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回顾

Posted 时期

篇首语:常识是事物可能性的尺度,由预见和经验组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回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开国皇帝 备注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阳城 河南登封 禹 亡于商

商朝 约前1675-前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亡于周

周 西周 约前1046-前771年 镐 陕西西安 周武王 (亡于犬戎)东迁

东周 前770-前256年 雒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 亡于秦

春秋 前770-前476年

查看春秋>>

战国 前475-前221年

查看战国>>

秦朝 前221-前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赵政 亡于汉朝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帝刘邦

新朝 9-23年 王莽

东汉 25-220年 雒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亡于魏

三国 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亡于晋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亡于魏

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亡于晋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亡于赵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亡于刘宋

十六国 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亡于齐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亡于梁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亡于陈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亡于隋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分裂成东西魏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亡于齐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亡于周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亡于周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亡于隋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 隋文帝杨坚 亡于唐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亡于后梁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京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 亡于后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亡于后晋

后晋 936-947 汴京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亡于契丹

后汉 947-951 汴京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亡于后周

后周 951-960 汴京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亡于宋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亡于金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赵构 亡于元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国耶律阿保机 亡于金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亡于蒙古

金国 1115-1234 会宁 黑龙江阿城 金太祖完颜旻 亡于蒙古

元朝 1271-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亡于明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前期定都南京,朱棣迁往北京)亡于清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极 (皇太极迁盛京 辽宁沈阳、顺治迁往北京)亡于民国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首都北京,国花牡丹。

中国历史自中国商朝算起约有3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4000年,自黄帝时代算起则约有4700年。

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发明时起算,在那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历史中传说伏羲做八卦,黄帝时代仓颉造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从政治和社会形态区分中国历史,据考古资料显示,约在早于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时代,中原地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同时,原始社会平等被打破。

而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商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至东周逐渐解构,秦朝统一各国政治和许多民间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并建立中央集权政治。

自汉朝起则以文官主治国家直至清朝。

清末以降,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政治思潮流传,先是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三四十年后民国政府因内战失败而退守台湾。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前时代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高等灵长类中华曙猿在450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江南一带。

考古证据显示224万年至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

这些都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以直立猿人为主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接著进入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山顶洞人为代表,距今约在20至10馀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裴李岗文化,这一时期属於母系氏族社会,社会尚无明显分层。

紧接著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性质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逐渐加深,同时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而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出现在4900年至4100年前间,目前考古工作已经在长江、黄河流域发现了数个属於这一时期的城址群,如中原城址群、江汉城址群、海岱城址群等。

这或许表明在龙山时代,社会的组织形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根据现在的考古学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呈现多元并立的情形:约7000年到5000年前在河南省、河北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和山西省南部出现的仰韶文化便具备使用红陶、彩陶以及食用粟和畜养家畜的特质。

而大约在同一时间,尚有在浙江省东边出现的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北边出现的良渚文化、山东省的大汶口文化。

而之后发现的如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则为青铜器时代的代表。

传说时代

主条目:三皇五帝

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早期的历史,口口相传。

神话中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说法。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数千年杰出首领的代表,具体而言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以及女娲、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自三皇至五帝,历年无确数,最少当不下数千年。

据现今整理出来的传说,黄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个分支的首领,强大之后在阪泉之战中击败炎帝,成为新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又与东南方的蚩尤部落发生冲突,在涿鹿之战中彻底击败对手,树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玄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

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

然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但据《史记》及香港中学课本所述,启是被推举为领袖)建立了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夏朝持续了400多年,在最后一个夏朝君主——桀末期,东方诸侯国商首领成汤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商朝。

先秦时期

三代:夏商周

主条目:夏朝、商朝、周朝和西周

最早的世袭朝代夏朝约在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由於这段历史目前没有发现文字性文物做印证,所以只能靠后世的记录和出土文物互相对照考证,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

根据文字记载,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

不过之后的商朝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历史时期,存在于前16世纪到约前1046年。

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汤推翻。

而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

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封建王朝的规模。

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

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

与此同时,黄河上游的另一个部落周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

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

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

周王朝依然是封建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

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

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

自唐尧、虞舜至周朝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

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春秋战国

主条目:周朝、东周、春秋时期和战国

前770年,由于遭到北方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雒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

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诸侯国和附属国),史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即齐、宋、晋、楚、秦(又有一说是齐、晋、楚、吴、越),合称春秋五霸。

到了前546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结束,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

前403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

再加上被田氏夺去了政权的齐国,和秦、楚及燕,并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正式开始。

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战国开始划为封建社会,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湾学者却又将之划为封建社会的崩溃。

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221年消灭六国最后的齐国,完成统一,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

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

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道家(自然)、儒家(伦理)、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兼爱非攻)、杂家(合各家所长)、农家(君民同耕)、小说家(道听途说)等。

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他著有楚辞、离骚等文学作品。

孔子编成了诗经。

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吴起等等。

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

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同时此时中国的冶金也十分发达,能制造精良的铁器,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

这一时期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

西周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季节;春秋时期确定了二十八宿;后期则产生了古四分历。

