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南京博物院里的耀威大将军炮
Posted 大将军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南京博物院里的耀威大将军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K社道光二十三年 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大清国防秘密武器“耀威大将军”铁炮近日在江阴落成,并和公众见面,大清《官书局报》报道说:自重达万斤的“耀威大将军”装备部队以来,江宁军区海军在两江总督琦善(应为伊里布,谢谢网友“坐看风云急”的指点)的率领下,狠抓军事训练,突出岸基反舰作战,目前已形成整体战斗力。
“耀威大将军”的问世令大清军事迷兴奋不已,街头巷尾关于这门万斤铁炮的议论正在热火朝天进行着,虽然兵部并未公布“耀威大将军”的作战性能,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先前报道中发现一些端倪。
“耀威大将军”是一种射程超过6里的火力压制武器,采用国际流行的生铁铸模锻造技术,口径250毫米,长径比高达5:1,炮管厚度为250毫米,其优点是采用固定底座,炮身沉重,不易被敌舰炮火击毁,被俘后也不易被拆卸,因此我军士卒可以“发射后不管”,尽管逃命即可,又由于炮弹分量极重,就算是发射后哑火,也可轻易击沉排水量10吨以下舰船,对敌登陆艇有相当威胁。
《兵部简报》文章称,“耀威大将军”在一次公开训练中曾与普鲁士公国进贡的线膛炮对射,线膛炮发射10枚炮弹,尽管命中“耀威大将军”却岿然不动,“耀威大将军”发射5枚铁球,其中一个不偏不倚砸中对手,线膛炮应声上天,在场军事迷也达到高潮,“威武大将军”仅损失110斤生铁,由于英法等国战舰普遍列装此类火炮,部分军事迷据此认为“耀武大将军”可轻易击败英法战舰!
罗刹国《远东防务》总编辑朱罗诺夫认为,“耀威大将军”的公开面世,对英法海军构成了空前威胁,英法舰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驻留在长江口,只能迅速通过直达作战目的地。
朱罗诺夫分析说,以前英法舰队可以在中国任何一处水面耀武扬威,依靠的就是坚船利炮,目前“耀威大将军”的重量和坚固性都超过英法舰跑,而外形更加彪悍,促使英法不得不采取边打边走的作战方针,极大降低了两国海军的士气,英法今后再想入侵大清,北上渤海湾将是不二选择,遥远的路程也许会拖垮两国海军。
百度贴吧又一个叫:明朝吧,好像也有比较详尽的介绍,但帖较长,网址,暂时我打不开,只能通过百度快照看 你在百度搜索里 搜索:耀威大将军炮 就能搜到
参考资料:://bbs.feeyo/posts/195/topic-0078-1957811.
相关参考
曹魏第一将:曹仁曹仁是个怎样的人?且看《三国演义》描述:一介匹夫,屡败之将,无智无勇,一事无成…“吕温侯濮阳破曹操”一回、“玄德用计袭樊城”一回、“诸葛亮火烧新野”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一回、“
史记里的故事 一、破釜沉舟 秦国大将章邯打败了项梁之后,渡过黄河,去攻打赵国,打垮了赵军。然后又围攻钜鹿,把赵国的君主和大臣们都包围了起来。楚怀王任命项羽为鲁公、次将军,去救援赵国。 项羽派遣当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
1、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雨中我们一起站军姿的样子。2、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是那种在走弯路时也不忘享受风景的人。3、你们考前临时抱佛脚,而我则是在打靶考试之前临阵磨枪。4、腾不出时间训练的兵,早晚腾出更多
空军高射炮兵第七师:(新浪微博:://blog.sina/s/blog_50cbc2d70100ya7v.)混七师是93年由原混二旅和混七旅和混五旅合并的,原混七旅大部分和五旅的一小部分都并到顺义张喜
空军高射炮兵第七师:(新浪微博:://blog.sina/s/blog_50cbc2d70100ya7v.)混七师是93年由原混二旅和混七旅和混五旅合并的,原混七旅大部分和五旅的一小部分都并到顺义张喜
空军高射炮兵第七师:(新浪微博:://blog.sina/s/blog_50cbc2d70100ya7v.)混七师是93年由原混二旅和混七旅和混五旅合并的,原混七旅大部分和五旅的一小部分都并到顺义张喜
中国国民党军将领。名克勤,以字行。浙江武义人。1920年毕业于援闽浙军讲武堂。后赴日本入明治大学,1924年转入陆军士官学校。1926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作战科长,参加北伐战争。南京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