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谁有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Posted 学生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谁有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屈原镇中心学校 谭复根
复习目标:
掌握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等这一时期著名战役的时间及历史作用;了解 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等简单概念及 江南地区开发的 状况。
掌握 曹操、孝文帝、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羲之、顾恺之 等人物的主要贡献。
通过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分析,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论(结论)从史(历史事实)出的原则。
教学重点
历史知识点的归纳
教学难点
历史知识的系统化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课。
(直接导入复习)
本节课复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8-22课)(出示单元题目)
二、用白板出示复习目标。
三、出示复习目录:“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目录”,布置学生复习任务和规定时间。
四、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自学导练”,然后由一个小组代表回答统一订正。
五、指导学生复习“第18课 三国鼎立”的内容:
1、完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表格(原因、时间、双方、结果、意义);(提供答案让学生对号入座)
2、三国鼎立的形成表:时间、都城、开国君主(有提示答案);
3、三国经济的发展:由学生根据教材106页完成。
六、指导学生复习“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学生小组完成提出的1-3个问题。
(讨论后,代表回答)
2、利用拉幕应到学生复习“淝水之战”;
3、学生小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讨论回答)
七、指导学生复习“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生小组讨论1-3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小组代表回答)
八、指导学生回答表格导练“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容。
(小组代表回答,出示答案)
九、学生小组交流:一个材料解析题、一个填图题。
(小组代表回答)
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小组中共同检查“自学导练”的完成情况,并共同订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设计
屈原中心学校 谭复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依据地动仪坡面图,分析其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
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教学方法
引导+问题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为这一时期文化的昌盛奠定了基础。
”引出课题。
二、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
出示问题: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东西记载古代文字的?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教师分朝代时期出示有关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木简丝帛等等)再利用白板功能出示不便之处。
(数量有限、笨重、价钱昂贵等)
(师: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又是谁改进了造纸术?)
三、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代表全班交流所找出的历史信息和知识点。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
1、西汉早期的纸是用什么作原料造的?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哪些优点?
2、你知道汉代的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吗?(学生看书工序图片讨论,教师出示图片提示)
3、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4、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学生自由发言)
四、引导学生阅读第二目“《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要求:找知识点、做笔记)――学生代表交流
提出问题学生探讨:
1、《九章算术》成书于什么时候?
当时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2、依照“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振动示意图”说说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教师先播放地动仪原理振动视频,学生结合教材叙说。
)
3、张衡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目“华佗和张仲景”(完成阅读任务)-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探讨;
1、归纳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2、结合P90张仲景的语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想一想他是怎样写成《伤寒杂病论》的?
3、P90动脑筋:想一想,华佗说过这话没有,为什么?
课堂小结:出示“秦汉时期科技成就表”小结。
巩固检测:1、出示一组选择题检测并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2、用思维冲浪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热爱祖国的热情。
若有剩余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或预习第17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设计
屈原镇中心学校 谭复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能力目标: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长生的秦汉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通过对司马迁和《史记》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学的学风。
教学重点
佛教和道教在我国的传播;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
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秦汉时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今天我们来学习秦汉时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
出示课题: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二、显示图片“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为什么能得到迅速传播?那时我国还有些什么宗教?
(学生看一段视频:佛教的传入。
)
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7第一目“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阅读时将捕捉到的历史信息和历史知识点做上书面笔记----全班交流)
四、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1、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教主是谁?
3、为什么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古代都能得到传播和发展?
4、P93动脑筋: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为什么?
5、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五、引导学生阅读第二目“王充和《论衡》”
出示探讨问题,供学生思考。
1、王充的代表作是什么?阐明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动脑筋:《论衡》中说:“人死血脉竭,竭而旌旗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你是否同意王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六、出示人物图片:司马迁 (他是谁?)(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七、引导阅读第三目“司马迁和《史记》”
出示思考题:
1、找出史记的体裁:
2、 内容
3、 文字特色
4、为什么这本书能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小组交流:为什么司马迁能写成伟大的《史记》?(提示:从社会背景、史学家传、个人因素等方面)
八、引入第四目“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学生观看视频“兵马俑”(直观感受其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九、引导阅读教材,出示问题探究:
1、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2、P95动脑筋:已发掘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3、到目前为止,秦兵马俑已发掘的四个佣坑,代表了古代军队编列的左军、右军、中军和指挥部。
其中一个中军佣坑未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
结合秦末的形势,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十、课堂小结:按教材四个目题小结本课的内容。
十一、课堂练习。
(选择、问答、填空)追问
谢谢啊
相关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辛志霞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辛志霞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辛志霞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怎样学习地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怎样学习地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
最佳答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最佳答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最佳答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七年级历史复习计划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历史,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下面结合我校八年级学生实际,特制定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如下: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