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Posted 平原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下辖5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1个县、7个县级市辖区、1个县级移民开发区、94个乡、93 个镇、40个街道办事处。
省会是银川市。
一、地理位置
宁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
南北相距约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东西相距约250公里(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宁夏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总面积为6.64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
在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划分上,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据2004 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平均海拔为1090~2000 米。
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为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
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 个市县,境内流程397 公里。
二、地理概貌
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块、阿拉善台块与祁连山褶皱之间。
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
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
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南部的六盘山自南端往北延,与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等断续相连,把黄土高原分隔为二。
东侧和南面为陕北黄土高原与丘陵,西侧和南侧为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
中部山地、山间与平原交错。
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青龙山等扶持山间平原,错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显的东西分异。
黄河出青铜峡后,塑造了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
平原西侧,贺兰山拔地而起,直指苍穹。
东侧鄂尔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余米,前缘为一陡坎,是宁夏向东突出的灵盐台地。
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带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
全区从南向北表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
根据自然特点和传统习惯,一般把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等市县的引黄灌溉区称为宁夏北部;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两县和灵武、中卫的山区以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北部称为宁夏中部;把固原市的固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5县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南部山区称为宁夏南部。
三、地理特点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
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据200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
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
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
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
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
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
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
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
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
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
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
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
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
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二)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
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
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
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
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
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
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
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
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
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
平原面积较广。
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
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
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
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
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三)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
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
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
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
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
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
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
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四)风沙侵袭的灵盐台地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
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
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
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
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
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
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
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宁夏气候条件
宁夏地居中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位于中国季风的西缘,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正当冷空气南下之要冲,夏冬处在东南季风西行末梢,形成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52~68),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南凉北暖、南湿北干和气象灾害较多等优点。
以麻黄山北缘—青龙罗山南麓—李旺—关桥—干盐池一线为界,气候资源南北差异明显。
该线以北的宁夏中、北部地区,光能丰富,热量适中,降水稀少,为温带干旱区,无灌溉便无农业。
主要气候资源指标为:年太阳辐射总量5711~6096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8~9℃,〉0℃积温3700℃左右,>6℃积温3500℃左右,>10℃积温为3200~3300℃,平均无霜期150~195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年干燥度〉3。
该线以南的宁夏南部地区,降水稍多,热量不足,为温带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主要气候资源指标为:年太阳辐射总量一般为4932~5661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00~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7~7℃,>0℃积温2550~3100℃,>5℃积温2540~2900℃,>10℃积温1900~2400℃,平均无霜期127~155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00~677毫米,年干燥度1~3。
宁夏深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7月最热,平均气温24℃;1月最冷,平均气温-9℃。
年平均气候为5-10℃ ,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为300mm—677mm。
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黄河水的滋润,宁夏平原地区虽然大气干燥,大地却并不干旱。
宁夏旅游旺季是4-10月,淡季到宁夏旅游也别有情趣。
一、年平均气温
1. 宁夏年平均5~9℃之间,呈北高南低分布。
固原市在7℃以下,贺兰山和六盘山最低,分别为-0.8~1.0℃。
同心以北至宁夏平原,年均气温在8~9.4℃之间,中宁、大武口分别为9.2℃和9.4℃,是年均气温最高的地方。
2.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是多数作物生长活跃的时期,同心以北地区出现在4月中旬末到4月下旬初;固原市出现在5月上中旬,南北相差约25天左右。
10℃的终日,同心以北地区在10月上旬;固原市在9月中、下旬,南北相差20天左右10℃是作物生长旺盛期,中北部平原地区持续天数在170天左右,积温为3100~3500℃;固原市持续天数在120~150天,积温1900~2600℃;贺兰山、六盘山,持续天数在40天以下,积温400~500℃。
3. 日平均气温,0℃初日,是土壤开始化冻,牧草萌动,春麦下种的时期。
宁夏全区是由中部最先开始出现的,以同心、中宁为最早,在3月8~10日;银川以北和盐池、中卫一带略迟,为3月11~14日;固原市和麻黄山等较晚,迟至3月18~25日;贺兰山、六盘山最迟,为4月暮途穷8日和4月23日。
日平均气温,0℃终日,和初日相反,由南向北推迟。
固原市和麻黄山等地较早,在11月4日~9日,宁夏平原地区较迟,大部分在11月中旬,其中,中卫、吴忠等地最晚,在11月18~20日。
如以日平均气温》0℃为农耕期,宁夏中、北部平原持续天数较长,大部分地区在250天左右,青铜峡、吴忠、中宁最长为257天。
固原市持续天数较短,在230天左右。
贺兰山、六盘山最短,仅有165天和184天。
二、年降水量
宁夏降水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83.4~677毫米,由南向北递减,六盘山地区600毫米以上,黄土丘陵区300~600毫米,同心、盐池一带200~300毫米,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200毫米左右。
六盘山和贺兰山年降水分别为766毫米和430毫米,是宁夏南、北多雨中心。
年降水总量中,夏季占51%~65%,冬季占1%~2%,秋季占20%~28%。
各地水曲线都呈单峰型,进入6月,降水量迅速增大,9月以后,降水量急剧减少。
降水量最大值一般出现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一期间的降水量,中、北部地区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南部地区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月平均降水量最小值一般出现于12月,占年降水量的比重各地都在0.5%以下。
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年降水量是少雨年降水量的2~6倍。
降水变差系数0.20~0.46,由南向北增大,降水越少的地区降水越不稳定。
.