秦汉时期

主条目:秦朝、汉朝、西汉、新朝和东汉

前221年,秦并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家,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

由于秦王赵政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直至千世万世。

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权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

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

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其意见,下令焚书坑儒,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於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与赵高合谋杀害太子扶苏即位。

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

此后,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

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楚汉之争至此结束。

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

由於汉高祖目睹秦朝因严刑峻法、赋役繁重而速亡。

所以即位后轻徭薄赋,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

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

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提议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北伐,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

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西汉发展到了一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

9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

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

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而他就是汉光武帝。

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此时出现了天文学家张衡。

汉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训,显得相当开明,当时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主条目:魏晋南北朝、三国、晋朝、十六国和南北朝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长期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把汉献帝迎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操逝世,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同时尚有刘氏的蜀汉定都成都和孙氏的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263年,魏权臣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

290年晋武帝死后不到一年,十六年的朝廷权力斗争开始,史称“八王之乱”。

与此同时,中原周边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羯)与各地流民起来反晋,史称五胡乱华。

这些游牧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从304年到409年,北部中国陆陆续续有多个国家建立,包括了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史称十六国。

自东汉后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北方的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南方,造成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晋朝南迁,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此前为西晋,南迁后为东晋。

最后,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建立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形成了南北朝的对立。

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时期,西方的佛教大师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许多佛经被翻译成汉文。

隋唐五代时期

主条目:隋朝、唐朝和五代十国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并于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中国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后再度实现了统一。

不过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只经历了37年。

618年,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文明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

高宗李治之妻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承认的女皇帝,改国号周,并定佛教为国教,广修佛寺,大兴土木。

隋唐时期开创的科举制是当时比较科学与公平的人材选拔制度。

唐王朝与许多邻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手工艺品。

日本则不断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到中国。

唐朝的文化也处于鼎盛,特别是诗文得到较大的发展,还编撰了许多纪传体史书。

唐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例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韩愈、柳宗元。

唐代的佛教是最兴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天竺取经,回国后译成1335卷的经文,并于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经。

唐朝前期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佛教外,道教、摩尼教(Manicheism)、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达到顶峰,史称开元盛世。

然而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落。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

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唐朝中央政府也彻底失去了地方军阀的控制。

907年军阀朱温篡唐,建立后梁。

地方藩镇势力也纷纷自行割据,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宋元时期

主条目:辽朝、金朝、西夏、宋朝和元朝

经过了五十多年的纷争后,960年北宋建立后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但是燕云十六州在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手中(五代中的后晋太祖“儿皇帝”石敬瑭所献),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趁中原内乱占据。

北宋虽然曾出兵讨伐辽和西夏,但是均以失败告终,木已成舟,无可奈何,不得不向日益坐大的辽和西夏交纳岁币。

北宋晚期发生了分别以王安石、司马光为首的新旧党争,增加了社会的不安。

到了1125年松花江流域女真族,也就是后来的满族,建立的金国势力逐渐强大,1125年,金国灭辽。

金国随即开始进攻积弱的北宋,1127年(靖康元年)金国攻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因为钦宗其时的年号为靖康,史称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同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偏安江南。

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但两方都未有大的突破。

直到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金。

随即蒙古与南宋对抗,经历了空前绝后的大规模血腥战争(如襄樊之战、钓鱼城之战)。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军于1279年与南宋进行了崖山海战,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陆秀夫背着以身殉国惨烈地跳海而死。

崖山海战以元朝的胜利告终,南宋随之灭亡。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印刷术和火药。

当时中国经济发达,中国海上贸易十分兴盛,福建泉州一带成为繁华的港口,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财政收入超过一亿两白银,首都开封和杭州人口达到100万和120万人口,相对当时佛罗伦萨和巴黎十几万人口来讲确实是十分繁华,各国商人云集,文化也极盛,出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提倡三从四德。

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宋词,有苏轼等词文优秀的词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社会文化发达,出现了白蛇传、梁祝等浪漫爱情传说。

元朝建立后,一方面吸收了许多中原、汉族文化,以中原的统治机构和方式来统治人民,并大力宣扬朱熹一派的理论(即程朱理学),使得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朝代)的官方思想,另一方面却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统治区以及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的人口;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族人。

这种民族制度导致汉族的不满,许多汉族人将元朝视为外来政权,并发动多次反抗。

元朝政府除了传统的农业外,也比较重视商业。

元朝首都大都十分繁华,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云集。

在文化上,则出现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涌现出诸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著名作曲家。

明清时期

主条目:明朝、南明、清朝和中国近代史

1368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推翻元朝并建立了明朝。

明朝前期建都南京,同时以开封为北京。

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夺位后,于1421年迁都北京,明朝进入全盛时期。

1405年曾帮助明成祖篡位的太监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经到达印度洋、东南亚及非洲等地。

明朝文化上则出现了王阳明、李贽等思想家,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等长篇小说。

1449年,明英宗于北伐瓦剌时战败被俘,50万明军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

但是,明朝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崛起,又出现了“弘治盛世”,明朝是以个非常开放的朝代,明朝火器世界一流,曾一度超过欧洲。

