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乐平十里岗镇古代出现过什么名人

Posted 学士

篇首语:人要心强,树要皮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乐平十里岗镇古代出现过什么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饶娥(公元749-762年),女,字琼贞,唐代乐平长城乡(今接渡镇泪滩)

人,出生于唐天宝八年(749年)。

饶娥自幼家贫,母亲早逝,与父饶绩二人相依为命,自小操持家务,九岁就学

会做饭、洗衣服、绩麻、巢丝、织布等,且勤俭孝顺,深得父爱。

唐宝应元年(762年)某日,饶娥正在家里织布,随父外出的狗突然冲入,对

着饶娥呜呜哀号。

饶娥惊疑,追到河边才知道其父饶绩捕鱼,船覆人亡,尸体下落

不明。

饶娥放声痛哭,来回于江边寻找父尸,昼夜不停,寝食俱废。

乡人邻里,苦

劝无效。

连续三天,水食不进,痛不欲生。

第4天饶绩尸首浮出江面,乡邻认为饶

娥的孝行感动了天神,才使饶绩尸首浮出。

此刻饶娥立意随父而去,未几绝食而

终。

县人乡民会钱葬其父女。

饶娥的孝行惊动了官府和朝廷,引起极大重视。

《唐书》为其作传,柳宗元为其

撰写谏文《饶娥碑记》,宋朝廷赐“显孝”匾额,封建历朝皆将其作为以孝治天下的典

型,大加赞扬,为之建庙、立碑。

饶娥恸哭的河段,被称为“泪滩”,相传至今。

洪彦升(约公元1056-1118年),字仲达,宋代乐平县金山乡岩前村(今洪

岩镇)人,出生于北宋嘉右元年(1056年),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

任常熟县尉,郴州等处判官,后入广西经略府提举常平。

因在广西(驻南宁)任职

颇有政绩,升任殿中侍御史。

在五年御史任中,公正廉明、忠直敢言,曾上书徽宗,揭发宰相蔡京见利忘

义、朋奸误国等罪行,建议罢黜不用。

还曾力陈何执中、张商英、刘拯、郭天信等

权臣宣扬宿命、迷信、蛊惑君王的罪过,一无讳隐,敢言敢谏,深得忠臣敬重和徽

宗重视,升任给事中。

后因张商英复官,被排挤出京,派往滁州任职。

未几改任吉

州(今吉安)知州,在任多年,颇有政绩。

六十三岁时调任潭州(今长沙)知州,

没有到任就病逝吉州。

死后归葬家乡岩前。

洪彦升是洪皓的同胞伯父,《宋史》有传,传载为饶州乐平人。

洪皓(公元1088-1155年),字光弼,江西乐平洪岩镇岩前村人,生于北宋元

右三年(1088年),他的忠贞气节与汉苏武齐名,是垂范史册的风节名臣。

洪家先世原居婺源,洪皓十世祖洪玉徙居岩前,世代以农为业。

洪皓曾祖洪士

良兼营商业,以运销粮食为主,在饶州城(今鄱阳县城)有商行,在氵翁潭(今鄱

阳饶埠附近),有中转站和仓库,洪士良死后择葬于氵翁潭。

洪皓祖父洪炳继承父

业,仍往来于乐平饶州城运销粮食土产,家境大富。

洪皓父辈皆读书求仕,伯父洪

彦升登宋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父洪彦暹官至右通直郎。

洪皓幼年在家乡读书,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后,出任秀州司录,时逢饥

荒,他毅然截留浙东调京的纲米赈饥,救活灾民数万,险遭杀身之罪。

当地人民感

其恩典,尊为“洪佛子”。

继又升任微猷阁侍制。

建炎三年(1129年),他领礼部尚书衔任通问使出使金国。

至云中,金将粘罕

逼洪皓改仕伪齐刘豫。

皓力拒,粘罕怒,将皓流放冷山(今吉林东北部)10余年,

历尽人间辛酸,终不屈节。

后金主闻其名,欲以皓为翰林学士,中京副留守等,皓

均力辞不就,至欲自杀。

绍兴十三年(1143年)洪皓得机逃脱金人羁绊,全节南

归。

深得南宋朝野敬佩,时人皆将其比作苏武。

洪皓留金十五载,在危难中曾多次

援助被俘军民,刺探敌方军情,密报宋廷。

在流放冷山期间,还与当地金族人民友

好相处,用桦树皮抄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教金族儿童学习汉

文,为金、汉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这就是有名的《桦叶四书》。

洪皓还宋后,又因揭露秦桧私通金国而遭诬陷贬谪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今

属广东)。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昭雪,复职朝奉郎,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

