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振风塔的建筑构造
Posted 直径
篇首语:见强不怕,遇弱不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振风塔的建筑构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构
振风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
砖石结构,呈圆锥形体,自底向顶按比例缩小,高达60.86米,中国国内仅次于河北开元寺砖石塔。
塔基直径19.25米,台基为须弥座式,高0.95米塔底周边为廊,深3.33米,廊周边有24根直径0.35米的檐柱。
底层塔身直径为8·72米(以上各层依次递减),壁厚3.87米,内室直径4.85米,供奉一座5米高西方接引阿弥陀佛。
顶为八角覆盆式藻井(以上各层顶藻井均为此式)。
塔的二层供弥勒佛,三层供五方五佛,三、四、五层有砖雕佛像600多尊,最多的四层有417尊。
塔身嵌有碑刻52块(其中三层有35块)。
特征
振风塔除具有一大、二高、三妙的特征外,还具备导航引渡的功能。
一大:抗战初期,日寇侵犯安庆时,安徽省图书馆文员潘石尚等将省志及文史馆资料、书籍藏于振风塔内。
直至抗战胜利,日寇也未发觉。
由此可见,振风塔之大。
二高:振风塔高60.86米,居高远眺,可见方圆十里的景色。
三妙:振风塔设计突出表现在塔门的安排上,振风塔从第三层开始层层有门,168级台阶盘旋而上,石阶也盘旋相通,且变化多端,位置各异,时而由东而入内,时而由西而登临。
设计风格
振风塔为七层宝塔,每一层都有自己对应的名称。
第一层:一方雄镇,第二层:二水遥分,第三层:三极垂光,第四层:四大皆空,第五层:五妙境界,第六层:六朝遗胜,第七层:七级浮屠。
在登塔路线的设计上,使用了独特的迷津手法:一是在登塔的二层出口、三层入口,使用了脱节螺旋,所以游人往往到了二层,找不到三层的入口;二是在五层至六层,又巧妙地运用了反时针方向的螺旋踏跺,塔门迥异多变,游人十有九者迷津。
二至六层塔室各有四门供游人远眺,门外有回廊玉石栏杆环卫,可以循廊看塔,亦可凭栏极目。
塔的最上一层无廊、无门,仅南面置一高位拱窗。
在塔的第六层,有根直径为0.45米的刹杆向上直通塔刹,刹杆底为一枕木(宽0.52米,厚0.30米),两端伸入六层底部墙体。
塔顶为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形覆钵和五个铁球“相轮”及葫芦宝瓶,用铜轴串起,构成塔刹,振风塔的建造奇特,与历史佛塔的对比,即可反映其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又具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
相关参考
塔风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一些星相家端详安庆地形后,煞有其事地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此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此说虽然荒诞,但
塔风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一些星相家端详安庆地形后,煞有其事地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此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此说虽然荒诞,但
塔风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一些星相家端详安庆地形后,煞有其事地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此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此说虽然荒诞,但
迎江寺位于安庆市东门,濒临长江,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1882
迎江寺位于安庆市东门,濒临长江,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1882
迎江寺位于安庆市东门,濒临长江,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1882
焚烟亭:在古城安庆沿江西路的江边,有一座红柱黄瓦、画枋飞檐的亭子,这就是安庆的焚烟亭。在亭外假山基座的石碑上,刻有《焚烟亭记》一文,记录了百年前的一段历史风云。据史料记载,民国之初的1912年9月中旬
焚烟亭:在古城安庆沿江西路的江边,有一座红柱黄瓦、画枋飞檐的亭子,这就是安庆的焚烟亭。在亭外假山基座的石碑上,刻有《焚烟亭记》一文,记录了百年前的一段历史风云。据史料记载,民国之初的1912年9月中旬
焚烟亭:在古城安庆沿江西路的江边,有一座红柱黄瓦、画枋飞檐的亭子,这就是安庆的焚烟亭。在亭外假山基座的石碑上,刻有《焚烟亭记》一文,记录了百年前的一段历史风云。据史料记载,民国之初的1912年9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