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理性真理和历史
Posted 信息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理性真理和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
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
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
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解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那么你说对了。
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
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
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
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
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虽然里面标榜这可能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但我对它的解析仍然是跟前面不咸不淡的逻辑差不多的。
我要把上面的思想实验做更彻底的简化——设:意识为信息处理器,外界为信息源。
我们必须设想周遭世界是一个海量的信息聚合体,这些信息有不同的格式,而我们的意识只能处理某些格式的信息,所以我们有了肉体这类传感器,把外界信息通过一些格式转换,传达到大脑、提供给意识处理。
这里的“传感器”不是物理意义上那么狭隘的,而是“信息格式的转换系统”,物理意义上的传感器是其中之一,将光、电、热等的物质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的形式。
我们的肉体是转换成生物电形式,然后提供给大脑进行再次转换,变成感觉形式的信息,我们就感知到了世界的内容。
外界无数个物质对象的参与,才使得一些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而被思维所处理。
我们在逻辑上可以提升效率,说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来完成这种信息输入,只要制造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存储有所有信息,并且具备转换信息格式的功能,又可传输至大脑提供给意识处理,那么效果是一样的。
当年第一台电脑如此庞大,部件如此之多,才完成快速的信息处理。
效率太低,人们后来用更精妙的器件组合来完成,使规格变成笔记本般大小,功能还更好更多了。
那个思想实验跟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将世界的结构浓缩,变成一个器件,但应用效果仍然一致甚至更好。
然后说“第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巨大的世界)与“精妙的家用电脑主机”分别应用在同一台显示屏(意识)上,要你从显示屏上看出主机的样子?
我个人确实尚未找到法子从显示屏上看出主机的样子来,假设两种不同的主机提供给显示屏的一切东西都一模一样的话。
但我想说:“一切都是真实的。”
就算我产生了幻听与幻觉,感知到了外界在当时并未确切存在的对象。
我的感觉仍是那么真实地响应在意识中,那种感觉是真实发生着的,我真实地感受着。
此即:我思故我在。
幻听幻觉时,我的感觉是真实的,我感觉到的内容是不“真实”的,但这两个“真实”不是同一意义上的。
后面那个【真实】是以“我能否依据该内容进行准确地判断”来区分的,而前一个【真实】却是以“意识中此刻呈现的是不是这个感觉材料”来区分的。
后面那一个【真实】现被认为是不可怀疑的,怀疑了也跟没怀疑一样的。
所以姑且考察第第一个“真实”的意义。
我们直观地看到,这个“真实”是针对“判断”发出的,判断准确则真实的概率大(我之所以说概率大而不是说就真实了,是基于前面【奶牛的位置】那个思想实验的讨论)。
这“判断”属于“逻辑推理活动”,判断的对象是“信息”,是在对信息进行一个分类——真实的与非真实的。
分类依据是【能否准确指引实践而得到成功】,但这个依据不完善,时常有纰漏,但暂时没新方案(原因在前面有说)。
分类后的一个积极意义就是,让思维的决断向下一个阶段进发,不再因可能性的未排除而犹豫着消耗时间。
即,我们求真实的目的,是在提高思维的决策效率。
揭示了这点,大可对“真实”不抱太高的崇敬,有不确定因素有时更添刺激哩。
相关参考
又作理事。事,指事相、事法;理,指真理、理性。于佛教中,事、理之相对意义有二;(一)凡夫依迷情所见之事相,称为事;圣者依智见所通达之真理,称为理。而此所谓之「真理」,则依各宗派之说而有不同,或指四谛之
又作理事。事,指事相、事法;理,指真理、理性。于佛教中,事、理之相对意义有二;(一)凡夫依迷情所见之事相,称为事;圣者依智见所通达之真理,称为理。而此所谓之「真理」,则依各宗派之说而有不同,或指四谛之
1、最遥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空隙;是我们都努力的说了话,然而却没有办法互相理解。2、诚愿21世纪,真理和正义成为人类社会最高的法则;人性和理性在全世界取得最后的胜利。3、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无论好坏,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首先是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首先是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首先是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
其实,在答这一问题时,理性主义多代表启蒙运动思想,人文主义多代表文艺复兴思想,若二者做比较,则可理解为启蒙运动思想比先前哲学进步之处.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如果你非要问具体,那就看下面:人文主义和人文精
其实,在答这一问题时,理性主义多代表启蒙运动思想,人文主义多代表文艺复兴思想,若二者做比较,则可理解为启蒙运动思想比先前哲学进步之处.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如果你非要问具体,那就看下面:人文主义和人文精
其实,在答这一问题时,理性主义多代表启蒙运动思想,人文主义多代表文艺复兴思想,若二者做比较,则可理解为启蒙运动思想比先前哲学进步之处.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如果你非要问具体,那就看下面:人文主义和人文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