通判,在回京途中病逝于南雄(今属广东)。

高宗听说洪皓离世,立即恢复其敷文阁直学士、赠四官,再复徽猷阁直学士,

并追封谥号“忠宣”。

洪皓才学渊博,于逆境中尤奋力攻读著书。

著有文集50卷,其《帝五通要》、

《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鄱阳集》等皆传于世。

《宋史》有传。

徐衡(公元1075-1156年),又名衡卿,字季平,宋代乐平静理乡(今塔前

镇下徐村)人,生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是乐平历史上的第一位武状元。

徐衡原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中进士,授太学,是个文官。

后来朝廷兴建

武学,徐衡又苦练武功,钻研孙武兵书。

崇宁五年(1106年)中武举,旋于殿试中

夺魁,钦点武状元,任命为右班殿直(殿前侍卫官),未几,由太原安抚史许几推

荐,改知晋宁军,驻吴堡寨。

重和元年(1118年),长江两岸洪水泛滥,灾情严重。

徐衡受任东西两路廉访

使。

他沿途考察灾情后,马上统计官府和民间的仓库积存情况,得粟500万斛,钱

15万吊;又将各地上缴给皇的贡米,就地储存,然后把这些钱、粮按灾情和人口发

放,及时解救了灾区饥民。

徽宗对此十分赞赏,批准徐衡见机行事,不拘文法。

是徐衡又命造船以利交通,发药以治疾病,妥善安排饥民的生养死葬,行施舍、免

捐赋、缓刑法等,取得较好成效。

徽宗大喜,下旨将徐衡的救灾经验在其它灾区推

广,还将女儿赵姬许配给他,招为附马。

不久徐衡调任广东路提刑按察使(提点刑狱公事)。

时有大盗刘隆,活动猖

獗,十年内官府深以为患。

徐衡一到,单骑前往面陈大义、耐心说服,终使刘隆心

悦诚服地归降了。

建炎元年(1127年)南宋高宗即位,徐衡转任康州(今广东德庆县)防御使,

不久告老还乡。

临行,高宗亲书“仁者寿”三个字赐之。

徐衡八旬寿诞时朝廷又赐建

“仁寿楼”于下徐村。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徐衡逝世,终年81岁,有杂著

37卷。

同治《乐平县志》收载宋李伯玉挽徐衡诗中有“两尚皇姬升帝春”句,民间亦传徐

衡曾两度为驸马,但不见史传。

王刚中(公元1103-1165年),字时亨,江西乐平洄田府前村(今礼林镇)

人。

生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中第二名进

士,初授椎官,不久改左宣义郎,后任同知院事(枢密副使)。

为官多年,逝后获

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并谥号“恭简”。

作为新科进士,王刚中因不愿攀附秦桧,而由左宣义郎贬为洪州(今南昌市)

教授。

桧死,始调京升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兼晋安郡王(后即位为李宗)府教

授,迁中书舍人。

言治国之道及如何辨贤愚忠奸,尤以富国强兵“择将帅,选战

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为唐太宗”的

精辟论述深得皇上嘉许。

所以西蜀需要 最高行政长官时,皇上说:“没有比王刚中

更称职的”。

逐以龙图阁侍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

临行皇帝又赠以金带、象笏,晋

升敷文阁直学士。

当时西蜀驻军将领玩忽职守,士兵放荡不羁。

王刚中一到,便以身作则,整饬

军纪。

未几,金兵度大散关大举进逼,西蜀驻军守帅吴?U毫无察觉。

王刚中单骑飞

驰二百里直入吴?U账中严厉责备道:“大将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至今敌人兵临城

下,你还能高枕而卧吗?”旋于军中调兵遣将,聚师击溃金兵。

当他知道要为他报

功请赏时,又驰马回府,制止部属李涛说:“那都是将帅们的功劳,我有什么吗?”

