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赤水的历史沿革

Posted 土城

篇首语: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赤水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赤水地处黔北,紧连川南,为黔川重要古镇,是贵州开发较早地区。

历史受巴蜀文化影响。

远在新石器时期,赤水河中下游已有人类活动,已发现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原始人类用火痕迹及至今仍无人释读的岩刻符号。

唐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在西南地区设置大量羁糜州,在今赤水地域内设置有淅州、蔺州、能州等。

到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赤水正式用行政建置,时属滋州仁怀县,县城在今复兴镇。

宣和三年(1121年),撤滋州,降仁怀县为堡,改隶泸州合江县。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仁怀堡改属播州宣慰司管理。

元代,播州宣慰司长官杨邦宪降元,并仁怀堡、武都城(今习水土城)为仁怀、古磁等处(等处为元代行政建制名称之一,派巡检驻原仁怀堡管辖。

元末,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夏朝”,改仁怀、古磁等处为怀阳县。

明朝初年,朱元璋灭夏,怀阳县废,其属归还播州宣慰使司管辖。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王朝在全国编造赋役黄册、整顿设置里甲,今赤水地区属播州五十四里之仁怀里、龙门里(亦称下赤水里)和上赤水里部分,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实行“改土归流”,以仁怀里、龙门里、上赤水里、丁山里、小溪里等设仁怀县,隶四川行省之遵义军民府。

因原仁怀县治所早年荒废,首任知县曹一科拟将新县城设于赤水河中游的土城,但因当地豪姓作梗,只得建成于赤水下游的留元坝(亦称犁辕坝,即今赤水市治所所在地),隔河与泸州合江县相邻。

清朝仍袭明朝建置,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隶贵州。

雍正九年(1728年),知县杜诠以县城居仁怀县边界,“河以南天尺土”,“不便于官,不便于民”,请准移治所于仁怀县南的李博里,仁怀县城由留元坝迁生界,原县城改由遵义府通判驻守管理。

乾隆三年(1738年),经吏部议奏,拨仁怀县之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归旧城通判管领,亦称遵义分府。

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贵州总督张广泗请准疏通赤水河,以便于铅铜入京和川盐入黔,次年竣工。

从此赤水河成为川盐入黔重要通道,各地商贾营集赤水,大量流民涌入烧炭、种靛,以盐运、竹木为主的经济迅速发展。

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遵义分府为遵义厅,亦称仁怀厅。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遵义厅为仁怀直隶厅,归贵州粮储道管理。

盐运的发展,吸引了四乡农民加入盐运工人行列,形成了赤水地区的最早无产者,他们深受船主剥削压迫,生活十分困难,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嘉庆十七年(1812年),盐运工人自发组织起来,要求提高运输价格,给船主以沉重打击,清朝统治者以扰乱盐运秩序为由,诬蔑船工为无赖之徒闹事,将盐运工人的组织者抓捕入狱,将赤水地区第一次工人自发运动镇压下去,但以后的船主对工人工资也稍作提高。

清咸同贵州大起义时期,赤水虽地处起义中心较远,但仍有小股起义发生,均由人少力薄被镇压下去。

同治元年(1862年),石达开率领太平军先后两次入境而过,在旺隆、七里坎、复兴、盐井溪、牛鼻擂、孔滩桥、元厚、石牛冈、官渡等地与地主武装团练和清军激战。

同治二年至三年,号军数次进入赤水地区,先后在猿猴、小金驿、大金沙、崇盘、旺隆、石堡等地与清军团练展开激战。

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总督丁宝桢请准对川盐入黔四大口岸的航道进行整治,到光绪六年,赤水河茅台至合江段30多次险滩得以整治,上下船只载重量普遍增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随着贵州粮储道裁撤,又因仁怀直隶厅与仁怀县同名,改仁怀直隶厅为赤水厅,隶遵义府管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驻防厅城的新军返筑,赤水厅官员宣布下野,地方士绅筹建起大汉赤水军政府。

次年,军政府权力再度交原赤水厅同知掌管,激起境内同志会的强烈反对,以姚成武为首的同志会聚众千余人开赴赤水厅城,要求满清官员交出政权,后因大军压境而失败,姚成武等人被杀害。

