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历史基础知识有哪些

Posted 经济

篇首语: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历史基础知识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

早期人类

旧石器时代文明(打制石器)

1 元谋人 170万年前 云南 最早

2 蓝天人 115万年前 陕西

3 北京人 距今70到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4 山顶洞人 距今2.7 万年前左右距今至3.4万年左右 北京周口店 会使用自然火

远古文化

新时期时代文明(磨制石器)

1 母系社会 (生产力:女性种植业得食物稳定。

血缘:只知其母不只其父)

半坡文化,黄河流域,种植粟(小米)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2 父系社会 (母系过度父系)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制

夏 商 周(青铜时代)

夏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建立:夏启 商汤 周武王 , 灭亡:夏桀 商纣 周厉王

甲骨文 中国最早最成熟的文字 六书构成字

青铜器 后母戊大方鼎 代表商代青铜器达到最高水平

二里头文化

1 夏朝 第一个奴隶国家 世袭制:禹传位给启

2 建立最早的国家机器 : 监狱 刑法

3 世袭制,有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殷墟

河南安阳 中国第七大古都 ( 北京 西安 开封 南京 洛阳 杭州 安阳)

中国现存最早的首都遗址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分封制

1, 经济:井田制 奴隶在田里工作 是分封制的经济及基础

2, 政治:分封制

天子 --诸侯-- 卿大夫--士

影响:巩固了政治,扩大了疆域。

宗法:嫡长子继承制

河姆渡氏族遗址发现于浙江余姚

半坡文化发现于西安半坡

蓝天人发现于陕西蓝田

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

二里头文化发现于河南偃师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鸣条之战 商朝灭夏 长平之战 秦杀赵国

春秋,战国

东周:

1 春秋

2 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1 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

2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建立

一,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二,战国七雄

秦灭六国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口诀:喊赵薇出(去)演戏

三家分晋 赵 魏 韩

三,秦国商鞅变法

1 编织户籍,连坐 2奖励军功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4废除井田制,实行私有制

5 推行郡县制 6 统一度量衡

四,都江堰

1 秦国 李冰 四川

2 沿用自今 (农业灌溉)

3 成就了成都平原

4 秦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 郑国渠 ,灵渠)

五,思想---百家争鸣

道家学派

1 老子:道家创始人(春秋)

(1)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朴素的辩证思想 “难易相生”“刚柔并济”

2庄子:以我为中心,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鹏程万里)

儒家学派:春秋时期

1孔子创始人

(1)以仁为核心。

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3)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2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1)思想:主张施行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2)性善论

3荀子: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

(1)自然有自己的规律

(2)知天命而用之。

法家学派: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1,历史向前发展,提倡改革。

2,以法为本,提倡法制

3,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如何达到统一

墨家学派:

墨子创始人

1,兼爱,非攻。

反应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的生活

2,尚贤,尚同。

任人唯贤,绝对服从)

3,我国最早的物理学家《墨经光学八条》

民重君轻---孟子 葵丘会盟--齐桓公 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秦汉与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秦朝 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二,两汉,

三,秦汉文化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个分裂时期

秦朝(陕西咸阳)

秦统一六国以后的措施有哪些?

政治

1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三公九卿。

2地方分封建,行郡县制

经济

1 统一度量衡 2 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3 统一货币(秦半两) 4 统一车轨(五尺道)

文化

1 文字,小篆后隶书后行书 秦朝统一文字:小篆

2 焚书坑儒家

3 以法为教,以官吏为师

一,中央集权的制度确立意义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国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时出现了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 秦朝是我国历史长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极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重点,措施和意义)

秦末农民战争

1,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2,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考过了)

两汉 西汉项羽 ,刘邦争霸四年 刘邦建立汉

一,文景之治

1,汉初,汉高祖:无为而治

2,文帝,景帝:文景之治(中国第一个治世)

