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中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有哪些?

Posted 命题

篇首语: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中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名师预测2012年中考作文

题型:成就两大阵营

近年来,中考作文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和选题作文题型进进退退、起起落落,反映出命题者不同的命题取向。

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近四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变化情况。

2006-2009年中考作文题型一览表

题型     2006年【111道】 2007年【126道】  2008年【119道】 2009年【115道】

全命题作文   8.1%【9道】   19%【24道】   26.9%【32道】   40%【46道】

半命题作文  11.7%【13道】  17.5%【22道】  18.5%【22道】  14.8%【17道】

话题作文   28.9%【32道】  12.7%【16道】  10.1%【12道】  10.4%【12道】

材料作文    8.1%【9道】   5.6%【7道】  10.1%【12道】   3.5%【4道】

选题作文   43.2%【48道】  45.2%【57道】  34.4%【41道】  31.3%【36道】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选用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题型的考区,2008、2009连续两年共计超过60%,且两种题型每次都接近或超过30%。

这说明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都是中考作文命题中的强势题型。

需要指出的是,选题作文在整个考区中所占比重,在2005-2007三个年度连续超过43%之后(2005年是45。

2%),接连两年出现下滑,直至2009年让出已坐稳四年的第一位,退居第二。

全命题作文从2007年起一路走红,2009年更是一举登顶,成为第一。

或许有人不解,为什么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而我们的命题者却要选用全命题形式?其实,包括选题作文在内的开放式题型大量减少的原因,就是命题者更注重统一阅卷标准,更重视提高考试信度,要努力减少由于题目过于开放而带来的宿构等现象,减少由于题目过多而出现评卷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

当这样的指导思想成为主流,我们可以预见,全命题作文肯定会继续“领跑”今后几年的中考,选题作文所占比例会进一步减少,且其中备选题型也会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果说全命题和选题作文处于强势阵营,那么,半命题、话题和材料作文都是处于弱势阵营。

其中,话题、材料作文已经并且将会在较长时间里处于谷底坚守期。

半命题作文由于具有宽严适度、可调可控的优势,加之它从2009年起受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所以,笔者认为它的走势会趋好、上扬。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这几种试题:2009年全部36道选题作文试题中,备选题为72道,其中全命题作文22道、半命题作文24道、话题作文14道、材料作文12道。

这说明半命题作文很受命题者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在题型选择上,2009年出现了一种地域趋同的新动向。

具体来讲,就是以地级市为考区命题的同一个省里,各考区选用的作文题型大多相同。

笔者手头资料显示,江苏13市中,12市是单一题,只有淮安市是延续往年的选题作文,其中有全命题作文10道,高达76。

9%;浙江10卷中,全部是单一题,其中有全命题9道,高达90%;广东4卷中,全部是单一题,其中全命题3道,高达75%;四川8卷中,选题作文5道,高达62。

5%;等等。

这种现象说明,省级主管部门在下放命题权的同时,对于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统筹和规范。

所以,某些地方的老师同学们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对这类现象也要给予一定的注意。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

也就是说,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一般还会以命题作文作为最主要的一种命题形式。

考虑到半命题形式作文试题具有收放兼备,在给考生一定限制的基础上也给了考生一定的发挥他们丰厚积累的自由空间,有利于考查考生驾驭作文实际能力和材料作文试题形式因其将阅读能力的考查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融为了一体,是最能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所以,这两种形式的中考作文试题的数量估计会在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中有一定的反弹,至少,它们的数量不会极度削减。

话题作文和选题作文试题形式或许还会进一步减少它们在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但也一定会有一些执着的命题者继续以这两种命题形式为他们所在省市的考生命制中考作文试题。

这样看来,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在命题形式上相对于2009年来说,其变化肯定是比较细微的,充其量只是各种形式的中考作文试题在数量上稍作变化。

二、命题范围愈加广泛。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在内容上贴近考生生活实际的试题数量每年均为最多。

这些中考作文试题,它们或关注考生的真情实感,或关注考生的生活体验,或关注考生的健康成长,或关注考生的学习发展,或关注考生的品德修养,或关注考生的价值取向,或关注考生的人文思想,或关注考生的独特感受……丰富的作文试题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理念,为考生写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为考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考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有助于考生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写作水平的作文。

另外,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在内容上已经有了明显地从单纯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拓展的迹象,这是中考作文在命题上步入纵深的必然结果。

如20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作文试题为半命题作文“沉醉在的世界里”,对于这样的中考作文试题,考生在写作时只有将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才有可能将我们的作文写新写深、写透写好。

因此我们说,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涉及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

备考中我们除过要继续关注考生的基本生活外,还要特别关注考生们平时不易涉及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环境保护、和谐氛围、文化体育、法律道德、军事争端、高科技术等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方面。

只有这样,当遇到内容涉及范围更广的中考作文试题时,考生们才能因“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

