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刻苦学习之人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刻苦学习之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刻苦学习之人 狠多狠多
少年留学生——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在20 年代,
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
曾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
14 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
去日本学习。
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
怎么
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
一看,名叫“李四”,
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
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 人,爷爷又卧床不起。
父亲是
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
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
很小,但十分懂事。
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
妈妈干活。
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
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
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
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
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
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
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
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
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
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
考试发榜,李四光
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
14
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
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
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
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
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七岁咏鹅——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
他与
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他曾经担任临海县丞,
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
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爱文学。
他善于从一个天真活泼孩子的角度
去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去描绘。
他童年时的诗歌,天真率直,很富灵性,素
来脍炙人口。
一天,骆宾王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玩耍,他又看到了那一群司空见惯的
鹅。
它们像几位绅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着。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青枝绿叶般的水,红红的鹅掌,慢慢地拨动着清亮的水波。
突然,一只鹅伸
长脖子,脆亮的叫一声“鹅”,紧接着其他的鹅也都对天歌唱起来,骆宾王
看到这情景,内心怦然一动,他凝神地注视着鹅群,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诗: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反复吟诵这首诗,不仅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画面,而且仿佛可以
听到美妙的声音:孩子的唤鹅声,鹅儿引颈高歌声、戏水声。
我们读了会感
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宁静和甜美。
骆宾王自小就胸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天生一副侠肝义胆。
但他一生
坎坷,他曾经担任过长主簿,不久因罪入狱,贬临海丞,郁郁不得志,弃官
而去。
后来他协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起草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名扬天
下,连武则天本人读了也感叹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让他流落,
宰相的过错不小!”
诗、书、画“三绝”——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清代著名的书
画家和诗人。
“扬州八怪”中的最杰出者,被后人称为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小时候家里很穷,在他需要庇护和爱抚时,母亲却被病魔夺去了
生命。
在板桥幼小的心灵中,早早地播下了痛苦的种子。
尽管母亲没有把他
养育成人,但却给了他一个聪明伶俐的脑瓜。
少年时代的郑板桥,赋诗撰文
就已经很有成就了。
在兴化镇读私塾的郑板桥,没有被生活的贫困缚住手脚,相反却更加发
奋苦读。
私塾老师看到这样一个有出息的穷弟子,不但不嫌弃,还倍加爱护。
1703 年的暮春时节,只有10 岁的郑板桥随同私塾老师一起出外郊游。
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正准备坐在两块石头上闲谈时,郑板桥突然发现水中
有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便随口喊道:“先生,你看那是什么?”塾师顺着
他手指的方向一瞧,果然有一堆异物漂在水面,经师徒仔细辨认,确定是一
具女尸。
老师见此惨景,心中产生一种痛惜之情,不觉随口吟出一首诗: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塾师刚念完他的诗,郑板桥就急着问:“先生,您认识这个少女吗?”
老师摇摇头说:“不认识!”郑板桥又紧紧追问:“那您怎么知道这位少女
刚好16 岁呢?”看到老师又摇头,小板桥又接着问下去:“先生既然没有亲
眼看见这位姑娘是怎样落水身亡的,又怎么可断定她是‘风吹落小桥’呢?”
