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河南镇平蒙古族人的渊源

Posted 蒙古族

篇首语: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河南镇平蒙古族人的渊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艳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一、研究的缘起

在东方网、大洋网等多家网站笔者读到同样的一则消息:一本由成吉思汗17世后人编写的成吉思汗后裔族谱,日前在陕西蒲城县孙镇潘庄村被发现。

这本族谱厚约 8厘米,共有287页,全部由宣纸制成。

据史料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本姓孛耳只斤氏,其后裔为何姓王,又怎么落户蒲城的?从这本族谱中我们可知一二。

这本族谱在民国年间曾被修订,中间记录了21代数以千计的族人的姓名,上溯元末“朱元璋起自濠江泗,扫荡群雄……顺帝之四子帖木花儿由濮阳兵败新乡渡河留居晁陂”的“始祖以王为氏,历明及清”至民国六百余年的铁木真后裔的动荡变迁。

族谱的持有者王继灵对记者说,他的曾祖母张氏携祖父王凤成随部分家族成员是由河南省镇平县入陕于蒲城孙镇潘庄定居的。

据悉,河南镇平这支自称元朝后裔的王姓蒙古族分布极广,其后人散布至福建厦门、陕西蒲城及广东、浙江等地,陕西蒲城县孙镇潘庄的“王”族就已繁衍成30户一百二十多口人的大家族。

那么,镇平县的蒙古族是否是王室后裔呢?如果是,是哪一支王室后裔?是元顺帝的直系后裔还是其他王室贵族的后裔?

于是,作者以此则消息为线索,本着沥清事实的目的,查阅了大量前人的调查资料,并且亲自走访了这支蒙古族的发源地河南省镇平县,发现对晁陂王姓和砚台王姓蒙古族源流进行考证是探讨镇平县蒙古族源流的关键。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镇平县有14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为蒙古族和回族,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2.82%、1.94%。

镇平县蒙古族主要聚居于晁陂镇街南街北村和王岗乡砚台村,两地蒙古族人口共计14 676人,占全县蒙古族总人口的63.78%,其余散居县城各地的蒙古族也主要源于晁陂王姓和砚台王姓。

二、专家的推测与结论

自20 世纪80年代至今,对河南省蒙古族做过详细调查并写有论著的主要有中南民族大学的匡裕彻教授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任崇岳教授。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民间传说中镇平蒙古族源流的两个说法:晁陂镇传说的先祖元顺帝四子帖木花儿和王岗砚台乡传说的先祖司脱王,他们结合元史进行了几点合理的分析。

首先,镇平县蒙古族先祖可能不是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的第四个儿子帖木花儿,而是忽必烈第九子脱欢的第四子帖木儿不花,很有可能因为“妥欢”与“脱欢”谐音又同是第四子而致讹。

其次,民间传说中的帖木花儿和司脱王为一人,可能是历史上的淮王帖木儿不花。

司脱王被封为平南王,而帖木儿不花曾袭封镇南王,元代是没有平南王封号的,或误以为镇南王即平南王。

第三,族谱上有关帖木花儿的各类战事资料与帖木儿不花作战史实的地址和国破后的下落相符等等。

最后,匡教授认为,在《元史》中记录的二十多个帖木尔不花或铁木儿不花中,淮王帖木儿不花的事迹与传说中的司脱王、帖木花儿相似,从而推测:司脱王、帖木花儿即淮王帖木儿不花,有关司脱王和帖木花儿的传说应是帖木儿不花事迹的讹传和延伸。

按此推测,镇平县这两支蒙古族应该是同源同流。

三、笔者的看法与补充调查

(一)晁陂镇王姓蒙古族源流

晁陂镇位于镇平县城之西,为河南省蒙古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至2004年12月31日止,全镇共48 435人,其中蒙古族12 481人,占全镇人口的25.77%;以其街北村为例,街北一村共2 262人,其中蒙古族1 42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3.17%;街北二村共1 693人,其中蒙古族793人,占全村总人口46.84%。

