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中国漆器的历史传承

Posted 漆器

篇首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中国漆器的历史传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

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

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漆器的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多种装饰手法。

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

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

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琦玮谲诡、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

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夹苎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以粘土制胚,外用苎麻布粘裹,敦煌莫高窟的干漆夹苎佛像造价高,费时长,因为数目少而珍贵。

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敦煌干漆夹苎佛像流传于美国大英博物馆,

在和阗出土的佛教残像中,有陶像,也有少数木雕像和类似夹苎漆像的作品。

在泥塑和陶制像中,除了佛、菩萨像多少带有“犍陀罗”的作风以外,还有很多天王、武士和各种形象的供养人造像,也多是由雕塑作者就地取材,是从当地现实生活中摄取的各种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形象。

从南疆和阗出土的木雕像中,有一躯残损的天王像,其铠甲装束,多为中原形式,但神态面貌,却是当地人物为蓝本。

另一片木雕像,分为三层,形象多赤裸劲直,几纯属印度式。

最下层右侧,雕了两个男供养人,则又是中原当时的衣冠。

还有一残断的佛手,用苎麻布贴成,表面涂以粉彩,很类似中国夹苎漆像的做法。

从这只佛手上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新疆佛教雕塑艺术的现实性。

这只手的肌肉关节,都表现得非常圆软,好像在皮层内饱含着流动的血液。

像这样的艺术佳品,决不能与一般仅作外表摹拟的作品相提并论。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

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退塑的。

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

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中国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其文化艺术上承宋、元,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同时,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对汉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某些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输出的同时,亦引进了一些阿拉伯和欧洲的工艺,加以模仿、吸收、消化,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灌输了新的血液。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前后经历了549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面貌。

这一时期的髹漆工艺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并由实用转向陈设装饰领域。

进入了以斑斓、复饰、填嵌、纹间等技法为基本工艺的千文万华的新时代。

明代雕漆,初以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塘张成、杨茂为榜样,由张成的儿子张德刚与包亮主持内廷果园厂官办漆作的生产。

成化、弘治年间内廷雕漆,器胎变薄,花纹疏朗,标志西塘派雕漆已进入尾声。

云南大理为另一雕漆产地,名漆工现仅知王松一人。

至嘉靖年间,云南雕漆始进入内廷,大展技艺,终于取代西塘派,使内廷雕漆为之一变。

其特点为,刀不藏锋、棱不磨熟。

明末清初雕漆失传,至乾隆四年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样,苏州织造漆作仿制成功,宫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苏州制做。

扬州雕漆有螺钿、百宝嵌等品种,以螺钿最富特色,其中尤以点螺最为精巧,所制漆器花纹纤细,五彩缤纷。

名工有王国琛、卢映之、夏漆工等,后者尤善制仿古剔红漆器。

苏、扬两地漆作毁于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战中。

福州漆器以脱胎见长,色泽华美,器体轻巧是其特色。

系由名工沈诏安用传统夹□法所创。

清末北京由修补雕漆发展到仿永乐、宣德和乾隆雕漆。

莳绘漆为日本名漆,明代宣德年间漆工杨氏受命赴日学习莳绘漆,回国仿制,其子杨埙从学,所制足以乱真。

另有漆工蒋回回也善仿莳绘漆,清代苏州仿莳绘漆极盛,金漆辉映,富丽堂皇。

明末清初出现的软螺钿则是螺钿的新品种。

新安(今安徽省新安县)方信川钿嵌堆、扬州卢葵生砂钿镶嵌漆均名震一时。

戗金、脱胎等漆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四川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

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铜胎上髹饰数十层甚至上百层,再进行浮雕,色彩以朱红为主,风格富丽华贵。

江苏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其特色,在光线照映下,非常精美。

福建脱胎漆器,以其色泽光亮,轻巧美观,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为其特点。

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饰技法或以雕填见长,或以研磨绘著称。

此外,还有厦门漆线装饰,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古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非寒,明丽堂皇,有着庄重富贵的气质,古之时多为皇亲贵族所用,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工作者,以漆艺材料的自然美和制作工艺的手段来重新将其展示于平面艺术,通过色彩、光泽、肌理、质感等多种视觉语言,并揉合了中国传统景泰兰工艺眩丽的艺术效果来产生视觉的愉悦,唤起或深沉宁静、或蕴籍含蓄、或富丽华贵、或朴素高雅的艺术美感,激起心灵的智慧并寄予精神上的高度享受。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