三、年蒸发量
蒸发量的分布。
宁夏各地年蒸发量在1214.3毫米至2803.4毫米之间。
韦州站年蒸发量最大,为2803.4毫米。
西吉、泾源、隆德等地年蒸发量较小,平均小于1481毫米。
其分布趋势大致为韦州以南各站自北向南年蒸发量逐渐减少;韦州以北各站分布情况为:以韦州为高中心向北逐渐减少,至石嘴山市又呈增大趋势。
宁夏人口
2004 年全区出生人口9.05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97‰,比上年上升0.29 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80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11.18‰,全年净增人口6.53 万人。
年末总人口587.71 万人,其中回族206.49万人、汉族377.42 万人。
宁夏宗教信仰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在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清真寺3000 多座,有阿訇约4000 名。
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奉行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
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穆斯林还在自治区、各地区、市县建立了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伊斯兰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
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阿拉伯语专修学校,帮助穆斯林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
除伊斯兰教外,宁夏还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
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1、民族数量
宁夏共有民族35个,其中回、汉民族之外的散居少数民族有317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56%。
2、宗教种数
宁夏共有5种宗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3、主要宗教的规模
伊斯兰教:180余万教徒,阿訇4600余人,满拉6900余人;
佛教:居士13万人,出家僧人120人,尼姑70人;
道教:道士、道姑30多人;
天主教:教徒万人,牧师4人。
4、宗教活动场所
清真寺:3500多座,拱北、道堂20余座;
佛寺:265座;
道观:10座;
天主教堂:22座(含聚会点)。
宁夏回族风俗习惯
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回族男女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
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
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
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
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
回族一般不抽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
喜庆节日,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
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族小吃热情款待。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
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
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
回族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
葬礼包括清洗尸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过去,回族受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不提倡歌舞,但回族群众喜爱唱一种叫“花儿”的民歌,回族妇女爱弹一种用竹子制成的“口弦”。
至今,民间还活跃着不少“花儿”歌手和擅长弹“口弦”的回族妇女。
宁夏资源优势
宁夏土地和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和能源优势突出。
全区有耕地128.8 万公顷。
其中水浇地33.3 万多公顷。
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 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 万公顷、荒水面积5.6 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
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50 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5 位。
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
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已探明的同心县喊叫水乡贺家口子大型矿床,石膏储量20 亿吨,国内罕见。
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 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 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
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 种。
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曾达100 万吨。
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00 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宁夏历史沿革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宁夏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物表明,早在3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境内修筑了闻名世界的秦长城,还兴修了著名的秦渠,开创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
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
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
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
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
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9年成立宁夏省。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 年撤销宁夏省,将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省。
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宋代以前的宁夏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中卫长流水和固原地区诸多太古先民活动遗址的发掘发现,表明,早在2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三代”以前境内为北狄、西戎各游牧部落居牧区,先后被称之为荤粥、鬼方、狁、匈奴和胡等名。
至战国间,宁夏地区开始归隶中原政权管辖。
春秋战国时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
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九原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
西汉时期,汉武帝曾两次巡视宁夏,移民70万,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水利,设定郡。
十六国间,为匈奴铁佛部首领郝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进入南北朝时期,宁夏社会日渐稳定,经济开始恢复。
北魏,北周时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放,当时就已称这片塞上灌区为“塞北江南”了。
唐朝安禄山乱后,公元756年,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
当时,宁夏平原已相当富庶。
宋代,党项族正是凭借这块塞上得天独厚的绿洲作为根据地,才能在西北 建立一个史称“西夏”的万里之国。
西夏王朝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1227年,元灭西夏后,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
近、现代的宁夏
民国初年宁夏改为朔方道,此时大部分时期在马福祥、马鸿逵家族回族军阀的统治下。
1929年成立宁夏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
1958年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
相关参考
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是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是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宁夏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集团下辖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宁夏华夏特钢有限公司、宁夏
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是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是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宁夏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集团下辖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宁夏华夏特钢有限公司、宁夏
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是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是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宁夏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集团下辖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宁夏华夏特钢有限公司、宁夏
传统文化 定姓 定氏家谱 定姓起源 定姓名人 定姓的来源 定姓简介
定[定,读音作dìng(ㄉㄧㄥˋ)]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伊斯兰教徒谱系,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一书中记载:回族中的定氏,是“以伊斯兰教徒的谱系为基础而改
传统文化 定姓 定氏家谱 定姓起源 定姓名人 定姓的来源 定姓简介
定[定,读音作dìng(ㄉㄧㄥˋ)]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伊斯兰教徒谱系,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一书中记载:回族中的定氏,是“以伊斯兰教徒的谱系为基础而改
传统文化 拉姓 拉氏家谱 拉姓起源 拉姓名人 拉姓的来源 拉姓简介
回族的取姓方式有其本民族的特点,有以伊斯兰教先贤名中某一字立姓的,也有以祖辈原名中某一字立姓的;有皇帝赐姓的,也有主动改用汉姓的;有以回回族名立姓的,也有以居住地名取姓的,还有不少被迫改姓的。 (一
传统文化 拉姓 拉氏家谱 拉姓起源 拉姓名人 拉姓的来源 拉姓简介
回族的取姓方式有其本民族的特点,有以伊斯兰教先贤名中某一字立姓的,也有以祖辈原名中某一字立姓的;有皇帝赐姓的,也有主动改用汉姓的;有以回回族名立姓的,也有以居住地名取姓的,还有不少被迫改姓的。 (一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在东经92。13`~108。42`,北纬32。12`~42。57`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它象一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在东经92。13`~108。42`,北纬32。12`~42。57`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它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