1.晁陂镇王姓蒙古族族人的说法

王元常,男,81 岁,晁陂供销社退休职工,自称成吉思汗第19 世孙,元字派(辈)这位81 岁的蒙古族老人对笔者说:“我是元顺帝第19 代孙,元顺帝兵败出逃,他的第4 个儿子帖木花儿经过河南,留在了晁陂,然后隐姓埋名与汉族同风同俗。”

王建林,66岁,男,退休厂长,蒙古族,兆字辈。

他说:“我们晁陂蒙古族是元顺帝后裔,与王岗砚台的蒙族不是一支。

砚台的是司脱王(音译)的后代,也是保元朝的。

司脱王是元顺帝爷爷的第三个兄弟。

我们是君臣关系。

宗派四十字从第19 世元字辈起字是后来重新排的。”

作者在晁陂镇走访了街南村与街北村总计20 人,他们对其族源的看法虽然口径有细微之差,但却大体一致。

均认为自己是元顺帝的第四个儿子帖木花儿的后代,并且都表示出了对祖祭的地方———王氏祠堂的认同。

2.族谱和祠堂碑的记录

《镇平蒙族(王氏)族谱》修于1943年,系引墓碑所述。

墓碑是自元末明初王氏先祖来到晁陂镇隐姓埋名,后清康熙年间重新对外恢复族籍时所立,于咸丰六年(1856年)重刻。

族谱记录:“顺帝之四子帖木花儿由濮阳兵败新乡渡河留居晁陂为我元室支族南迁之始祖以王为氏维列在编泯亦隐自高异也历明及清五百余年。

”族谱记载与晁陂蒙古族族人的回答基本一致,认为其先祖为元皇室后裔元顺帝四子帖木花儿。

族谱还记载了后世子孙散居地址一览表,其后人除分布镇平县外,在河南省内传至内乡、新野、邓县等地,在河南省外传至甘肃城县、陕西蒲城、安徽霍邱、湖北郧阳及广东和浙江等地。

其中陕西一支证实了网上所提陕西蒲城王氏确为六世王辂之后。

祠堂碑一则记录了族源:“晁陂王姓蒙古族始祖帖木儿不花,系元世祖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之弟四子……几经辗转隐居晁陂……子孙繁衍昌盛,距今六百二十年。

”碑二抄录原族谱。

碑三书宗派四十字,与村民所背相同。

碑四为蒙古族发源简介等。

此四碑所立时间为1996年2月8日。

祠堂碑记与族谱中所记录除始祖名字不同外其余基本一致。

对于祠堂碑记载的始祖和族谱所记不同,笔者认为,晁陂王氏祠堂为1996年2月8日重建,匡教授的学术研究在1984年已有成果,想必是晁陂王氏后人采纳了匡教授的结论。

3.笔者的看法

结合前人的分析和史料,笔者认为晁陂镇王氏蒙古族的先祖可能是帖木尔不花,而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顺帝四子帖木花儿,认同匡裕彻教授对于帖木花儿实为帖木儿不花的推测。

笔者遍查《元史》都没有帖木花儿其人,元顺帝根本没有叫帖木花儿的第四子,史料记载元顺帝只有以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为首的三个儿子,帖木花儿可能是后来汉族的文人写作时不了解元姓而造成的误传,这也只是推测。

但是,对于镇平蒙古族源流问题,笔者认为,匡教授将镇平蒙古族的始祖统一为是淮王帖木尔不花值得商榷。

首先,镇平蒙古族不只晁陂一支,如前文所述,该县蒙古族是由两支组成,一支是晁陂王氏蒙古族,另一支是王岗砚台王氏蒙古族。

其次,镇平蒙古族族人均认为晁陂蒙古族与砚台蒙古族不是一支。

晁陂的王建林说:“我们与王岗砚台的蒙古族不是一支。

砚台的是司脱王(音译)的后代,晁陂和砚台的先祖是君臣关系。

”此外,这两支蒙古族分别有各自的族谱、宗派,详细记载了其先祖的来历,我们姑且不论族谱记录是否确凿,但是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证实晁陂和王岗砚台两支蒙古族同源异流。