三、开放程度有所缩小。

近年来,由于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总体上过于强调给考生宽松的写作空间而导致了很多问题,而最为突出的问题在考生写作上表现为无原则的套作和抄袭,在评卷者评卷上表现为要很牵强地用同一标准去评判不同类型的作文。

所以,开放程度有所缩小理所当然应该成为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的一大趋势。

其实,这一趋势已经在2009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中有了极为突出的表现。

除过有超过一半的省市采用了开放程度最小也最为传统的命题作文试题形式外,还有很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从其它的一些方面对中考作文做了一定的限制。

如2009年广东省中考作文试题为半命题作文“我和______一起______”,该半命题作文试题就在“要求”中明确限定了考生只能将作文写成“记叙文”。

类似的还有200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作文试题,虽说是选题作文试题,但两道备选作文试题却都限定了文体,其中第一道“没想到我如此”的半命题作文试题限定了只能写成记叙文,第二道有关“《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的文章”的材料作文限定了只能写成议论文

又如2009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明确规定考生不能将作文写成诗歌和戏剧的形式,这也包括一些原来曾经允许考生写诗歌和戏剧形式的中考作文的省市。

还如2009年陕西省中考作文的“评分说明”中则删掉了沿用多年的“不以文学作品为衡量标准”这句话,说明从2009年开始陕西省中考作文在评卷时也可以用“文学作品”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了,这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开放程度有所缩小的一种表现。

开放程度有所缩小在一定意义上是命题者对中考作文备考要突出重点的一种积极倡导,也便于评卷者更为公正、公平、客观、科学地评判考生的作文。

四、考查思路趋于综合。

作文是最能体现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试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作文过程中考生要综合运用到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

从这一点看,评卷者对考生作文的评判过程其实也是对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判过程,因而一篇作文的得分也就不可能是考生某一个方面语文知识或能力的体现,而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了。

但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中考作文试题对考生语文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整体思路曾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

如2008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64分,其中就有4分的专门考查考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分值。

又如2007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50分,其中就有5分是专为考查考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能力安排的。

而从2009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我们发现,包括上海市和陕西省在内的绝大多数省市已一改中考作文试题考查思路上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转而从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考生的作文进行评判了,也就是说,作文分值中一般再也没有专门考查考生某一个方面的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分值了。

所以我们也就敢说,在2010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你肯定很难看到有作文试题附带考查考生某个单项语文知识或能力的表现了。

以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考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评判,符合作文本质的特点,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在命制上越来越科学和规范的体现。

内容:聚焦五大热点

综观2009年中考作文试题,在内容指向上,2010年以下热点将较为明显:

(一)时间热点:立足“今天”。

我们所指的“今天”,不仅仅是指今日这一天,也是指当前、现在。

在具体表现上,一是文题中直指“今天”的,比如“今天真好”(南京题)、“今夜无眠”(乌鲁木齐题)就聚焦今天,眼望当前;二是站在今天回忆过去的,比如“又是一年风起时”(济南题)、“亲切的怀恋”(大连题一)、“从那一刻开始”(温州题)、“印象”(宁夏题二)、“感受节日”(桂林、百色合卷题)等,都需要考生回顾往事,叙写真实感受;三是站在今天展望、畅想未来的,比如“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吉林题一)、“中考后,我最想”(南充题二)、“并没有结束”(北京题)等,需要我们写未来的生活,但是其中必有今天生活的投影和延续。

(二)地点热点:面向身边。

比如,“喜看家乡新面貌”(达州题一)、“这里风光好”(眉山题一)、“沉醉在的世界里”(贵阳题)、“走在的小路上”(荆州题)、关于本地留守学生生活及经历的材料作文(怀化题)等,都是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命制出来的好题,它们鼓励考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色。

(三)人物热点:以“我”为主。

大量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文题中都出现了“我”这个字眼。

比如,“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深圳题)、“我发现了的美”(茂名题)、“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题)、“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兰州题)、“我们一起走过”(南通题)、“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义乌题)、“谢谢你,为我助跑”(丽水题)、“我和一起”(广东题)、“触动了我”(海南题一)等等,其中有的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写“我”,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总的特点是聚焦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说真话,抒真情。

以“我”为命题着眼点的试题,肯定还会大量存在于2010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

(四)事件热点:聚焦经历。

与2008年考前出现的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喜迎奥运等重大事件不同,2009年中考前出现的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等大多不直接进入同学们的生活。

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像2008年中考出现的“当地震发生后……”“战胜自己,坚强起来”等直面时代热点的试题,今年相应地少了很多。

2009年各地中考作文题,要么是把时代热点安排在导语中,比如江苏泰州试题就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的一个故事引出了全命题作文“懂得责任”;要么是暗含时代热点,比如“取暖”(台州题)、“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传递”(常州题)、“不走寻常路”(嘉兴题)、“春风吹又生”(长沙题二)等,既可以写考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从一个或大或小的角度折射时代热点。