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

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的。

《遵生八笺》:“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

平漆之后,而饰以彩色,则有描漆、彩漆、漂霞妆彩、花彩、描彩等制法,饰以金的,则有砂金、描金、洒金、涂金、泥金、贴金等名目,细按其各名称,自可推想其制法不同。

总之,漆器之中,以雕漆为最高贵,亦以雕漆为最有艺术意趣,故历代均努力制作。

宋人雕红漆器,如果宫中用盒,多用金银为胎,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草等图画,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笔画。

有锡胎者,有□地的,有红花黄地的,有五色的,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但传世者很少。

又有用朱为地,刻十锦花草,用黑为面,刻各种花草、锦地压花,红黑可爱,然多为盒类,盘匣次之。

盒则有蒸饼式、河西式、帘段式、三撞式、两撞式、梅花式、鹅蛋式,大则几尺,小则几许,两面俱有花纹。

盘则有圆者、方者、腰样者、四角者、八角者,有绦环样者,有四角牡丹瓣者。

匣则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等。

螺钿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

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

曹昭《格古论要》:螺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

宋朝内府中物及旧做者,但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

元朝时富豪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可爱。

有张成、杨茂二家,技擅一时,但用朱不厚,漆多敲裂。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

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一件漆盘残片用螺片镶嵌广寒宫。

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

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

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

今天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

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

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

《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太真外传》、《唐语林》等,都有关于唐玄宗、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各种平脱漆器名目的记载。

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饰技法。

现作堆漆可有胶制材料,可贴金和涂彩,含义较为广泛。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

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现代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天水、徽州等。

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

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

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

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

《髹饰录 坤集 复饰》:“细斑地诸饰”。

杨明注:“所列诸饰,皆宜细斑也,而其斑黑、绿、红、黄、紫、褐,而质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错杂者,又有质斑同色,以浅深分者”。

这似与斑漆相仿。

另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遵生八笺》: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以漆漆物,并没有其他手续,称为平漆,最先漆物,只这一种方法,平易简洁,制作精良的,也非常可爱。

所以今天多用这种方法。

器物上既涂以漆,等干固后,再以针刻刺图样,然后用金屑撒于罅中使之平,称为戗金。

撒银屑的,称为戗银。

据说戗本古创字,俗读锵去声,是器物上饰金的方法。

据《丹铅总录》载,唐《六典》十四种金,有创金一法,吴伟业有《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明时创金极有成功,故名器很多。

漆器的面堆成种种花纹,覆以朱漆,称为堆红。

《格古要论》谓,假剔红用灰团起,外面漆上朱漆,称为堆红,又叫罩红。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中国几大漆器

中国四大漆器一、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

文史百科 中国几大漆器

中国四大漆器一、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

文史百科 中国几大漆器

中国四大漆器一、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

文史百科 扬州漆器的历史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扬州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据史书记载,扬州

文史百科 扬州漆器的历史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扬州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据史书记载,扬州

文史百科 扬州漆器的历史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扬州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据史书记载,扬州

文史百科 漆器最早在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关于漆器最早出现的历史无准确考证,从目前已经发行的证据来看,最少出现在4000年之前。1978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距今已有七千年的遗址中发掘到大量木器。据报道,“第三文化层有一件木碗,造型美观,腹部

文史百科 漆器最早在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关于漆器最早出现的历史无准确考证,从目前已经发行的证据来看,最少出现在4000年之前。1978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距今已有七千年的遗址中发掘到大量木器。据报道,“第三文化层有一件木碗,造型美观,腹部

文史百科 漆器最早在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关于漆器最早出现的历史无准确考证,从目前已经发行的证据来看,最少出现在4000年之前。1978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距今已有七千年的遗址中发掘到大量木器。据报道,“第三文化层有一件木碗,造型美观,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