1914年,撤销赤水厅,建立赤水县。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驻防赤水的和继圣团奉令到桐梓加入护国军北出綦江,城内防守空虚,仅省县保卫团担负防务。

当北洋军先头部队抵达鲢鱼溪,赤水保卫团立即前往抗击,击溃北洋军进攻,迫使退回先市一带。

同时,组织粮饷支援蔡锷将军领导的护国联军,为护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24年,周西城率黔军第三师由四川进驻赤水,并以赤水作为扩张势力的基地,先后在赤水创办崇武军官学校、兵工厂、造币厂、福国工厂、电灯厂等,为桐梓系军阀集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925年,周西城由赤水赴贵阳任贵州省省长。

1929年,以共产党员梁业广为首的一批共产党员来到赤水活动,通过开办平民夜课学校,在广大青年和兵工厂工人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起贵州省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赤合特别支部,梁业广任书记。

中共赤合特支成立后,在赤水地区先后领导了兵工厂工人罢工、反对修建教堂、抵制日货、农民“吃大户”和破产分粮等影响较大活动,在广大劳苦大众中得到支持与爱护。

1934年秋,赤水特支遭到破坏,大部分党员被捕,少数转移外地。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赤水,揭开“四渡赤水”战役和序幕,在境内与数倍于己的川黔军进行浴血奋战,分别从土城、元厚等地第一次渡过赤水河,甩开敌人,进入川南,迎得了战役主动权。

此后,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又在赤合边界的石顶山发动起义,建立起川滇区边工农红军游击队,以侧应中央红军的行动,起义在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后,被镇压下去。

抗日战争爆发后,成立起抗敌后援会赤水分会,全县人民投入支援抗战洪流中,一大批血性男儿参军抗日,将热血洒在抗日战场。

1938年,中共赤水特支成立,通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41年,中共赤水特支遭破坏,特支书记被敌人杀害,支部成员转移外地。

1947年,中共川南工委迁元厚陛诏。

1948年因敌特破坏转移到四川荣县。

1949年,县内各级党组织发展到600余人,建立起两个区临委,7个支部。

同年5月建立起临工委。

1949年12月1日,赤水解放,建立起县人民委员会和治安总队。

1950年2月,赤水县人民政府成立,正式接管原赤水县政府权力。

随即在中共赤水县委领导下,开展了征粮运动、剿匪及禁烟运动。

匪风平定后,进行了减租退押,废除农民债务,开展查田评户,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全县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15万多亩,基本满足了贫农、雇农对土地的要求。

1952年到1953年开展水上民主改革运动,清除了航运业中的反动封建势力,建立工人当家作主的新秩序。

1955年开始私营工商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90年12月,撤销赤水县建设赤水市。

1991年7月,对县以下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调原六区一镇36个乡(镇),新建9镇5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

1997年6月,因撤遵义地区设遵义市,赤水市改为省直辖,后贵州省人民政府委托遵义市代管。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川赤水乡历史

赤水地处黔北,紧连川南,为黔川重要古镇,是贵州开发较早地区。历史悠久,受巴蜀文化影响较深。远在新石器时期,赤水河中下游已有人类活动,已发现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原始人类用火痕迹及至今仍无人释读的岩刻符

文史百科 川赤水乡历史

赤水地处黔北,紧连川南,为黔川重要古镇,是贵州开发较早地区。历史悠久,受巴蜀文化影响较深。远在新石器时期,赤水河中下游已有人类活动,已发现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原始人类用火痕迹及至今仍无人释读的岩刻符

文史百科 川赤水乡历史

赤水地处黔北,紧连川南,为黔川重要古镇,是贵州开发较早地区。历史悠久,受巴蜀文化影响较深。远在新石器时期,赤水河中下游已有人类活动,已发现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原始人类用火痕迹及至今仍无人释读的岩刻符

文史百科 四渡赤水的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

文史百科 四渡赤水的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

文史百科 四渡赤水的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

文史百科 四渡赤水在历史中的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

文史百科 四渡赤水在历史中的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

文史百科 四渡赤水在历史中的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