接着,刚中把将士推荐的贤才,上报朝廷,作为统帅人选,又奏蜀中能人,作为部

使者、州剌史的佐傣。

召回年老遭遣的功臣,以禁军缺额粮补给他们原有的俸禄,

对残废有功人员,用义仓米养活起来;又动员农民修广袤十里的万岁池以利灌溉;

修复破旧府学礼殿,建新学,广施教育;还修葺了诸葛武候祠,张文定公庙;铲平

黄剿墓;在女巫脸上刺字惩罚等等,以示表贤瘅恶。

南宋初,阶、成、岷、凤四州

的壮丁当兵要脸上刺字,民众十分不满,刚中上疏指出此举有五害请求免除。

免符

下后万民欢呼声震山谷。

刚中调离西蜀时,蜀中列生夹道相送,不少人追送数百里

依依不舍,垂泪相别。

李宗登位,刚中以足疾告归,金兵犯淮,复召回京任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

事中,为卤薄使,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院事(枢密副使),他提

出“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实事”,又奏请:开屯田、省浮费、选将

帅、汰冗兵。

这些建议都被采纳,而且取得了一定效果。

刚中病逝后获赠资政殿大

学士、光禄大夫,并谥号“恭简”。

刚中向以读书著文为乐,作:《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记》、《经史辩》、

《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集》、《应斋随录》共百余卷。

洪遵(公元1120-1174年),洪皓次子,字景严,生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

年),江西乐平洪岩镇岩前村人。

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博学宏词科榜首,一时

文重重天下,被破格任命为秘书省正字。

后历任州通判、知府、知州、起居舍人、

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枢密院都承旨、资政殿学士等官职,逝世后朝廷赐谥号

“文安公”。

洪遵任地方官时,注重兴修水利,依法征集田粮赋税,忠于职守,勤政爱民,

严禁属僚乘机勒索,关心百姓疾苦,尤其注重赈济灾民,深得百姓敬重;任朝廷京

官时,敢于向皇帝进言,对下属官吏严格执行“考绩升迁”法度。

洪遵数十年为官生

涯,处处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廉洁奉公的作风。

洪遵自入仕后,在繁忙的政

务之余,始终坚持著书立说做学问。

主要著作有:《翰苑群书》、《迩英记注》、《订

正真本史记凡例》、《小隐集》、《东阳志》、《泉志》。

其中《泉志》是全面系统研究我

国古代金融史的重要文献。

该志共收录五代以前历代钱币三百余种,每种都有记述

和评论。

他的评论阐明了钱币发行量的大小与社会经济兴衰的密切联系,指明滥发

钱币必然破坏或遏制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他的见解是很有价值的,对当今社会仍

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洪适(公元1117-1184年),洪皓长子,字景伯,号盘洲,生于北宋政和七年

(1117年),江西乐平洪岩镇岩前村人。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博学宏词科

入仕。

先后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地区)通判、荆门军(今湖北当阳、荆门等县)知

军、徽州知州、江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中书舍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

事,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逝世后朝廷赐谥号“文惠公”。

洪适13岁时,其父出使金国,家中祖母年迈,母亲多病,弟妹年幼,一切家政

皆由他一人主持。

金兵南犯吴地(今苏南和浙北),洪适曾率领全家老幼,远涉千

里还乡避乱。

这充分显示了青年洪适独当门户的才能。

洪适为官清廉爱民,敢于革除弊政,力主为民造福。

任地方官时曾多次为民平冤;