还没等塾师来得及回答,他又一阵连珠炮:“您能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逐
流吗?即使在浪里打转又怎么能看见?”私塾先生尽管被郑板桥问得哑口无
言,但他觉得板桥的话很有道理,且很有趣。
于是塾师并不生气,和颜悦色地问郑板桥:“依你看,这诗应该怎么个说法?”郑板桥皱了皱眉头,心情
沉重地吟咏道: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私塾先生听罢郑板桥的诗,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很有独到之
处。”
郑板桥的字画和诗一样有名气。
其中的奥妙,还是在于勇于革新,不盲
从他人,终于自成大家。
板桥画竹最有名气,同时喜欢题诗一旁。
他画的《墨
竹图》配的诗是:
画竹插天盖地来,
翻风覆雨笔头栽。
我今不肯从人法,
写出龙须凤尾排。
在这首诗中,他算是把自己品评到家了。
郑板桥自幼苦学,名声大噪以
后,不仅国内有无数的崇拜者,连朝鲜国的宰相李艮,也慕名前来拜见,并
再三恳求他题诗赠画,回国后奉为翰墨珍宝。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祖籍绍兴,生于淮安,是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他博学多艺、才华横溢,向为世人赞誉。
其实,天才出自勤奋,天才是勤奋之果。
1914 年,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上发表了《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感言,就已经崭露头角。
老师评价此
文时说:“心长语重,机畅神流。
”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
周恩来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乳母常常给他讲故事,教他劳作。
后
来,他过继给叔叔。
婶婶天天教他识文断字,写字作画,把童年时代的周恩
来带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陶冶
了他的情操。
上学后,周恩来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精神激励自己。
每天,
他完成作业后,就博览群书。
他一边读,一边摘录名言警句,还写读书心得。
他常常读到深夜,大地沉沉地入睡了,他还在书海里遨游。
少年周恩来就胸怀中华,放眼世界。
他的作文经常联系国家和国际大事。
有一次,他看了白人资本家贩卖黑人孩子的《汤姆和琼斯的故事》,为黑人
孩子的悲惨遭遇而流下热泪,同时对资本家的罪行而义愤填膺。
于是,他带
领同学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黑人孩子。
倾吐了发自肺腑的怜悯和同情;一
封写给白人资本家,表示了无比的愤慨与抗议。
1911 年暑假,周恩来从天津到东北探亲,接触了一位有抱负却无处施展
的老人。
老人隐居乡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很多感时纪事的诗篇,抒发
忧国忧民的情怀。
老人发现周恩来对时局有精辟的见解,对人民有深厚的感
情,便多次带他到烟笼山,并即兴吟诗抒怀:“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
兮在尔少年。
”他对老人非常敬重,把老人的嘱咐深深记在心中。
当他离开
时,老人特意写了《赠周恩来》和《赠周恩来南归诗》五首,列举历史上的
著名人物通过刻苦学习和磨练,成了“非常之才”、成就了“非常之业”的
故事,意味深长地赞扬和激励周恩来。
在中华这块沃土上,周恩来迅速成长起来。
他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学生
运动,并且成为学生领袖,积极地宣传马列主义,参加救国救民的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
解救天下百姓为己任——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他是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一位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又是一位著名诗人。
毛泽东小时候聪慧过人,而且助人为乐。
上小学时,同学们中午来不及
回家,都从家里带午饭。
班上有个同学,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经常不能
带饭上学。
毛泽东就发现后就常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
一段时间之后,毛泽
东的母亲看到儿子每天的晚饭总是吃得很多,好像中午没吃饱似的,感到很
奇怪。
毛泽东把分饭给同学吃的事告诉了妈妈,从此,毛泽东每天都请母亲
准备两份午饭带去上学。
毛泽东助人为乐的行动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以后,
大家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帮助那个同学。
少年毛泽东胸怀大志,勤于独立思考,反对私塾里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
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多用脑子,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得扎实、记
得牢靠。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读了许多书之后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所学的
课本及课外的故事书大都是歌颂帝王将相、圣人君子,而没有歌颂穷苦百姓
的呢?这事他思考了很久,后来他发现:原来这些书都是为剥削和压迫人民
的人写的,而不是为穷苦百姓们写的,这种情况太不合理了,应当改变。
毛泽东幼年时身体很弱,经常生病。
12 岁时,还生过一场大病。
他想:
身体老是这样下去,以后怎么能为国家做事情呢?从此以后,他就经常在自
家门前的池塘里游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身体渐渐结实起来,在这以
后,他又经常到湘江里去游泳,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一游就是几个小
时,除此之外,他还和同学一起在野外露宿和远足。
这样做不仅仅锻炼了身
体,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树立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些都有力地帮助他后
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领导革命,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以解救天
