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朱熹的故事
Posted 朱熹
篇首语: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朱熹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朱熹和郑樵
朱熹到同安县赴任的时候,路过夹漈草堂,于是下马前去拜访郑樵。
郑樵有礼的将朱熹迎了进门,然后断出一碟姜和一碟盐招待。
朱熹的书童见了当时就不高兴了,但主人说话他就没有插嘴。
朱熹将自己前阵子写好的手稿拿出来,递给郑樵,并请求郑樵给予指正。
郑樵恭敬的接过手稿,将其放在桌上,然后点燃了一支香。
香烟袅袅,屋内顿时一阵芬芳。
恰巧这个时候,窗外吹进来一阵风,将桌上的手稿吹的一页页的翻了篇。
郑樵这个时候却像是春风醉人一样,站在原地动也不动。
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将手稿还给了朱熹。
郑樵与朱熹彻夜交谈,一共谈了三天三夜,朱熹收获良多。
临走之前,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赠给了郑樵。
朱熹和书童出了门,书童就 不满的对朱熹说:“那老头子看上去也不是什么贤人呢,对待相公也颇无礼了些。
不说拿出好酒好菜,但也不能只拿一碟姜和一碟盐对付呀!”
朱熹笑着说:“盐从海来,姜长于山中,有山有海,是尽了大礼了!”书童又接着说:“可是相公这么郑重的请求他,他却连手稿都不看一下。”
朱熹解释道:“风吹动手稿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看了,并且看完了。
再说他特意点燃香,已经是对我的大尊重了!并且之后他给我提了不少的好意见,让我收获良多。”
书童仍然有些不满,说:“可是您大老远来看他,客人出门他却不来送一送。
”朱熹笑着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间都很宝贵啊。”
正说着,草丛里飞出了一只五彩雄鸡,主仆两人不禁转头看去。
正看见郑樵还站在门前,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朱熹转头对书童说:“你看,他还在门口站着,送客不忘读书,真是个贤人啊。”
2、追索其诗
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
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
朱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
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
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
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
朱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
3、体察民情
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发生大水灾,朝廷派他前往视察灾情,他曾遍访于崇安各山谷之间。
由于灾情严重,粮食无收,地方官不认真救济,到次年青黄不接之时,就在崇安发生了饥民暴动。
这时,朱熹与知县诸葛廷瑞共同发起,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赈救饥民。
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这才平息了饥民的暴动。
由此,朱熹便想出了建立“社仓”的办法,并建议朝廷广为推行,作为解决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的口粮问题的机构。
他规定“社仓”的任务,是在青黄不接之时贷谷给农民,一般取息20%。
这就可以不向豪民高利贷粮,若发生小饥,息利可以减半,若发生大饥、则可免除利息。
当然设立社仓的最大好处可以防止农民暴动。
为此,朱熹于公元1171年在其家乡首创“五夫社仓”,作为试点,并上疏朝廷,建议按其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
由于此法对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不利,因而未能广为推行,只有极少地方,如福建建阳和浙江金华等地实行了这个措施。
4、幼时聪慧
他出生在当时的一个权贵家庭之中,他的祖辈世代为官,经过这么多代的积累,朱家也是算得上是当地的头等大户了。
朱熹生下来就是极不平凡,他出生的时候,他的右眼角就是有着七颗痣,让人觉得神奇的是,这七颗痣居然还排列城北斗卫星之状,为此朱熹看起来极不平凡。
他的父亲还专门请了当地最好的算命先生来为朱熹看一下这眼角的痣到底的是怎么回事,没想到算命先生却是告诉他,这些痔排列整齐,这个少年将来一定不凡。
后来果然也是如算命先生所料,他表现的极其的聪明,在几岁时就是能够通读儒家经典了。
关于他四岁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故事,那时候他的父亲带着年仅四岁的他在院子里面看星星,父亲用手指着天空教朱熹一颗颗的认这是什么星,那是什么星。
可是朱熹却是突然间问自己的父亲说天地的外面到底又是什么事物了,父亲不能回答,这一问也是让他的父亲很吃惊,觉得他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
5、丧父
在朱熹十四岁的那年,他的父亲就因为心中积压已久的郁闷在一场疾病之中去世了。
他的父亲在临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尚且年幼的朱熹了,于是他把他亲手托付给自己的好友刘子羽,刘子羽是朱熹父亲早年在朝廷之中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两人都支持抗金。
朱熹的义父一直以来都是对他很好,并没有因为他是养子而对他有半分见外的地方,还专门为朱熹母子又添置了几间新房子,还时刻教导朱熹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此期间他还拜自己父亲当年的三位好友为师。
相关参考
1、朱熹和郑樵朱熹到同安县赴任的时候,路过夹漈草堂,于是下马前去拜访郑樵。郑樵有礼的将朱熹迎了进门,然后断出一碟姜和一碟盐招待。朱熹的书童见了当时就不高兴了,但主人说话他就没有插嘴。朱熹将自己前阵子写
1、孩提问天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这个传说,说明朱熹自幼就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
1、孩提问天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这个传说,说明朱熹自幼就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
1、孩提问天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这个传说,说明朱熹自幼就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春日》正是出于朱熹之手。这首诗也集中体现了朱熹的哲学思想,不光如此,还体现出朱熹过人的文采,由此可见,朱熹还是个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春日》正是出于朱熹之手。这首诗也集中体现了朱熹的哲学思想,不光如此,还体现出朱熹过人的文采,由此可见,朱熹还是个
简单介绍: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及自然科学都有一定的贡献。朱熹文学著作: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
简单介绍: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及自然科学都有一定的贡献。朱熹文学著作: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
简单介绍: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及自然科学都有一定的贡献。朱熹文学著作: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