明中期张居正变法强大了明朝,明神宗时候,明朝的经济发展到了顶峰。

1627年,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

1644年,起义首领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思宗自缢,清军入关。

南方大臣先后拥护福王朱由崧(弘光)、唐王朱聿键(隆武)、桂王朱由榔(永历)为帝,史称南明,最终因实力不足及政治内斗为清朝所灭。

明朝晚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开始兴盛起来,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不久,驱逐李自成,进入北京,建立了清朝,当时明朝旧臣郑成功南撤到台湾岛,并驱逐了那里的荷兰殖民者,后来被清朝军队攻下。

清朝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还攻打并占领许多地区,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湾。

康熙年间,清廷还与沙俄在黑龙江地区发生战争,最终于1689年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历史上落后了。

清末的内忧外患

到了19世纪初,清朝已经走向衰落,在嘉庆年间先后爆发白莲教、天理教的大规模起义。

与此同时海上强国英国、荷兰与葡萄牙等纷纷开始强制与中国进行贸易。

1787年,英国商人开始向华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的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巨额逆差。

清廷于1815年颁布搜查洋船鸦片章程,然而英商无视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鸦片,道光皇帝于1838年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

1839年6月,将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英国政府因此于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英军进入长江,切断江南对北京的物资供应,于是清廷求和,《南京条约》签署,除在东南沿海开放上海等5个通商口岸之外,还割让香港岛,中国的主权受到破坏。

一般中国大陆史学界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反抗清朝的斗争再度兴起。

1851年至1864年间,受到基督教影响的秀才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发动金田起义并创建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曾经一度占领南方部分省份,并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政权。

同一时期其它的运动还有天地会、捻军、上海小刀会起义、甘肃回民起义等。

这些反抗清朝的斗争直到1860年代中期才基本平息下来。

19世纪后期,英、法、俄、日等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入北京,掠夺并烧毁皇家园林圆明园,随后与清廷签定《北京条约》,新开放长江沿岸和北方沿海的通商口岸。

俄国则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东北和西北1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并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为了增强国力并巩固国防,清朝自1860年代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国力有所恢复,并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1877年清军收复新疆,1881年通过《伊犁条约》清军收复被沙俄占据多年的伊犁。

中法战争后清朝还建立了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98年,光绪帝在亲政后同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从6月11日到9月21日的被称为百日维新的103天中进行了多项改革,但最终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失败落幕。

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并在慈禧太后默许下开始围攻外国驻北京使馆。

于是,各国以解救驻京使馆人员的名义侵入中国,史称八国联军。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各国签定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同时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由各国派兵驻扎,开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国人不得入内等。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

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只有一个:对照组的划分。历史性队列研究对于对照组需要先回顾样本人群有无暴露于某种因素,划分的依据是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而不是是否发病(对照组也可发病),而病例组的对照

传统文化 船山研究的历史回顾

船山研究的历史回顾  清末湘人以船山仁与礼能纲维万世,大肆宣传船山、出版船山著作并上请清王朝,使船山入祀于孔庙,并成为明末三大儒。民国的船山被赋予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反对专制主义的武器。同时,

传统文化 船山研究的历史回顾

船山研究的历史回顾  清末湘人以船山仁与礼能纲维万世,大肆宣传船山、出版船山著作并上请清王朝,使船山入祀于孔庙,并成为明末三大儒。民国的船山被赋予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反对专制主义的武器。同时,

传统文化 船山研究的历史回顾

船山研究的历史回顾  清末湘人以船山仁与礼能纲维万世,大肆宣传船山、出版船山著作并上请清王朝,使船山入祀于孔庙,并成为明末三大儒。民国的船山被赋予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反对专制主义的武器。同时,

文史百科 自我回顾与前景展望作文1000字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昨天,永远属于过去,过去不管成功或失败,永远属于死神;昨天,如一颗陨落的流星划

文史百科 自我回顾与前景展望作文1000字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昨天,永远属于过去,过去不管成功或失败,永远属于死神;昨天,如一颗陨落的流星划

文史百科 自我回顾与前景展望作文1000字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昨天,永远属于过去,过去不管成功或失败,永远属于死神;昨天,如一颗陨落的流星划

文史百科 回顾党的历史,向先贤致敬

2013年10月23日上午,2013级研究生党员及部分学生骨干在党支部组织下参观了伪满皇宫博物院。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一是让新成立的党支部各成员相互认识,加强交流,融入集体;二是了解长春,在回顾历史、缅

传统文化 百年张说研究回顾与展望

百年张说研究回顾与展望  本文依据20世纪以来对张说研究的文献,从文学史意义、生平与仕历交游、思想、诗歌、文章与传奇等几个方面对张说的百年研究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  [关键词]百年;张说;研究;述评 

传统文化 百年张说研究回顾与展望

百年张说研究回顾与展望  本文依据20世纪以来对张说研究的文献,从文学史意义、生平与仕历交游、思想、诗歌、文章与传奇等几个方面对张说的百年研究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  [关键词]百年;张说;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