(1)重视农业生产,多次减免田租赋税

(2)改革法律:废除珠连,有鞭笞代替肉刑

(3)提倡节俭,节省财政开支

二,汉武帝 无为到有为 外患:匈奴 内忧:王国分封问题

1,推恩令,附益法虚弱地方政权(政治)

2,废秦半两,行五铢钱,盐铁官办虚弱地方政权(经济)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综上,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文化)

董仲舒 结合法家,道家,无形提出天人感应。

三,光武中兴 绿林 赤眉起义 刘秀创立东汉 (光武帝--刘秀)

1,集权尚书台,重用文官

2,轻徭簿赋

四,西域都护府

汉武帝三次讨伐匈奴;卫青第一次 霍去病第二次 卫青霍去病联合第三次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

标志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西汉时期,新疆进入中国版图)

丝绸之路 东起长安 远至大秦(古罗马)

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获得大量西域资料

2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促进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关系

3 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就是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的意义及影响

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铸铁治炼,井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西域的各种农作物以及动物等特有的品种流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质,扩大了食物来源

三,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统一作出了巨大的作用。

四,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各派使节来汉,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这对以后的汉唐实行对西域的行政管理打下了基础 (必背知识点)

秦汉文化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董仲舒继承了孔孟的儒家学说,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宣传尊君敬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

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从此树立了儒家思想成为文化正统地位

二,王充《论衡》 人死不为鬼

三,造纸术

1 西汉时期已经有了造纸术; (甘肃放马滩发现最早的纸)

2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应用广泛

3 4世纪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8世纪传到中亚;12世纪传播欧洲

四,张衡

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五,张仲景 医圣 《伤寒杂病论》(考过了)

六,华佗,五禽戏《麻沸散》

七,司马迁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扁鹊 战国时期, 孙思邈药王 唐朝。

一,从统一到分立

1 三国分立

曹魏:北方 曹丕

蜀汉:西南 刘备

东吴:东南 孙权

2 两晋的短暂统一。

3 东晋的建立 建立者司马睿

4,淝水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前秦:苻坚 东晋:谢安

结果:东晋八万军队,大胜前秦80万军队

成语;草木皆兵。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

1,屯田制意义

(1)屯田制的历史背景:连年战乱,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2)屯田制始于汉朝,胜于曹魏时代。

(3)指利用士兵和农民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

(4)屯田制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

(去年考过了)

2,江南的开发(重点)

表现:

(1)农业开发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

(2)成都平原,洞庭湖,鄱阳湖,成为重要的产粮基地

原因:

1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2北方生产技术南传。

3一些统治者奖励耕织,兴修水利。

4南方气候条件好

1 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考过了)

2 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 范缜《神灭论》 形再则神在 形灭则神灭

4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书圣

5 三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西方人相貌),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6 佛教与道教 两汉时期就穿入中国

梁武帝时期佛教达到顶峰

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炼丹,宣扬长生不老

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建立道教的神仙体系

隋 唐

一,政治

(一)杨坚建立隋朝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

1,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2,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被隋统一提供物质条件

3,广大人民群众过长期的战乱渴望统一

4,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隋朝统一意义(考过了)

隋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隋朝时期370余年的大一统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秦汉,西晋之后第三次由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三省六部(重要)

内容;唐代的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是审计机构,负责审核政令,矫正违失。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的政令。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

六部即商户省下属

吏,礼,户,兵,刑,工六部。

意义:(重要)

1,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

2,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3,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末改,三省制,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作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三)科举制 (重要) (隋文帝没有开科举只是分科考试 隋炀帝开科举 唐太宗兴办科举)

历史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1,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

2,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政权。

3,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的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4,选拔人才和人任命官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礼得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5,使世人把集中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严重限制了人们的思想

(四)贞观之治(考过了)

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

1,知人善任,革新政治。

2,轻徭薄肤,促进生产。

3 兴办科举 办学校。

(五)武则天

贞观遗风

我国历史唯一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开元之治打下基础(功)

