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为什么最后统一三国的是晋国
Posted 三国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为什么最后统一三国的是晋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既然题主希望了解正史,那么我们就不谈演义内容了。
从国力上说,吴蜀联盟想击败魏,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以看当时的人口户籍统计,即使是蜀国的全盛时期,也就是刘备已经攻下益州,同时关羽还没死的这段时间,蜀国的人口连魏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吴国大约是蜀国人口的三倍。
也就是说吴蜀联盟加起来,人口不足魏国一半。
不要看地图上蜀的面积似乎不算特别小,其实巴蜀三分之一是无法居住耕种的山岭。
何况当时,江南和巴蜀地区都不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广人稀是真实的写照。
黄巾之乱到赤壁之战,群雄都在中原作战,是他们打不下江南和巴蜀?不是,是因为没有攻占的价值。
人口少,耕地少,人口素质还不够,经济文化也差,各个方面吴蜀都是不如中原的。
说完经济和民力,再看人才。
人少,人才自然就少。
魏国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唯才是用。
何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正统话语权。
当时大多数忠于汉室的士,还是会优先投奔曹操的。
吴国还是依赖当地世家大族,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你看出了多少权臣。
蜀国更是地小民弱,除了刘备的老部下,新提拔的只能是益州当地人。
这些人还经常阳奉阴违,不服刘备及后继的诸葛的管理。
综上,说蜀国和吴国的实力能和魏国抗衡,本身就是不对的。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魏国会被取代。
首先诸曹诸夏侯当时都死了,当权的都是他们的后代了。
你看曹操曹丕曹睿都三代了,司马懿还活着。
这些缺少历练的年轻人,比起老谋深算,树大根深的司马家族,自然是不如的。
其次,政权问题最后还是要归根到权利问题上。
曹操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破坏了以前世家大族对当官的垄断地位。
后来曹丕放宽了限度,但是还是不够。
世家大族们不愿意放弃权利,而魏国政体是不适应时代潮流的。
最终司马家掌权,把权利和经济特权返还给世家大族。
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合作。
这种情况延续了几百年,直到后来东晋,还是世家大族王家谢家掌权,比如著名的谢安谢玄,还有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就是说的他们。
相关参考
在三国里面,我们会时长看到一个说法,就是和汉朝相关的,什么身份地位,以及起义的目的等等,其实大家都懂哈,哪有什么人真的要光复汉室,不都是为了自己打天下,所以,就算三国被三方中任意一位统一,最后汉朝也是
春秋战国时期自晋文公开始,晋国处于霸主地位,还经历晋襄公接霸、晋景公失霸、最后晋悼公复霸中原,最后被三家分晋。从大起到大落,但晋国称霸百年有余。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战后,
春秋战国时期自晋文公开始,晋国处于霸主地位,还经历晋襄公接霸、晋景公失霸、最后晋悼公复霸中原,最后被三家分晋。从大起到大落,但晋国称霸百年有余。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战后,
春秋战国时期自晋文公开始,晋国处于霸主地位,还经历晋襄公接霸、晋景公失霸、最后晋悼公复霸中原,最后被三家分晋。从大起到大落,但晋国称霸百年有余。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战后,
历史上雄姿英发、功勋卓著的周瑜,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成了器量狭窄、专与诸葛亮作对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窝囊人物?原因很复杂,既有文艺创作上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有政治倾向上拥刘贬吴的因素。 从文艺创作
历史上雄姿英发、功勋卓著的周瑜,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成了器量狭窄、专与诸葛亮作对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窝囊人物?原因很复杂,既有文艺创作上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有政治倾向上拥刘贬吴的因素。 从文艺创作
公元263年,三国中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开打了,这一战对于三国谜,特别是喜欢三国演义的网友们来说显然难以接受,因为这一战,\'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一起战死了(此战险让诸葛亮绝后,仅剩
公元263年,三国中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开打了,这一战对于三国谜,特别是喜欢三国演义的网友们来说显然难以接受,因为这一战,\'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一起战死了(此战险让诸葛亮绝后,仅剩
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让三国局势初显苗头,也让曹魏成了三国中最强的存在。我们都知道荆州是南方最重要的城市,那在北方最重要的城市又是哪里呢?当年曹操击败袁绍,也正是利用了地理上的优势,毕竟当时袁绍兵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