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Posted 钢铁工业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铁工业发展情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体上,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1、“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考虑到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口号。
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
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1978年,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
据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钢为纲”的发展指导方针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钢铁工业部门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的问题。
由于对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就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过分的投入会制约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利税贡献,同其他产业部门相比而言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所以较高比例的投入就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积累。
由于钢铁工业是一个资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业,这一阶段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占用了大量的能源。
据统计,1978年,钢铁工业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7.36%,能源消耗占整个国民经济消耗能源总量的12.97%。
另外,企业管理水平低、职工积极性不高也是当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在1970~1975年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但是生产能力并不能够得到充分实现。
1974~1976年,曾经连续三年计划生产2600万吨钢的目标都没有实现,人们称之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稳步快速发展的中国钢铁工业
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了两次重要机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中国钢铁工业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了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在这一阶段,除了建设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外,又对一些老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等企业。
1981年,我国与澳大利亚科伯斯公司通过签订补偿贸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外方资金和技术对鞍钢焦化总厂沥青焦车间进行改造。
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鞍钢、武钢、梅山(1998年后被并入宝钢集团)、本钢、莱钢5个企业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钢铁企业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另外,一些非国有企业也进入到钢铁行业,例如,沙钢、海鑫等,并且发展迅速。
同时,1992年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希望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了钢产量5000万吨和亿吨两次突破。
198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超过了5000万吨,达到5221万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为钢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1994年以来,钢铁行业的舞钢、本钢、太钢、重钢、天津钢管厂、“大冶”、“八一”等12家企业,列入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邯钢、抚顺钢铁公司、天津钢铁、酒泉钢铁等57家企业,列入地方改革试点。
到1998年,试点工作基本完成,试点钢铁企业均按照《公司法》实施了改组,初步明确了国家资产投资主体,理顺了出资关系,建立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199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124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2000年,中国钢产量为12850万吨。
3、加速发展时期
“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更是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
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到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到2005年,粗钢产量达到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连续实现了钢产量2亿吨、3亿吨和4亿吨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这四年年增长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3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2位,仅低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67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3位,仅低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扩展资料:
“十二五”钢铁工业主要成就:
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 上海世博会场馆、 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时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
轧钢系统基本实现全连轧,长期短缺的热连轧、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分别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
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京唐、马钢、太钢、沙钢、兴澄特钢、东特大连基地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煤气回收利用及蓄热式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面改善,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标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52.3%和42.4%。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
相关参考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包钢集团”、“包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1954年开始建设,1959年投产,同年10月,周恩来同志亲临包钢为1号高炉出铁剪彩。以包钢建设为题
1949新中国成立1950朝鲜战争爆发,土地改革完成19561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5年计划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的发展道路进入歧途1959~1961
1949新中国成立1950朝鲜战争爆发,土地改革完成19561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5年计划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的发展道路进入歧途1959~1961
1949新中国成立1950朝鲜战争爆发,土地改革完成19561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5年计划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的发展道路进入歧途1959~1961
1、鞍本钢铁基地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铁矿的探明储量近百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0多亿吨,居各大基地之首位,现有铁矿开采能力约4000万吨左右,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1/5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
1、鞍本钢铁基地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铁矿的探明储量近百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0多亿吨,居各大基地之首位,现有铁矿开采能力约4000万吨左右,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1/5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