所以,不能以淮王帖木儿不花一人来代传说中的司脱王和帖木花儿。

因此,我们要探寻镇平蒙古族的源流,只对帖木花儿很可能是帖木儿不花做分析和推测是不够的。

(二)王岗乡砚台村王氏蒙古族源流

砚台村分前砚台与后砚台,为王岗乡所属。

王岗乡位于县境西北部,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

至2004年12 月31日止,总人口22 838人,其中蒙古族2 195人,主要分布在砚台村。

砚台村除前砚台村村头几家张姓汉族外,其余均为蒙古族。

1.砚台村本地族人的看法

王学芳,50 岁,蒙古族,男,王岗乡文化站站长。

他说:“我们的祖先是司脱王,和晁陂元帝之后不一支。

我们的祖先到这里基本和汉族的祖先来这里是同时的。

我们有自己的宗派字辈,我们的先祖是从邓县的九重来到镇平砚台的。

”王令海,50岁,蒙古族,男,砚台阳安寺蒙族小学教师。

他这样告诉笔者:“听说,我们的先祖有三兄弟由邓县九重入镇平,一个在花栗树坟村(自然村),一个在前砚台村(营),一个在后砚台村(营)。

”砚台被访的十数族人均认为其先祖是司脱王。

2.砚台王氏祠堂和族谱世系的记载

砚台王氏祠堂立碑三块,碑一为裕后;碑二为思孝言录;碑三为本支原世。

碑一记载:“王公讳廷玉,明初人也,由邓入镇,卜宅于兹,生子讳本,本子五。

”碑为本五子之三王恕之后所立。

祠堂碑文上记载的祖先自王廷玉开始,王廷玉以上的祖先并未追溯。

族谱世系记载如下:“探马哈儿生子称海,称海生子谨只儿,谨只儿生长子伯颜、次子马扎儿台,马扎儿台生长子脱脱木儿、次子也先贴木儿,脱脱生长子哈剌章、次子三宝奴,哈剌章改名王成,王成长子诏、次子诰、三子谟”。

砚台王氏是三子王谟的长子王廷玉之后。

祠堂碑记和族谱的记录:砚台王氏的祖先是脱脱王的儿子哈剌章,他改名王成,生了三个儿子,长子王诏迁河北,次子诰迁陕西,三子谟生三子,次子廷元、三子廷贞皆留九重一带。

长子王廷玉从邓县九重里来到镇平繁衍世系。

问题在于:砚台王氏的先祖脱脱是元史上的哪一个脱脱?对于从王成以下的世系和子孙人名都统一一致。

然而,是否哈剌章改名王成?王岗乡砚台村蒙古族族人的说法是司脱王,而族谱和碑志所记录的先祖名叫脱脱王。

最后,如果证实砚台蒙古族自有流派,则与晁陂一支蒙古族同源而异流。

3.笔者的解释

首先,元史上不同时期主要有三个脱脱,第一个脱脱是康里氏脱脱;二是扎儿氏脱脱;三是蔑儿乞氏脱脱,他的叔父是伯颜。

排除距元亡最远的扎儿氏脱脱(1265 - 1308年),容易混淆的是年代较近的康里氏脱脱与蔑儿乞氏脱脱,但据元史记载康里脱脱于“泰定四年薨,年五十六”,泰定四年是1327年,可以推出康里脱脱生卒年份大概是(1272 - 1327年)。

