之时,高渐离就会开始击筑,荆轲和着,两人便在街上唱起歌来,继而一起飙泪,如入无人之境。这里可以看出来,战国时代的人普遍会吃狗肉,以至于出现从事相关行业的人。

在《战国策》的<韩策>中,也曾提到刺客聂政的相关事迹。当时,有人请聂政暗杀其政敌,给了他一大笔金钱。但聂政说: “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意即自己有年迈的老母,家境贫寒,从外地来此,以宰狗谋生,希望有一天能买些好吃的食物,以赡养家母就心满意足了,婉转的拒绝了那个人。可见“狗屠”是一种较为卑贱的职业,但收入不算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吃狗肉的风俗并未见衰弱。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一勇猛武将,名叫樊哙。他在加入刘邦军队之前,就是一个“狗屠”。也就是说,即使到了汉代,“狗屠”依然是很普遍的工作。

此外,在宫廷里从战国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朝,都设有管理狗的官职,只是官名略有变动,称为“狗中”或“狗监”。《史记》的<佞幸列传>中就有提到一个李延年的人,因犯罪而被施以宫刑,之后做了“狗监”,即管理皇帝的猎犬或祭祀用犬的工作人员。

从吃狗肉到成为狗奴

至六朝以后,事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任昉(西元460年至西元508年)所写的《述异记》,其中记载了中国人不再吃狗肉的转折点。

六朝的宋元嘉年间(西元424年至西元453年),吴县有个名叫石玄度的人,家里养了一条黄色的狗。有一天,这条狗生了一只白色的小狗。石玄度的母亲特别喜欢它。不久后这条小狗长大,便跟着主人去狩猎。每次这条狗跟着主人出去,石玄度的母亲就会一直站在门口等它回来。有一天,石玄度旧疾复发,请医生来诊断。一看医生开出的处方,有一项是白狗的肺。于是他就到市场上去买,但怎么找也找不到。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回家将家里所养的白狗杀了。

石玄度的母亲得知后,就在狗被杀掉的地方又蹦又跳、嚎啕大哭,一会儿哭倒在地上,一会儿又跳起来吵,搞得家里一团乱,就这样持续了数天。之后石玄度将狗的肺用来作为药引,并邀请客人来享用狗肉。他的母亲则在一旁,将他们吃完后丢弃的骨头一个一个捡起来,收集后埋在后院的大桑树下。后来整整一个月,她每天朝着树呼唤狗的名字。然而,石玄度虽然吃了狗肺炖成的药,病情却没有好转。临终之时他不断提到,狗的肺一点效果也没有,根本不应该杀了那条狗,或许自己就是因为吃了狗肉才遭到惩罚。看到此情景,石玄度的弟弟石法度发誓,从此之后再也不吃狗肉了。

“不能吃狗肉,否则将受罚。”这很明显是汉民族文化中新的价值观,与以往的饮食习惯有明显的出入。

《述异记》虽然是记述奇怪事件的志怪小说,然而,在吃狗肉的文化中,出现这种完全相反而且有些警世作用的论调,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事实上从六朝开始,当时的人已经开始将狗当成宠物。据《三国志》卷48<孙皓传>的注,其中引用了《江表传》的记载,有一个叫做何定的人为了讨好末帝孙皓,命令将校给孙皓献上好狗。将校们不远千里,出门寻购好狗。他们买来的狗,一条的价钱相当于数千疋(编按:为古代的量词,一疋布约13.2公尺)的丝绸,连狗脖子上挂的带子也要一万钱。

另外,还特别调派一个士兵来负责照顾这条狗。从此,狗一下子成为珍贵的宠物。会出现如此大的转变,主要因为东汉覆灭后,中原地区陷于极度混乱之中,内战频繁。鲜卑族利用这个机会,逐渐扩大了势力。晋灭亡后,他们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其统治范围涉及现在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辽宁以及四川、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鲜卑族原是游牧民族,为狩猎而饲养狗,因此不吃狗肉。

《北史》卷52<齐宗室诸王>(下)记载着南阳王高绰的传。高绰非常喜欢波斯狗,传说他曾见到抱着孩子的妇人走过,竟然夺走孩子拿来喂波斯狗。妇人大声号哭,高绰发怒,命令狗去咬那个女人,但这条波斯狗不听主人的话。后来他在妇人身上涂上小孩的鲜血,狗才扑上去撕咬。

北齐后主高纬也十分宠爱波斯狗,《北齐书》卷50记载着: “犹以波斯狗为仪同、郡君”。意即高纬非常喜欢狗,甚至赐给公的波斯狗相当于最高职位的官阶,赐给母的波斯狗以女性最高的封号。

根据史书记载,北齐的皇帝是渤海人,但长期定居于北方,风俗习惯与鲜卑族完全相同。因游牧民族养狗多半是为了带去狩猎,可以理解他们对狗有一种革命情感。因此多少也能理解,北齐的皇帝高纬、南阳王高绰为何会如此偏爱狗。

我们是狼的子孙,所以不吃狗肉

不仅鲜卑族,中国西北地方的其他狩猎民族,都不会吃狗肉。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狗是生产工具,也是他们的朋友,吃狗肉是难以想像的野蛮行为。这种情况可以从祭祀的供品中看出来。比方说,突厥人在祭天时,将羊和马作为供品,但不供奉狗。根据突厥族的古老传说,他们是狼的子孙,实际上他们也以狼的意向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因而他们不会吃与狼有亲戚关系的狗。

