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南京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Posted 天府
篇首语: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南京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京的古称有金陵、秣陵、建邺、建康、集庆、江宁、应天等,具体情况如下。
春秋末年:治城——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
公元前473年:越城——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是在南京主城地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建造最早的一座城池,南京主城地区建城的开端。
公元前333年:金陵——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秦汉:秣陵——术士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三国至南北朝:建康——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邺。
后改称建康。
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隋朝:蒋州、丹阳——隋平毁建康,统于蒋州。
至隋大业三年(607年),废蒋州,置丹阳郡,江宁县属丹阳郡。
唐朝:金陵——唐朝初年置江宁郡,后置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
南唐:江宁——升元元年(937年)建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北宋:建康——建炎三年(1129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行都,为江南东路首府。
南宋:留都——1138年定建康为留都。
南宋名将岳飞曾在南京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并有抗金故垒遗存。
元:集庆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建康府为建康路。
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明:应天府——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建都应天府,以为南京。
清:江宁府——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后遂即废除国都地位,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成为江南省省府。
1853年:天京——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建都11年。
1864:江宁府——同治三年复称江宁府,辖江宁、上元等县。
1912年至今:南京——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江宁府,改江宁府为南京府。
扩展资料:
1、南京的别称:石头城、白下、秦淮、南都;龙盘虎踞(龙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江南佳丽地、钟山风雨帝王城。
2、建都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五代·杨吴(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
相关参考
秦时,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为鸡笼。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
秦时,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为鸡笼。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
概述公元540年(南朝梁大同六年)置龙溪县,历属南安郡、建州、泉州、漳州、漳州路。公元1567年(明隆庆元年)析龙溪、漳浦县置海澄县,与龙溪县同属漳州府。龙溪、海澄县分别于1949年9月20日和21日
概述公元540年(南朝梁大同六年)置龙溪县,历属南安郡、建州、泉州、漳州、漳州路。公元1567年(明隆庆元年)析龙溪、漳浦县置海澄县,与龙溪县同属漳州府。龙溪、海澄县分别于1949年9月20日和21日
概述公元540年(南朝梁大同六年)置龙溪县,历属南安郡、建州、泉州、漳州、漳州路。公元1567年(明隆庆元年)析龙溪、漳浦县置海澄县,与龙溪县同属漳州府。龙溪、海澄县分别于1949年9月20日和21日
“贵州”曾经是历史上贵阳的名称。1、贵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2、但那时的“
“贵州”曾经是历史上贵阳的名称。1、贵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2、但那时的“
“贵州”曾经是历史上贵阳的名称。1、贵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2、但那时的“
明朝(中央)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
1、《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