出任京官后,力主整治军政、励精国治、上下齐心收复中原。

任宰相后,着力修复

农政,增强国和,加强国防,谋求早日战败金国,收复中原。

但因南宋君主软弱,

官场腐败,政令难行,积重难返,洪适深感无力回天,48岁愤然辞官归隐。

洪适辞官后,专事金石研究和著述。

主要传世著作有:《隶释》、《隶续》、《隶

韵》、《砚说》、《壶邮》、《盘州集》等。

其中《隶释》、《隶韵》、《砚说》、《壶邮》等是

研究金石和训诂的作品,对后世金石研究影响很大。

洪迈(公元1123-1202年),洪皓第三子,字景卢,别号野处,江西乐平洪岩镇

岩前村人。

绍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著有《容斋随笔》(五卷)、《夷坚志》等。

洪迈幼时读书每日数千言,过目不忘,除精读四书五经外,还广泛猎稗野史、

道释经籍、医卜星算,知识非常渊博。

他读书也抄书,他研究司马光《资治通鉴》

时,曾三次抄完了全书,他勤奋好学的毅力由此可见一斑。

绍兴十五年(1145年)中博学宏词科,授西浙转运司干办公事。

不久,调京任

敕令所删定宫,改任左司员外郎。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春,出使金国,持书用

金国礼。

金人令其改称“陪臣”。

迈坚持不从,因此被拘于使馆,后终被放还。

回朝

后,历知泉、吉二州,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

乾道六年(1170

年)知赣州。

因治绩卓著,迁敷文阁侍制。

次年提举佑神观兼侍读,同修国史,预

修四朝帝纪。

淳熙二年(1175年)知婺州(今浙江金华地区),后升敷文阁直学

士,拜翰林学士。

绍熙元年(1190年)升焕章阁学士,兼知绍兴府。

二年进龙图阁

学士。

不久,以端明殿学士退仕。

于嘉泰二年(1202年)逝世,宋宁宗赐谥号“文敏”。

洪迈在宦海浮沉几十年,当过地方官,当过京官,曾出使金国,最后官至端明

殿学士。

在任地方官时,下查民情,整治农政,兴建学宫、书院,兴修水利,发展

生产。

在绍兴府尹任上,通过察访民情发现浙东地方官利用朝廷颁发的“和买”(官

府以低价定额征购丝绸)政策进行暗中加额,敲诈勒索百姓,他排除多方阻挠,进

行全面核查,核减了全部加征数额,根除了此项官场积弊,减轻了百姓负担。

洪迈不仅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官吏,更是一位文学家。

他一生著作有40多种,其

中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被历代名人誉为“垂范后世”的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对当政者具有资政、资治作用。

最值得一提的是:《容斋随笔》受到一代伟人毛

泽东的终生珍爱,毛泽东对此书真可谓爱不释手,临终时此书还摆在他案头。

马廷鸾(公元1222-1289年),字翔仲,号碧梧,今江西乐平众埠镇楼前村

人。

宋淳右七年(1247年)会试第一,殿试第四,调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任教授

6年。

后任端明殿大学士、参知政事等,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宝右三年(1255年),迁太学录,在试策中,廷鸾提出了“强君德、重相权、

