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宋元时期的染织
Posted 时期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宋元时期的染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纺织技术的革新对纺织业的影响
元朝初年,黄道婆将从黎族人民那里学到的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
这种新式织机,极大的促进了纺织手工业的发展。
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
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
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
2、纺织工具的革新
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
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
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
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
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3、由于蒙元入侵,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中原纺织文化。
原料方面除了传统的桑、麻,来自草原的羊毛、毬毡等也开始进入中原纺织业。
4、织物以白色为尊,图案逐渐由繁到简,用色多以蓝、黑等素色。
当然传统纹样也得到了继承。
二、宋元时期的纺织业
1、宋朝的纺织业已发展到全国的43个州,重心南移江浙。
丝织品中尤以花罗和绮绫为最多。
宋黄升墓出土的各种罗组织的衣物200余件,其罗纹组织结构有两经绞﹑三经绞﹑四经绞的素罗,有起平纹﹑浮纹﹑斜纹﹑变化斜纹等组织的各种花卉纹花罗,还有粗细纬相间隔的落花流水提花罗等。
绮绫的花纹则以牡丹﹑芍药﹑月季芙蓉﹑菊花等为主体纹饰。
此外有第一次出土的松竹梅缎。
印染品已发展成为泥金﹑描金﹑印金﹑贴金﹐加敷彩相结合的多种印花技术。
宋代的缂丝以朱克柔的“莲圹乳鸭图”最为精美,是闻名中外的传世珍品。
宋代的棉织品得到迅速发展,已取代麻织品而成为大众衣料,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
2、元代
元代纺织品以织金锦(纳石失)最负盛名。
1970年新疆盐湖出土的金织金锦,经丝直径为0.15毫米,纬丝直径为 0.5毫米,经纬密度为52根/厘米和48根/厘米;拈金织金锦的经纬密度为65根/厘米和40根/厘米,更加富丽堂皇。
山东邹县元墓则第一次出土了五枚正则缎纹。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