下穷苦百姓为己任的壮志宏图。
年少志高——岳飞
岳飞(1103~1142),宇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我国著名
的民族英雄,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
岳飞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
祖上世世代代都在黄土地上勤恳耕作。
父亲
岳和是个忠厚的庄稼人。
他家省吃俭用,常常用节省的粮食帮助饥民度过荒
年。
邻居有侵占岳家耕地的,岳和干脆割给他;有借钱不还的,也就不要了。
这种忠厚治家的传统直接影响了岳飞。
传说岳飞降生时,有一只像大雁一样
的大鸟飞鸣而过,所以父亲为他起名叫鹏举。
岳飞没满月,黄河决口,母亲
姚氏抱着岳飞坐到一个大沙瓮里,才幸免于难。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贫穷。
母亲含辛茹苦,亲自教他读书。
没有钱买纸
笔,就用树枝作笔,沙地作纸,在地上练习写字。
他寡言少语,但学习十分
用功。
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崇拜诸葛孔明等济世名臣。
他小时还曾写联寄志:“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圻。
”表明他将来
要像诸葛武侯那样报效国家,拯救人民,建功立业。
他曾游历泰山,写下“流
水崇山怀作者,春兰幽竹契风人”,寄托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名
人志士的仰慕。
岳飞不仅用功读书,精心学习兵法,而且刻苦练习武艺。
传说中他生就
一身神力,未成年就能拉开300 斤的弓,8 石的弩;向周同学习箭法,能左
右开弓,箭无虚发。
其实,岳飞这身武艺完全是练出来的。
岳飞生活的时代,正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岳飞决心练好武艺,保家卫国。
他12 岁那年,投到一位外号“搬不动”
的老师门下。
“搬不动”并不教他武艺,却每天让他手拿镐镢、肩挑扁担,
在山下挖坑担水栽树。
一连两个多月,满山遍坡全栽满了树。
可“搬不动”
还不说教习武艺的事。
岳飞心想,我为报效国家,前来求师学武,不能光栽
树呀。
“搬不动”看出岳飞的心事,笑笑说:“功夫志中来,志在耐中磨。”
过了三个多月,树栽完了,他帮师傅干杂括,师傅还是不提学武。
岳飞
挂念老母,提出回去看望老母,“搬不动”说:“要学武艺,功在苦中练;
要想卫国,须先舍小家,哪有学不到武艺,就中途退却的道理?”从此岳飞
再也不提回家了。
春节将临,“搬不动”把岳飞叫来说:“你来到我这里共栽了三千六百
棵树,从明天早上开始,你去把这些小树一棵棵挨个儿摇一摇,不准折断一
枝,不准漏掉一棵,太阳不出来,就得摇完。
”从此,岳飞半夜就起床,打
水扫地伺候好师傅就去摇树。
开始,累得腰酸腿疼,太阳出来,刚刚摇完。
到第十天,离日出还有一个时辰,岳飞就摇完了,腰不酸,气不喘。
正好“搬
不动”也来到了,他抚着岳飞的头说:“鹏举呀,俗话说,功夫,功夫,全
在工夫。
没有工夫,哪有功夫!看来,你跟我一年,功夫学得差不多了,明
天可以回你母亲那里去了。
”岳飞很奇怪,说:“师傅,你还没教我武艺呢!”
“搬不动”摇摇头说:“武艺我不教,我只是教你一点武艺之外的功夫,有
了这点根基,你学什么都不难了。”
岳飞辞别了“搬不动”,回到家后又跟周同师傅学习箭法,后来果然练
就一身绝技。
宣和四年(1022),岳飞应募出征,母亲在他背上用衣针刺下“精忠报
国”四个大字。
10 年后,岳飞已经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了。
他在《满江红》
一词里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抒发了他不慕功名,不图利禄,以身报国,只争朝夕的精神。
相关参考
1、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4、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
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2、谨防专攻一书的人。——迪斯雷利·伊萨克3、知识虽宝贵,但更可贵的却在于运用。——佚名4、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
1、贾逵贾逵是东汉时著名学者,从小就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有一天,姐姐带着贾逵玩,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姐姐带着贾逵来到了学堂旁边,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听。回家后,小贾逵就用
1、贾逵贾逵是东汉时著名学者,从小就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有一天,姐姐带着贾逵玩,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姐姐带着贾逵来到了学堂旁边,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听。回家后,小贾逵就用
1、贾逵贾逵是东汉时著名学者,从小就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有一天,姐姐带着贾逵玩,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姐姐带着贾逵来到了学堂旁边,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听。回家后,小贾逵就用
1、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
1、科学所以叫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2、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3、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2、她应该增进知识。对安托瓦内特来说,的确到了认真读书的时候了。一天两小时不算太多,这会使她机灵些,让她在一天二十四个时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2、掌握无论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有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的笔记》3、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
三种学习境界一、第一层为苦学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