过度发展佛教,使得良田作为庙产经济没有保障,任用酷吏(过)

(六)开元之治

唐玄宗

1,知人善任 2,发展生产 3,限制佛教 4,实行募兵制,5,发展科举

(七)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之后)

叛乱者:安禄山,史思明。

时间755年至763年

影响:使唐朝由盛转衰

(八)黄巢起义

1,时间 875年

2,领导人:黄巢,王仙芝

3,提出平均思想

4,建立大齐

影响:使唐朝名存实亡,首次提出平均思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直接原因安史之乱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屯田制源于汉兴于曹魏

行省制元朝

内阁制明朝

隋唐经济

大运河(一)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有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

海河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长江水系,钱塘江水系 贯通五大水系。

大运河开通意义(考过了)

1,沟通了中华大地的东南西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的大一统

2,为进一步对南方开发奠定基础。

3,沟通了南北文化,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4,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 重要)

1,均田制北魏孝文帝,始颁布均田令沿用至唐中期。

2,意义:

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

租庸调制

祖: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的谷物

调:交纳定量的绢和布叫“调”

庸:不去服役的可以交纳绢和布代替。

作用:生产时间有了保障。

赋税减轻,使荒地开垦出来,国家税收有了保障。

(三)曲辕犁:生产工具

(四)两税法 (重要)

背景:天宝年间,土地兼并严重。

国家掌握的土地日益减少,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内容: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取消其他一切杂税。

按夏秋两季征税。

作用:统一了税制,人身控制开始松动,扩大了税源。

五代 ,辽(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宋,夏(李元昊)党项族,金(完颜阿骨打)女真族,元

一,政权并立与经济发展

二,元朝

三,五代,文化

(一)王安石变法 ( 重要)

1,王安石变法较为全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经济上包括青苗法,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等;

军事上将兵法,保甲法。

教育上经世之学。

2,王安石变法具体内容

(1)市易法和青苗法是对富商和地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盘剥农民的行为进行的打击,也增加政府收入。

(2)方田均税法和免疫法是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3) 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生产

(4)将兵法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巩固边防

成功原因

通过王安石变法,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各地兴修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极贫积弱的局面

失败原因

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执政,新法被废除。

(二)憻渊之盟

澶渊之盟指北宋与辽之间订立的合约

互为兄弟国,北宋每年向辽供岁币

(三)经济重心南移 ( 重点)

1,北方长期游牧民族控制,南方相对稳定;

2,自魏晋南北朝至唐朝安史之乱,北宋南渡,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技术

3,南方自然环境较为优越,光热充足

4,被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

5,由于人口压力过大,也带来环境问题

元朝

(一)行省制度与宣政院

中央设中书省,各地设行中书省,有利于中央进一步集权,同时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藏在元朝纳入中央版图,隶属宣政院。

(二)澎湖巡检司

台湾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央版图,隶属澎湖巡检司

(三)民族分化制

等级 名称 民族

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二等 色目人 西夏人

三等 汉人 汉族,契丹,女真族

四等 南人 汉族和其他民族

(一)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毕升

(二)指南针和火药

1 指南针起源于战国,称司南,宋元时期广泛用于航海

2 火药源于古代方士炼丹,唐代应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为火箭,北宋出现管形火器即突火枪

(三)沈括 (考过了)

北宋,十二气力 著作《梦溪笔谈》

(四)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五)宋词

婉约派:刘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 ,辛弃疾

(六)元曲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七)《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风俗画杰作,描写北宋都城开封的繁荣景象

(八)北宋最早纸币 交子

(九)《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明朝

(一)君主专制加强

1,明代中央集权表现: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2,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都指挥司管军事;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提邢按察使司管司法;改大都督府为军都督府,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3,制定,《大明律》 1,对腐败严惩 2,量刑 3,经济立法