收直臣、防近习”的政治见解,触怒了当权的丁大全、董宋臣、谢堂、卢元升等大

臣、宦官,被降迁秘书省正字。

宝右四年辟住史馆校勘。

不久,廷鸾将上殿轮对,

丁大全听说马廷鸾在皇帝面前历数他的过错,急派廷鸾好友王持厚,向廷鸾试探和

进行威胁。

马廷鸾无私无畏地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怎么能不尽心尽力

呢?”丁大全就命人在午朝门外阻止廷鸾上殿。

第二天,御史朱熠诬告一本,廷鸾

轮对遂作罢论。

董宋臣竞派人搜出廷鸾的奏稿,并予烧毁。

然而适得其反,欲盖弥

彰,消息飞传,百官尽知,马廷鸾竞以此一举而名重天下。

开庆元年(1259年)丁大全罢相,其党羽分崩离析,新任丞相吴潜马上起用马

廷鸾,召为校书郎。

这时,百官一致上疏,要求罢免仍在朝中窃居要职的董宋臣。

廷鸾也参与草拟奏章。

吴潜获悉,致书廷鸾:“你不要再参与这件事了,以免旁人

怀疑是我在背后策动。

”廷鸾回答说:“这是大家一致的要求,不能因避私嫌而放弃

正义的行动。

”不久,董宋臣受贬出京。

景定元年(1260年),廷鸾在轮对中提出:“乞遏恶扬善以顺天,举直枢错以

服民”,遂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仓部郎官。

二年,进著作佑郎兼右司,迁将作少

监。

三年,被提拔为军器监兼左司,又兼太子右谕德,行国子司业,他主动要求免

去左司兼职。

同年轮对中,廷鸾希望:集和平之福,自理宗皇帝身上开始;养和平

之德,自理宗皇帝心上开始。

于是又兼翰林权直,升秘书少监,升权直学士院。

年,擢升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付官。

他又向皇帝奏

道:“太史官应详细认真地记载灾异情况,并希望皇帝广施恩泽,以壮人才之精

神;虚心容纳,以植人言之骨干,要以国家为重,以公灭私,严边备预防外侵” 。

咸淳元年(1265年),廷鸾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

略。

咸淳五年(1269年)进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右丞相兼枢密使。

后因与

贾似道不合,外戚当权,朝政腐败,忠臣无法施展才华,无力挽救危亡,八年九呈

奏疏,要求罢政。

九年辞官归里,过隐士生活。

他为人厚道,处世精明,曾提出“四留”作为自己人生处世座右铭:留有余不尽

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

之福以还子孙。

廷鸾任官时,曾建碧梧精舍,积书连楹,藏书极多。

廷鸾著作有:《六经集

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张氏祝氏皇极观物外

篇》、《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等。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乐平明朝名人

黎罕璧(公元1520-1595年),女,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出生于乐平城长乐坊(今乐平洎阳街道东门南侧),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逝世,享年75岁。年轻丧夫,奉养两代老人而终,为乐平历史上有名

文史百科 乐平明朝名人

黎罕璧(公元1520-1595年),女,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出生于乐平城长乐坊(今乐平洎阳街道东门南侧),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逝世,享年75岁。年轻丧夫,奉养两代老人而终,为乐平历史上有名

文史百科 乐平明朝名人

黎罕璧(公元1520-1595年),女,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出生于乐平城长乐坊(今乐平洎阳街道东门南侧),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逝世,享年75岁。年轻丧夫,奉养两代老人而终,为乐平历史上有名

文史百科 乐平的名人

1、饶娥(749—762年)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新唐书》将饶娥列入孝女,地方为饶娥建庙、立祠奉祀,饶娥孝道流传至今而不泯。2、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洪岩镇。宋政和

文史百科 乐平的名人

1、饶娥(749—762年)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新唐书》将饶娥列入孝女,地方为饶娥建庙、立祠奉祀,饶娥孝道流传至今而不泯。2、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洪岩镇。宋政和

文史百科 乐平的名人

1、饶娥(749—762年)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新唐书》将饶娥列入孝女,地方为饶娥建庙、立祠奉祀,饶娥孝道流传至今而不泯。2、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洪岩镇。宋政和

文史百科 乐平市的历史名人

饶娥(749—762年)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饶娥自幼丧母,与父饶绩相依为命,十岁时就会做饭、洗衣、织布,勤俭孝顺。其父以耕种为生,兼操捕鱼。一天,饶绩在江上捕鱼,船覆落水,沉入江

文史百科 乐平市的历史名人

饶娥(749—762年)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饶娥自幼丧母,与父饶绩相依为命,十岁时就会做饭、洗衣、织布,勤俭孝顺。其父以耕种为生,兼操捕鱼。一天,饶绩在江上捕鱼,船覆落水,沉入江

文史百科 乐平市的历史名人

饶娥(749—762年)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饶娥自幼丧母,与父饶绩相依为命,十岁时就会做饭、洗衣、织布,勤俭孝顺。其父以耕种为生,兼操捕鱼。一天,饶绩在江上捕鱼,船覆落水,沉入江