而大量试题指向的是考生的人生经历,比如,“生日快乐”(淄博题)、“难忘的经历”(济宁题)、“放假了”(漳州题一)、“我们初中生的故事”(三明题)、“师生之间”(安徽题)等,考生一看就能联想到自己的诸多经历,找到大量素材。

总之,命题者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便于他们找到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五)情操热点:健康向上。

中考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其作文命题在考查毕业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要引导考生思想和人格的提升,这是命题者的一大追求。

所以,命题者在文题内容要表现的思想情操方面,必然是健康向上的。

比如,“,太棒了!”(山西题)、话题作文“自信”(荆门题)等试题,鼓励考生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他人;“我很幸运”(江西题),传达出知足、感恩等心理感受;话题作文“团队精神”(青岛题二)、“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等,让考生懂得与人相处,合作共赢;“我还缺少什么”(佛山题),勉励考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取,完善自我;“逆耳忠言助我行”(河南题一)、话题作文“走出自我小天地”(临沂题)、材料作文“尽力而为就好”(武汉题)、写信劝慰同学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天津题)等,着眼的是在解决好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以上五大热点,都贯彻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中“学业考试的命题要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文件精神,也都落实了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

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考中,以上热点还会继续热下去。

备考:坚持全面训练

中考作文复习备考,从内容上准备,就是要从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等方面阅读和揣摩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从这几个方面储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闻时事等相关素材;从题型上准备,就是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认真训练。

比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其中的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

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

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题目、最有把握的题目、感悟最深的题目、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

只有这样,才能扬己所长,掌握主动。

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

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

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然后以此为话题展开写作。

从方法上准备,我们要注意搞好下列训练:一是开展全程训练。

可以按照老师的复习规划,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开展局部训练。

主要是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位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

三是开展创新训练。

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平时要加强对“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的效果。

四是开展速度训练。

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

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的能力,养成“快”的习惯。

除此之外,在应考过程中,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偏难的作文题目,在写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理解题意。

准确理解题意包括对材料、题目、提示语和写作要求等内容的理解。

要仔细推敲材料,弄清材料的内容及命题者隐含的意图,确立自己的观点;要看清、想清、吃准题目的含义及它涉及的范围;要领会提示语透露出来的信息。

做到这些,就可以有效避免偏题离题。

二是善于转化话题。

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善于将题目设定的要求转化到便于我们把握的范畴之内。

比如,浙江台州市的全命题作文“取暖”,我们知道它有别于“温暖”一题。

一个“取”字,表示出一种动作行为,需要施动者主动地付出一定的努力。

“取暖”者,是缺乏温暖者的行动,而“暖”的比喻义,可以是关心、理解、爱护、教育、亲情、友情等等。

这样一来,“取暖”这道题目就可以转化为“我追求母爱”“我为爷爷送去关爱”“相互激励”等话题。

也就是说,找到跟题目要求相关的词语,对比辨析,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偏而难的试题带来的审题难度。

三是理清行文思路。

写作前,我们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列提纲可以针对文章层次、段落、先后主次等做一个统筹安排。

写作时就可以按照提纲有步骤地展开,确保文章思路流畅、条理清晰。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历年中考作文题目

1、2011年山东泰安中考作文题:____,我对你说2、2011山东聊城中考命题作文:借口3、2011四川内江中考作文题目:《华西都市报》2011年1月26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

文史百科 历年中考作文题目

1、2011年山东泰安中考作文题:____,我对你说2、2011山东聊城中考命题作文:借口3、2011四川内江中考作文题目:《华西都市报》2011年1月26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

文史百科 历年中考作文题目

1、2011年山东泰安中考作文题:____,我对你说2、2011山东聊城中考命题作文:借口3、2011四川内江中考作文题目:《华西都市报》2011年1月26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

文史百科 2016年济南中考语文哪个区出题

一、2009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半命题作文:“我眼中的”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作文以“又是一年风起时”为题作文。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作文。山东

文史百科 2016年济南中考语文哪个区出题

一、2009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半命题作文:“我眼中的”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作文以“又是一年风起时”为题作文。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作文。山东

文史百科 2012年各地区的中考满分作文题目

201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满分作文大全2012内江中考满分作文:帮助2012成都中考满分作文:走过那一个拐角2012威海中考满分作文:还有别的风景2012滨州中考满分作文:我的心中有个梦2012东营中考

文史百科 2012年各地区的中考满分作文题目

201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满分作文大全2012内江中考满分作文:帮助2012成都中考满分作文:走过那一个拐角2012威海中考满分作文:还有别的风景2012滨州中考满分作文:我的心中有个梦2012东营中考

文史百科 2012年各地区的中考满分作文题目

201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满分作文大全2012内江中考满分作文:帮助2012成都中考满分作文:走过那一个拐角2012威海中考满分作文:还有别的风景2012滨州中考满分作文:我的心中有个梦2012东营中考

文章大全 中考英语作文名言

1、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Knowledgeisthecrystallizationofpreciousgemstonesandcultureisthelusterofgem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