所以以1368年元亡的史实来看,蔑儿乞氏脱脱(1314 - 1355年)的年代更为符合。

其次,他的儿子哈剌章在元国破的时候值年三十岁。

假设是哈剌章改名王成,是第一代,按照族谱记载,这一支蒙古族繁衍至今已有25代,若以25岁为一代计算,大概正是从1368年元末明初到现在约六百二十余年时间。

再者,从史实上看,蔑儿乞氏脱脱曾为元相,后来被贬鸩死云南,平反后其子哈剌章和三宝奴被召回朝,元末兵败,哈剌章和三宝奴出京北逃。

所以,传说中脱脱王的长子哈刺章在北逃过程中改名王成,隐居邓县九重是极有可能的。

第三,为何民间称其始祖为司脱王而不是脱脱王,使得匡教授未能从史料中查证到司脱王其人,这也可能是匡教授将晁陂和砚台两地的蒙古族始祖认定为淮王帖木儿不花的主要原因。

笔者试图从田野调查中解开司脱王之谜。

有幸的是,笔者详查河南省内乡县蒙古族源流时,在其脱王后裔世系表中发现了一则民歌:“封荆王加郑王,元代尊称讳脱王。

思脱王想脱王,元季贤相美名扬”,并且这则民歌在镇平县以及邓县的蒙古族中广为流传。

由此,笔者大胆推断:司脱王这个名字,极可能是民歌中“思脱王”一词在民间的音译误传。

四、结论

在考证了晁陂镇和王岗乡砚台村王氏蒙古族的源流之后,笔者认为:镇平县蒙古族主要由晁陂和砚台两支王姓蒙古族组成,晁陂蒙古族的先祖可能是淮王帖木儿不花,而不是传说中的元顺帝之四子;砚台蒙古族的先祖可能是元末丞相脱脱王之子哈剌章。

在做出推测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段历史源流确无确凿史料证实砚台王廷玉就是蔑尔乞氏脱脱的后人,以及晁陂一支的先祖就是帖木儿不花,族谱碑铭也都是后人编纂,包括现有最早的碑文实证也是大明宣德元年岁次丙年所立(现实物被毁,碑文源于大清光绪三十四年祖传家谱上)。

所以,对于镇平蒙古族的族源我们只能结合元史与野史做相关推测,而不能下定论。

但是,可以确定:镇平县的这两支蒙古族留居河南是在元末明初,确为元王室遗胄,即同源;但他们又各自有自己的始祖,因而属于异流。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饮料的历史

茶,风靡世界的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在崇尚自然与健康的21世纪,茶叶饮料将成为世界饮料市场的主流,茶文化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的发现地球上的茶树植物已有数千万年的历史,然而茶被人们发现和利用,还

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饮料的历史

茶,风靡世界的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在崇尚自然与健康的21世纪,茶叶饮料将成为世界饮料市场的主流,茶文化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的发现地球上的茶树植物已有数千万年的历史,然而茶被人们发现和利用,还

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饮料的历史

茶,风靡世界的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在崇尚自然与健康的21世纪,茶叶饮料将成为世界饮料市场的主流,茶文化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的发现地球上的茶树植物已有数千万年的历史,然而茶被人们发现和利用,还

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皮蓬的战靴

我终于知道它就是AIRMOREUPTEMPO,上帝身边的男人"蝙蝠侠"----斯科特.皮蓬的战靴.AIRMOREUPTEMPO绝对是NIKE篮球鞋历史上最耀眼的里程碑之一.NIKE一直以来都不断的提升

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皮蓬的战靴

我终于知道它就是AIRMOREUPTEMPO,上帝身边的男人"蝙蝠侠"----斯科特.皮蓬的战靴.AIRMOREUPTEMPO绝对是NIKE篮球鞋历史上最耀眼的里程碑之一.NIKE一直以来都不断的提升

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义利面包的历史

北京义利食品公司始建于一九零六年,是优秀的老字号食品企业。一九零六年,英国商人詹妈斯·尼尔在上海创办义利洋行;一九五一年,义利由上海迁至北京,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食品工业骨干企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义利取

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义利面包的历史

北京义利食品公司始建于一九零六年,是优秀的老字号食品企业。一九零六年,英国商人詹妈斯·尼尔在上海创办义利洋行;一九五一年,义利由上海迁至北京,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食品工业骨干企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义利取

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义利面包的历史

北京义利食品公司始建于一九零六年,是优秀的老字号食品企业。一九零六年,英国商人詹妈斯·尼尔在上海创办义利洋行;一九五一年,义利由上海迁至北京,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食品工业骨干企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义利取

文史百科 谁能介绍一下北京海淀区清河的历史

清河地区在解放前曾经隶属昌平,名字可能与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有关。郭守敬,字若思,金正大八年(公元一二三一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县,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也是十三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公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