从六朝到唐之间,突厥族、羌族、氐族、乌孙族以及其他西北地方民族,与汉族之间有着广泛的交流,在建立少数民族政权的同时,很多游牧民族移居中原。汉族人吃狗肉的习俗,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残忍的行为。移居汉族文化圈后,他们也将喜欢狗的风俗带进了中国。特别是在他们作为统治民族、君临中国北方时,不吃狗肉的习惯,也影响了本来会吃狗肉的汉人。

加上在同一个时期,印度佛教传到了中国。北方骑马民族政权北魏的第一位皇帝,是一位十分虔诚的佛信徒。由于佛教戒杀生,不要说宰狗,其他任何动物都被下了禁屠令。后来,佛教在汉民族中传播,加上领导阶层把狗视为伙伴的价值观,渐渐的影响汉人吃狗肉的习惯。

唐代的名医孟诜着有《食疗本草》一书,内容主要是写食物作为药有哪些效用,其中也出现狗肉。作者在书中惋惜,人们越来越不知道如何烹调狗肉了。狗肉的营养价值很高,连血都可以作为药引,不能直接丢弃。但那时候的人吃狗肉时却直接将血放干,这样就失去食疗的效果了。由此可知,连庶民都忘了如何吃狗肉,证明吃狗肉的人已经大幅减少了。

另外,即便是吃狗肉,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禁忌。根据《食疗本草》所记载,狗肉不能烤着吃,也不能与大蒜一起食用;瘦的狗肉不适合拿来吃,还有孕妇也不能吃狗肉,或9月吃狗肉会有害健康等说法。

确实,从那个时代开始,人们开始鄙视吃狗肉这件事。《酉阳杂俎》续集卷一中,有个关于流浪汉李和子的故事。故事中说道

“和子性忍,常攘狗及猫食之,为坊市之患”

(李和子性情残忍,经常偷别人的狗、猫来吃,街市上的人都十分讨厌他)。

这里可以看到,吃狗肉已被认为是残忍的行为。这段叙述中甚至写道,李和子因吃狗肉和猫肉而被阎罗王招去,最后丢了性命,这个故事多少有点警世的意味。

了解这个背景后,再看到唐代出版的料理相关书籍,几乎没有出现关于狗肉的描述,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推断,在六朝至唐代期间,吃狗肉的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不能断言,唐代以后中国的所有地区都不吃狗肉了,但可以确定狗已从珍贵的家畜,变成惹人喜爱的家宠。

不过,现在广州一带还是有吃狗肉的习惯。可能是因为在历经多次的战乱后,汉民族不断向南逃亡,把吃狗肉的习惯带到南方,最后,在广东等地扎根。

另一种可能就是,在番禺定都建立的南越国及其后裔,没有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而让吃狗的习俗延续至今。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为何长期将《孙子兵法》视为禁书

  中国古代为何长期将《孙子兵法》视为禁书?原因是…  生活百科全集,11月4日消息,中国历史上的禁书,从春秋时期就有了,最出名的莫过于秦始皇的焚书了,到了明清文字狱的时候禁书的种类就更多了。在这些书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为何长期将《孙子兵法》视为禁书

  中国古代为何长期将《孙子兵法》视为禁书?原因是…  生活百科全集,11月4日消息,中国历史上的禁书,从春秋时期就有了,最出名的莫过于秦始皇的焚书了,到了明清文字狱的时候禁书的种类就更多了。在这些书

传统文化 风水学说为何受外国人热捧

风水学说为何受外国人热捧风水说不仅仅在国内发扬光大,在外国也很有吸引力,外国人把它看成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各种中国文化遗产在西方的影响正在扩大,“风水轮流转”、“看风水”、“风水宝地”,这些不少国人常

传统文化 风水学说为何受外国人热捧

风水学说为何受外国人热捧风水说不仅仅在国内发扬光大,在外国也很有吸引力,外国人把它看成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各种中国文化遗产在西方的影响正在扩大,“风水轮流转”、“看风水”、“风水宝地”,这些不少国人常

古董文物 人民英雄纪念碑,原本在青岛重量是300多吨,为何后来只剩60吨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经历了十几年先辈们的英勇奋斗才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的生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即便是在和平的现在,我们也要时刻牢记他们的付出。当然,为了纪念他们,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古董文物 人民英雄纪念碑,原本在青岛重量是300多吨,为何后来只剩60吨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经历了十几年先辈们的英勇奋斗才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的生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即便是在和平的现在,我们也要时刻牢记他们的付出。当然,为了纪念他们,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古董文物 人民英雄纪念碑,原本在青岛重量是300多吨,为何后来只剩60吨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经历了十几年先辈们的英勇奋斗才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的生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即便是在和平的现在,我们也要时刻牢记他们的付出。当然,为了纪念他们,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文史百科 猫咪为何会成为古埃及的众神之一?

说起猫咪,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群非常可爱,又高冷,而且又傻乎乎的生物,由于它们的举手投足之间都非常的可爱,现在的很多爱宠之人都会选择猫咪作为自己的宠物。猫咪在中国古代其实是并不受欢迎的一种动物,人们认为

文史百科 吃狗肉是否为一种传统

吃狗肉是中国人的老传统。狗在古代又叫“香肉”或“地羊”。在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十座埋狗坑,说明人类养狗历史起码在九千年以上。那时养狗主要是充当先民们捕猎的帮手,其次也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