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皖南的历史沿革

Posted 皖南

篇首语:知识的根是苦的,它的果实是甜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皖南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皖南土著为古吴越族。

到了秦朝,秦始皇将居住在今宁(波)绍(兴)平原的越人迁徙,皖南早期分属吴、越到今浙江北部和皖南山区。

皖南地区“皆故大越徙民。

秦始皇刻石徙之。

”(《绝书·记吴地传》)。

皖南地区在先秦时期先属吴、越灭吴后全境属越,(《史记—越世家—正义》所云:“战国时,永、郴、衡、潭、岳、鄂、江、洪、饶并是东南境,属楚也。

袁、吉、虞、抚、歙、宣并越西境,属越也。

”)楚灭越后属楚,但越王依旧存在,当时皖南地区属于臣服于楚国的越地。

秦灭百越后,全境属秦。

秦代皖南地区分别属于鄣郡(治所:今浙江长兴)和会稽郡(治所:今江苏苏州)。

汉代,皖南区域基本上处于扬州丹阳郡。

两晋南北朝时期,皖南地区分属宣城郡(治今宣城)和新安郡(治今歙县)。

唐朝时期从宣城郡分出池州,属江南东道。

贞观元年(627年),天下分10道,江南道是10道之一。

江南道是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名,道治苏州(今苏州市姑苏区内),唐代前期下辖地区相当于今江苏南部、江西、浙江、湖南及安徽、湖北的长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之地。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又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

皖南除徽州属江南东道外,其余属江南西道。

安史之乱后,歙州属浙江西道。

宋代,安徽江南全境为江南东路,安徽江北地区宋代为淮南西路。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分宋朝全境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十五路。

在没有行驶主权的幽云十六州地区,宋朝也默认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

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复升升州为江宁府;天禧四年(公元101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

北宋时期, 江南东路含今天江苏省南京、镇江地区以及安徽省长江以南土地,江南东路置一府(江宁府)、7州、2军、68县。

其府州军分布如下表所示: 府 州 军 附郭县 县 江宁府 上元县江宁县 句容县溧水县溧阳县 宣州 宣城县 南陵县 宁国县 旌德县太平县泾县 徽州 歙县 休宁县祁门县婺源县绩溪县黟县 江州 德化县 湖口县 彭泽县瑞昌县德安县 池州 贵池县 青阳县铜陵县建德县石埭县东流县永丰监 饶州 鄱阳县 馀干县浮梁县 乐平县德兴县安仁县永平监 信州 上饶县 玉山县 弋阳县贵溪县铅山县永丰县 宝丰县 太平州 当涂县 芜湖县 繁昌县 南康军 星子县 建昌县都昌县 广德军 广德县 建平县 在宋代,江南东路是中国最繁荣的省份之一。

无论是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在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数,都名列全国前三名之内,与淮南东路,两浙路相当,明显领先于附近的淮南西路、江南西路等。

元代,安徽江南全境属江东建康道,安徽江北地区则隶属于淮西江北道。

元朝时期,皖南五府州隶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

江浙行省为直属元朝的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江浙”或“江浙省”。

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江浙省、江浙行省。

为路三十、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六,属县一百四十三。

本省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

江浙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江苏大部、安徽部分,浙江、福建全省及 江西小部,下辖杭州等30路和二十一州等。

今江苏,安徽江北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

在江浙行省共分四个道,即:江南浙西道、江东海右道、江东建康道、福建闽海道。

皖南地区隶属江东建康道(分五路:宁国路、徽州路、太平路、池州路、广德路)。

明朝前,现安徽省江南与江北一直由多个政区分治。

淮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安徽南北合一,统为南直隶管辖至明亡。

南直隶是明朝时期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等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

原名“直隶”,永乐十九年后,因废北平布政司,其所辖州府亦改为中央直辖。

为区别两大直辖区,直隶故改名南直隶,简称南直,或称南京。

南直隶范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

南直隶不同于一般承宣布政使司,其本身不属于行政区,范围内的十八府州直接向六部负责。

清朝前期,皖南隶属江南省。

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位于江宁府(今南京),康熙初,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

江南省因被认为其制过大,又因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江南一省赋税占全国三分之一,故于清顺治18年(公元1661年),分江南为江苏、安徽两省,皖南地区隶属安徽省。

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今皖南地区置池太道,驻池州府。

皖南道(1667--1913年)

康熙六年(1667年),清撤销江南省,由江南省左布政使所辖的府、州、县组建安徽省;康熙九年置徽宁道,驻徽州府。

雍正十一年末(1734)置安徽道,领安徽道,领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广德州;

咸丰五年(1855)安徽道更名徽宁池太广道,移驻宁国府,因五府州均处江南,故时人口头称做皖南道或芜湖道;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清庭正式命名为皖南道。

1913年废。

皖南行政公署(1938~1949)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设国民政府皖南行政公署。

1938年4月,设国民政府皖南行政公署(下辖江南歙县、休宁、祁门、至德、宁国、广德、郎溪、宣城、芜湖、当涂、繁昌、南陵、泾县、铜陵等22县),1945年11月15日结束。

1948年重设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3月2日,皖南行政公署并入迁驻屯溪镇的国民安徽省政府,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上旬,国民政府皖南行政公署自行解体。

皖南行署(1949~1952)

1949年5月13日设皖南行署(省级),驻芜湖市,范围为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1952年8月7日与皖北行署合并重建安徽省。

具体行政区划为:皖南行署驻地芜湖市。

辖区包括:

宣城专区(驻宣城县):宣城县、当涂县、南陵县、郎溪县、广德县、泾县、宁国县;

池州专区(驻贵池县):贵池县、铜陵县、繁昌县、芜湖县、青阳县、石埭县、太平县、东至县、至德县;

徽州专区(驻歙县,后迁屯溪市):屯溪市、休宁县、歙县、黟县、祁门县、绩溪县、旌德县。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皖南事变的历史真相

  在抗日战争时期,皖南事变当中,新四军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英勇抗击,最终众寡悬殊,弹尽粮绝。这也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那么为何新四军遭到如此突袭,皖南事变的历史真相是什么?带着疑问

传统文化 皖南事变的历史真相

  在抗日战争时期,皖南事变当中,新四军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英勇抗击,最终众寡悬殊,弹尽粮绝。这也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那么为何新四军遭到如此突袭,皖南事变的历史真相是什么?带着疑问

文史百科 皖南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皖南事变的发生原因:皖南事变的发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从客观上讲,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必然结果,这个主要原因是毫无疑义的,绝不是有的学者认为是八路军、新四军发动了苏北曹

文史百科 皖南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皖南事变的发生原因:皖南事变的发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从客观上讲,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必然结果,这个主要原因是毫无疑义的,绝不是有的学者认为是八路军、新四军发动了苏北曹

传统文化 皖南事变是怎么发生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正面临中战火,可以说,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且,整个中国变成了二战的主要战场,但是,最可悲的不是你被敌人攻打,而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自相残杀,皖南事变就是这么的一起悲剧同时,

传统文化 皖南事变是怎么发生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正面临中战火,可以说,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且,整个中国变成了二战的主要战场,但是,最可悲的不是你被敌人攻打,而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自相残杀,皖南事变就是这么的一起悲剧同时,

文史百科 郭沫若的六大历史剧是什么

1937年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他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创作出《棠棣

文史百科 郭沫若的六大历史剧是什么

1937年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他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创作出《棠棣

文史百科 郭沫若的六大历史剧是什么

1937年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他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创作出《棠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