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乾隆的历史故事9
Posted 和尚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乾隆的历史故事9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乾隆皇帝的故事
统一整个新疆。
北京内城南面西为“宣武门”,标榜皇帝“宣武”。
明清28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乐,清朝则有太祖(与袁崇焕交战时被红衣大炮击中,重伤不愈,回营半路去世)、太宗、康熙、乾隆。
乾隆不仅“崇文”,而且“宣武”。
他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巩固新疆。
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
南疆,主要指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域,清代称“回部”。
准噶尔部强大时,回部受准噶尔贵族的欺凌与侵逼。
但是,清军平定北疆后,回部贵族试图摆脱清朝,自长一方。
为此,清军同回部军在库车、叶尔羌(莎车)等几座南疆重镇进行了激战,最终获胜,重新统一南疆。
乾隆在南疆实行因俗而治,设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
并设参赞大臣(驻叶尔羌)等官,分驻各城,加强统辖。
制订《回部善后事宜》,对南疆管理体制做出改革。
乾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修筑城堡,驻扎军队,设置卡伦,巡查边界,移民实边,进行屯垦,加强了 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乾隆平准定回诸役,统一了准、回各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统辖,铲除了准噶尔东犯喀尔喀、威胁京师及大西北的祸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会安定
郑成功的故事
明清之际民族英雄。
汉族。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
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
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
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
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
“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
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
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
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
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
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
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
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和的故事
从1385年开始,11岁的马三保随着明军征战南北,塞外、北平,处处都留下他幼小的足迹。
战争,让这个孩子吃尽了苦头,但也让他迅速成长。
在他十六岁时,见到了当时的燕王,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当即被选为燕王的贴身侍卫,从此伴王左右。
毫无疑问,那时他已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少年,并且从那时开始,他就已是一名武林高手,当我在《海上丝路珍藏册》中看到,他右手握着腰间佩剑的剑柄,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不禁想象他一剑出鞘,是怎样迅疾凌厉;亦不知他的剑术较之秦代的荆柯,宋代的岳飞又如何。
少年的他十分刻苦,在燕王府日日练刀舞剑,夜夜苦读诗书。
1399年8月,明王朝爆发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战"中,他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军事才能与日俱增,屡立战功。
在"靖难"之初,便立下大功,为朱棣后来的胜利奠定基础。
"靖难"刚开始时,燕军颇为孤立,政治、军事和经济都处于下风,势力范围仅限于燕赵的几座孤城(今北京通县、津蓟县、居庸关、怀来等地),明将李景隆趁朱棣进攻大宁之机,包围北平,结九营于郑村坝(今北京东20里),燕王还师交战,马三保献计,一旦李景隆兵动,以奇兵左右夹击。
燕王采纳他的计谋,并令他亲临战阵,三保出生入死,连破李景隆七营,斩首数万级,李景隆不敌,南逃德州,顿时军心大乱,燕军一下获降军数万,战马2万匹,取得了自"靖难"后的首次大捷,从此扭转了整个战局,朱棣对此念念不忘。
1402年7月,朱棣登基当上了皇帝,马三保也被封官,任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在经历二十多年难苦卓绝的生活后,他成了地位显赫的大内太监。
1404年,又被赐姓"郑",中国历来有"马不入宫殿"的说法,马三保在郑村立下他最大的战功,所以赐姓"郑";三保出生时父母为祈求真主保佑,世道平和,小孩能平安成长,所以给他取名为和;从此他改名为郑和,原来的名字慢慢被遗忘。
在中国古代,赐姓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宦官被赐姓则是绝无仅有,可见永乐皇帝是多么倚重与信任郑和。
多年的军中生活,历练了郑和的军事才能。
他既有谋略家运筹帷幄的才能,又有战将亲自上阵杀敌的本领,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
军事才能正是他一生取得各种成就的基础,在航海上也派上极大的用场。
在船队,他既是外交正吏,也是兵将首领,航海途中,船队曾经历了三次极其险恶的战役,但凭着郑和的军事才能,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乾隆皇帝的故事
统一整个新疆。
北京内城南面西为“宣武门”,标榜皇帝“宣武”。
明清28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乐,清朝则有太祖(与袁崇焕交战时被红衣大炮击中,重伤不愈,回营半路去世)、太宗、康熙、乾隆。
乾隆不仅“崇文”,而且“宣武”。
他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巩固新疆。
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
南疆,主要指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域,清代称“回部”。
准噶尔部强大时,回部受准噶尔贵族的欺凌与侵逼。
但是,清军平定北疆后,回部贵族试图摆脱清朝,自长一方。
为此,清军同回部军在库车、叶尔羌(莎车)等几座南疆重镇进行了激战,最终获胜,重新统一南疆。
乾隆在南疆实行因俗而治,设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
并设参赞大臣(驻叶尔羌)等官,分驻各城,加强统辖。
制订《回部善后事宜》,对南疆管理体制做出改革。
乾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修筑城堡,驻扎军队,设置卡伦,巡查边界,移民实边,进行屯垦,加强了 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乾隆平准定回诸役,统一了准、回各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统辖,铲除了准噶尔东犯喀尔喀、威胁京师及大西北的祸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会安定