4,厂卫特务机构

5,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二)靖难之役

又称靖难之变,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皇位争夺的战争

结果: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朱棣登基称明成祖 从南京迁都北京

(三)郑和下西洋

1 目的:

明朝国威政治目的;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明成祖为了寻找流亡海外的建文帝

2 意义: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奉,盛世追迹到汉唐;

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带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 缺陷

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依赖于强大的国力支持,没有为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下西洋也随之停止。

(四)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晟敏财产安全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五)明末农民战争

李自成农民起义,张献忠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考过了)

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明朝

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 元朝

(一), 清朝的建立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明末农民起义将领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清军趁势入关,顺治帝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个皇帝(二)军机处

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皇权空前强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达顶峰。

(三)文字狱

扼杀人民思想的专制制度,

(四)收复台湾

荷兰人取代了西班牙人在台湾的据点 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台湾一直控制在郑氏子孙的手里

清朝收复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归福建省管辖。

(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对西藏:顺治,康熙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赐予他们达赖喇叭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以后形成制度:历世的达赖班禅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

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代替中央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

乾隆年间金瓶制签制度。

2,对新疆:粉碎大小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事物

3,对蒙古:粉碎葛尓丹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4,在东南: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明清经济与文化

(一)一条鞭法(明朝)

1,张居正“一条鞭”改革,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

2,一条鞭作用:

(1,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客观上起到了均平赋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用。

它不但限制官吏巧立名目,加征赋役,而且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2,它实行赋役折银征收的办法,适应和促进了明朝中期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交纳银两,农民,手工业者必然把大量产品投入市场,促进商业繁荣。

徭役折银,农民可自由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创造了条件;

(3,它推动了中国封建赋役制度的进步,使两税法以来由人头税向土地税转变进程前进了一大步,为清初摊丁入亩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重要)

(二)摊丁入亩(清朝) 重要

背景:

高产农作物引进为摊丁入亩打下基础

缓和民族矛盾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可以对全国土地进行丈量

1,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

2,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的改革

3,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

4,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人身控制的放松。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

反对君主专制。

(四)人物

徐光启;系统介绍西方科学技术,著作《农政全书》 翻译《几何原本》

宋应星:《天工开物》 工业百科全书

李时珍《本草纲目》

(五)明清小说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座为成熟的文学登上文坛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古代小说最高峰)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这就是最基础的了中国历史 还有加我qq我给你 781471218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历史基础知识汇总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3)主要经过:1840年6月

文史百科 2014中考历史如何复习

一、认识复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复习态度。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要狠抓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是能力之本、变化之源、成功之基。复习历史,一定要做到“系统、全面、扎实、准确”。夯实基础,

文史百科 2014中考历史如何复习

一、认识复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复习态度。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要狠抓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是能力之本、变化之源、成功之基。复习历史,一定要做到“系统、全面、扎实、准确”。夯实基础,

文史百科 2014中考历史如何复习

一、认识复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复习态度。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要狠抓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是能力之本、变化之源、成功之基。复习历史,一定要做到“系统、全面、扎实、准确”。夯实基础,

文史百科 2014中考历史如何复习

一、认识复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复习态度。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要狠抓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是能力之本、变化之源、成功之基。复习历史,一定要做到“系统、全面、扎实、准确”。夯实基础,

文史百科 有关历史基础知识可以问我

我政史地老师都很赞赏我的学习方法哦。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山东文科生。政治:要理解政治书上的原理。不要死记。当然基础知识要记牢,可也得灵活运用。建议选择题上多下功夫,把53上的选择做完吧。大题要注意套路,看

文史百科 有关历史基础知识可以问我

我政史地老师都很赞赏我的学习方法哦。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山东文科生。政治:要理解政治书上的原理。不要死记。当然基础知识要记牢,可也得灵活运用。建议选择题上多下功夫,把53上的选择做完吧。大题要注意套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