郑成功的故事
明清之际民族英雄。
汉族。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
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
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
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
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
“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
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
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
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
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
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
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
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和的故事
从1385年开始,11岁的马三保随着明军征战南北,塞外、北平,处处都留下他幼小的足迹。
战争,让这个孩子吃尽了苦头,但也让他迅速成长。
在他十六岁时,见到了当时的燕王,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当即被选为燕王的贴身侍卫,从此伴王左右。
毫无疑问,那时他已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少年,并且从那时开始,他就已是一名武林高手,当我在《海上丝路珍藏册》中看到,他右手握着腰间佩剑的剑柄,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不禁想象他一剑出鞘,是怎样迅疾凌厉;亦不知他的剑术较之秦代的荆柯,宋代的岳飞又如何。
少年的他十分刻苦,在燕王府日日练刀舞剑,夜夜苦读诗书。
1399年8月,明王朝爆发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战"中,他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军事才能与日俱增,屡立战功。
在"靖难"之初,便立下大功,为朱棣后来的胜利奠定基础。
"靖难"刚开始时,燕军颇为孤立,政治、军事和经济都处于下风,势力范围仅限于燕赵的几座孤城(今北京通县、津蓟县、居庸关、怀来等地),明将李景隆趁朱棣进攻大宁之机,包围北平,结九营于郑村坝(今北京东20里),燕王还师交战,马三保献计,一旦李景隆兵动,以奇兵左右夹击。
燕王采纳他的计谋,并令他亲临战阵,三保出生入死,连破李景隆七营,斩首数万级,李景隆不敌,南逃德州,顿时军心大乱,燕军一下获降军数万,战马2万匹,取得了自"靖难"后的首次大捷,从此扭转了整个战局,朱棣对此念念不忘。
1402年7月,朱棣登基当上了皇帝,马三保也被封官,任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在经历二十多年难苦卓绝的生活后,他成了地位显赫的大内太监。
1404年,又被赐姓"郑",中国历来有"马不入宫殿"的说法,马三保在郑村立下他最大的战功,所以赐姓"郑";三保出生时父母为祈求真主保佑,世道平和,小孩能平安成长,所以给他取名为和;从此他改名为郑和,原来的名字慢慢被遗忘。
在中国古代,赐姓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宦官被赐姓则是绝无仅有,可见永乐皇帝是多么倚重与信任郑和。
多年的军中生活,历练了郑和的军事才能。
他既有谋略家运筹帷幄的才能,又有战将亲自上阵杀敌的本领,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
军事才能正是他一生取得各种成就的基础,在航海上也派上极大的用场。
在船队,他既是外交正吏,也是兵将首领,航海途中,船队曾经历了三次极其险恶的战役,但凭着郑和的军事才能,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
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
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
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
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
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
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
“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
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
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
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
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
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
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
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
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
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
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
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
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
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
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行吗?参考的
参考资料:://wenwen.soso/z/q180636264.
相关参考
乾隆皇帝像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封为太上皇帝(非
乾隆皇帝像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封为太上皇帝(非
乾隆皇帝像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封为太上皇帝(非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
中国历史上活的最长的皇帝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专家点评]清乾隆匏制三凤纹圆盒 清乾隆匏制三凤纹圆盒,清宫旧藏,通高9.1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10.3厘米。 盒鼓形,子母口,矮圈足,系合范而成,范线明显。盖面中心饰凸起的太极图,其外一
[专家点评]清乾隆匏制三凤纹圆盒 清乾隆匏制三凤纹圆盒,清宫旧藏,通高9.1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10.3厘米。 盒鼓形,子母口,矮圈足,系合范而成,范线明显。盖面中心饰凸起的太极图,其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